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买纪录片送游戏的好处

沈树人把对刺刀的要求讲解得很详细,周铁胆和一众工匠也很认真地分析了一遍。

出于稳妥考虑,他们并没有直接全盘接受,而是先试图让府台大人调整一下诉求。

旁边一个三十岁光景的年轻铁匠,似乎是周铁胆的徒弟,就拿来一根本地造的鲁密铳成品,演示给沈树人看:

“大人,您要的‘刺刀’,按照您描述的用处,应该是跟铳剑差不多的。如果非要做成箍环式样,会额外费不少工时工料。就用鲁密铳铳剑一样的设计,一体铸在铳尾不好么?”

说着,他就摆弄这这把有铳剑的特殊型号鲁密铳。

原来明朝早就已经有火枪刺刀了,只是大部分火枪没用。为了可靠性和稳定性,省掉复杂的拆装锁死机构,鲁密铳的刺刀是铸在尾部的。

当时的火铳也不存在枪托,也不用抵肩射击,所以可以正面朝前的时候开火,需要近战的时候就掉转头拿刺刀捅人。

枪柄上的刺刀,当然无论怎么装都不会影响射击了。即使考虑到防止后坐力回弹、铳剑捅死射手本人,一般也会考虑在铳剑上加个剑鞘来保护,遇到战斗就把鞘拔了。

还有极少数高端鲁密铳,会把尾部铳剑做成折叠的,平时可以往前弯折,一样可以防止后坐力捅死射手。

不过这种加工难度就更大了,好处则是平时火铳拿着比较短,不会超过五尺。把折叠刀翻出来后,还能加长一两尺总长度,对付骑兵时的有效攻击距离能更远。

沈树人的部队原先没有装备这种带铳剑的火枪,以至于他今天也是第一次看到,着实被明朝人那些花里胡哨的骚操作给惊到了。

他是知道历史最佳过河路径的,怎么会容许手下人再乱摸河里的石头、浪费时间,当下很快就指出了这些花里胡哨的不足:

“你说的折叠式铳剑,效果倒是跟我的套箍式差不多,对付骑兵时也都能及远,但加工成本已经不比套箍式便宜了,还麻烦。

套箍式刺刀,完全可以做成在枪管外壁下面、再多铸接一个半圆形铁环。然后刺刀的套箍尾部,也加两个铁环,插进去后一左一右夹住枪管上的铁环,再加一根插销把三个铁环插在一起,不就好了么?这不比你生产折叠刀方便?

至于那种带个刀鞘、装在铳尾上的货色,以后想都别想了,这种做法一是不安全,加了刀鞘也未必安全。

二来这种火铳任何时候整体长度是不变的,如果占用枪托原本的长度,那就是肉搏时总长仍然只有五尺,对骑兵太劣势了。如果平时就长七尺,士卒端着铳射击时又太长,拿不稳。”

沈树人简简单单指出两个最致命的常识性错误,剩下的小问题也懒得慢慢抠了,他也不懂。

周铁胆和徒弟们听完,这才算是知其然又知了其所以然,没有再对府台大人的创新提出任何异议。

大家最后核定了一下参数要求。新式刺刀要求套管部分长八寸以上,刺刃部分至少长一尺二寸,与枪管重合的固定部分不算。

这样一来,刺刀装上去之后,就能增加两尺的总长度,而鸟铳鲁密铳原本的自身长度在五尺不到一点,大约是折后世一米四到一米五。

加上两尺后,总长可以到两米至两米一,拼刺刀抗骑兵也够距离了。

……

搞定了刺刀的思路后,沈树人又让铁匠们帮着看董小宛画的斧头。

这个斧子的形状,跟华夏自古以来的斧子,也多多少少有点区别。它的斧刃背侧并不是平的、完全跟斧柄贴合,而是往前弯曲凹陷,把刃的宽度降低,有点近似于弯刀。(见评论图)

从而在同等钢铁用料和重量的前提下,可以把斧刃的有效杀伤长度加到最大,随便怎么扫劈都能带到刃口。而不至于跟传统短刃斧那样稍微没控制好接敌距离、就直接扫在斧柄上。

周铁胆大致看了一下,也估计出这种斧头是用来扫骑兵斩马腿的,斧刃加长变窄,确实更能及远,而且距离上不用瞄太准。

但他还是没看出来,府台大人为什么不直接上类似陌刀、偃月刀或者倭国薙刀那样的武器,那样双手握持时的重心平衡感不是更好么?

他又仔细看了一下,终于在斧柄头部看出一些蹊跷:斧柄最上面的末端,居然还画了一个开叉的效果,就跟晾衣服的叉子似的,但是这个分叉很短,都没超出斧刃的上边缘,应该没法拿来杀敌。

沈树人也不卖关子,看他们注意到这点,立刻就解释了:

“这个斧头,是给用斑鸠铳的重型火器兵用的。普通鸟铳重量最多六七斤,轻的五斤多都有,再加上刺刀,也可以做出捅刺动作。

但斑鸠铳比鸟铳重两三倍,至少有十几斤了,最重的能到二十斤,这样的兵器,再加上刺刀,就绝对挥舞不动了。

所以,我军必须给装备斑鸠铳的重火器兵,也配上近战防骑兵的自卫武器。这个长柄凹背斧,比其他长柄战刀、薙刀最大的好处,就是柄的顶端可以空出来。

斑鸠铳手射击时,可以把长柄斧插在地上,然后把重型火铳架在这个柄顶端的凹槽内。这样长久举枪也不会手酸,还更稳便于慢慢瞄准。

敌骑靠近了就拔起战斧直接横扫马腿,就算来不及拔,或者是有些斑鸠铳手在对射中就被敌军射死了,光是插在地上的长钩斧刃,也能起到一定拒马的作用。”

沈树人这番见识,则是他前世玩另一个游戏《帝国时代4》时,从战役模式附带的纪录片里看来的,微软做的战略游戏,据说还都有找考古学家做过复原。

《帝国时代4》里,罗刹国的射击军用的就是这种凹背长刃战斧,开火时把重型火枪搁在上面。

罗刹射击军的这种近战武器一直用到七年战争(1760年)前后才彻底淘汰。所以历史上跟清朝尼布楚的时候都还在用,当时的罗刹本身也是游牧鞑子,对付另一个游牧鞑子的骑兵也很在行,雅克萨之战前期给清骑兵造成了不小麻烦。

沈树人信奉的是拿来主义,既然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那当然也要“师鞑长技以制鞑”。

铁匠和随同视察的军官们听完后,对这种描述中的斧头到底有多少战斗力,内心还是存疑的。

不过,对于这种斧头作为重型火枪“两脚架”的用途,倒是可以很快验证。

左子雄和西班牙教官皮萨罗就对此颇为感兴趣。左子雄立刻让人拿来一根长木棍,柄部大约与人肩膀同高,然后顶端稍微削个凹槽,把斑鸠铳架在上面,装弹开火,果然稳了很多。

原本明军当中,也不是没考虑过解决“火枪太重拿不稳”的问题,但实战中往往是跟晚清的“抬枪”一样,改成两个人用一把枪,前面的人把枪管扛在肩膀上。

既然能够用一根木头就解决的问题,何必用人当支架呢!

众人立刻交口称赞,而皮萨罗则是若有所思:

“府台先生,这种斧头我在欧罗巴战场也见过。二十多年前,波兰人占领了莫斯科,后来罗曼诺夫等罗刹贵族反击波兰人的时候,就普遍用了这种武器配合重型火枪,对付翼骑兵,您不会是从罗刹人那里借鉴来的吧?”

沈树人也不好说自己是从《帝国时代》里学来的,当下就顺水推舟,表示自己确实是博览群书,遍观古今中外,采集了众家之长。

其余幕僚、军官自然是叹服不已:“府台大人不愧是文曲星下凡呐,这什么书都读过什么都见识过。不但熟读《天工开物》,居然连罗刹人的战史都这么了解。”

。wap.

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233章 进犯京城第25章 奋勇争先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29章 简在帝心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1章 大局为重第12章 沈树人在大气层第6章 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52章 奇葩说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46章 忽略不计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295章 留发者义民也;剃发者难民也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121章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注定独眼龙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58章 杀了沈狗官,抢光蕲州城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33章 进犯京城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类的一大步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42章 尘埃落定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191章 论功行赏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134章 决战爆发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52章 奇葩说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228章 陛下之壮烈,臣素来佩服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116章 不要在敌人选择的战场上跟敌人耗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55章 换弹不换枪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231章 迎了闯王不纳粮,不迎的人都杀光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16章 忠奸难辨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
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371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233章 进犯京城第25章 奋勇争先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29章 简在帝心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1章 大局为重第12章 沈树人在大气层第6章 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52章 奇葩说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46章 忽略不计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295章 留发者义民也;剃发者难民也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11章 浩然正气,大公无私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121章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第106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注定独眼龙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58章 杀了沈狗官,抢光蕲州城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33章 进犯京城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类的一大步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42章 尘埃落定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191章 论功行赏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272章 杀鞑初战第134章 决战爆发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52章 奇葩说第22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228章 陛下之壮烈,臣素来佩服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116章 不要在敌人选择的战场上跟敌人耗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207章 兵临重庆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55章 换弹不换枪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231章 迎了闯王不纳粮,不迎的人都杀光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16章 忠奸难辨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232章 陛下还没死呢,你们就蠢蠢欲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