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合肥见闻(一)

“九月里九重阳哎!收呀收秋忙!

谷子呀那个,糜子呀啊,铺呀铺上场。

红个旦旦的太阳哎!暖呀暖堂堂!

满场的那个新糜子啊,喷呀喷鼻香。

新糜子场上铺哎!铺呀铺成行!

快铺起那个来打场啊,来呀来打场。

你看那谷穗穗哎!多呀多么长!

比起了那个往年来啊,实呀实在强。”

袁世凯骑在马上,听着道路两边的农田里传来的歌声,放眼看去,只见在农田里满是劳作的农夫。男女老幼全都齐上,年壮年男女忙着给田地除草、驱鸟、浇水、施肥,老人和孩孑则是送饭、送水、帮着打下手。

由其是在好几处田地里,都可以看见一群年龄约13、4岁的少年,穿着统一服装,背着水罐,举着各色的旗帜,在田埂中穿梭来往,一边给耕种的农夫送水,一边还大声齐唱着歌,虽然词曲普通,但亦有另一番滋味,由其是词曲颇为应景,不少耕作的农夫也在一起跟着哼唱,而旗帜上写着如“辛苦一个月,欢喜过新年”、“咬牙坚持苦干,力争取得大丰收”“一份汗水、一份收获” 之类言辞简单、浅白,但却很是鼓舞士气的话语,书写颇为幼稚,一看就是少儿的笔体, 不时还引得众人一阵欢笑,虽然田间劳作繁忙辛苦,但却是处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袁世凯也打听过,原来这些少年是来自附近县城的学生,这是在农忙季节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且为农民最后一个月的工作加油鼓劲的。

而见到军队在田间大道上经过,农民也不惊慌,依旧耕种如故,连妇女都没有躲避,还有不少农民挥手向军队打招呼,而随同袁世凯军队一起行进的人民军也都纷纷回应农民,有时见到有农民携带的东西太多,行动困难,士兵们还会上前帮一把忙。

进入华东**的地界己有3、4天的时间,这时己是九月季节,虽然还未到秋收之际,但却也进入农忙时节,沿途的道路大半是在农田中穿过,所见到的场景也是大同小异,基本都差不多。

袁世凯也颇为意外,虽然他现在位高权重,但也时常下乡入村,毕竟农村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占主导地位,无论身份多高的人,都难以完全脱离农村,而在清廷的统治之下,乡民农民也会在耕种时说笑,但那更多的是一种苦中取乐的无奈心态,而这时所见,却能够看出,这些在由间耕作的农夫的欢喜快乐是发自内心,而且在清廷的治下,农民见了军队都是避之不及,北洋新军算是清军中军纪好的军队,但所到之处,也仅能做到不扰民,但像人民军这样和农民关系融洽,是以前袁世凯几乎从未见到过的。

不仅如此,沿途经过村庄都可以见到,田舍之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牵牛赶羊,驾车挑担亦时时可见,到是颇有田园之乐。偶尔经过乡镇集市,也是门市众多,商品琳琅满目,人头涌动,热闹非凡。一路行来,各处的情况皆是大同小异。

这时只听身后有人低声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源之景,想来也不过如此啊。”

袁世凯心里一颤,回头看时,原来说话的人是王士珍,而他刚才所说的,正是【桃花源记】的句子,心里一动,回过头去,道:“聘卿以为华东**的民风如何呢?”

王士珍在马背上微一欠身,道:“慰帅,中原之地历来贫脊,而华东**得河南之地,不过2、3年的时间,竟然能够将这里治理得百姓丰足、安居乐业,可见其治理能力,仍是相当高明的。文景、贞观之治,大约也不过如此吧。”

袁世凯也点了点头,道:“我和海处华人打交道己有6、7年,虽然也听说过他们不仅善于练军,也善于治理,这几天的所见,果然不假。”

王士珍叹道:“如今海外华人其势己成,而且民心归附,大清恐怕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袁世凯看了王士珍一眼,道:“大势如此,非是人力所能挽回的,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也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己,倘若当真是天命如此,聘卿也不必耿耿于怀,顺其自然也就是了。”

王士珍又叹了一口气,道:“慰帅所言极是,士珍虽微有学识,但也无力改天换命,只可惜三百年的江山,终究是到头了。”

虽然袁世凯对王士珍相当信任并倚重,由其是在北洋新军初创时,军务大事几乎都要和王士珍协商,而对王士珍的建议几乎是言听计从,但这次袁世凯到两江上任,就算不是背叛清廷,但实际是是放弃清廷,因此知道袁世凯打算的人极少,只有像徐世昌这样,和袁世凯从小相交,绝对信任的人才知道底细,北洋新军虽是袁世凯一手创建,但袁世凯也不敢将实底告诉他们。

当然,北洋新军其他将领都是标准的军人,只管听袁世凯的将令行事就行了,但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之龙,又称龙目,虽然也是军旅出身,但见解、学识却并不仅限于军事,对时政也有相当的了解,对清廷的局势忧心匆匆,但又无能为力。

一行人马在河北、河南境内行走了11天,由陈州府进入安徽省境内的颖州府。在这里有安徽这边的军队、工作人员接待,并和河南的人员进行了交接。

而进入安徽之后,沿途所见的景像和河南省那种安居乐业的太平景像大不相同,因为现在华东**才刚刚占领安徽省,而且安徽大部地区又遭逢水灾,因此自然不会有河南省那样向景像,但和清廷治下农村那种的萧条、麻木、贫脊的状况也不同。由于现在大水遂渐退去,华东**设立的灾民安置营也在组织收容的灾民返乡,并组织他们重建家园、一方面重新组建村落、建造房屋,划分、开垦田地等;另一方面也修建道路、沟渠水利、堤坝等公共设施,到处所见,都十分繁忙。

不过做工的农民到是都十分积极,干劲也很足,即使是做修路、修水渠、修河堤这种与农民自身无关的事情,也同样是积极主动,另外也有许多像在河南省看到的那种宣传、鼓劲的人员,基本是由少年组成,看来华东**鼓动老百姓,确实是很有一套方法。

5天之后,袁世凯一行人员到达庐州府的合肥市,按照和华东**达成的协议,将在合肥乘船,直抵南京。

在合肥城门前,有人在这里迎接袁世凯一行。而陪同随行的人员告诉袁世凯,迎接他们的人是合肥市管理委员会的卢主任。袁世凯知道,在华东**的官职体系中,“主任”是很常见的一种官职名称,不过同是“主任”,级别有高有底,关建看前面的头衔,如华东**驻北京办事处的最高官员也是“主任”,但这个级别等同于省会级,对应清廷的职官,比知府高,但比巡抚低,大体相当于道台或布政使。不过合肥就属于省会级城市,因此这个主任的级别就要低一些,相当于清廷的同知府州长官。

但袁世凯同样也不敢怠慢,因此早早就下马,步行过来和这位卢主任见礼。但见面之后,袁世凯也不由一怔,因为此人的衣作样式着实有些古怪,他的年龄在45岁左右,颔下留着一撮山羊胡子,虽然穿的是一身华东**那种中分扭扣,短襟窄袖,风格的衣服,本来华东**的人穿这一身衣服都会显得精神一些,但此人看起来却觉得十分别扭,由其是前额精光,后脑的头发垂到颈项位置,到是显得不伦不类。

当然袁世凯马上就明白过来,此人定是刚刚归降华东**的人,很有可能原来还是清廷的官员,归顺之后剪去了鞭子,换上了华东**的衣装,但举手抬足之间,却还是清廷官员的那些套路,因此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但袁世凯当然也不会说破,拱手道:“卢主任,袁某一行可要讨侥了。”

卢主任也还了一礼,道:“不敢,不敢,袁制台一路辛苦了。”

原来这卢主任就是原来的庐州知府卢成祥,在人民军进攻合肥时,他二话没说,就开城投降,由于他在合肥己任职三年多,对地方事务也都十分熟悉了,因此合肥市**机构成立之后,还是将他留下,并设立了合肥市管理委员会这样一个临时机构,任命卢成祥为主任,负责合肥市,也包括整个原庐州府地区的稳定,以及政权的交接过度,另外就是给合肥市**提供询顾问。

本来卢成祥就己对清廷彻底死心,不然也不会毫不抵抗就投降了,但卢成祥也不甘心自己的仕途就些到头了,毕竟他才40多岁,正是还大有可为的年龄,如果在清廷,这一任知府结束后,再转另一任,积累些政绩,再运动运动,不难再做一任道台或布政使,运气好一点说不定还能做一任巡抚,因此合肥市**对他留任,也是正中下,并欣然接受。

尽管合肥市管理委员会只是一个临时机构,但毕竟是一个官职,而且投降之人能够有这样的待遇就不错了。何况华东**在合肥设立灾民安置营后,卢成祥对华东**的行事作风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华东**行事务实,并重视实干,因此只要自己现在好好表现,将来在华东**里也未必没有立足之地。

第一六八章 决议第四四一章 进京(八)第二二八章 后续影响(三)第五一九章 突击行动(下)第三一八章 海参崴(一)第三二零章 海参崴(三)第一九三 访问天津(五)第七二五章 台湾来客(上)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四五六章 山海关(二)第二三七章 访日舰队(八)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岛(二)第四四零章 辽阳之战(二)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战(十五)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六三三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六)第六八零章 结束战争(一)第五六零章 夜袭(一)第二百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六)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一四三章 访问(三)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动(十三)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六一二章 朝见风波(四)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五九三章 济南众态(三)第二七七章 五人会议(一)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穿越舰队简介一071型船坞登陆舰第三六七章 军营釆访(下)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乱(六)第六六四章 台湾海峡之战(五)第五五四章 接受谈判(六)第一九一 访问天津(三)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一五二章 徳国之行(九)第一三一章 外调(五)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三十一章 袭击第五十五章 舰队汇合(三)第三一九章 骑军(三)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一九二 访问天津(四)第一六九章 备战计划第五十三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四)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二一四章 青岛攻略(三)第一八四章 护侨行动(六)第七二七章 决策(一)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六章 设伏计划第八十七章 战前准备(四)第九章 接管济南(二)第三八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第二六八章 进城(四)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七二九章 决策(三)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抚(八)第八十四章 战前准备(一)第三七二章 德国的收获(下)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第三九四章 全面开战(三)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一五一章 徳国之行(八)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七五章 朝鲜半岛危机(下)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五二一章 反围剿(一)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四七八章 外交争斗(七)第九十四章 安置营(十)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五四一章 镇南浦登陆(一)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一零六章 造舰(一)第二三六章 考察队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二二三章 青岛战役(七)第四二四章 进攻北京(三)第二零五章 正面进攻(三)第四六六章 迎击俄军(三)第三零八章 再进胶州(一)第三五六章 徳国特使(四)第一九一 访问天津(三)第五五九章 地主联盟(三)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一三零章 海军假期(一)第十章 备用计划第五九四章 济南众态(四)第五二九章 谈判(七)第七十九章 陆军编制(三)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选择(二)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来访(十八)
第一六八章 决议第四四一章 进京(八)第二二八章 后续影响(三)第五一九章 突击行动(下)第三一八章 海参崴(一)第三二零章 海参崴(三)第一九三 访问天津(五)第七二五章 台湾来客(上)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四五六章 山海关(二)第二三七章 访日舰队(八)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岛(二)第四四零章 辽阳之战(二)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战(十五)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六三三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六)第六八零章 结束战争(一)第五六零章 夜袭(一)第二百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六)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一四三章 访问(三)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动(十三)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六一二章 朝见风波(四)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五九三章 济南众态(三)第二七七章 五人会议(一)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穿越舰队简介一071型船坞登陆舰第三六七章 军营釆访(下)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乱(六)第六六四章 台湾海峡之战(五)第五五四章 接受谈判(六)第一九一 访问天津(三)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一五二章 徳国之行(九)第一三一章 外调(五)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三十一章 袭击第五十五章 舰队汇合(三)第三一九章 骑军(三)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一九二 访问天津(四)第一六九章 备战计划第五十三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四)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二一四章 青岛攻略(三)第一八四章 护侨行动(六)第七二七章 决策(一)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六章 设伏计划第八十七章 战前准备(四)第九章 接管济南(二)第三八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第二六八章 进城(四)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七二九章 决策(三)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抚(八)第八十四章 战前准备(一)第三七二章 德国的收获(下)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第三九四章 全面开战(三)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一五一章 徳国之行(八)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七五章 朝鲜半岛危机(下)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五二一章 反围剿(一)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四七八章 外交争斗(七)第九十四章 安置营(十)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五四一章 镇南浦登陆(一)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一零六章 造舰(一)第二三六章 考察队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二二三章 青岛战役(七)第四二四章 进攻北京(三)第二零五章 正面进攻(三)第四六六章 迎击俄军(三)第三零八章 再进胶州(一)第三五六章 徳国特使(四)第一九一 访问天津(三)第五五九章 地主联盟(三)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一三零章 海军假期(一)第十章 备用计划第五九四章 济南众态(四)第五二九章 谈判(七)第七十九章 陆军编制(三)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选择(二)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来访(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