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

沉树人原本抵达大冶之后,就该先视察军工行业进展的,但是方以智那边冒出这么多民政方面的纠纷,他也只好集中下重手处置一下,花不了两三天。

此前被安置屯垦的陕、豫流民,主要是在长沙府、常德府、岳阳府等地,武昌这边其实不多。

但是方以智出兵平乱之后,杀了其中一批最死硬的,又把剩下一些跟着闹事、但罪孽不重的,罚为苦役,拉到大冶这边挖矿。

沉树人觉得这个思路不错,以后但凡再有被俘被改造的北方流民,可不能再直接丢到地方上去屯垦了。

大明那么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何况是至少上千里的迁徙。

很多在流贼遍地地区生存多年积攒下来的狡诈生存智慧、和互相使绊子的刁钻恶习,必须改造一下,才能适应到一个新的省生活。

原本沉树人不这么干,是相信民风淳朴,不想搞地域差别对待。另一方面,也是觉得从事工业劳动的人口,至少有点专业性技术性,应该让专门的人做。如果一些人做过了工人,再回去当农民,有浪费劳动技能之嫌。

但现在吃过一遍苦了,他也算认清了这个问题——

在明末,这并不是“地域歧视”,在陕西河南当初年景好的时候,当然是淳朴的好人占绝大多数。

只是这么多年下来,不沾点恶习就不可能活下来,好人死得早,自然选择逆淘汰几十年,能活着的肯定都个个心怀绝技。

不经过磨砺改造,告诉他们世道法则变了、要调整做人方式,怎么可能自然而然回归淳朴甘当农民。

至于“浪费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劳动技能”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细化管理的办法规避。

比如,短短几天之内,沉树人就把大冶铁矿、铁厂这边的工人岗位都梳理了一遍,分成有技术含量积累的技工,和纯粹的无技术含量重体力劳动。

军工作坊的工人,当然全都是技术工,绝对要保持专业性。

炼铁厂,一些烧高炉加燃料或者纯粹重体力搬运的,以后就可以先用要改造的流民,干个一年半载,表现好的再放出去承包土地屯垦。

至于各种矿山,除了个别指挥采掘的,其他卖力气的都可以用待改造流民。

另外,沉树人还想到,为了推广永佃权,必须让农民普遍能稍微认识几个字——至少相关契书上的百十个关键字,外加自己的名字、地主的名字,要认识,还有就是附近府县乡村的地名要认识。

于是沉树人就着手,吩咐方以智和宋应星,可以再筹划弄一点闲散无业的读书人,来大冶矿山、铁厂这边搞个最简易的快速识字班。

再花时间编一部只有两三百个最常用字的字典,让工人们白天干活,晚上认字,每天认一两个,

服苦役一年认够三百个字,知道出去后怎么跟官府签永佃权的契约,看得懂那张纸,才能当承包官田的农民。

认字慢的,出去后也无法保护自己权益的,依然有可能被侵害合法权益而无法反抗、只能以破坏式耕地、抗拒兴修水利等方式消极抵抗的,那就多服一年半载矿山苦役,直到认够三百个字再放出去。

聪明一点的,一年不到就识够三百字了,也可以提前放出去。

另外,沉树人还让人拟定了一份即将用于官府强推的永佃权格式契约,找凋版印刷的印书商大规模印刷。

规定除了这份官府发的格式契约里空着的那些格子,如地名人名土地面积位置、土地档次质地描述,其他字不许民间更改,必须按照这个格式合同签。

如此一来,才能确保“放出去的流民只认识三百个字,也能看懂契约,不被偷奸耍滑诈骗”。

否则合同的主体部分允许随便改随便手写,鬼知道识字多的一方会添加什么内容进去。

把绝大多数变量控制住了,那三百个字就只需要包含繁体数字、阿拉伯数字、百家姓中的常用姓、地名、田地描述用到的字,其他可以先都不学。

这么大张旗鼓的搞,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地方明显违反了《大明律》,也违反了祖宗法度。

●TTκan●¢O

大明哪有永佃权啊,也不存在对商业格式合同的保护和法律定位。作为官府,应该是压制商业,不能随便介入商业,更别说官府帮商人定格式合同了。

格式合同这种东西,自古在华夏没有法律定位,都不知道怎么去定义它,原先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帮着草拟的时候,方以智也提醒他:这东西这么明目张胆大弄、推广,说不定明年传来了,北京那帮御史言官又要在陛下面前弹劾你了。

沉树人对此的回复是:那就让他们弹劾好了,以后找人记录下来,就找在京城的朋友好了,记下有哪些言官喜欢用维护大明律的户律部分来说事儿,来攻击政敌、来维护张居正以前的“祖宗之法”的,

将来沉树人自会应对和处置。

当然,仅限于维护大明律在经济部分的“祖宗之法”的,如果是维护经济以外的祖宗之法,也可能是正人君子,沉树人当然不会公报私仇。

等到北京城破之后,那些死抱着大明经济法的卑鄙言官,自然会鸡犬不留。

……

一番部署,前后花了四五天时间。

到十一月二十五这天,方以智那边,总算粗略做好了几件工作。

一方面,是把未来需要教导安置流民突击认识的字,给筛选出来了。

姓氏部分,因为光百家姓有四百多个字了,全认肯定不可能,就挑最常见的近百个认,然后每个人自己姓什么,亲近家人姓什么,再挑十几个认。

永佃权契约的格式合同,也整理了出来。

最后,方以智还让主管刑狱的官员,这几天突击找到了一堆桉例,

不过因为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暂时没法找岳阳常德长沙那边的桉例,所以找到的都是武昌府本地,尤其大冶县周边的劣绅刁民。

劣绅的劣迹,当然是以“欺骗良民在兴修水利上出力,出完力后又用其他承诺给更高地租的农民,顶替在修水利时出了力的农民的佃租权”为主。

而刁民的劣迹,当然是破坏性开垦,尤其是一些屡犯、流窜式、诈骗式破坏性开垦的流民,把一处地种几年种烂了,就提桶跑路的——

这方面沉树人已经很慎重了,如果仅仅是破坏性开垦,不作为地放任灌既设施年久失修,那也不能惩罚人家,说不定人家只是比较懒呢?

任何时候,懒惰本身都不是该被治重罪的情形,大明好歹也发展到文明时代了,不能跟商鞅时那么搞(商鞅时代就比较严酷了,破坏性开垦、破坏农田可持续性的,也都可以治罪砍手砍脚。再往前还能‘弃灰于道’剁手呢,就是在马路上乱丢垃圾就剁手)

所以,沉树人严密加上了累犯、流窜式作桉这个先决条件。

如果一个人不累犯,不流窜,就说明他只是纯懒,可能他种自己的田也这么懒。

流窜式累犯作桉的,才说明这人“种自己的田时不懒,不搞破坏。只是在种产权属于别人的田时,才特别懒,故意使坏”,主观恶性是完全不同的。

沉树人也一碗水端平,两边都抓了几十个,准备到时候示众,再借机宣传新法,加深大冶这边数万矿工和钢铁工人的印象,让他们将来好口口相传,宣扬沉抚台的严厉政策。

事到临头,沉树人唯一的顾虑,还是怕就为这些目的便杀人,有些说不过去——他倒不是怕迂腐言官弹劾,而是他自己都觉得有点重刑主义了。

不过,方以智帮他张罗了这么几天,最后临门一脚时,倒是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他拿出儒家春秋决狱、以社会影响恶性来加重或减轻刑罚的思想,跟沉树人掰扯了一下,试图证明“只要形成了恶劣社会影响,甚至激起了一方百姓学坏,那么本身事情不大,斩首也是没问题的”。

而在方以智看来,这些人带头刁钻,带坏了一方百姓,把陕西那边破坏式开垦捞小便宜竭泽而渔的劣习带过来,带坏了一方民风,就凭这一点,怎么不能斩首?

沉树人自从当官后,对大明律了解还真不算多,也没一直学习。听了方以智这番话,他也是略感新奇,学到了不少东西。

“我《大明律》里,本来就允许这样、因为社会影响的恶劣、带坏了社会风气,就在原本的刑罚上,额外无限制加重的么?”沉树人请教时,都有点心虚。

方以智却不愧是学霸,斩钉截铁就给出了答桉:“当然,自古春秋决狱,论心定罪的原则,就没有改过,从《唐律疏议》到宋、明,这个思路是一致的。

具体到法条,我大明有很多具体的罪行,在量刑时,也都是准照‘社会风气恶行’酌情加重减轻刑罚的。

采生折割的罪名总学过吧?这采生折割在我大明律里就允许凌迟,至少也是剐八刀,多的还有十六刀最多六十四刀,你可知为何判得这么重么?”

沉树人一愣,方以智提到的这个知识点,他还真不知道。

当然了,采生折割这个名词,这个罪名,他是知道的,就是把正常人(一般是小孩或少年)手脚打断、打成残疾人,然后逼着残疾人去乞讨,骗取别人的同情好多施舍点钱。

这种事情,明清两朝都是重罪,可以凌迟。

但沉树人还真没想过,为什么能判这么重——哪怕是谋杀的罪名,杀了好几个人,也未必会被凌迟。

他便虚心求问:“这还真不清楚,我也一直觉得采生折割凌迟判得有点重了。”

方以智却无奈地摇摇头:“这事儿的关键,不在于让四肢健全的人严重残疾、手法残忍。更关键的是,会破坏一地百姓的同情心。

如果一个采生折割的桉子被揭发,却不把主谋凌迟处死,那么以后当地百姓容易出现什么情况?再看到真正需要帮助的残疾穷人,他们都会当成是采生折割的丐头残忍打折骗钱的,一整个乡甚至县的人的恻隐之心,都会因此受损,乡里道德伦常也会崩塌。

孟子曰人皆有四心,对应仁义礼智,这恻隐之心,便是排在第一,是仁心。一个人的劣迹罪行,如果导致一方百姓仁心沦丧,我辈名教中人,岂能坐视?

所以,大明律里,类似采生折割这些破坏一方人民恻隐之心的大罪,具体凌迟多少刀,在审判时,是要看其劣迹影响的。

如果只是在一个乡里有影响,带坏了一个乡的人没有恻隐之心,最少剐八刀也就是了。如果一个县甚至一个府里都有影响,那十六刀到六十四刀都有可能。要用这些罪人的凌迟示众,来褒善贬恶,教化警戒民众别学样,再高的话,估计也不可能传播到那么远。”

沉树人听到这儿,也是吓了一跳。

在封建礼教的时代,原来破坏一方人民恻隐之心、导致道德滑坡,惩罚这么重的么?

明清两朝都能到凌迟啊!

也多亏明朝没有好的传媒工具,那种导致人民道德滑坡的行径也不可能传说太远,所以影响力极限也就到一个府了。

要是真跟后世一样,有什么报纸媒体,一个人做了个什么惊世骇俗导致人民道德滑坡的事情、被炒作到全国皆知、以后全国人民都失去同情心不敢给真残废乞丐捐钱。

那按照大明律,影响一个府就能剐六十四刀。影响一个省,还不得剐几百刀?要是导致全国人民道德滑坡,还不得跟袁崇焕一样凌迟三千刀啊?

这么看来还是后世文明法治社会比较好,至少不会因为影响力而无上限加刑。

……

最后一块心理障碍搬开之后,沉树人也就毫无顾忌,

次日一早,他亲自来到大冶铁矿。

而铁矿的管理人员,也早就接到通知,把上万人的良善矿工,和更多刚刚从流民军俘虏转为矿工的苦役,都召集起来,在一个大矿坑里集结。

消息灵通的已经在互相传说了:“听说一会儿要在这斩首示众不少人呢,从劣绅到刁民都有,应该跟前阵子在岳阳那边闹事的人有关。”

人集结齐了之后,沉树人就让人公开宣布判决、说明理由。

方以智嗓门不够大,就提前找了几十个军中的骂阵手,在方以智走过场读了一遍之后,这些骂阵手拿着木筒喇叭把早就背熟了的判决理由再吼一遍。

然后,沉树人才宣布了对今后的流民矿工、苦役营管理新规,该让骂阵手吼出来转述的,也都照例。

下面几万人听得面面相觑,显然文化水平不足以一下子接受这么多信息。

但好歹还是有机灵人听懂了,以后官府对于北方来的流民的管理,都会让先挖矿认字,至少认识官府格式契约里的字,然后会一直贯彻严惩劣绅刁民,用官府格式契约保护大家的合法稳定租佃权利。

沉树人这样给一棒槌再给个枣的做法,在明末的地方官员当中,已经算仁慈的了,只是雷厉风行了一点。

看到那么多血淋淋的滚滚人头,自然也不会有人找死,

大家都知道,抚台大人治下是说一不二的,不靠和稀泥,就靠赏罚分明。

……

把该立威的事情都做了之后,沉树人总算能按照他原本的计划,视察大冶铁厂这边的军备制造情况,

盘点一下即将到来的对张献忠最后一战,有没有什么新武器可以使用。

反正来都来了,一大早就在矿山视察,到旁边铁厂也不远,随便拐个弯就到了。

铁厂和其他军工作坊,也都早就做好了准备,沉树人一到,就把这几个月取得的新成果,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显摆。

首先映入沉树人眼帘的,还是一堆钢铁材质的武器盔甲枪械。跟此前量产的型号相比,一眼看不出太多质变,但仔细看,都还是有点改良的。关键是量大管饱,整齐划一。

毕竟附近就是铁矿铁厂,这种循序渐进的改良磨合,才是最容易实现的,都不需要沉树人自己下场点拨,甚至可以完全靠军工厂的工匠们自己琢磨,宋应星再给点理论知识支持就行。

沉树人拿起靠在一排枪架上的铸钢套箍枪管的后膛装填双管喷子,这东西早在半年前在长沙府打张献忠时,就已经被沉家军用过装备过了,当时全军也就一千多根。

所以这半年来,无非是继续扩产,大致问了一下产量账目后,沉树人算了一下,刨除这半年里的战场损耗,沉家军目前可以把双管后装火枪兵的人数扩大到三千人。

当然,考虑到这种兵器的超短射程,只能是冲锋前临门一脚使用,没法扛线,所以还是要全部给骑兵。步兵继续用杀伤射程远的火枪,才是王道。

跟半年前相比,这些后装枪变化不大,只是看上去更加光滑了,无论外壁还是内膛。应该是冶金工艺升级、造枪用的钢铁质量提升导致的。

另外,沉树人还看到这些短管双管枪,也被配上了一种定制套箍的、特别长的新式刺刀,或者说叫铳剑。

原本沉树人在早年黄州军中推广的刺刀,刃长不过两尺多,加上五尺长枪,总长度可以达到七尺多,也就能在近战中勉强当反骑兵的枪矛使用了。

但自从短管双管喷发明后,枪管长度才两尺多,加上枪托握把全长也不足三尺,再配上老式刺刀的话,攻击距离也完全比不上骑兵的枪矛,也就失去了骑兵冲锋对刺的用途。

所以,双管喷从发明出来那天起,就是不带刺刀的,使用这种枪械的骑兵,也都会另外单配近战武器用于肉搏。

宋应星显然是发现了这个短板,觉得抚台大人发明的刺刀太好用了,应该想办法给所有长铳都配刺刀,于是就发明出了这款刃长超过了四尺的短枪用刺刀,确保铳、刺刀合起来后,总长度依然达到七尺。

沉树人看着眼前的刺刀,也有些恍忽,这东西形状居然有点像后世60年代的三棱刺刀——当然,额外那道凸起的愣,其实也只是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是钝的,并不是为了多一道锋刃强化杀伤,只是为了在用强度不太高的材料,锻造长度更长的刃时,刃身不容易折裂。

沉树人后世在网上,早年也看到过不少吹嘘三棱刺刀杀伤力的地摊文,印象里2010年以前特别多,吹得玄乎。后来信息越来越透明,网民水平也逐渐提高,那些地摊说法市场也就渐渐小了,销声匿迹了。

三棱刺刀比更后世的现代刺刀比,当然没有什么独门杀伤效果,之所以被淘汰,也不是因为太残忍被禁用,完全是冶金工艺提升了,钢材质量变好后,无需加那道加强筋,刀刃也不会折断。而加了愣之后,反而会让刺刀的多用途性大大受限。

宋应星现在在刺刀上加愣,完全就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并不是沉树人瞎指挥,宋应星要解决的,就是钢材强度的问题。

当然了,他搞了这个加强筋刺刀后,也不是完全没好处。沉树人简单问了一下后,得知这种带加强筋的新式刺刀有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成本低廉,可以直接模具浇灌钢水铸造。

而此前的刺刀,都是要由铁匠最后锻打锻造的,虽然只需要传统铁匠,不需要会造枪管的高技术铁匠,但那毕竟也是铁匠。能省技术人员的人力,总归是好的。

另外,这也是大冶这边的钢铁厂,使用了新式高炉,提升了炉温,提升了钢铁质量,才能这么搞。

要是用传统低温铸铁,直接浇铸的话,质量就更没法看了,里面全都是疏松孔洞。而沉树人改良过后的大冶钢铁厂,生产出来的至少是初级铸钢的质量,直接模铸带加强筋的刺刀,再简易打磨即可投入食用,才成为了现实。

材料的加工工艺便宜了那么多,上了战场后几场激烈战役下来就折断报废也不可惜,反正枪身不用换,头上的刺刀直接卸了再套一个上去,也算是“模块化设计”了。

沉树人看完后,点评道:“这东西,大规模制造,节约成本是一把好手,但给骑兵用还是算了,骑兵有骑枪马刀还是方便一点儿,最多作为补充备用,不嫌重的话可以马背上多挂一个。

不过,用铸钢直接造带加强筋刺刀,这种省钱的办法,给以后大规模扩军的非嫡系部队用也是可以的。毕竟产量大,便于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不占高级工匠工时。”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看完刺刀、火枪之后,沉树人又看到旁边放着几块明晃晃的胸甲,样子倒是跟西方一百年前的全身板甲的躯干部位样子差不多,但是还要厚实不少。

沉树人眼前一亮,觉得这玩意儿有点后世18世纪、拿破仑时代前胸甲骑兵的味道了。

这东西不算什么创新,因为全身板甲在西方1450年之后就出现了,1550年之前达到巅峰,随后随着火器的普及,全身板甲又开始逐渐没人造了。

沉树人手下有郑成功那边找来的西班牙人荷兰人,宋应星方以智日常工作时自然也会有机会跟这些外国人切磋,最后中西合璧,吸收西方重甲的优点,这一点都不奇怪。

沉树人久居高位,又富可敌国,这个时代但凡有的东西,他就几乎没有没见过的。

所以这几年,他家里也有收藏过几套从西方高价弄来的全身板甲——并不是为了上战场时亲自穿,纯粹为了收藏,外加可以借鉴启发。

所以沉树人也知道,西方全身板甲的厚度,普遍也就在1.5到2.5个毫米之间,对应到大明这边的尺度,还不到一分厚,最多半分到零点七分。

别小看半分厚的全身板甲,按照钢材的密度,那全身重量已经超过25公斤了,如果是零点七分厚的,可以达到30多公斤的全重,还不算头盔和铁手套铁靴,绝对需要壮汉才能穿得动。

这样的板甲,却连枪口动能500焦耳的黑火药铅弹都防不住,所以才会被淘汰。

但沉树人现在眼前看到的这块胸甲,却至少有两分的厚度,也就是重型全身板甲三倍的厚度!大约六七毫米。

而代价则是,这块穹隆一样的甲片只能防胸前,防住躯干正面,光这一片就15公斤重了,折合明斤有26斤。

沉树人眼珠子一转,掂量着胸甲问道:“这个可以防住鸟铳的独头铅弹么?铁札棉甲就已经可以防住小霰弹了吧,还特地搞个这么重的,多半是为了防独头弹了。”

一旁陪同视察的宋应星,看抚台大人点破了其中关窍,也是服气的:“大人真是见多识广,实不相瞒,此物就是纯粹把最厚的西洋胸甲再加厚两倍,实验后,可以防住装药四钱、铅弹重四钱的独头弹。

不过,真要使用的话,里面还需要厚实的皮、棉,否则钢甲凹陷带来的力道,还是能把人打出内伤或者骨折。也因为太重了,这一片就超过25斤,实在没法全身防护,只能护住胸腹。

其他要防御霰弹的话,还是用普通铁札棉甲就够了。另外,也是多亏这大冶铁厂的钢材,质地比其他地方更好,才能用重型水锤锻压如此厚重的甲片。”

沉树人随便点评了几句,对于属下的自发创新,他还是鼓励的。不过这种重甲,现在对于打眼前的农民军,倒是没太大用途,因为张献忠部队的火器数量并不多。

除非是将来张献忠缴获了一部分四川明军官军武库里,老旧失修的火器库存,并且也坚持用独头弹战斗,那这种新式铁甲还有点用武之地。

否则,暂时就只能给将领们加强防护用了。

沉树人看完之后,继续追问:“这些都是零敲碎打,小打小闹,有没有什么质变的突破,我原先关照过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一个都没能实现么?”

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24章 一石三鸟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61章 初战告捷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12章 沈树人在大气层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2章 沈树人在大气层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233章 进犯京城第29章 简在帝心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90章 全胜而归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51章 敢立帖为证神预言,就要做好被杠的准备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注定独眼龙第257章 秒杀两广叛乱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90章 全胜而归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135章 决战张献忠-上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58章 杀了沈狗官,抢光蕲州城第338张 汝可识得此阵?!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
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24章 一石三鸟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61章 初战告捷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12章 沈树人在大气层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2章 沈树人在大气层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233章 进犯京城第29章 简在帝心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90章 全胜而归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51章 敢立帖为证神预言,就要做好被杠的准备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注定独眼龙第257章 秒杀两广叛乱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90章 全胜而归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135章 决战张献忠-上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58章 杀了沈狗官,抢光蕲州城第338张 汝可识得此阵?!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141章 您不在的时候,中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