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

方以智听说沈树人也打算去会试碰碰运气,一开始还是挺意外的。

不过想通之后,他也能理解,还挺支持这个特立独行的好朋友。表示可以帮他临阵磨枪、恶补一下八股文。

在方以智看来,大明朝到了今天这地步,再指望找些腐儒当官,是绝对救不回来了。

科举就该不拘一格地录用实干之才!沈树人和顾炎武就是其中代表。

事情定下之后,方以智也不回南京过年了,让亲随捎了一封信回去,说明情况,准备在苏州过完元宵节,就坐海船北上赶考。

他在南京那些家人,倒是有些担心,对他的行程表示了质疑。说渤海冬天也会结冰,元宵节北上,怕是到了天津海面都还没解冻。

方以智开始没想到这问题,看了家人回信后,才去问沈树人。

沈树人也是笑了:“方兄,你家人也忒谨慎。这事儿我本不想多说,也是为了公务机密,不过眼下启程在即,方兄也是自己人。”

方以智一听,连忙谦逊:“既事关机密,不说也罢,愚兄相信你。说来惭愧,是我二姑多心了。我祖父曾为京官,姑姑也在北方居住多年,颇为了解地理,但她婚后不久就回南方守寡了,平时总是絮叨说教我们。”

方以智的三个姑姑,包括堂姑,都是少年嫁人就死了丈夫守寡,在当时颇为著称,算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标杆”。

二姑方维仪还是著名的女诗人,见多识广,方以智小时候多靠她教导学问。

沈树人理解方家长辈的关心,便解说道:“这事儿,令姑倒是有所不知。渤海冬季封冻,确实为期两个多月,不过主要是在天津、山东沿岸水浅之处。辽西到山海关一带,却是不会封冻的。

家父上个月又给陛下秘奏了一封,恳请进一步调整漕粮北运的方式——不要再像往常一样,把所有粮食运到通州、再到京城入库。而是分出一部分,直接运到山海关军前。”

沈树人解说着,怕方以智听不懂,又随手拿来一张海图,指点道:

“方兄请看地图,山海关与辽西各地驻军的军粮,除了靠当地屯田自给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北运到京城的漕粮再行分拨的。

当初漕运走运河的时候,运河只到通州,所以是没办法,只能在通州卸了货,再走渤海沿岸,甚至是走陆路运去山海关,耗费极为巨大。

家父筹措海运之后,查遍历年卷宗,这才发现海路运输一个最大的优势,在于往大运河最北端更北处的各地运粮时,成本会大大降低。这一块的省钱疗效,远比运到京城的那部分更显著数倍!

陛下看了奏折,也觉得有理,已经秘准了。所以这次我们跟粮船北上,实际上并不是直扑天津,而要先到山海关,给吴三桂运军粮。然后再从辽西折返京城。

如果今年气候寒冷、天津附近的海面迟迟不解冻,大不了从山海关走陆路回京城赶考,也用不了几日。”

方以智顺着地图往上看,心中也是叹服沈家父子的规划确实做得好。

运河航运,最大的弊端是到了北京就到头了。那些比北京更北方的边关,粮食供应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海运虽然解决不了内陆边关的运输成本,但是直达山海关却是非常轻松。

方以智想着想着,忍不住扼腕叹息:“可惜!要是沈主事早个十年甚至二十年主持漕运,辽西关外各地也不至于因为转运困难而放弃!辽东之地,走陆路艰难,走海路却是畅通无阻。要是辽东敌后各镇一直能保持牵制,这些年哪会让建奴猖獗至此!”

这都是大明只重陆、不重海的恶果之一啊!

……

安排好元宵节后北上赶考、顺便运粮的事儿,崇祯十二年该忙的事儿基本上也算忙完了。

沈树人去曹振德处,走正规流程请了假期,说自己要赶考,曹振德也没为难他。

请完假这天,已是腊月二十四。

从吴县的河道衙门出来时,沈树人内心竟有些空虚,剩下就是回家安度春节,没别的事儿了。

此刻已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崇祯末年的冬天尤其冷,苏州都下起了大雪。

道路积雪难行,就更没人骑马、坐车赶路了。

沈家是水运世家,沈树人自然是坐船沿着浏河顺流而下,经昆山回太仓。船舱里放着炭炉,煮着热水温酒,还有取暖的炖菜烧烤,好不惬意,跟船外的萧瑟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船开了半天,午后时分路过昆山,稍稍停船歇息。

沈树人总觉得心里有些事儿没了断,停船时才想起,自己对陈圆圆有过承诺,让她等自己半年,这次包场银子到期之前,要给她赎身的。

大丈夫不可失信于人,这次要是不赎,过了年关去了京城赶考、还要被升官,就不知何时才能回苏州了。

沈树人立刻吩咐跟班沈福,准备一些银子,还有一些原本打算过年时送给继母和姨娘们的珠宝首饰,让几个精干有武艺的家丁跟着,上岸去一趟梨香院。

“沈公子来了!圆圆妹妹是沈公子来了!”

他将近半年没出现,一露面立刻引来了院中姑娘大呼小叫。

沈树人对笑脸恭维、曲意逢迎的姑娘,也都一律给几两银子打赏,走到陈圆圆闺房门口时,已经撒出去几十两了。

反正也不常来,难得阔绰一次就当结个善缘。

也免得他给陈圆圆赎身时,有人从旁作梗,这种事情都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

沈树人的钱还真没白花,几十两撒出去后,很快就有姑娘为他通风报信:“沈公子,圆圆妹妹上个月被妈妈关了一阵子,也不给她好饭菜吃,都是隔夜剩的。

那时候你去庐州运粮了,有几个权贵客人夜里来听曲儿。妈妈见你很久没来捧圆圆的场,她都不红了,就想逼她多露露脸。

圆圆妹妹不肯,跟客人挑明说她的场子都被公子您包下了,得罪了客人,妈妈就责罚她。”

沈树人一听,立刻就怒了。虽然他当初把陈圆圆包下又晾着,确实是存了不愿被人讹的心态,就是希望陈圆圆不红、身价下跌,但这并不代表他希望看到陈圆圆受苦。

自古梨园一行,男方想赎一个女人脱身,越是痴情就越是会被老鸨拿捏,不把你家财榨干不算完。而如果女方能痴情一些,自己想办法配合,让自己不红,情况就会好很多。

沈树人也不及多想,立刻冲进陈圆圆的房间。陈圆圆看到他时,反应还有些呆滞,似乎是不敢相信,许久才扑过来,死命拥抱了许久,泪水扑簌而下。

“沈郎你可来了,奴家这些日子一直都听你的,可你要是再不来,奴家都怕你忘了人家。”陈圆圆哭泣了一会儿,情绪发泄了出来,这才觉得腿有些软,缓缓坐倒在地。

沈树人一把拦住她的腰,不让她着地,霸气地抱到床上依偎着,这才卷起她的襦裙,帮她揉着小腿。

“你这是坐太久没起身,腿麻了吧。比半年前瘦了不少,这半年,我也没新找过女人,只是确实有官司、学业、公务在身,没有办法。不过今晚我就给你赎身。”

陈圆圆的脸庞还是稍稍有些圆润的,比较像薛宝钗的风格,史书说她“额秀颐丰”,就是脸蛋线条饱满。不过半年孤寂下来瘦了不少,比初见时另有一番韵味。

而陈圆圆看他的眼神,也有几分痴迷不解,忍不住上手反复抚摸沈树人的脸庞胸膛、宽阔的肩膀。

沈树人的肉身原本是纨绔恶少,半年多奔波劳碌、劳心劳力下来,比当初至少瘦了三十多斤,而且肌肉含量也增加不少。

陈圆圆倾心于他,原本只是觉得梨园女子,能得一个有情郎对自己如痴如醉、不惜中暑相求,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如今发现对方比原先更英俊了很多,自是意外狂喜。

缱绻许久,陈圆圆幽幽说道:

“奴家没事的,奴家知道沈郎是在忙正事儿,听姐妹们说,近日来的客人,有不少都在传说沈典吏筹办军需的善法良举,连苏父母都称赞你是能吏。听到这些,奴家也很开心呢。”

两人说着话,屋门忽然被推开,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美妇,一脸谄媚笑容地进屋,手上拿着扇子和绢帕:

“呦,这不是沈公子么,您可是快半年没来了,真是稀客啊。虽说圆圆至今还未梳笼,不能留客人过夜,不过沈公子你总算跟圆圆有缘,还那么痴情,老身也不忍拆散你们……”

圆圆的养母陈氏看到沈树人时,已经伏低示弱,想把沈树人糊弄过去。

但沈树人岂会让她如愿,当下脸色一冷,把陈圆圆安稳放在床上,起身逼过去:

“咱可是签了契约的,说好了半年之内,只要我不来,不能让圆圆登台唱曲。我可是都问明白了,明日你就等着去昆山县过堂吧。”

陈氏也是被吓得颇为局促,饶是她这方面见多识广,好不容易才赔笑解释:“沈公子,老身也不是故意违契,这不是说好了你包圆圆半年、让她在文人雅集上多露露脸,可你花了两千两银子,便一走了之,老身还以为你不要她了……”

沈树人直接打断:“我要不要,是我的事。敢惹我官司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你应该听说过,我的家丁打死了一个争买侍女的,我去了趟南京,毫发无伤,还进了国子监,捐了官。跟我们沈家斗,想想清楚下场。”

话说到这份上,陈氏完全知道沈家势大,如果自己占理,说不定还能找其他主顾撑腰,但这次的事儿,连理都在沈树人那边,对方一较真,她绝对不可能有胜算。

她表情立刻垮了下来,还想回本,连忙说道:

“沈公子赎罪!老身知道错了,咱也不敢奢求一万两了。你就出五千两,今晚就能把圆圆带走,咱就算两清了!反正圆圆也没真给人唱曲,她也拒绝了,您没有损失。”

沈树人冷笑不止,陈氏心中发毛,一咬牙解释道:“您之前给圆圆包场半年的银子,反正你也没让她真唱几场,大不了也算在这五千两之内,你再给三千两就带她走吧?”

一番挤兑之后,沈树人也意识到还是给点钱、走个正规手续,免得以后再生事。拉扯之后,交了两千两银子,烧了卖身契,另外写了文书,把陈圆圆带走了。

……

一番手续折腾完,已是傍晚时分,雪下得更大了,也不适合开夜船回太仓。

陈圆圆冰冷的小手抓着沈树人,顶着雪走在浏河边,还有几分不真实感。

她很小就被卖到了梨香院,由养母陈氏调教,如今才得自由,竟有些不知所措。

天气虽然寒冷,她却大口大口地贪婪喘气,似乎这夹杂着白雪的寒风,都比梨香院里温柔香软的甜腻芬芳要好闻。

“沈郎,今晚我们就歇在码头船上么?”她小心翼翼地问。

沈树人霸道地紧了紧妹子的腰:“睡船你你不怕冷?”

陈圆圆娇俏一笑:“沈家的船,怎么可能冷?你们这样的富贵人家,车上都烧着炉子吧,何况是船。只要沈郎肯裹着奴家,就是陪你窝破庙都不会冷的。”

沈树人笑了,他可不想晚上睡在烧了炭盆的船舱里一氧化碳中毒,住宿当然要住在通风好的地方了。

“走,去沈家绣庄,我怎么舍得冻着你。”沈树人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吩咐家丁弄来车马,去董家绣庄过夜。

谁让沈家在苏州各县,统统都有庄园别墅呢。

陈圆圆眼神一闪,又有些忐忑,上了车之后才敢问:“沈家绣庄……可是原先的董家绣庄么?小白妹妹应该也早就被郎君赎身了吧?她现在可好,一定很得郎君宠幸吧。”

沈树人襟怀坦荡地一笑:

“她很努力,也挺讲节义。几个月前,她每日琢磨鼓捣,在我的点拨下,发明出了飞梭,获利不少。我已经奖赏她恢复自由身了,不过她家也早就没有家人了,她自愿以客身继续跟着我。

她一直念念不忘你的恩情,知道是你指点我去给她赎身的,坚持不肯在你脱离苦海之前、跟我发生私情。何况她之前还背着母孝未曾期满,我怎会强她做那等龌龊苟且之事。”

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25章 奋勇争先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281章 彻底打服阿济格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80章 能把现有的知识充分用好就不错了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150章 纲举目张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385章 大明新时代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来,地肥肯定招苍蝇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360章 兴复大明,还于旧都第376章 大明版闯关东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44章 你们有点追求好不好第225章 打太极国姓爷是专业的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06章 全部筹码都堵完了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204章 忠奸难辨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282章 多铎:富贵险中求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271章 坚壁清野,东攻西守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62章 一步干到工业歌命前夜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16章 忠奸难辨第43章 何必当面装逼打脸呢,闷声发大财就好第8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315章 炮决尼堪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60章 果断就会白给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36章 决战张献忠-下第86章 我还是喜欢你原来桀骜不驯的样子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19章 随州炮战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55章 换弹不换枪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
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25章 奋勇争先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281章 彻底打服阿济格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80章 能把现有的知识充分用好就不错了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150章 纲举目张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第385章 大明新时代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来,地肥肯定招苍蝇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360章 兴复大明,还于旧都第376章 大明版闯关东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44章 你们有点追求好不好第225章 打太极国姓爷是专业的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06章 全部筹码都堵完了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204章 忠奸难辨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282章 多铎:富贵险中求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271章 坚壁清野,东攻西守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62章 一步干到工业歌命前夜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307章 身中百弹豫亲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16章 忠奸难辨第43章 何必当面装逼打脸呢,闷声发大财就好第8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315章 炮决尼堪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60章 果断就会白给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36章 决战张献忠-下第86章 我还是喜欢你原来桀骜不驯的样子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19章 随州炮战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55章 换弹不换枪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