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

随着满清伪都盛京被大明攻破,满清在辽河平原的统治也算是土崩瓦解了。

不过,要跑马圈地、把剩下相对富饶的平原地区接收完,怎么也得再花上几个月的时间。

而且盛京城内的战事彻底平息下来时,已经是隆武九年的十一月中旬,

东北的天寒地冻那是众所周知的,隆武年间小冰期刚刚缓和一些,但天气还是普遍比正常年景冷一些。

也多亏了辽东毕竟还算靠海近些,比后世的吉林、黑龙江还是能分别暖和个十到二十度,这才能在农历十一月保持用兵。否则再冷下去,出个门都能把手指头、鼻子耳朵都冻掉。

东北毕竟还是很大的,后世东三省加起来有八十多万平方公里,如果再算上东北的内蒙部分,一共能有一百四五十万。

所以东北最南边和最北边的纬度差也能超过一千五百公里,这距离放到关内,基本上相当于从北京到福建的纬度差。冬季最低温度相差个将近二十度,也就不奇怪了。

щщщ¤ Tтká n¤ ¢Ο

如果黑龙江冬天最冷能到零下四十度,对应到辽东也就零下二十度。

朱树人还是体恤士卒的,所以战前就跟李定国等人交代过,只要确保拿下盛京,剩下的一切进攻性行动,可以在腊月到来前结束。

然后让部队转入就地防守、维持好刚占领地区的治安即可。确保将士们腊月里都能窝进城里烤火取暖,最多白天派点人出城砍柴确保燃料,其他能不出城就不出城,以免出生南方的将士不耐寒冻死冻伤。

李定国部也是严格执行了这条命令,十一月中旬初拿下盛京后,只是短短跑马圈地了二十天,扩大战果,把抚顺、铁岭等地肃清,再远就没有涉及,直接转入了就地防守。

只有吴三桂部稍微胆子大一点,但主要也是吴三桂手下至今还有万余人的关宁军老兵,这些人本就出身辽东,比较耐寒,腊月里还能再圈几个县,属于特殊情况。

另外,吴三桂在攻破辽东各地后,也收编了一些反正的部队,主要是十年前跟着祖大寿家族一起投降满清的原明军旧部老兵,

挑一些相对没那么桀骜不驯、还算有点可塑性的,重新收编一下,也便于后续用东北本地边军追击松嫩平原的满清残敌,避免外地人长期千里服役士气低落。

后续对豪格残部的追击,或许会持续数年。一直让南方兵打这种警戒性的追击战搜剿战,成本太大了。用本地人的话,连补给难度都能降低一个档次,既然天下已定,也不好乱花钱,这些细节都要考虑。

搞定铁岭、抚顺等地后,其他小县可以等明年开春、没那么寒冷,再慢慢肃清收编。

……

话分两头,李定国和吴三桂在辽东分定各处,被俘的伪帝福临,却不是他们有资格处置的。

所以李定国仅仅是让福临在沉阳滞留了短短七八天,用于当招牌宣召周边各县,随后就让精锐骑兵护送,押回北京听候朱树人的发落。

沉阳这个地名,当然也是战前朱树人就吩咐让改的,盛京城破后第二天就改回了这个名字——这地方在天启年之前,本来就叫沉阳卫,是被奴儿哈赤攻破后定为伪都时才叫盛京的,现在回归大明,重新叫回原来的名字完全没有问题。

禀报战况的使者,十一月十九就抵达了北京,押送福临的护卫,多走了十几天,腊月初才送到。朱树人接报后,自然也要再转禀南京,同时请示是否能把福临留在北京,便于就近诏安其他未附清军将领。

捷报腊月初五从北京送出,六百里加急初十便到南京,总算是赶在隆武九年底把好消息带到,估计隆武帝和史可法等阁部重臣也能过个好年吧。

南京城内自然是张灯结彩,隆武帝朱常淓下旨明年免除全国一年粮税(朝廷所需粮食改为官府用常平价购买),以示普天同庆。

天下各地囚犯,也得到了一级大赦天下,重罪减刑,轻罪酌情释放。

大明全体将士,都得到额外半年的加饷作为赏赐,文官也按照正常俸禄加半年——

后面这笔钱倒是小数,朝廷完全给得起,谁让明朝的官员账面工资都很低呢,实际上主要收入全部靠贪,那点死工资有屁用。一个知县每个月才值几两到十几两,算个屁啊。

既然账面工资低,这个人情乐得做了。户部核算了一下,给全国所有官员加发半年账面工资,也就二百多万两银子开支。

这笔钱虽说不少,但比起灭国级别的大功,绝对是值得拿来乐呵乐呵的,毕竟大明以后再也没灭清这种级别的普天同庆大喜了——这可是一个差点把大明打亡国的最凶残敌人,其他诸藩蛮夷潜在敌人,都是不能比的。

唯一没有顺带沾光的,只是那些藩王宗室了。谁让藩王宗室们的名义工资太高呢,一年动辄几千几万两的,哪怕现在人数少了,皇帝也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一个亲王的名义俸禄,能顶大几百个县令,太坑了。

偏偏这个决策还没人敢反对,因为朱树人也是藩王,他还带头上表打了预防针,希望皇帝在大赦天下、普天发钱的时候,别因为他的亲王身份加赏。他只拿他定策之功该得的那部分就可以了。

鄂王有泼天大功,都那么虚怀若谷了,其他藩王好意思伸这个手?

大赦、赏赐搞定之后,最后还剩一件大事,就是对有功之臣的加官进爵。

不过考虑到朱树人还没回来,前方主要立功将领也都还在吃苦,史可法出面请皇帝暂缓这个议题,朱常淓也就答应了。

他只是在朝会上表了个态,表示目前阶段的功劳都看在眼中,但要等最终扫尾、明年朱树人还京,再从长计议,不会亏待功臣的。

而朱树人奏请的其他事宜,也都统统准奏,允许他把福临长期扣押在北京,不用运回南京受审。同时还给福临封了个逆命侯,保证他基本生活待遇。

……

旨意送回北京,已经是隆武九年的腊月底了,朱树人也不急于寒冬腊月地提审福临。大过年的,谁愿意加这种班,反正东北寒冷,起码来年农历三月才能恢复军事行动呢,在此之前福临也完全没用处。

朱树人就安然带着妻妾,在北京城里好好过了个年,犒赏士卒鼓舞士气整顿内政顺便检查一下战利品,等过完元宵节,才着手提审福临。

还真别说,过年期间,朱树人查了一下李定国送回的盛京伪国库的库藏,以及伪清特有的“内务府”衙门的积蓄,数量之多,着实还是狠狠惊了朱树人一把。

三年前伪清放弃北京城逃跑时,可是把北京最后疯狂杀掠抢劫了一把,把京城剩下的汉人达官贵人全部抢了,所以所得甚多。

虽说没有当初李自成的收益大,但几千万两还是有的,毕竟是把河北腹心地区的有钱人几乎都杀了。再加上清朝内务府一直有不少私房。

这些金银珠宝,后续三年里倒也花掉了不少,用于违反大明的贸易禁运、找边关汉奸商人私运进货,

但因为货源不足,朱树人把关比较严,只有少量他们放的鱼钩能顺利交易,其他汉奸商人多半会被搜剿灭杀,以至于清廷高层颇有人觉得后悔:

东北什么工业产品都没有,粮食也缺,早知道当初撤出北京多运点实用物资器械了,运来的金银珠宝,压根儿没太多地方花。

如今三年之期已满,最后被朱树人抄了家,发现当初劫走的财物,至少还剩两三千万两没花完,这个数字已经介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贼赃之间了。而伪清内务府还有价值一千多万两,把这部分加上,就完全不比李自成少了。

大明一下子得到了四千万两的额外财富,能抵得上全国近两年的农商税了。哪怕把给将士和百官的赏赐、加饷花销全扣掉,还能剩下两千七八百万两,还是超过一年的农商税。

有了这一大笔银子,彻底灭清之后,大明就能更快恢复元气,进行东北的深入掌控、建设。将来也能更快恢复到休养生息、逐步扩张的道路上。

……

元宵节后第二天,整理清楚了李定国送回来的贼赃,朱树人终于抽出时间,好整以暇接见了俘虏福临,并设宴压惊,劝他好好跟大明合作,做一回满清的“叫门伪帝”。

“福临,你可知罪?这些年来,要不是看在多尔衮、豪格才是实际掌权者,你被俘之日便当论罪凌迟!如今看在你还有愿意悔过诚心,才给你一个机会,希望你好自为之。

我大明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出师从来有名,顺天应人,吊民伐罪,以顺诛逆,无有不克。你若能乖乖配合,这侯爵之礼遇,自可终生受用,还能传之子孙。”

一上来,该数落的还是要数,得给对方一个下马威,恩威并施,最后让人心服口服,这个叫门的活儿才能干得更好,更有主观能动性。

福临还是年轻,有点认死理,一开始他已经心如死灰,但听朱树人说得冠冕堂皇,似乎有些虚伪,他也忍不住反驳,想要戳穿朱树人的虚伪:

“鄂王爷,亡国之君不言勇,孤如今已为鱼肉,无话可说。大明刀兵犀利,非我清可敌,天下已知。不过,你非要说你明是礼仪之邦、顺天应人、师出有名,又是何必呢。”

他不敢说重话,只是内心不服气,拳头大就拳头大好了,他们大清当年也是不要脸的,就以拳头大为荣。但朱树人明明就是仗着拳头大,还跟他说大义名分,这就让人恶心了。

朱树人不由笑了,嘴炮方面,汉人从来是不怕的。

对方是阶下囚,正常情况下也没必要多费口舌,这不过是为了对方身上的招降价值,所以才跟瓦剌对堡宗那样,稍稍给一丁点耐心,让对方心服口服。

“看来,逆命侯还是心中不服啊。孤今日不以言罪人,给你一个机会。”

朱树人想给对方开口机会,但他旁边的幕僚却穷追不舍,顾炎武先抢着附和补刀了几句:

“你伪清一度窃据中原,妄称伪命,窥伺神器,难道不该当灰灭沃覆之罪!我大明为先帝故都报仇,便是灭你全族也是该的。如今陛下和鄂王却给你们残余的族人悔过自新的机会,难道不是天恩浩荡?”

大明收复失地的理由是堂堂正正的,伪清原本是大明臣属篡逆自立,从奴儿哈赤开始根子上就不正,所以福临没什么好说的,大明要怎么打都是该的。

他觉得大明虚伪,无非只能是揪住其中一两个小点,稍微呛几句:

“大明要对我清动手,这没什么可说的,败战无能,自当覆灭。孤只是觉得,有些地方,无需粉饰,坦荡一些又如何?

自从四年前我清退居辽东,并不敢再有分毫侵犯大明控制疆土,两国也已停战日久。大明若是非要我辽东土地,自然可以遣使商议,堂堂正正索要。

最后却是不顾百姓惨遭战火涂炭,突施偷袭,以图劫掠被攻破的城池。最后还说什么堂堂之师、顺天应人……”

顾炎武直接抢白打断:“我大明天兵何曾偷袭!去岁之战,原本就是突发变故,查获你们伪清勾结察哈尔、科尔沁部蒙古,违反我大明禁运,阴谋偷买军资!

我大明也珍惜边关百姓性命、家财,是迫不得已当机立断反击!何况你们勾没勾结科尔沁部你们自己不知道么!我大明天兵打蒙古花了一两个月,你们怕是早已趁着这段时日加强防守、抗拒天兵了吧,居然还有脸说偷袭?”

福临被顾炎武说得忍不住笑了:“你们说明军是为了扩大追击违犯了禁运的蒙古科尔沁部,才杀过界、一路跟我清作战?这话你自己信么?

贵国朝廷远在南京,当时鄂王爷也不曾亲临北京坐镇吧?北方的边将,忽然从蒙古人那里得到了新的罪证,难道不该请示贵国朝廷,然后再定战和。

如此大战,难道是边将可以自行决断开战的?贵国攻下朵颜诸卫故地后,距离再犯锦州,不过短短三四日,如果贵国的开战决策,不是贵国朝廷早有预知、提前下令,难道他们还敢自作主张?”

顾炎武听到这儿,也是微微有些心惊,没想到这个福临做了十年傀儡皇帝,居然还有些脑子,能从这儿看出一丁点破绽。

确实,当初大明先打蒙古找重新开战借口,也是为了同仇敌忾鼓舞内部士气,打完蒙古后直接就冲过通辽和锦州的边界,继续打满清了,没给清人喘息的缓冲机会。

这也是因为进攻启动之后,势如破竹,走流程肯定会军事上不利,不能为了虚名而浪费将士们的性命。

不过如果细纠起来,这也是一个穿帮的地方。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可以不受指责,但能弥补的污点,还是弥补一下比较好——有些时候这不是为了敌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能更好地驾驭军事部门,防止发生“下克上”的独走。

所以,朱树人还真就提前弥补过这个漏洞。

顾炎武不由向王爷投去一个钦佩的眼神,然后骄傲而又义正词严地对福临宣布:

“我大明朝廷当然不可能事先预知科尔沁部依然在与你们勾结!当初要求刘国能等出兵察哈尔、科尔沁时,给的命令也确实只是先攻蒙古,并未要他与你伪清重新全面开战!

所以,这事儿是刘国能等人私自扩大了战争,我大明朝廷不过是事后追认,而且也为这事儿处分过刘国能等将领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处分”,显然是朱树人补上去演的戏。明面上处分一下,未来风头一过,该升官更多、赏赐更多,还是照样给。朱树人是不会事实上坑有功将领、心腹武臣的。

而顾炎武此言一出,福临终于彻底震撼了,也颇有几分颠覆三观。

原来世界上真有这么文明礼仪之邦?师出一定要有名的么?这样的国家,居然最后真的翻盘了他大清那样不要脸的野蛮人?怎么可能?

“刘国能……居然因为擅自做主、提前跟我清开战,被你们大明朝廷处分了?”福临确认这句话时,语气都有些恍忽。

顾炎武毫不脸红地说:“当然,有朝廷明诏为证,还能有假?而且是数月之前就下诏了,否则刘国能又岂能无法参加盛京之战?而让给李定国等部?

昔唐朝之时,李德裕坐镇西川、私开边衅,挑衅吐蕃,虽得数州之地,唐廷依然斥责其过,虽胜亦责!我大明国法森严,以德服人,又岂会容边将自行决定战、和!有功当升,有过当罚,一码事归一码!”

福临终于被说得满面羞愧,心中的鄙夷也彻底散去,心服口服愿意跟大明合作,负责叫门。

……

此后半月,福临在北京城内好吃好喝接受洗脑改造,随着时间进入二月初,朱树人就让武将押着他,去辽东剩余各处城池叫门。

辽东其他还在零星抵抗的地方,看到原本的皇帝被明军押着,而且是心服口服的状态,还能讲出一套套悔恨的道理,也就军心瓦解纷纷投降了。

辽河平原上的地盘在数月之内彻底搞定后,黄得功和李定国还押着福临,继续去周边的蒙古人那儿碰碰运气,等搞定之后,再送去松嫩平原,瓦解豪格残部的士气。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北京城里,当顾炎武最终知道这一切的顺利进展后,也是不由叹服,并且冒出了更多难以理解的高深疑问,他忍不住向朱树人请教:

“王爷,没想到我大明已无敌于天下,最终竟也要注意这些细节,对刘国能将军等暂时明贬暗升,还能收获这样以德服人的奇效。

卑职以往读史,读到唐廷因李德裕私开边衅、收复被吐蕃占据的川西数州、却被唐廷申饬贬责,还往往解读为牛李党争,是唐末黑暗的表现,没想到还能有深意的么?”

朱树人也不想多说:“晚唐如何,孤不好说,他们可能还不配有深意吧,但孤行事当然是有深意的,你学着点就是了,不理解就执行。”

他是熟读二十四史,而且中外兼通之人,当然知道这么做的重要性。

很多穿越者都喜欢外交上一味强硬,不要脸,觉得有实惠,抢地盘就好。

还容易把朱树人的外交要脸,解释为“要脸不要实惠,限制了对外扩张,工业时代快来了,这是自废武功”。

但朱树人从没说过他这样指导大明的发展,就会导致不要扩张!

扩张当然是要扩张的!

而且扩张这种事情,当工业化的原料供应地、产品倾销地需求凸显后,民间资本自发都会去扩,那是根本挡不住的。官府只要管好总的水闸,防止大水漫灌就行了,至于灌既不足是不可能的。

没有生产力,指望生产关系自己扩张,那是做梦,生产力上来了,不扩也得扩。与其担心将来不扩,不如担心将来科技能不能爬到全世界第一梯队,生产力能不能做到最强、最有扩张性。

朱树人的外交把关主张,最多只是说,首先,不能给扩张套上从底层政治逻辑就正反馈的循环、被马太效应飞轮效应自激励强化。

得是好歹面子上解释的过去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得借口找的好,而且做戏做全套。

比如这次,刘国能会留下口实,那就提前堵住,绝不在当世也不在史书上留下问题,能堵漏为什么不堵。

而且事实上,别以为西方国家抢劫就完全不要脸了——那些完全不要脸的,往往不长久,西班牙葡萄牙乃至荷兰,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要脸的,但他们的地盘长久了吗?

二战前的德日,也是陷入了“理由都不用找充分,就随便过扩、或者下克上自作主张扩”的自激励强化,最后崩了。如果小胡子在捷克问题之后能踩住刹车,他早就是德国历史的顶级伟人了,至于倭寇那边,下克上的祸害就更不用说了。

而那些把扩张成果消化到肚子里的,比如昂撒双奸和罗刹人,他们好歹是地球上唯三自19世纪以来拓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扩张国家。但这仨偏偏就是很注重遮羞布、注重控制自己人膨胀独走的欲望。

米国人最黑的,也就是美墨战争,其他都还比较要脸。

哪怕是罗刹人,也有大部分后世普通大众没学到的一面——1856年、尼古拉一世因为错误发动某一场对奥斯曼的战争导致帝国陷入泥潭、最后服毒自尽背锅结束战争后,一直到1860年代扩张回血,罗刹人都是很注重外交脸面的。

尹格某某耶夫在中亚那后世五国的地盘上兴风作浪、过扩土地时。每次遇到戴阴大使去找亚历山大二世抗议,亚历山大二世都会双手一摊,跟戴阴大使抱怨:

这都不是帝国外交有关部门和皇帝的意思!你们也知道的,我们罗刹国科技落后,至今还没装上电报,中亚鞭长莫及,当地的战区军官简直形同军阀!都是他们下克上独走自行挑衅开战!不代表我国的外交态度!一定会严惩!

而最后的结果呢?都是:如果打输了,那就真的严惩。

如果打赢了,又开拓了一块土地,就跟如今朱树人对刘国能一样,先明降暗升,将来等风头过去了、戴阴大使不再盯着了,再实打实升官。

但表面功夫一定要做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将来真的发生“军部下克上独走”。

倭寇显然就是这方面没做好,所以占的地消化不良,最后步子迈大亡国覆灭全吐出来(也多亏他们没做好,这算是天佑华夏)。

而如果仔细翻翻罗刹人的历史书,就知道他们不仅在中亚表面功夫要做好,在后世“他大清”的北边就更是如此,可见这样的外交经验是有普遍学习推广价值的。

按官方宣传口径,本来1856年之后,亚历山大二世跟外交有关部门的意思,是“咱刚刚被英法联军在某个靠近土鸡的半岛揍了,对面的螨清也刚刚被英法联军揍了烧了圆明园,咱两家苦主可以联盟抱团对付英法”。

而还是那位刚才提到的在中亚大展拳脚的尹格某某耶夫将军,到了螨清这儿谈判时,再次发挥了下克上独走,据说都是这人自作主张。最后谈判结果就不赘述了,初中课本都有。

而事后亚历山大二世还是按照老惯例对咸丰表示他不知情,他没这样要求,而且又处分了尹格某某耶夫,让咸丰栽都栽得没脾气。

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朱树人兼通中外,后世的历史早已证明,这种甩锅给属下“私开边衅、明降暗升”的操作,最能瓦解国际仇恨,也能够压制真正下克上的节奏,吃进来的利益也最容易拿稳,

那朱树人没道理不把这么好用的招数拿来给华夏文明用嘛。

再歹毒的招数,能为我所用就是好招。

千万别觉得为了外交面子而处罚己方表面犯错人员都是虚伪,昂撒双奸和罗刹都这么干的。政治和外交本来就是这么深奥歹毒的东西,这跟阵营立场无关。

朱树人的每一步考虑,都不是他本人活着的时候最爽,但绝对是几百年的大时间尺度来看,最有利于过扩地区长治久安的。

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244章 两头吸血属于基本操作第215章 各怀鬼胎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31章 光复大员-下(郑芝龙之死)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9章 随州炮战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82章 新年计划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301章 一口气全吃光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83章 才给我两年,就还了你一个新的苏州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225章 打太极国姓爷是专业的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211章 对张逆的最后一战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谋过蒋干,智胜郭图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284章 楼船夜雪瓜洲渡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5章 双线操作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95章 洪承畴:有朝一日刀在手,杀尽天下喷子狗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329章 收复大员-上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33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帜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60章 果断就会白给第18章 乡试揭晓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16章 忠奸难辨第228章 陛下之壮烈,臣素来佩服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48章 实事求是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53章 心有猛虎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46章 忽略不计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66章 舆金辇璧,窃盗鼎司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211章 对张逆的最后一战第376章 大明版闯关东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22章 反攻序幕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244章 两头吸血属于基本操作第215章 各怀鬼胎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31章 光复大员-下(郑芝龙之死)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9章 随州炮战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82章 新年计划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176章 背水一战第301章 一口气全吃光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83章 才给我两年,就还了你一个新的苏州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225章 打太极国姓爷是专业的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211章 对张逆的最后一战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谋过蒋干,智胜郭图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284章 楼船夜雪瓜洲渡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5章 双线操作第63章 不找个队友上去卖一下,敌人怎么肯接团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95章 洪承畴:有朝一日刀在手,杀尽天下喷子狗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329章 收复大员-上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33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帜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60章 果断就会白给第18章 乡试揭晓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16章 忠奸难辨第228章 陛下之壮烈,臣素来佩服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48章 实事求是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53章 心有猛虎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46章 忽略不计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66章 舆金辇璧,窃盗鼎司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211章 对张逆的最后一战第376章 大明版闯关东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22章 反攻序幕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