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风水宝地

梳理完眼下的军火库存现状,沈树人心中也有了努力方向。

第二天一早,沈树人就离开了大冶县城,亲自骑马带着卫队,前往城北的铁山视察。

大冶知县刘民生,当然也要鞍前马后地伺候着,一路上谨小慎微,就差扶沈树人上马下马了。

之前因为推广新作物、统计种子放贷的事儿,刘民生开始时表现不太好,着实被敲打了一番,很是提心吊胆。不过沈树人也不会不教而诛,就给他个机会改过。

最近这段时间,刘民生处理日常民政便用心了很多,这次沈树人回来查账,一切都很井井有条,就留他继续好好干。

铁山距离县城大约二十几里,骑马缓跑一个时辰也就到了。

沈树人抵达的时候,铁山负责开矿、冶炼、锻铸的官员小吏、工匠负责人,统统都已在那儿迎候。

沈树人还一眼看到个熟人——就是上次搞种子贷时,当面指出他错误的那位宋明德。

当时,沈树人原本也只是试探,看看谁实事求是。

宋明德一番“玉米不适合和早稻等春季作物套种,浪费生长期。更适合在北方跟冬小麦等冬季作物套种”的理论,让沈树人耳目一新,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这一个多月劝农搞圩田修水利用下来,发现这人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很有理工科思维,还实事求是。

沈树人也就破格帮他运作了一个八品小官在身上,辅助运营铁山的开采。

宋明德只有秀才功名,连举人都考不中,能给八品官已经是非常破格花了大人情的,他自然也对沈道台感恩戴德,做事愈发卖力。

都是熟人,沈树人也不客套了,直接摆出上位者的架势,一边在铁山各处随便走走,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听取笼统的汇报梗概。

他之前对明末的冶金工业水平也是完全不了解,所以什么都得问,不光仅限于这大冶铁山,还得问问行业现状、全国其他同行的状态。

好在宋明德也是读书人管铁矿,眼界比那些工匠出身的要开阔很多,基本上也都能说上个大概。

只听他先从全局侃侃而谈:“这大冶铁山,以出产赤铁矿砂为主,自三国东吴时开采,已历千四百年。大凡铁矿,都是越早发现、开采的,就越易于冶炼。大冶铁山能在三国时就广为利用,为东吴提供军械,可见矿石质地优良……”

沈树人在一旁听着,听到这儿有些不明白的,他也不客气,直接出言打断:“哦?冶铁一行,自古有这种说法么?越早发现的铁矿越好?这是什么道理?”

宋明德很有把握的微笑答道:“是下官恰才说得不够精确,只是越早能被开采的,肯定越容易冶炼、杂质较少。很早就发现、却炼不出铁的,才是劣矿。

这炼钢之法,先秦西汉以百炼钢,东汉至魏晋六朝渐渐改炒钢法,隋唐改灌钢法,宋及我朝又在灌钢法基础上继续改良。

可见先秦时那些能在百炼法基础上就炼出钢来的矿,是最容易除杂的。一直到汉末,南方开发不足,荆楚之地少开铁矿。

东吴与东晋六朝丢了中原,只能以一隅之地维持朝廷军械,这才被逼开了这大冶铁山。由此逆推,可以揣摩这大冶的铁矿质地,应该是不利于百炼法炼制,却能被炒钢法所用。

而如今用灌钢法都七八百年了,大凡隋唐之前就有发现、但隋唐之后才能开采的铁矿,都是必须灌钢法出现后才满足技术的,质地也就比这唐朝之前就能炼的差些。”

宋明德这番话,其实也有些牵强附会、强行总结,属于他的个人经验。

但总的思路还是有一定借鉴价值的,也让沈树人充分认清了自己手中握着一张何等有价值的资源牌——

一言以蔽之,这里的铁矿质量好,一千四百年前的技术就能炼出钢来,现在的技术当然更稳了。

从这番话里,也听得出这宋明德是真心喜欢读杂书,居然还能头头是道把古代历史书、杂书里关于科技史的部分摘出来理解,还自行盘点总结,着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沈树人听了,都有些诧异了,不由问道:“你刚才所言,虽不能说全对,但也算是颇有见解,应该下了不少揣摩工夫吧。你怎么会懂这么多杂学的,倒让本官想到了本朝近年来名作《天工开物》上的很多论述……”

宋明德听沈树人提到《天工开物》时,表情先是凝重了一下,随后又有些窃喜,最后却是尴尬,不得不强行忍住,口中还语无伦次地随口谦虚:

“《天工开物》如何当得名作之称,实在惭愧……沈道台您的《日知史鉴》和《流贼论》才是天下名著,满朝文官谁敢不拜读?那是陛下钦点要读的。”

沈树人脸色一板:“《天工开物》当不当得名著,哪有你说话的份?嗯?难道……”

沈树人说着,忽然想起一些蛛丝马迹:这宋明德也姓宋,祖上也是江西人,从南昌府迁来湖广协办铁矿的……

沈树人反应也快,立刻跟上一句:“莫非你认识宋应星?哦我是说宋长庚,还是跟他有亲戚故旧?”

沈树人下意识就脱口而出宋应星三字,随后才意识到直接称呼前辈的名很不礼貌,思索一下才改口叫宋长庚。

没办法,宋应星这名字知名度高得多,后世科学史相关书籍上都有,人不经过大脑下意识肯定会先报这个名字。

宋明德听沈树人口气中对宋应星还挺尊重,也有些感激,连忙换了个严肃的表情,拱了拱手:

“不敢当,长庚公乃是下官族叔,我们都是南昌府奉新县人士。没想到道台大人还对族叔如此推崇,族叔若是知道,定然欣慰。”

明朝的南昌府,比后世的南昌市要大不少。

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南昌再加上九江、宜春西北部的几个县。奉新县就位于西北角加进去的那一片山区,属于后世的宜春市。

那地方已经比较靠近湖北、江西交界,也都是山区,有很多人都跑到武昌府谋生,在明末人口流动就不少。

奉新县宋家,在理工科方面也算家学渊源,跑到大冶帮朝廷开铁矿谋差事,再正常不过。

沈树人听说他有个族叔就是宋应星,当下也是暗暗吃了一惊。

好在沈树人有城府,也见惯了大风大浪了,穿越过来两年半,什么大人物没见过,倒也不至于喜于形色。

他只是略带欣赏地追问:“宋公可是前辈实干之才,如今国是日非,正需以实干之学匡扶天下,不知他眼下在何处为官?”

宋明德一看有戏,也乐于帮叔叔说好话,连忙澄清:

“族叔已年近六旬,原本在赣南历任数县,都只做到教喻之职,后来又到福建汀州当过推官。去年年底,他以自己年事已高为由,不耐福建暑热、不服水土,已辞官归家了。”

宋应星今年准确年龄应该是五十七岁,说年近六旬也不算错。

他只有举人功名,所以做做县里的教喻、推官就是极限了,也没法升太高。他这次辞官后,要到崇祯十六年时,才被朝廷主动请出来授官,但实际并未能到任——

历史上两年之后,李自成张献忠已经把南直隶的江北各府都打烂了,当地官员也大多被杀或是从贼。

朝廷为了面子,病笃乱投医随便封官,让宋应星去当“亳州知府”,但实际上亳州已经在沦陷区,根本不可能上任。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为何最后崇祯十六年、十七年那一年多的时间里,大明的官职贬值特别快。原本只能做八品小官的人,回家三年后,居然直接能当五品虚职知府。

基本上所有只要肯继续忠于大明的臣子,只要不是京官,在崇祯最后一年多里,都能多少升一点级。

不过,现在才崇祯十四年,官职显然还没开始大贬值。沈树人听说宋应星原本也都是八品小官不屑于做,他自然能拿出筹码吸引这些大贤。

沈树人也不跟宋明德客套,直接开价让他帮忙牵线:“令叔只为一推官,实在是屈才了。你不过一秀才,本官都能用你为八品、协理铁山。

令叔能写出《天工开物》,随便找个工部虞衡清吏司在地方上的军器、窑冶科管事,还不是绰绰有余?他本就是有过官身的人,本官提携他也好操作,先搞个从七品,有了成绩再升也容易。”

明朝工部有四大清吏司,虞衡司主官是五品的“郎中”,下面又有几个科,军器、窑冶两科的主官是“主事”,正六品。

因为中央分管军工、冶金的官员也只有正六品,到了地方上,管理一个省的军工、冶金,最多也就只有正七品。

所以,不是沈树人吝啬,而是他目前只能先拿个从七品的位置给宋应星过渡一下,才好服众。如果是正七品的话,还得经过方孔炤点头举荐,手续也麻烦一些,还是做出成绩后再去托关系比较好。

宋应星原本在赣南当教喻,那都是八品小官,到福建汀州当推官时,勉强到过从七品,这次沈树人找他只能算是跟他辞官前的级别平调。

但到武昌做官和去赣南闽北山区做官,情况也是大不一样的,武昌毕竟离家近,生活条件也好,不担心热带病水土不服。

最关键的是,这种工作可以发挥个人兴趣爱好。

宋明德听了道台大人开出的条件,也立刻意识到这是非常有诚意的,对叔父应该很有吸引力,当下就表示愿意帮着牵线。

沈树人还很豁达地补充说:只要宋应星肯来,具体将来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可以随便他选择,也不会让他真开铁矿的。想搞机械、农具、枪炮、火药……什么都行,只要有兴趣,他都可以提供工作环境、实验经费。

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344章 白门楼:古有吕奉先,今有孔有德第51章 不要做重复发明车轮的傻事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1章 大局为重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5章 双线操作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217章 亲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1章 先生缪矣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种税产生的第一天,就会被人贪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81章 买纪录片送游戏的好处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359章 灭国之战-下第82章 新年计划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58章 杀了沈狗官,抢光蕲州城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42章 尘埃落定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15章 各怀鬼胎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327章 再临江宁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33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帜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327章 再临江宁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31章 拉拢关宁军第249章 拥立抉择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50章 大言不惭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
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344章 白门楼:古有吕奉先,今有孔有德第51章 不要做重复发明车轮的傻事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1章 大局为重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5章 双线操作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217章 亲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1章 先生缪矣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种税产生的第一天,就会被人贪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81章 买纪录片送游戏的好处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359章 灭国之战-下第82章 新年计划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36章 别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节操,赏赐再高他们也只想补刀抢人头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58章 杀了沈狗官,抢光蕲州城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160章 吹响反击号角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42章 尘埃落定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59章 继承大统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15章 各怀鬼胎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21章 科学家方以智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327章 再临江宁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33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帜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327章 再临江宁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31章 拉拢关宁军第249章 拥立抉择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70章 周延儒:贤侄,你这事难办呐,你和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50章 大言不惭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