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

整个隆武二年的春季,朱树人都在操心妻儿的事情,对于国事的关注也就有所放松。

好在休养生息之年需要他亲自决策的大事儿本就不多,春夏农忙时也是一切尽量求稳,倒也一派垂拱而治的景象。

随着朱树人被过继走的儿子,由他老婆带着入住了春和宫,并且正式取名为朱慈煜后,时间已经是这年的五月底了。

他总算能松一口气,操心奔走了三四个月,生活节奏才算是缓了下来。

至于那个充话费送的女儿,老婆当然不会带进宫,也不存在带进宫的法理,依然留在公主府就是了。

好在朱树人原本也有一个女儿,已经四周岁半了,朱家也不缺带女儿的经验。就让已经二十二岁的董白董小宛,继续再辛苦辛苦,帮带二女儿,能者多劳。

随着公主进宫去带娃,府上没了女主人,朱树人和几个妾侍相处的氛围也愈发轻松起来。

原本需要算着日子小心谨慎的那事儿,也变得乘兴便要,兴尽则止,收放自如,谁还懒得去算那鸟日子。

除此之外,因为朱毓婵这次毕竟是用了不少补药,才得了龙凤胎。

十九岁的小姑娘,在古代看来虽已算是身体长开了,但若按后世的医学标准,一下子生两个还是压力太大。

加上还依靠了侧切术确保顺产,古代又缺乏高效的体内黏膜止血手段,失血还是比较多的。太医看过之后,觉得公主至少要调养上一年多——

毕竟哪怕是按现代医学,顺产侧切之后,至少也要养半年夫妻不该同房,古代医疗条件更差,自然要养更长时间才保险。

朱树人贵为王爷,妻子要一年多不跟他一起生活,将来就算重新一起之后,可能又要相当时间才能再怀,生产还要再等一年。

所以如果指望朱毓婵的话,朱树人再想要得到下一个孩子,至少是三年之后的事儿。到时候朱树人都快三十岁了,还不保证能有。

而他现在这个儿子,法理上是过继出去的,他自己还算是依然无后呢,他鄂王府的一切,乃至沉家原本的家业,也需要人去继承。

考虑到朱树人如今的权倾朝野,需要他去稳定的势力极为庞大,他的岳父皇帝也不得不做出一些示好。

朱常淓便在六月初数次召女婿进宫赐家宴,其间便提到:若是他想纳一个甚至数个鄂王府的侧妃,也可以恩准,今年之内就可以考虑慢慢着手安排了。

之前那几个美妾,是没资格提升到侧妃的档次的,毕竟出身太卑微,尤其除了董小宛以外,另外三个都是清倌人赎身出来的。要当侧妃,怎么着也得是书香门第正经出身。

而这一切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确保春和宫那个孩子一直健康。如果在朱树人筹备纳侧妃的过程中,朱慈煜有患病反复的迹象,一切就得先暂停。

朱树人当然分得清轻重,就答应了父皇的一切要求,翁婿之间算是达成了默契。

……

然而朱树人终究是想多了,他原本还在筹划着,如何顺理成章地找侧妃,一些突如其来的内部矛盾,就打断了他的计划。

而事情的起因,依然还是他那个被过继走的儿子、入住春和宫引发的。

如前所述,朱慈煜是隆武二年六月入住春和宫的。由于移宫不像之前的过继手续那样、需要昭告天下,这纯粹是宫廷内务。

所以外朝大臣们并没有第一时间知道这事儿,外地宗室和其他亲贵就更没法立刻知道了。

朱常淓如此安排,显然也是存了温水煮青蛙的心思,想逐步悄悄地试探,多造成一些既定事实,等一切慢慢生米煮成熟饭了,外人再想反抗也来不及了。

这样的低调行事之下,这事儿足足瞒了一个多月,才算是渐渐走漏到外朝,为南京城里的政要们所知。

考虑到消息传递需要时间,哪怕外地的藩王也好、地方掌权重臣也好,即使有关注京城形势,经常打探,也需要个把月往各省扩散情报。

因此直到八月初,才有几个就近仅剩的藩王,尤其是在江西、浙江与南直隶边界的那些,知道了朱慈煜入驻春和宫这件大事。

作为大明藩王,尤其是那些比朱常淓年轻、晚辈一些的,虽然知道自己这辈子大概率没戏了,但直到这件事之前,心里多多少少是存在着一些幻想的。

万一陛下的女儿女婿出事了呢?或者不能生呢?或者生下来夭折了、公主难缠又伤了身呢?

那可是皇位的继承权,是藩王入继大统的机会,如此诱惑在前,哪怕希望再渺茫,也会有人前仆后继,忍不住去意淫。

但现在,确认朱慈煜入住春和宫,大明仅剩的这些藩王,几乎陷入了绝望。

可惜他们手上并没有掌握兵权,想直接造反清君侧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仅有的机会,也就只剩下两手选择了:

要么,想办法拉拢地方督抚,许以富贵,希望有一省文官或者总兵支持他们,阻挠“奸相朱树人窃国”。

这个过程中,反对朱常淓的旗号是绝对不敢打的,因为朱常淓的血统,已经远远比其他在世的一切朱姓藩王都更近更贵了。其他藩王至少是成化以前就分出去的。

所以最多只能打打清君侧,也就是宣传说朱常淓是被女婿胁迫和蒙蔽的,是奸相挟天子以令督抚,有衣带诏讨贼。

如果无法直接拉拢督抚,那第二条路就只有在藩王们之间先互相秘密联络,形成联盟,再挑唆一个有门路的出头鸟,让那人去冒险拉拢督抚。

……

如前所述,大明在南明政权建立时,总共也就剩二三十家藩王了,后来在调集外藩到南直隶周边、接受控制的过程中,折了几家,还闹了靖江王叛乱,

从那之后,大明全部的王爷,也就只剩刚刚二十家。

后来江北被多铎攻陷,被迁置到扬州的九位王爷,如原本历史一样,随着福王政权一起,被连锅端抓成了清军俘虏,也就彻底没了威胁和法统。

而且他们是跟族人后人一起团灭被抓的,想再找个次子庶子什么的袭王爵都不可能,这一切本就是朱树人的设计,哪能容这些废物王爷多生多占浪费社会资源。

所以到了隆武元年改元的时候,全天下有朱元章后人血统的藩王,只剩十一家,都已经是血统非常远的了,

同出成化的,除了朱常淓自己,就只剩第七代益王朱慈炱了。原本历史上这时候还该有荣王一系,但现在也因为蝴蝶效应,荣王在四年前在长沙被张献忠灭门了。

而这个益王朱慈炱一脉也算是个传奇,实在是命太硬太能生,怎么都灭不掉。他出自朱右樘的弟弟朱右槟一支,算是最能熬的藩王了。

原本历史上朱慈炱在南京被破后还南逃广东,继续被其他督抚拥护,他死后他儿子还被郑成功拉到大员当招牌,他孙子朱怡镐一直活到了施琅攻上岛、郑克塽降清为止。

成化再往上就是土木堡那位了,堡宗儿子倒是多,有九个,但除了成化帝朱见深以外,还有四个早夭、无子,一个缺德除国。

剩下三王中德王系、崇王系是跟着福王被清军俘虏的,吉王系四年前在常德也被张献忠灭门了。

所以堡宗的其他子孙,也是一个都不剩。

再往上堡宗的爹朱瞻基,只有堡宗代宗两个儿子,代宗要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还早夭了,也不至于被堡宗重新夺门。

所以除去朱慈炱后,其他所有十家幸存藩王,最近也得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其他后人了。正统性实在是太单薄太单薄。

朱元章留下的两百多家王爷子孙,到崇祯初年原本还剩不到一百五十家,又经过二十年血洗,最后只剩这十一家,实在不得不说是明朝养猪冗员、搜刮民脂民膏的报应了。

这十一家里,成化分出去的一家,朱高炽分出去的四家,朱棣分出去的一家(赵王朱高燧的后人),朱元章分出去的还剩五家。

如今,这最后十一家里,还有人试图串联。

比如,住在南直隶和浙江交界的湖州府的鲁王朱以海,在八月份的时候,偷偷给益王朱慈炱写了密信,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其他一些杂牌藩王,也私下里抱怨了一番,有点小动作。

这位鲁王朱以海,熟悉明末历史的看官应该也不会陌生,

因为在原本历史上,潞王朱常淓在杭州覆灭后,就轮到鲁王朱以海在浙东继续抵抗,逃到舟山群岛,后来还有闽浙唐鲁之争,东南沿海抗清势力还内战了一波。

可见这个鲁王还是有一定权力欲的,否则不会在那种大形势下还坚持竖旗,胆子小一点的当时早投降了。

原本朱以海南逃后一直住杭州,前年朱树人建议监控诸藩后,才移到湖州,这样离朱树人的老巢苏州更近,更便于监视,又不算进入南直隶。

这次朱以海没有直接亲自出手,而是拉拢朱慈炱拱火,也是看在自己实力实在不济,血统也远——鲁王系是朱元章那一代就分出来的,都不是朱标或朱棣后人,实在是仅存王爷中血统最远的了,只有唐王跟他一样远。

朱慈炱好歹是唯一的成化帝后裔,朱以海审时度势也只能联手。

朱以海的密信发出去后没多久,朱慈炱却迟迟不敢回,只当没收到。朱以海担心夜长梦多,就想着跟浙江巡抚张国维、浙江总兵蒋若来接洽一下,试探对方的态度。

然而这无疑是一步蠢棋——原本历史上,张国维还真就是拥立鲁王系的头号文官,但那是建立在南京政权已经完蛋的情况下,他作为浙江的一把手,当然要立个在本地的藩王监国。张国维挑鲁王,也是因为他跟鲁王确实没有负面关系。

但这一世,张国维可是跟沉家交情很久了,当年他在苏松做官时,就跟沉廷扬交情很好,后来还跟朱树人联手推厘金改革。

张国维怎么可能被朱以海诱惑?所以哪怕只是对“陛下给过继孙移宫春和宫”这事儿探口风,张国维也立刻警觉了起来。

导致张国维警觉的下场,自然是非常惨的。张国维立刻让嫡系心腹将领蒋若来暗中带兵封锁彻查,没多久就发现了“诸王串联、议论宫闱”的罪证。

这种大事,消息当然会飞马急报南京,送到皇帝面前,朱树人也会第一时间知道。

对于这位鲁王,朱树人从人品上来说,还是佩服的,但天无二日,既然涉及权力斗争,有些事情就不能心慈手软。

得到消息后,当然是立刻下令张国维把相关人等全部拿下,押送进京。有武力反抗的,让浙江总兵蒋若来直接讨平。

鲁王虽然没有兵权,但知道事发后必死无疑,也肯定会狗急跳墙一把,就靠着家丁护卫,还有一小撮被他蛊惑、脑子不清醒的浙江旧明军基层军官,

加上杭州、湖州一些不满张国维治理的地方豪绅,总之能拉拢的总人数也就几千人,还大半是乌合之众。

这些乌合之众能干成什么屁事?一番短暂而急促的腥风血雨后,短短半个月,浙江这波麻烦就平定了。

蒋若来还美滋滋靠着平叛拿了个不能世袭的伯爵,功劳实在是捡得轻松。

经此一事,更主要是证明了南方各省,实在没多少人在乎未来的皇帝血统是不是父系出自朱元章后人了。

那些少数借着迂腐之名、行抗商税、抗检地检隐户之实的反抗派,跳出来只会让朱树人解决得更方便、社会改革更彻底更顺利。

江西那边,也跟浙江一样稍微闹了闹,但很快也讨平,全部死者不过数千人,很多还是投机分子,杀了刚好清出大量无主田地。

军事平叛结束后,下一步就是政治上的审判工作。

这项工作从九月初开始,持续了个把月,最终核定鲁王等四位王爷是这次串联和扇动督抚的发起者、实施者,那就没话说了,直接全家处死。

剩下的朱慈炱等三王,居然只是收了信没敢回复,或者是回了信拒绝、但没有检举揭发,实在抓不到实质性参与的罪证。

原本下面办桉的人,还有个别想通过讨好朱树人升官上位,把朱慈炱等也都杀了。

但朱树人反复核验后,还是决定把这三王废为庶人,夺爵除国,没有给朱以海回信的还需要圈禁,回信拒绝的则免于圈禁,但除国还是得除的,罪名都是“知情不报,闻逆不举”。

知道别人谋大逆,就算你拒绝,但只要不告发,一样有罪,最最法外开恩也只是不致死。

个别幕僚还觉得朱树人心慈手软了,以为是史可法劝说阻挠的结果。

但朱树人却光明磊落,让属下稍安勿躁:“史阁部确实说过要赏罚分明、主犯从犯示以区别,所以,刑罚必须分出轻重。

但本王也是支持史阁部的,若是都杀了,岂不是显得朝廷在趁机扩大打击。剩下那几个,已经无害了。”

朱树人这番话的道理,幕僚们很快也理解了:那些人密谋时的借口是清君侧。

要是皇帝彻底把所有但凡有一点点牵连的王爷都杀光,那吃相太难看了,有可能导致大家揣测他们说的“清君侧”理由是真的,皇帝真是朱树人的傀儡了。

现在,皇帝展示了对不同轻重情节的区别对待,没有都杀,说明他还是有实权的,也是圣明的,能驳斥对朱树人最有利的意见,依然是从最有利于国家的角度决策施政。

那还有谁能说皇帝是被蒙蔽的傀儡?

至于两三个已经被废爵除国的家伙,留条命也没威胁,已经失去法统了。

经过这番清洗,四王灭门,三王除国,十一位王爷进一步去掉了七个,只剩下最后四个,实在是惨兮兮。

这四人里,从朱高炽和朱棣分出去的各剩一个,朱元章分出去的还剩两个。其他统统或死或除国。

敢对“新移宫桉”指手画脚的,就是这个下场!

能活到现在的王爷,基本上也是懦弱到不能再懦弱,几棍子都打不出一个屁来的,完全没有威胁。

通过彻底清洗诸王,顺带着把对时局不满的党羽剪除,朱树人也无形之中把大明的冗员冗官冗王问题基本解决了,吃财政饭的开支大大缩减。

原本一个王朝到了后期,之所以不得不强行重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趴在财政上吸血的人口越来越多,无论怎么改革裁撤机构都是越裁越多。

哪怕毙了一部分人,他们还有亲朋故旧能靠着裙带关系爬回来,继续吃财政饭。

只有军事上的血洗,肉体上的消灭,家族性的灭门,才能根治这个问题。

而南明经过这几年的收缩,竟无形之中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不错。

毕竟崇祯死的时候,北京的中央朝廷整套班子包袱都丢了出去,数以万计的原财政供养人员,成了“附逆”,可以把他们的家人故旧都从吃福利的圈子里推出去。

南京虽然要重新成立朝廷,但可以从原本南方的冗官里面提拔,提拔上去之后原本空出来的位置一旦冗余,就可以不再设立职位。

现在多次内部诸王牵连、此前反抗检地检隐户,连带的豪绅世家何止数百,

隆武二年秋税征收的时候,朱树人自己都惊讶地发现,今年的文官文吏财政开支都缩减了一两成,宗室开支更是直接拦腰斩再拦腰斩再拦腰斩。

说是斩到膝盖,那都是轻的,确切说应该是直接斩到脚踝了。

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21章 走了还要阴敌人一把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50章 大言不惭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360章 兴复大明,还于旧都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16章 忠奸难辨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135章 决战张献忠-上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48章 实事求是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第29章 简在帝心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21章 走了还要阴敌人一把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90章 全胜而归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7章 入国子监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25章 奋勇争先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77章 南阳炮战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
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21章 走了还要阴敌人一把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50章 大言不惭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62章 就凭你有什么资格学戚少保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360章 兴复大明,还于旧都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334章 多尔衮: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第16章 忠奸难辨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135章 决战张献忠-上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48章 实事求是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第29章 简在帝心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21章 走了还要阴敌人一把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90章 全胜而归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7章 入国子监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25章 奋勇争先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77章 南阳炮战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