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

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最终兵变决战,是发生在腊月里。

而因为清廷方面已经尽力封锁消息,多多少少还是拖延了些时日。所以当一切详情传到南京的大明朝廷时,已经是隆武五年的正月了。

北边重新恢复了兵权的集中,满人八旗至少有五六个旗选择了效忠豪格,剩下的至少也不反对豪格,或是支持济尔哈朗。

虽然过程中死了几万人,但清廷上下恢复了团结一心,怀有异志之人也都被清洗干净吗,倒也没给大明可乘之机。

南京城内的众臣闻讯后,自然是纷纷上表朝贺,让隆武五年的新年,再次沉浸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喜悦中。

很多想要立些谏策之功的文官,也开始大言炎炎讲兵论武,鼓吹应该尽快北伐,

或是讴歌陛下此前的圣明、鄂王爷的谋略,竟能用去年一年的按兵不动、休养生息,换来鞑子内部不稳,终于自相图害。

按这些文学之臣的歌颂,要是朱树人肯继续北伐,那最后四省大明沦陷故土还不是手到擒来、全数光复?

但有人负责蹭热度,就有人负责冷静。幸好大明真正的决策高层,并不会被这种狂热裹挟,他们很清楚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节奏做事。

……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的乾清宫赐宴上,隆武帝朱常淓召集了百官、勋戚。

酒酣耳热之际,他就忍不住对女婿提出:“树人,近日多有朝臣鼓吹,说鞑子内讧,损兵数万,正是虚弱之时。河南、鲁南、陕西之兵,正该趁时奋进,北取幽并,卿以为如何?”

朱树人当即起身,正色行礼,肃然道:“臣不敢自大欺瞒陛下,实以为如今并非进取之良机。

鞑子内讧已分出胜负,眼下死伤虽多,生者却恰好处在众志成城之时,当略缓图之,以待其松懈。”

朱常淓本就是从谏如流的,说得难听叫没什么主见。听女婿这么说,他也就不坚持了,只是让主张速战的朝臣们,自行和朱树人辩论。

朱树人执掌大明朝廷实权已有数年,便是六部尚书,也有其提拔上来的。

所以如今能在朝中跟他说得上话的,也就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史可法,加上刑部的张国维、工部的姜曰广。

其余兵部是他本人兼着,户部是他父亲沉廷扬掌管,父子之间不可能唱反调,早就家里商量好了。而礼部尚书吴梅村,虽说跟朱树人有师生名分,但就是全靠朱树人提拔上来的,完全就是个橡皮图章。

此刻群臣之中,史可法意见和朱树人暗合,也就只剩姜曰广和张国维稍微说两句。

只听姜曰广说道:“昔日魏晋灭蜀吴,一统天下,皆曰以势凌人,当如破竹,数节以下,当迎刃而解。

如今我大明已光复十余省,鞑子连辽地在内,只余四省,兼之内讧折兵,何以不能一鼓作气、趁各地守军立足未稳,速速进兵?”

朱树人却只是智珠在握地摇摇头:“姜尚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初魏晋灭蜀吴,一战而胜后,加紧追击,那是担心敌国重新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如今鞑子以区区数十万人,统御北地近千万人口,以小博大,再拖下去,也未必能得人心,说不定反而让情况更遭,我大明为何不能稍待?

需知多尔衮在时,笼络绿营,分化北方汉人,将其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抬旗成为包衣,或以其他手法让其成为满人统治者的助手,奴役其他汉人。

这部分汉人在多尔衮在时,忠于多尔衮。如今豪格诛杀多尔衮,必然要重新以有限的钱粮侧重于满蒙。那些被抬高地位没几年的汉人绿营,说不定就会被伤及利益,渐渐离心离德。

或许豪格并不是有意如此,但鞑子财政日渐窘迫,赋税重地大多失守,只要缺了钱,哪怕他不想亏待将士,也不得不取舍亏待一部分将士——这种情况,当年先帝在时,我们大明也是遭遇过的!

既如此,我大明相持稍待,就有可能再等到鞑子中部分绿营最终不堪欺压,再次弃暗投明,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可乘之机,此其一也。”

朱树人意气风发地说到这儿,暂且先顿了一下,喝口水,又伸出两根手指头,

“而且根据最新情报,此次豪格作乱,依我看终究是不够彻底,他虽杀了多尔衮,但济尔哈朗尚在——

济尔哈朗本身倒是没什么问题,豪格也容得下他。可关键是为了让济尔哈朗安心,不但顺治伪帝尚在,连奸后布木布泰也依然地位尊贵。

济尔哈朗毕竟是当年与多尔衮达成妥协、拥立顺治伪帝之人,他可以支持倒多尔衮,却不可以支持倒帝、后。

但在豪格看来,当初两黄旗坚持要立一个黄台吉之子,多尔衮骑虎难下时,是奸后布木布泰主动示好,给了多尔衮一个选择,立了福临,随后多尔衮也好与布木布泰勾结,行皇父之实。

如今多尔衮已死,豪格能一直隐忍、不担心奸后为奸夫报仇?所以,鞑子这次内乱根本还没完,只是表面分赃好了。

后续济尔哈朗、幼伪帝、奸后布木布泰三人,至少还会跟豪格火并死一个,如果控制不好,还有可能多死几个。”

朱树人能说得这么铁口直断,自然是因为他知道历史,知道历史上的多尔衮是称过“皇父摄政王”的。只是这一世因为蝴蝶效应,多尔衮没那么大功劳,所以一直地位升不上去。

但朱树人开了天眼,他断定多尔衮和孝庄的奸情也好,勾结也好,那是早就有的。就算现在还没过明路,将来豪格迟早会担心这颗定时炸弹。

大明有什么好急的?

最后,朱树人还补充了一个很重要的点:“自古师出有名,方能上下一心。鞑子此番内讧,本意是觉得内讧之后,能跟我大明言和。

如果我大明立刻咄咄逼人,他们便会觉得受到了欺骗,觉得好像是我们大明要侵占他们的故有疆土似的,从而生出保家卫国、同仇敌忾之心,而不是觉得自己在保护贼赃。到时候十几万满人奋死一战,我大明士卒伤亡必多。

如若我大明暂缓图之,一边虚与委蛇秘密谈判,瓦解敌人斗志。待徐徐找到新的开战借口、曲在鞑子,到时候再另行师出有名,岂不美哉?

就算我大明有十足的把握克敌,那也要尽量珍惜士卒的性命,能不激怒敌人就不激怒敌人,能不让敌人同仇敌忾就不让敌人同仇敌忾。”

朱树人很清楚,任何时候卫国战争的士气加成都是高于侵略战争的,能防止敌人叠BUFF就一定要防止。

又不是没这个条件,何必给自己上难度呢。

而且,朱树人这番话,只是拿到明面上的大道理,事实上他内心还多存了一个念想:

那就是他凭借着穿越者的先知先觉,是知道历史上坐镇山西的大同总兵姜瓖,后来也背叛过一次清国,扯旗打出大明的旗号。

现在历史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姜瓖至今还没发动。但朱树人觉得,以如今明清形势之对比,清廷境遇之恶化,姜瓖不至于无动于衷。

之所以还没动手,说不定是因为直到去年为止、陕西始终没有平定,所以豪格得亲自坐镇山西、跟陕西的吴三桂扯头发呢?

既然豪格都亲领重兵就在姜瓖眼皮子跟前,当时的姜瓖当然没机会造反了,否则岂不是被豪格当场镇杀?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豪格去年年底已经为了跟多尔衮争权,回北京打了一仗。他现在得到了权力,是断然不敢离开北京的。

山西的满人兵力变得空虚之后,说不定姜瓖就生出异心了呢?

所以,还不如等一手,只要大明这边及时打探消息,一听说姜瓖动手马上就声援,两翼策应一齐发动,不愁届时鞑子不死!

否则以山西的地理闭塞,要是直接打过去,却等不到内部生变,明军就得在太行山区艰苦鏖战了。山西的地形还非常不利于进攻方的后勤补给。

朱树人觉得这个机会是可以等到的,他愿意付出时间。

……

确定了真的要跟鞑子虚与委蛇、等待鞑子内部进一步的恶化后,大明朝廷也就不叫嚣直接扩大北伐的话了。

一方面自己继续乖乖种田,练兵造武。

反正鞑子只剩下四个省的地盘,还都是最北方苦寒之地,种田怎么都种不过大明,随着时间推移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后方种田归种田,前方的外交工作上,也必须麻痹鞑子,让他们真的误以为大明会愿意持久和平,才好让鞑子进一步松懈。

当然了,双方也都有顾虑。

大明这边担心跟鞑子正式和谈,会落下卖国的屈辱,显得大明都没打算恢复故都了。所以正式的停战合约肯定是不能留下的。

清国那边同样有顾虑,豪格知道自己能掌权,不能一上来就示弱。否则赤果果让满人权贵们知道“我杀多尔衮,就是为了议和”,对豪格的威望不利。

双方都麻杆打狼两头怕的情况下,就不约而同选择了秘密外交,双方只谈,私下里达成一个君子协定,互相做出一些实质性的动作来保证执行,但绝不留下纸面条约。

这种互相不信任的接触,当然是非常艰难。你空口白话跟人许诺,对方也不敢信呐。

于是整个过程就拖了好几个月。

大明这边自然需要礼部派人去交涉,毕竟礼部分管了藩属朝贡的工作,等于是古代的外交,吴梅村又只是名士大儒,不懂外交欺诈,好几次进展无果,

最后朱树人也只能对他这个名义上的国子监恩师失望了,换了几个擅长当老六的奸诈小人去跟鞑子秘密谈判。吴梅村的尚书之位是不用动的,但权力上需要分权架空一部分。

换上识时务知变通的卑鄙小人去谈判后,工作很快取得了进展,双方也各自获得了维持和平所需的担保性动作:

双方君子约定只要对方不作出敌对性动作,就不率先重燃战火。

而为了让对方信任,清国这边,要停止自隆武五年春开始、对朝鲜的军事压力,停止对大明在朝鲜新重建的东江镇的骚扰,默认朝鲜归附大明。

这等于是让清在外交上默认那些原本被逼到清廷一侧的属国,弃暗投明回到大明旗下,也算是变相承认大明才对除了双方以外的其他周边小国,拥有宗主权。

而大明方面要展示的诚意,是朱树人保证,会劝谏隆武帝朱常淓,亲自去一年多前光复的中都凤阳,对朱元章留在凤阳的祖陵祖庙祭告,祭文要显示“当年甲申之变的两大元凶首恶,李自成和多尔衮,都已伏诛”,

并且还要附带宣示他朱常淓已经为崇祯报了仇的,希望崇祯在天之灵也安息。

按说,祭祀崇祯不该去凤阳,他又不是生于凤阳,也没死于凤阳。但这只是为了把动静闹大一点,仪式感正式一点,所以顺带如此。

而一旦大明皇帝祭告先帝的正式诏书流传天下,这也就等于是变相暗示“为先帝报仇的事儿,已经算是完成了”。虽然还有国土没有全部光复,但那是另一回事了,不属于给先帝报仇,一码归一码。

而大明摆出“报仇完成”的姿态,也可以让世人产生一个“暂时不会再连续打仗了”的预期。就算大明后面要出尔反尔,内部思想上也容易混乱,难以快速动员起来。

这等于是给自己的快速动员效率打了个DEBUFF,来取信于假想敌。

豪格本来也不信任这种担保,但朱树人挑出来那些欺诈谈判官员,很好地执行了他的说辞,清国也没实力要求更多,这事儿就暂时这样算了。

相比之下,清国是不得不对朝鲜停止军事压力,等于是直接在诸其他属国面前被打脸了,大明这边却只需要翰林给皇帝写一道祭祀先帝的诏书,等于什么实质成本都没付出,当然是大明更赚了。

谈判达成后,还真就大半年都没出事,豪格和济尔哈朗紧张的内心,也就渐渐重新松懈下来。

而稳住局面的豪格,也是越看奸后布木布泰越不顺眼,就想趁着跟大明和平的机会,进一步动手。

这个奸妃又不是他母后!完全是凭着当年跟逆贼多尔衮勾结才上位的!先帝黄台吉死时,布木布泰不过是“庄妃”封号,全靠他儿子登基后才母凭子贵当上太后!

如果按先帝黄台吉那边论,在先帝驾崩前,正妻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如果以先帝正妻为太后,也该尊哲哲为太后!哪轮得到嗣君的生母?

这番道理,如果严格按照汉化后的法统,是绝对站得住脚的。

就好比后世咸丰被英法联军揍出北京城、逃到热河,死在那儿,临死只有同治一子,只能传位给他。但即使非立同治不可,那也得先尊咸丰正妻慈安为太后,然后才轮得到同治生母慈禧。

只是当初清国刚刚入主中原时,百事纷乱,而且汉化不深,才被布木布泰联手多尔衮造成了既定事实——黄台吉的正妻哲哲,至今(顺治六年)其实还活着,但一直没有上徽号,只是被简易尊称为“国主福晋”或“中宫太后”,但前面是没有正式前缀徽号的。

相比之下,布木布泰在顺治为帝时,已经有“昭圣皇太后”的徽号(“昭圣”是徽号,“孝庄”是谥号。徽号是活着的时候给的,谥号要死后)

豪格自己是不懂那么多繁文缛节的,但他夺得政权后,自然有投靠他的汉人大臣,帮他出主意。

于是,在多尔衮执政时,连轻车都尉爵位都没捞到的洪承畴,这次因为顺应了豪格夺权,总算捞到了一个伯爵。

然后洪承畴就帮豪格出主意,让他拿这个点说事儿,秘密教了豪格很多说辞。

豪格闻言后大喜,立刻让洪承畴帮他写了一道奏章,随后上表,

大意就是国家根本正朔轻忽不得,应该额外加先帝继福晋哲哲徽号,并且要追究当年顺治刚继位时、负责给后宫上徽号的官员的责任。

因为当年的官员漏掉了先帝正妻,只给嗣君生母上徽号,这是罪在不赦的大不敬!大逆!

有了这么重的罪名在手,豪格又没想直接杀太后,他只是先杀当初上太后徽号的舔太后党羽,还不是手到擒来?

于是乎,清廷中一堆多年来特别舔太后以图升官发财的舔狗,就被豪格以大逆罪名直接满门抄斩,株连三族,谁讨好太后讨好得越狠,谁就死得越惨!

而布木布泰面对这种局面,谁让她不占理呢,也只能瑟瑟发抖,祈祷豪格别动她就不错了,哪里还敢保那些走狗。

济尔哈朗原本也觉得这样会打破权力平衡,试图阻止豪格,但最后也因为不占理只能退让,还白白损害了他在朝中的权威,导致豪格的势力愈发壮大。

没办法,当年济尔哈朗跟多尔衮、布木布泰也有勾结利益交换,严格说起来,他在上太后徽号的过程中,也负有“监督不力”的责任。

你是辅政王,你看到当年这样乱搞你怎么不指正?现在还有脸说?

豪格只要在朝堂上,堂堂正正把这话甩出来,济尔哈朗就只能找条地缝钻进去了。

满人的皇亲近侍高官,因为这场变故再次洗掉了很多。而黄台吉继福晋哲哲,也在豪格的力挺下,成了地位比布木布泰更尊贵的、有正式徽号的太后。类似于慈安生前对慈禧的压制。

但事实上,哲哲本身就已年老多病,是个傀儡,什么也干不了。而且偏偏历史上哲哲就是在顺治六年五月份病逝的,享年五十一岁。

这一世,哲哲这种后宫隐居之人,其寿命自然也没怎么受外部世界蝴蝶效应的影响。

所以豪格刚完成新一轮集权大清洗、把她拱上位压制布木布泰后没两个月,哲哲居然还是因历史惯性病死了。

毫无疑问,哲哲的死没有任何谋杀疑点,就是老死的。

可豪格却紧张了,他好不容易彻底绝对压住伪太后,刚拱上去的傀儡正牌太后却死了,他岂能丢弃这颗好用的棋子?

所以哪怕哲哲完全是老死的,他也要彻查,看看是否有人在这个节骨眼上毒害太后,是否有“哲哲被上正式太后徽号后,利益有所损失的人心怀怨愤不轨”。

而这个“利益受损心怀怨愤”的人,除了布木布泰还能有谁?

豪格再次磨刀霍霍,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而他们内部宫廷斗争闹腾了这好几个月,外界也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毕竟那么多近侍亲贵官员都被杀了,很多当初被多尔衮提拔起来的地方实权派,也开始提心吊胆,蠢蠢欲动。

尤其是消息传到山西,本就素有反心的大同总兵姜瓖,愈发觉得这大清是彻底要完了,似乎眼下就是一个弃暗投明的天赐良机。

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58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61章 初战告捷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20章 鲜廉寡耻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144章 留待圣裁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257章 秒杀两广叛乱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84章 终战条约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136章 决战张献忠-下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102章 精神攻击(六千字大章,今天合并更新)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122章 棋逢对手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384章 终战条约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来,地肥肯定招苍蝇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50章 整军备战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102章 精神攻击(六千字大章,今天合并更新)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9章 随州炮战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174章 给我往死里激励士气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179章 乘胜追击
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58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61章 初战告捷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20章 鲜廉寡耻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49章 封疆大吏个个都开始捞钱养兵第39章 百万漕民衣食所系第144章 留待圣裁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257章 秒杀两广叛乱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384章 终战条约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76章 前一秒地狱,后一秒天堂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136章 决战张献忠-下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3章 好学之心值得鼓励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102章 精神攻击(六千字大章,今天合并更新)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122章 棋逢对手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384章 终战条约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来,地肥肯定招苍蝇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50章 整军备战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102章 精神攻击(六千字大章,今天合并更新)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9章 随州炮战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谕能不能算遗诏?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174章 给我往死里激励士气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179章 乘胜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