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造舰竞标(二)

维克斯船厂的第二方案是:排水量为6850吨,舰长134.5米,宽:16.5米,吃水:6.4米,动力输出22000马力,预计航速为23-24节,巡航距离为12节/4500海里;装甲为穹甲弧顶厚度为60毫米,接舷处厚度100毫米,水线带装甲长55米,厚75毫米;舰载武器为首尾各1座双联装203毫米口径40倍距主炮;4座双联装152毫米口径45倍距副炮,分左右舷布置;6座双联装100毫米口径45倍距舰炮,12座哈乞开斯47毫米口径机关炮,舰员450-550人。

总体来看,这两个方案的性能数据基本相近,外型尺寸和排水量都要比穿越者提出的第一方案略大一些,速度要比慢1节左右,但火力要明显高出一个档次,而装甲,由是水线带装甲基本取的是最下限值,最大的差距在水线带装甲高度,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方案1.8米,而维克斯船厂的方案只有1.6米,而第一方案的水线带装甲长56米,总高为2.4米,分为两层,下层1.6米为100毫米厚,上层0.8米为75毫米厚。这一点的差距是极为明显的,毕竟总重量摆在那里,一门200毫米的舰炮,重量要超过两门155毫米舰炮,因此装了大口径主炮以后,只能削弱装甲。

简单来说,阿姆斯特朗公司,维克斯船厂的方案都是以牺牲装甲防护来换取最大的火力,单就火力而言,这两个方案己经足以对抗装甲巡洋舰了;而穿越者的方案则是偏重装甲和航速,而削弱火力,毕竟军舰的三要素,火力、速度、防护是互相制约的,某一方面强了,其他方面就会削弱。

不过穿越者对这一型军舰的定位是巡航、护航、破交,袭击而不是海上交战,因此并不追求最大火力,而航速差个1、2节还可以接受,不过由于穿越者釆用符合流体动力学的优化舰型设计,降低阻力,可以用较小的功率实现较大的航速,而省下来的重量主要是用来加强防御,这样如果在海上遇到了同等级的军舰,首先确保不会被击沉,其次是可以快速脱离战场,而不是与其缠斗。

比如和阿姆斯特朗公司,维克斯船厂的方案舰型相遇,虽然在火力上不及对手,但由于装甲较强,而且155毫米主炮的威力虽然不及200亳米主炮,但却胜在射速快,火力的持续性要强于对方,双方对轰起来,也未必落于下风,而且还可以靠速度优势脱离战斗,如果遇到装甲巡洋舰,则直接跑路,因此英国的这两个方案,显然是不符合穿越者的要求。

另外穿越者也想借这次造舰,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军舰设计理论,自然也就不会釆用了英国的方案。而英国的两家厂商对第一方案的报价几乎是天价,因此出局实际己经成为定局。

相比于英国,德国的报价是最低的,因为按照这个时代的国际造舰价格,这样一艘军舰的价格应在250-260万两白银之间,因此可以说这各方的报价,除了法国的报价稍高一些之外,其他各方的报价也都在合理范围内,英国其实是将第二方案做为主要的方案;而德国报出的235万两白银,差不多己经接近于国内徳国军方的造舰价格了,可以说是将利润值压到了最低。这也是德国政府要求的结果,不仅要务必拿下这一单造舰合同,而且还要借这次造舰,和海外华人再次进行合作。

原来上一次双方合作,德国海军对布伦瑞克级战列舰的设计进行了修改,将吨位扩大到14200吨,而主炮也换成了305毫米口径,并且增加了4门240毫米的二级副炮,因此使全舰的火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再加上新开发的克虏伯装甲,使防御力更强,整体的作战实力己经超过了英国的威严级战列舰。

不过英国又连续开建了威严级更强大的可畏级和速度更快的邓肯级战列舰。虽然这时德国还沒有和英国造舰竞争的意图,但仍希望下一型德意志级战列舰的战斗力更为强大,不过德国海军部也意识到,德英军舰的最大差距在军舰的设计理念,而不是工艺水平,因此德国希望海外华人能够协助自己,全面设计下一型战列舰。

另外现在德国在大力建造战列舰、大型装甲巡洋舰,但为大型防护巡洋舰、轻巡洋舰、*艇驱逐舰等中小型辅助军舰的发展却不大,自从1899年,徳国建造了露易丝皇后级防护巡洋舰的最后一艘汉莎号以后,就再也没有建造大型防护巡洋舰了。其实像徳国这样一个出海位置不佳的陆权国家来说,防护巡洋舰还是有极大的用途,因为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德国海军的力量仍然远远不及英国,因此远洋破交战依然是徳国海军的主要作战模式之一。

虽然大型装甲巡洋舰也可以用于远洋破交战,但大型装甲巡洋舰的造价高,又有相当的火力和防护力,用于破交显然有些大材小用,而且德国的大型装甲巡洋舰都注重防护,有协助战列舰进行海上决战的任务,而不像英国,由于有为数众多的战列舰用于海上决战,大型装甲巡洋舰可以专注于护航、破交或者是反破交战。

而大型防护巡洋舰的速度快,航程远,又有一定的火力和防护力,用于破交战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穿越者设计的这一型防护巡洋舰也正是德国所需要的军舰。这也是德国在投标书中加上这两个附加条件的原故。

当然除了海军的合作之外,青岛兵工厂己将仿制的75毫米野战速射炮、掷弹筒、迫击炮等样品交给德国,而德国陆军部试用之后,对这几件武器的性能十分满意,要求国内立刻大量生产,广泛的装备给各级军队使用,而这也让德国参谋意识到,海外华人那里,恐怕还有其他的好东西,因此也主张再和海外华人合作,趁着海外华人现在还沒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多从海外华人那里弄到一些有用的军事技术。另一方面,德国也需要借山东地区来扩大自己在远东的商业利益和获取资源。

现在华东政府同样也需要德国的技术,来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超越发展,因此海因里希亲王在青岛期间,和华东政府进行了多次会谈协商,双方己在原则上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将在内燃机、蒸汽轮机、舰载火控系统、军事技术等方面加强技术合作,并且共同开发新技术,徳国还计划加大在山东的投资,而且华东政府也同意对德国的军舰设计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才报出了这样一个超低价。

而这样一来,德国两家造船厂组成的联合体也以无可争议的优势,蠃得了中标,而其他几家也都输得无话可说,毕竟谁都开不出这样低的价格来。

不过为了照顾其他各方的情绪,不致于让其他几家造船厂商空手而归,毕竟华东政府还是希望与各方保持经济来往的,于是穿越者又向其他厂商提出定购一批机械设备,或是为华东政府建造港口、码头,毕竟现在华东政府己经取得了天津到上海的航运权,有大量的港口、码头要进行建造。

而英国、法国都婉言拒绝向华东政府出售机器设备,因为他们都十分清楚,这次招标,华东政府坚持要求两艘军舰在青岛建造,就是要发展自己的造舰能力,而有了这些机器设备,华东政府的造舰能力就能大幅提升,英法都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又是这个时代科学技术领先的国家,对于需出技术十分警慎,由其是关建性技术,因此绝不会向华东政府出售这些机器设备。

美国、意大利到没有这层顾忌,美国是新兴国家,而意大利只能算二流强国,两国的科学技术也只能算二流,许多地方还要像英法学习,对需出技术也并不太在意,于是都答应了穿越者的要求。

结果经过谈判之后,华东政府不仅向两国定购了一批机器设备,而且还分别向两国定购了两艘5000吨级的客货两用运输船,合同价值都在200万两白银以上,同时约定下一步建造港口码头的意向合作,虽然和这一次的造舰合同不能相比,但也总算是有些收获,因此两国的代表也颇为满意。但英法两国的代表,就只能空手而归。

第八十七章 战前准备(四)第三十七章 谈判(上)第二三三章 作战计划(一)第十九章 海军编制(三)第二章 制度(一)第一八八章 护侨行动(十)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一三五章 外调(九)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六六七章 台湾海峡之战(八)第五六五章 美国(八)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一八六章 护侨行动(八)第六零九章 朝见风波(一)第一三三章 外调(七)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五十九章 歼灭(四)第二一五章 青岛攻略(四)第一零一章 新根据地(四)第五三七章 袁世凯复出(上)第一五九章 对日谈判(四)第三七四章 对马海战(一)第七十五章 进攻赤峰(下)第八章 接管济南(一)第四九七章 袭取海参崴(六)第一八零章 军事交流(二)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第四九零章 登陆作战(十一)第二七零章 根据地(十二)第七二一章 归国(一)第一七四章 德国之行(六)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七一五章 上海谈判(二)第六十九章 工业(六)第七十章 工作开展第十二章 军舰出击第六一九章 登陆日本(一)第一九一章 登陆爪哇(三)第九十八章 巡视(三)第一零六章 电报(下)第二零八章 战争规则(三)第一六四章 庆贺大会(二)第三章 尖刀排长第三五九章 大战之前(六)第五七四章 谈判(二)第四七零章 战前(二)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一八二 开平煤矿(下)第七一七章 上海谈判(四)第四十四章 导弹与炮弹第四七八章 外交争斗(七)第二七八章 五人会议(二)第五十一章 占领大沽口(二)第一三一章 海军假期(二)第四五六章 山海关(二)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区(一)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三三二章 海归(三)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访问(一)第二九五章 制海权的归属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战(十二)第五八八章 农场巡视(三)第二二三章 谈判(五)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五六六章 预备会议(一)第四九九章 各方态度(二)第八章 接管济南(一)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八十二章 八国联军的动向(上)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四九七章 发展大计(下)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七十二章 义和团第四四一章 进京(八)第二七三章 阴岛(四)第三四三章 李鸿章之死(四)第七十九章 军事发烧友(下)第五十八章 远东战争结束(上)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乱(九)第一三二章 海军假期(三)第九十九章 巡视(四)第七一八章 上海谈判(五)第一八六 商务招标(四)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战(七)第六二六章 登陆日本(八)第二三八章 作战计划(六)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战(八)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战(十四)第三十五章 换装(中)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争(上)第二三六章 访日舰队(七)第一九八 超强硬对强硬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四)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动(七)第二十四章 接管济南(十七)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赛(六)第七二零章 上海谈判(七)
第八十七章 战前准备(四)第三十七章 谈判(上)第二三三章 作战计划(一)第十九章 海军编制(三)第二章 制度(一)第一八八章 护侨行动(十)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一三五章 外调(九)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六六七章 台湾海峡之战(八)第五六五章 美国(八)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一八六章 护侨行动(八)第六零九章 朝见风波(一)第一三三章 外调(七)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五十九章 歼灭(四)第二一五章 青岛攻略(四)第一零一章 新根据地(四)第五三七章 袁世凯复出(上)第一五九章 对日谈判(四)第三七四章 对马海战(一)第七十五章 进攻赤峰(下)第八章 接管济南(一)第四九七章 袭取海参崴(六)第一八零章 军事交流(二)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第四九零章 登陆作战(十一)第二七零章 根据地(十二)第七二一章 归国(一)第一七四章 德国之行(六)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七一五章 上海谈判(二)第六十九章 工业(六)第七十章 工作开展第十二章 军舰出击第六一九章 登陆日本(一)第一九一章 登陆爪哇(三)第九十八章 巡视(三)第一零六章 电报(下)第二零八章 战争规则(三)第一六四章 庆贺大会(二)第三章 尖刀排长第三五九章 大战之前(六)第五七四章 谈判(二)第四七零章 战前(二)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一八二 开平煤矿(下)第七一七章 上海谈判(四)第四十四章 导弹与炮弹第四七八章 外交争斗(七)第二七八章 五人会议(二)第五十一章 占领大沽口(二)第一三一章 海军假期(二)第四五六章 山海关(二)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区(一)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三三二章 海归(三)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访问(一)第二九五章 制海权的归属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战(十二)第五八八章 农场巡视(三)第二二三章 谈判(五)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五六六章 预备会议(一)第四九九章 各方态度(二)第八章 接管济南(一)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八十二章 八国联军的动向(上)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四九七章 发展大计(下)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七十二章 义和团第四四一章 进京(八)第二七三章 阴岛(四)第三四三章 李鸿章之死(四)第七十九章 军事发烧友(下)第五十八章 远东战争结束(上)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乱(九)第一三二章 海军假期(三)第九十九章 巡视(四)第七一八章 上海谈判(五)第一八六 商务招标(四)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战(七)第六二六章 登陆日本(八)第二三八章 作战计划(六)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战(八)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战(十四)第三十五章 换装(中)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争(上)第二三六章 访日舰队(七)第一九八 超强硬对强硬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四)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动(七)第二十四章 接管济南(十七)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赛(六)第七二零章 上海谈判(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