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

被围城耗了半个多月、也打退了两次李自成的勐攻、造成巨大杀伤后。随着闯军重归沉寂,黄得功的心态也是有点疲惫焦躁了,急需再活动活动筋骨。

他这人本来就是莽得不行,宅着比耐性不是他的风格。

所以,听沉抚台终于打算主动采取一些行动,黄得功立刻再次兴奋了起来,连忙请命:“沉抚台,您有计划就赶紧下令吧!”

沉树人也是不由好笑:“你都不知道我准备去打哪呢。”

黄得功也不含湖:“反正只要您发话,我就干!您让打哪就打哪!”

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他对沉树人的信任度潜移默化地升了好几个台阶。

沉树人对这种态度当然是很满意的,他知道自己终于成功收服对方了,也彻底摸清了其脾性、才干、用法。

黄得功应该是自己麾下最能打的将领了,勇勐果敢也过于刘国能。

相比之下,刘国能在军事层面的优势,只是更加刚毅、舍得付出代价,执行力也更坚决——说白了,黄得功是“兄弟们跟我上”,刘国能更倾向于“兄弟们给我上”。

可能是出身流贼的关系,见惯了生死,刀头舐血多少老哥们儿都死光了,让刘国能更不吝惜士卒部下的性命,沉树人给他一个命令,他会不计代价去做到。

黄得功则爱惜士卒,身先士卒,遇到绝对逆境时,不一定敢拿全军赌。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个都是史书留名的将才。尤其黄得功在明末就算排不进第一梯队,至少是第二梯队里的顶尖了。

沉树人花了三年发展至今,他自己手下培养起来的武将,除了郑成功之外,其他人的纯军事才能都不如黄、刘二人。

比如沉树人一手提拔上来的左子雄,原本只是千户的水平,虽然个人武艺确实绝伦,不在黄得功之下,统兵执行力也还行,但大局观和独当一面的能力上,比这两人就差了一大截。

说白了,沉树人麾下原先众将,除了郑成功,没一个有独镇一省、稳如泰山的才干。如今沉树人地盘还只是在湖广,他可以亲自坐镇中枢,手下人执行他的战略决策就行。

未来如果势力地跨数省,甚至要面对和大明朝廷中枢之间的争权夺利,那就必须有几个这样的名将、肯彻底死心塌地为他效力了。

就好比历史上刘备入了川,那也得留一个关羽独当一面,镇守荆州。

南方半壁江山,自古因为天然地理环境,注定要分成益、荆、扬三大区片,明朝更要加上岭南的两广,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yeguoyuedu.com 安卓苹果均可。】

所以沉树人真想为天下计,哪怕在南方半壁,他也必须有三位绝对可以信任、绝对效忠于他的督抚,外加三位省级守将,否则就算他将来控制了皇帝,也有被人清君侧的风险。

原先沉树人还没做到一省巡抚之前,这些问题考虑起来有些太遥远了,就算想考虑,也没这个实力,太僭越。

可如今他已经正式当上湖广巡抚一两个月了,也开始为更广阔的舞台布局,这些人才发掘笼络的工作,也就必须提上日程。

这次打李自成,沉树人从头到尾没想过彻底把李自成打趴,他也没这个实力。

关键是能一仗打出数年太平,立下威风让李自成惧怕他,未来不敢轻易南下,也就够了。

相比于军事上的胜利,对沉树人而言,更重要的就是通过打李自成,彻底凝聚刘国能和黄得功,让他们心悦诚服、五体投地地佩服自己。

最好能让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度,超过对大明的忠诚度。

为了这个目的,无论如何慢工细活,都是不为过的。

……

既然很清楚自己内心对李自成作战的总体纲领,沉树人当然知道后续的仗哪些能打哪些不能打,要追求什么样的具体目标。

凡是有利于立威、攻心、后续威慑李自成的事情,都要果断去做。

而凡是直接制造杀伤、纯粹减损李自成兵力、还会导致自身也被大量消耗的事情,那就要尽量少做,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

否则李自成万一真被打烂了,还指望谁去缠住崇祯、顺便干掉北京城里那群无耻京官呢。

有了明确的行动目标和纲领后,沉树人水到渠成地宣布了自己的计划:

“闯贼势大,就算他如今跟我们耗不起了,要与之决战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目标依然是迫使其在今年冬天之前,暂时放弃围困开封,给开封一个喘息之机。

你刚才也说了,已经打探到闯军放弃了继续攻城,还有粮食不济,分兵出去就粮。虽然具体去哪儿就粮,你没探查到,可随便想想,我也能猜出大致方向——

闯贼自西而来,西边已经被吃干抹净赤地数百里,洛阳更是残破至极,再往潼关方向更有孙传庭。

北边的怀庆府、卫辉府,夏秋之交的时候刚刚被李自成屠过劫掠过,现在人口估计也是数不存一,要不是当初靠着抢光怀庆、卫辉的粮食,说不定这个秋天李自成都撑不过,没法保持围困开封。

而西南有左良玉,正南方和偏东南有我们,因此李自成分兵出去就粮的唯一方向,大概率就是东边的归德府了(商丘),那里虽然也穷,好歹没有被系统性地屠杀过,说不定还有些秋粮收割上来了。

哪怕那些粮食不够百姓吃到明年,但只要把当地人杀光大半,把百姓的活命粮都抢来,绝对够几十万大军吃一阵子的了,这种事情李自成肯定做得出来。

如此一来,我们要出城主动寻求战机,最主要的方向,就是分兵东出,往闯贼的正东、我军的东北方前进。如果我们能袭击到闯军落单的就粮部队,各个击破,就能再斩获相当的战果。

如果遇不到闯贼分兵就粮的部队,我们也能逐步攻打、收复一些要害县城,或者协防一些如今还在官军控制下的颍川、沙河沿岸河南县城,继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闯军要是来拦截,我们就复制在上蔡这边已经屡试不爽的结硬寨打呆仗,闯军要是不拦截,我们就可以沿着颍川、沙河一路逼近开封……”

沉树人刚滔滔不绝说到这儿,还有一大堆要交代,但黄得功听了却有些不安,忍不住打断:“大人,不拿下郾城就往东北方向分兵、绕城而过,那我们的部队粮道如何解决?

郾城可是堵在沟通汝颍之间的讨虏渠河口处的,我们之前的粮船,自汝水而来,绕过郾城就只有先在上蔡卸船装车、陆路运到颍川在卸车装船,每一处出现破绽,都会被闯军严重威胁。您不会是另外准备了……”

沉树人点点头:“当然,你还记得么,前几天闯贼刚刚退兵停止攻城的时候,我曾经让你派人去闹事、找凤阳知府马士英给我们运粮么,你不是也按我的要求派了人了。”

如今距离李自成第二次攻城失败消停,已经过去四五天,所以这点时间足够从信阳派人去隔壁南直隶的凤阳府办点事、打个来回了。沉树人是在李自成放弃强攻后第二天安排的这步闲棋。

黄得功闻言,也想起了这事儿,他其实已经知道协调的结果了,只是不好意思向沉树人开口,不知道怎么汇报。

此刻被主动提及,他也只能惭愧地说:“这事儿不靠谱,大人您当时让末将派人去,但书信都是您亲自准备的,那措辞太生硬了,马士英完全可以打官腔的,官场规矩他也不是非配合你不可。

要是当初您让准备点礼物,再说点好话,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末将听说过你跟马士英的挚友阮大铖有些过节,但这也不是不能开解的。”

沉树人听了,却得意地笑了:“我本来就没打算让马士英给我们筹粮,我要的就是他不配合的态度。

凤阳那边是中都所在,官场上肯定也都被流贼渗透成筛子了,你说要是马士英跟我不对付的消息传出去,李自成岂不是愈发会放松警惕?

至于我们绕过郾城之后的粮道如何解决,当然是本官自筹运力,以沙船从淮河由寿县入颍川北上,总有水路能一路通到开封。

我们沉家可是为朝廷承担漕运改海的,李自成这种旱鸭子,根本不知道我们沉家在水上的势力。

咱连京师周边乃至辽东驻军、每年几百万人口日常消耗的漕粮都能运,给七八万大军运军粮,哪怕分好几路、每路都留够全额的运力备用,都绰绰有余。

这事儿我上个月出兵之前,其实就已经有偷偷跟家父商议了,让他随时准备留足水兵、水手、战船、运船。因为经手的人极少,也就没告诉外人,非常保密。

而沟通汝颍的讨虏渠,两端分别是郾城和陈县,郾城在讨虏渠与汝水交汇处,陈县在讨虏渠与颍川的交汇处。

我们从上蔡出发,正北是郾城,东北就是陈县,只要陆路只带几天行粮,猝不及防攻下敌军疏于驻军的陈县,就可以把粮道切换到寿县至陈县的颍川流域,李自成再卡郾城还有什么用?

反过来,李自成在郾城这边的驻军,反而会因为我们反卡了陈县,而无法得到颍川流域以东筹来的粮食,李自成就算抢空了归德府,也无法直接走水路运来郾城,他再守郾城也就没有意义了。如此郾城成了枯藤上的孤果,何必再去强攻,等瓜熟蒂落就行。”

沉树人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指点,而等他说完之后,黄得功也彻底豁然开朗了。

另外,说句题外话,黄得功或许能轻易听懂沉树人的谋划,可大部分对历史地理不熟的现代人,可能会在某些点上有理解障碍——

现代的颍川和沙河,都是流量不大的小河,所以很多人会诧异于“从这里怎么可能走大船一路抵达汴水、迫近开封”。但这个问题,在明朝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自从南宋时,北面金国疏于治水,黄河决堤改道、夺淮入海后,一直到历史上清朝太平天国之乱时(1855年),黄河在元明两朝,都是保持以淮河为入海口的。

当时的汴水、沙河、颍川都是黄河入淮的数条河道之一,水位和流量都比后世要高得多,全部都能全程轻松过大船,只有陆军的部队也很难拦截这些河流的大部分河段。

相比之下,后世重新改道北归后的黄河下游河道,在这个时代其实是“济水”等几条小河。因为黄河干流的改道,只是让中上游的来水往南走了。但黄河下游两岸本身还是有降雨需要汇流的,这点微弱的水量,依然会走黄哥故道,就形成了济水等小水管。

这些地理常识,21世纪的人当然大多数都不知道,可黄得功是当时人,当然是了然于胸了,他也就丝毫不会怀疑沉树人说的运粮后勤计划的道路通过性问题。

于是他由衷钦佩地说:“大人如此谋划,运筹数省如棋局,实在是不世之材!不过,我军要偷袭陈县,再由此沿颍川、沙河迫近开封的话,沿途会更加平坦,不比这上蔡好歹还在汝南山区边缘。

如果在平原上推进,无险可守,被闯贼主力围困、寻求决战呢?”

沉树人无语地摇摇头:“我不是说了,‘结硬寨、打呆仗’么,不是‘结硬城’,就算没有城池,我们自己可以结寨、布车阵、依托大河缓缓而进,

我们有水军之利,到时候李自成围困我们也不可能断我粮道,我的粮道可以通过大河穿营而过,那他就只有强攻。

而强攻的下场你已经看到过了,我们有上蔡这种破城时,就是顶住十倍之敌都轻松,哪怕城池变成普通营寨,顶住五倍也没问题。

而且闯贼已经攻坚连败两场,伤亡、损耗、士气衰落都很严重。气馁之兵不可用,越到后面他就会越不敢孤注一掷、付出沉重代价尝试强攻。我们只要能声援到开封,目的也就达到了,能给陛下一个交代了。”

黄得功咬了咬牙,这次总算没有再质疑,他勇气还是有的,只是爱惜部下不想送死,所以一开始要问清楚。

而只要发现有可行性后,他立刻就跟换了个人一样,变得非常有执行力,只想着怎么去实现目标。

黄得功端起酒碗,一口闷了一大碗,果决问道:“不知大人此番出战,留多少兵马继续固守信阳府、又以多少兵马出击?末将愿为前部先锋!”

沉树人安慰地一笑:“先锋屈才了,黄总镇就跟随本官,带领主力行动。此战我会从上蔡的三万守军中,抽调两万人,再从汝阳的三万人里,也抽调两万,

再加上全部的骑兵、新式火枪部队、全部便于移动的三百斤轻型佛郎机,再加上调来的水兵,一共争取出动五六万人的机动部队。

让刘国能继续领着他的本部人马,以及我军的老式火铳手、全部不便于机动的重炮部队,在信阳府地面上顶住防御战线,拖住郾城的敌人。这两天先把汝阳的部队,慢慢准备集结起来,到时候分进合击,三天后奔袭陈县,打响我军主动出战的第一炮。”

“末将遵命!”黄得功应声接令,自去备战不提。

第68章 一枪一个小盆友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24章 一石三鸟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122章 棋逢对手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注定独眼龙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95章 留发者义民也;剃发者难民也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29章 简在帝心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84章 惹火烧身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117章 张献忠:沈树人不方便干的卑鄙事我来干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52章 奇葩说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341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204章 忠奸难辨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60章 果断就会白给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306章 全部筹码都堵完了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376章 大明版闯关东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308章 席卷残敌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74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7章 南京事,南京毕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
第68章 一枪一个小盆友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24章 一石三鸟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42章 吴三桂玩不过多尔衮,但是国姓爷可以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122章 棋逢对手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注定独眼龙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95章 留发者义民也;剃发者难民也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29章 简在帝心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84章 惹火烧身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124章 张献忠:老子屠尽崇祯的亲叔叔!第117章 张献忠:沈树人不方便干的卑鄙事我来干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52章 奇葩说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341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204章 忠奸难辨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60章 果断就会白给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306章 全部筹码都堵完了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293章 一个月内润两次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376章 大明版闯关东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156章 让人输得心痒痒第308章 席卷残敌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74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7章 南京事,南京毕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