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

用了一年的时间,化工厂的水玻璃才恢复到原来的价格,也就是每吨1300元。市场的行情决定了价格,去年竞争的厂家多,化工厂不得不降价以争取客户,有了大队的资金支持,一年的时间已经有相当一部份个体小厂垮了,每吨亏200元,有几个小厂能承受得了?就这一年,化工厂也亏了不老少的钱。又过了几个月,全省的水玻璃厂家几乎垮得差不多了,化工厂的价格涨到了每吨1400元,这下大发了。出了丁杰的事以后,伍厂长觉得,既然我们是独家生意,何不先收钱再出货呢?这样就不会发生货款收不回来的事。于是就对每个来厂购货的买家说,以后都要先交钱才能出货。这样一来,厂里也就只剩下以前的旧货款有欠帐了,而且有些欠帐的厂家还需要水玻璃,就按这个办法把以前的旧帐慢慢地收回。

周华下班经过队部时,看到有很多人在围观,周华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也往人群处去看。人很多,声音也嘈杂,周华挤到里面,才看清楚,原来是一辆小轿车,深蓝色的,前后都有一个像英文W的图形,周华不知道是什么车,看了看情形,只见多数人都在听一个人说话,于是周华也注意听他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按照单位的级别,上级给了大队一辆小轿车的指标,是上海合资厂生产的大众车,指标分下来后,大队持文件派了两个驾驶员到上海生产厂家去提车。到了厂家,把文件交了,厂里通知先到财务处交费,这两个驾驶员又到财务处把支票交上去,换回一张发票,等了一个星期,厂家通知到生产线去提车,两人到了生产线的最后端,看见一辆车从组装线上被送下来,陪同来的厂里销售员说这就是你们的车,开走吧。两个驾驶员上了车,一个坐驾驶位,一个坐副驾驶位,两人看了半天,才搞清楚这车是怎么开的。于是就开着车出了厂,厂里只给加了一点点油,出厂不久就显示油量低,正好就有一个加油站,加满油后,两人轮换着把车开了回来。

大家议论纷纷,关心的是这车多少钱,是什么级别的领导坐的。驾驶员说,这车是中国和德国大众公司合资在上海建的一个什么公司生产的,车名叫桑塔那,价钱你们肯定猜不着,要十三万多呢。这个价钱把大家都吓傻了,这么贵的车啊!你们老土了不是?在我们这里,只有县一级的单位或干部才能买,要是在广东等地,人家私人都买小车,还有些是进口车,比这车高级得多的车都有,我就见过私人买奔驰车的,说是要5、60万呢。这话把围观人的一个个吓得舌头都伸出来老长。

晚饭后,周华和李春在一起喝茶聊天,话题自然是白天看到小轿车的事。说着广东有私人买车的事,李春就讲:“有可能是真的呢。”

周华说:“你怎么知道?”

“我们车间有个车工,去年请长假走了,你知道吗?”

“我不是太清楚啊。”

“我们车间有个车工叫孙本荣,去年请了长假,他说广东深圳搞开发,好多人都去了,他也想去闯一下,于是就请长假走了。据说混得相当不错,开始时,在一家私人厂里帮人家打工,他是老技术工,手艺好,私人老板给他开的工资是每月1500,另外再加超额提成,一个月收入有时会超过2000元。后来,有了些钱后,他自己办了一个小厂,现在是小老板了呢。你看,才一年多一点时间。”

这个事,周华也听说过,说是广东还有其他一些沿海地区搞开发,全国各地有很多人都到那边去闯世界去了。不过,听说的都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的人,很少听说工人去的。李春又说道:“我们医院有个医生也请长假去广东了,你知道吗?”

“这个我知道,是今年才去的。”

“是的,不过,这个人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

“你不是也有技术吗?你也可以去试一下啊。”

“我不能去,明年我就要把老婆孩子接来了,一家人都得靠我一个人,如果我走了,他们娘仨咋办?”

“也是哦,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去闯一下。不过,我没文凭也没技术,只怕是空想一回了。”

“唉,也不一定。你可以学嘛,现在不是有业余的那什么学校吗?还有可以自学考试的。”

“自学考试我也听说过,不过心里没底,不知道有什么专业适合我的,也怕学不懂。”

“只有我这样的才会学不懂,你毕竟是学校毕业的,肯定能学懂。”

“我也只是技校毕业,我听说自学考试都是大专以上的,相差太大,心里有点发虚。”

“怕什么,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如果试过确实不行,大不了不学就是了。”

周华想想,李春说得也对,如果能学就学,学不懂不学,还干体力活,这么多人都在干体力活,也不只有周华一个人。

周华知道队上有一个人正在参加自学考试,于是去找他。这人是大队子弟学校的老师,叫何力,教初中语文。周华说:“何老师,有个事想请教你,可以不?”

何力说:“哪有什么请教不请教,有什么事你尽管问。”

“是这样,我听说你在参加自学考试,想打听一下这方面的事。”

“这个好说,你想知道什么,尽管问。”

“我对自学考试的事,一点都不知道,能不能麻烦你详细介绍一下。”

“可以,没问题。”何力说:

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报名时要有单位的证明,考生先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由单位批准后,拿批准的证明到所在地的自学考试委员会报名,自考委设在教育局。但是我们县没有开设自学考试委员会,要到邻近的云靖县去报名考试。不过听云靖县自考委的人说,我们县也要开考,如果是真的话,明年就可以在本县参考了,不用再到云靖去了。现在自考设有好多专业,自己要考什么专业先要了解清楚,看看什么专业适合自己,还有就是自己对什么专业感兴趣。何力说,他自己因为是教语文的,所以选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个是适合自己的专业教学,另一个是自己喜欢文学,闲暇时还经常写点文章。他也才参考一年,考试合格的科目才4科,因为是与全日制高校的水平一致,所以自考的题目都是全国统一的,如果不下点功夫,很难考过关。而且考场纪律非常严格,就像高考一样,有很多规定,比如进场时林持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提前20分钟 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不准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课程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次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等考场上所发的任何考试材料带出考场等等。

何力向周华介绍了很多有关自考的情况,周华对自考有了很多了解。但听得自考是完全靠自学,又有这么严格的考试,心里不免打起鼓来。何力本身是中专毕业,又在中学当老师,一年才考合格4门课程,自己又如何比得上何力呢?此事也就打听一下,暂时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是转念一想,难道自己就这样干一辈子体力活吗?真的不想到外面去闯一闯吗?

大队子弟学校的小学部有一个老师退休了,学校就给大队打了一个报告,想招聘一个老师。金队长问严校长看中了哪个?严校长说:“现在来了很多大学生和中专生,我想从他们中间选一个。”

金队长问:“那你心中有没有具体的人选呢?”

“这倒没有,因为这些人虽然多,但都在队部或其他小队,我对他们也不了解。”

“既然这样,我看这样好不?来个普选。”

“怎么个普选法?”

“我的想法是,先确定范围,就是什么学历以上的,然后确定多大年纪,再确定是男的还是女的,最后公开考试选拔。你觉得怎样?”

“还是队长想得远。行,就这样办。我只有一个要求,要一个男老师。我们小学部几十年了都是女老师,我不是说女老师不好,有些时候干点体力上的活,都是从中学部派人去的,如果招一个男老师,这些事就不存在了。”

“行。学历上有没有要求?”

“这个我说了不算,还是你定。”

“我也定不了,开会研究一下再定吧。”

半个月后,大队出了通知,正式招聘一个小学老师,限定的条件是男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并且年龄不得超过35岁,符合条件的职工可以在2个星期内到人事科报名。

周华下班回家时见有许多人挤在办公大楼前,便挤到人群里,看到了通知,对照一下条件,自己不够,就是文化程度不够,队上要求是中专或以上的文化程度,而周华仅仅是技校毕业。技校和中专有天壤之别呀,一个是工人,干体力劳动的,一个是干部,从事脑力劳动的,子曾经曰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啊。

对于公开招聘的事,在大队来讲,还真是头一回,是个新鲜事物,所以大家议论纷纷。垂头丧气地挤出人群,有人拍一下周华的肩膀,说道:“周华,怎么不看了?”

周华回头看去,却是李春,便道:“看了,有毛用,我又没有报名资格。”

李春说:“你怎么没有报名资格呢?”

周华说道:“我不是中专文化呀。”

“噫,咋个不是,你不是在自考大专吗?”

“考是考了,但还没有拿到毕业证噻。”

“那你是不是所有科目都考完了?”

“这个倒是。”

“就凭这个也可以报名呀!”

“能行吗?”

“我觉得你可以到人事科问一下。”

“嗯,你说得也对,等明天我去问一下再说。”

原来,周华两年前就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说起来还是与浙江平阳那件背心有关呢,另外也和阿木的事有关。周华邮购的背心老是不到货,写信问过无数次仍无消息,就想到要打官司。但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打,到处问人也不知道,伍厂长叫他去县城找律师,周华想:一件背心总共才几块钱,律师不知道要收多少钱?再说,如果要到浙江平阳去打官司,怕是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律师的费用。就想自己解决,于是,就想到新华书店去,找找有没有介绍怎样打官司的书。等到休息这天,周华就到明月镇的书店,到处看,还真有不少法律方面的书,周华不知道哪一本才合适自己用,就随手拿了一本,书名是《刑法学》,翻开几页,却是一点都看不懂,就放回原处。又随手拿起另一本,书名很对,叫《怎样打官司》,周华觉得这一本书最对路子,就到店门口把钱交了,店员拿过书在最后一页盖上一个章,周华就回去了。到家后,周华哪儿也不去,把门关上,一页一页认真的读起来。这是一本普法书,用的是百姓语言,很容易读懂,从什么是打官司,什么是证据,到哪些事情可以到法院去打官司,你要法院处理的事该哪个法院管,再到怎样写诉状,怎样去法院立案,打官司要不要交钱、交多少钱等等,都有详细的解说。书没有多少页,周华很快就看完了,也看懂了,他的这个事情可以到法院打官司的,但是归平阳法院管,也就是说要到平阳法院去交诉状,等法院立案后,再交案件受理费;立案时可以亲自去,也可以用挂号信邮寄。于是,周华就按照这本书上的格式,自己写了一份民事诉状,每个字都一笔一画地写,诉状写好后,又到明月镇邮局用挂号信寄到平阳县法院。也不知道法院是否收到,反正寄出去不到半个月,平阳那个厂家就把背心寄到周华手里了,可把周华高兴坏了,原来还有人能治你们这些赖子啊,看来懂点法律还有好处呢,周华又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阿木自从被派出所抓后,就一直关在那间小黑屋里,和他关在一起的那个人早就被判了,过了一个月也没有警察来提审阿木。警察每天早晚各送一次饭给他吃,黑屋子最里边有一小间被砖墙隔开,里面放了一个马桶,上厕所就在这里解决,睡觉的地方就是水泥板,好在现在是夏天还可以,冬天就寒冷刺骨。每次警察来送饭时,阿木都要问什么时候提审他,每次警察都说,你的事是南角警察的事,与我们明月的警察无关,我们只负责抓你,他们才负责审你;至于他们什么时候来审,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不来,你就在这里住着,反正有饭给你吃,饿不着你;如果你需要什么东西,就给我们说,我们帮你转达给你们单位。每次到赶场天,周华只要上街都要去看看阿木,时间长了,周华给阿木带点好吃的东西,警察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间过得飞快,三个月后,明月的天气开始变冷,阿木正想要周华给他带床棉被来,提审他的警察就来了。阿木一五一十把事情讲了一遍,警察重点问阿木,那两个姑娘去哪儿了?阿木真不知道,警察又叫阿木仔细回想,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对于这个事情,阿木已经在脑海中重复了无数次,自认为任何一点细节都没放过,今天在警察的再三追问下,阿木猛然想起,在福兴下车时,其中那个大的姑娘问过他,到山东怎么走。于是,把这一细节告诉了警察,警察认真地也记下后就走了,也没有说怎么处理阿木。阿木就又在明月派出所的小黑屋里住下了。

阿木又熬了两个月,在一个大雪天被带到了南角,不久,有一份南角法院的判决书寄到大队,阿木被法院以拐卖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周华觉得阿木有些冤枉,就到人事科要判决书看,人事科说不给看,除非阿木的家属,周华没办法,就说:“不给我看也不要紧,可不可以给我说说,法院为什么定阿木有罪?”

谢科长说:“法院认为,根据阿木交待,他带出来的两个姑娘,一个到了山东,另一个一直没有找到。到山东的那个姑娘说的和阿木交待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还有一个没有下落,两个姑娘的家长不放手,所以就判阿木拐卖妇女。”

周华想不通,既然大家都是自愿的,阿木又没有收钱,两个姑娘到福兴后是自己走的,为什么要判决阿木5年刑呢?这两件事情对周华的刺激很大,他决定去参加自学考试,考法律专业,将来当个律师,好为这些蒙冤的人洗清冤情。

周华报名时,可以在本县报考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周华报了名之后,到处去找书,因为自学考试才刚开始没多久,没有指定的教科书,只能由考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本且考法律的人不多,书就只有到新华书店去买大学法学教材,但书店也不全,法律专业一共有14门课,除了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两门公共课以外,12门法律专业课的书,在明月只买到4本,但这4本书中这次开考的只有两门,周华请假到福兴,转了几个大的书店,仍然只买到8本书,好在这次要考的都买到了,没有的以后再说,赶紧回明月。从这一天开始,周华谢绝了一切工作之外的事务,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家里啃书。4月份第一次考试,分两天考4门课,6月底成绩出来了,周华4门课程都合格,从县城拿回来4本单科合格证,心里美滋滋的,回来后把合格证给彩虹看,彩虹也是满脸的笑意。

周华正上白班,刚加完料,正拉着小煤车到煤库去拉煤,伍厂长在办公室门口高声喊他:“周华,你停一下,赶紧上办公室来,有你的电话!”

周华听见后,把车交给卫波,卫波就到煤库去拉煤,周华急忙来到办公室,接起电话说了一句我是周华,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老年的声音:“周华,我是人事科谢科长,有个事通知你一下,你参加学校老师招聘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是第二名,你做一下准备,下个星期我们要组织前三名到学校试讲,再根据试讲的成绩正式确定人选。”

周华根本没想到会考到前三名之内,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没有接上话来。谢科长以为周华没听见,就又说了一遍,周华才想起要回答谢科长,就说:“谢科长,我听清了,谢谢你。”

伍厂长在周华来接电话之前就知道了,当然也是谢科长第一个通知的对象。等周华放下电话,伍厂长对周华说:“周华,不错噢,了不起!你是我们大队第一个由工人变为老师的人。”

周华说:“伍厂长,还不一定呢。还要试讲,现在只是笔试成绩进了前三名。”

下班时,周华特意在食堂购买了二斤卤牛肉,因为他确实为自己高兴,虽然还不能确定是否就能进学校当老师,但至少在这么多大中专毕业的干部中考到了第二名,说明自身的知识并不差;另一方面,也想让彩虹高兴一下,还有月季因为周荣的缘故,也在他家吃晚饭,所以就多买了点卤肉。

从这一天开始,周华一有空就回想在学校时,老师是怎样给自己上课的,脑海中一遍一遍的播放,一点一点的刻画,从着装、表情、肢体动作、言语各各方面仔细回忆,并演练,做到自认为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才罢手。试讲的结果与周华的预料一样,他是准备得最充分的一个,试讲的效果远远超出其他人,听课的人事科领导和学校老师当场拍板------周华就成了一名正式的教师。但是,老师的工作却是要从下学期------9月份开学算起。

6月份周华拿到最后四科自考合格证时,听县里教育局的老师说,今年有律师资格考试,周华就到司法局去打听。看到一楼进门就是一家律师事务所,就探进一个头往里瞧,看见里面有五个人,两个老头子,年纪怕是有6、70岁了,头发全白,脸上写满“智慧”;另外有一个中年人,个子瘦小,谢了顶;还有一个女的,高头大马,大饼脸上长满横肉;再有一个年纪和周华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周华刚刚看清这几个人的长像,里面的人也发现了他,就齐声问道:“你要打官司吗?”

ωwш ▲Tтka n ▲C○

周华确信这几个人都是律师了,就对那个年轻的律师说:“不是,我是来打听事情的。”

年轻的律师说:“你要打听什么事?”

周华说:“我刚才到教育局领自考合格证,听他们说今年有律师资格考试,我想打听一下怎么报名?报名需要什么条件?”

年轻律师说:“哦,是这样啊。确实有这事。你叫什么名字?”

周华说:“我叫周华。”

“嗯,我叫李华。报名需要法律专业的大专以上毕业证,其他专业的需要本科毕业证。你刚才说你在自考,考的什么专业?毕业了没有?”

“是李律师啊。我考的是法律专业,还有没拿到毕业证,但是14门课程我都考完了,单科合格证全都拿到了。就是因为这个事才来打听的,不知道我这种情况可不可以报名?”

“这个不好说,我也拿不准。你跟我上楼,到律师科去问一下。”

周华跟着李华来到三楼的律师管理科,李华把情况说了后,律师管理科钱科长说:“这种情况我们县里也吃不准,这样,你们等一下,我打个电话问一下地区。”

钱科长说完,就拨通了地区司法局的电话,钱科长对着电话把情况说完后,就嗯嗯嗯的听了半天,然后说哦,知道了。就放下电话对周华说:“地区司法局说可以报名,但不能在县里报,要你直接到地区司法局去报名。”

考试时间定在国庆节,即10月1号和2号,正好是放假,周华不用请假,9月30号学校只上半天课,下午周华就到了地区,按照准考证上的地址找到考场,然后在考场附近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旅馆没有单间,最小的都是两人间。周华住下不久,又来了一个年轻的男性,个子很高,另有一个年纪稍长、但是身材长相十分出众的女性陪着他来,从他们两人的对话中,周华听出他也是来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的,那个女的是他姐姐。于是,周华就问道:“小兄弟,你是来参加律师考试的吗?”

那小伙子说:“是的。”

她姐姐接着说:“听你的口气,也是来参加律师考试的吧?”

周华回答道:“是啊,我也是刚到的,去看过了考场,就在下面不远处,转个弯就到了。你们去看过考场了吗?”

那个女的说:“看过了,就是看过才在这里住下的。我叫王建英,这是我弟弟王建设。”

问了周华的姓名后,叮嘱了他弟弟一些生活上的事,就回去了。

这个小伙是西部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学的是法律专业。周华心想,坏了,像他这样的本科生一所大学一年就有上百人,全省起码有10所大学,就有上千人,还有更多的专科生……这样一想,周华觉得自己不该来报名考试,肯定没有指望了,而且听说今年又是全国统一录取的第一年,越想越悲观。天看看就黑下来了,盥洗完毕,周华上到床上,拿出明天要考的第一科书,想再看看,却是静不下心来,左右觉得心里不痛快,在胡思乱想中迷迷糊糊睡着了。等他醒来时,一看手表,已经是早上7点了,转头看那张床上,嘿,王建设还在睡梦中呢,他倒是不操任何的心啊。于是周华把他叫醒,一起洗漱完毕,到旅馆门口吃了点早餐,二人便一路向考场走去。

周华和王建设不在一个考场。开考铃声响起后,试卷准时发下来。周华展开试卷一看,好家伙,密密麻麻全是题目,另有一张答题卡片,考试方法是在答题卡片上对照题目,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圆圈涂黑。明白了考试方法后,周华开始看考题,先数了一下题目,一共100道题,前50道题是单选题,每题1分,后50道题是多选题,虽然也是每题1分,但要难得多,如果多选或者错选或者少选,都不得分,如果是分两步的,每一步只有0.5分。每一个题目之下,都有4个答案,每个答案都似是而非,如果读题慢一点,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连题目都读不完。周华赶紧一题一题认真阅读起来,每读一题,就在脑海中先得出一个自认为正确的答案,然后再到题下的答案中找是否有相符的,如果有相符的,就先在这个答案的序号上做个小记号,然后再读下一题。这样一边读题一边做答案,饶是他读得快,等到试卷的题目全部读完,已经去了1个半小时了,这时,周华就把答题卡片拿来,把确定的答案涂黑,之后还有一点时间,又回过头去,再把不会的或是拿不准的再读一遍,能做一题算一题,直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才罢。

考完第一卷是11点整,还有一个小时才到吃午饭的时间,周华赶紧回到旅馆,也顾不得回想第一卷的试题,急忙拿出下午要考的第二卷的书,捡自己认为是重点的试题看,一页一页地翻,看到有可能是考点的地方,就仔细读一读。一个小时的时间飞快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就到了12点,这时才看到王建设回来,一脸的愁云,周华心想,嘿,看来科班出身的也觉得难考啊,心中又有点希望了。就问王建设:“小王,吃中饭了没有?”

王建设说:“没有,我一路走回来一路在想考试的题目,走着走着就走错了路,等到我想起来,才发现不知道走到哪里了。一路打听才回到这里。”

周华就招呼王建设一起去吃中饭,两人在离旅馆不远的小饭店炒了三个菜,一个汤。饭店生意不算太好,十张桌子只有四张有人坐,而且听他们说话的主题,都是来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的。听着他们讨论着刚才考试的内容,相与核对着答案,周华越听越觉得自己与他们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和理解,也不知道自己正确还是别人正确,反复在内心想着这事,嘴里吃的饭菜是什么味道,反而一点也没入脑。

下午考第二卷,是刑事、民事和行政实体法内容,与上午考试宪法法基不同,横向联系的题目明显偏多,也比第一卷灵活得多。同华仍然按照上午的考试方法做,从头到尾每一题都分配大约一分钟时间阅读和思考,不论知与不知,到时间都做下一题。这样做下来,100道题基本上在1个半小时做完,剩下半个小时,倒回去从头检查,重点检查做了记号拿不准的,完全不会的就不去浪费一点点时间。

顺利考完前三卷后,第四卷有些麻烦。不是考试内容麻烦,也不是题目麻烦,而是时间上很麻烦。周华在学校教课,不能请假,当时来考试的时候,想到是国庆放假时间,也不需要特别请假。因为明天早上7点半就要到学校上课,今天中午周华特意不看书,到汽车站去打听班次,车站的人告诉周华,到明月的最后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是下午5点。周华心里飞快地盘算了一下:下午2点半开考,4点半考完,到车站最快也要半个小时,检票进站最少需要10分钟,如果把考试时间用满,就来不及坐车回家,就算现在把车票买了,也来不及,不过总比到车站再买票要少花些时间,可以省掉排队的时间,起码能够多争取10分钟。于是,周华把下午最后一班车的车票买好,回到旅馆,把行李全部收拾妥当,带在身上,做完这些事,还有点时间,周华便到离考场不远的地方胡乱吃了点东西,就往考场走去。到考场后把行李放在考场外面的桌子上,有监考人员在帮助考生看管行李,周华也就放心,再说行李里面又没有贵重物品,就是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

与后来的考试不同,这一次的考试,最后一卷是程序法,就是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合在一卷考。按照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考试方法,周华做完第一遍的时候,把手看了一眼手表,正好一个半小时,剩下有半个小做检查,但是今天这半个小时不能用足,得留一点点时间用来赶车,因此,周华每检查一题就看一眼手表,直到还差15分钟到结束时间,周华就交卷了。

周华正在给学生上课,张老师匆匆忙忙推开门来到教室:“周老师,你停一下,赶紧去办公室接一个重要的电话。”

周华忙停下课,跟张老师出门来,一路紧走一路问:“张老师,什么重要的电话?”

张老师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重要的电话,是电话那头的人讲,他是县司法局的,有重要的事找你。”

“哦,是这样啊,那这个电话可能是很重要。”周华一边回答着张老师,一边在心里想,可能是律师资格考试的成绩出来了。

周华拿走话筒,说:“你好,我是周华,你是哪位?”

电话那头的声音:“我是县法律顾问处的李华。周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律师资格考试成绩出来了,246分,是我们县的最高分。”

周华也喜出望外,根本没想到能考到246分,当时自己估计也就230分的样子。李华还在说:“我们县上了240分的一共只5个人,今年上240分的都有希望。”

周华说:“嗯嗯,谢谢李律师。好的好的,我明天就来领成绩单。”

李华说:“成绩单不在县里领,要到地区去领。现在是地区电话通知我们县司法局,县司法局要我告诉你一下,正式通知地区会邮寄给你的。”

五月的深圳,异常炎热,比起明月镇,那就是另一个太阳一般。周华刚下火车,就觉得又回到江南,却又有不同,深圳不仅热还让人感到焖,全身的汗液只在皮肤里打转,一点也蒸发不到空气中。这里是最早的特区,建设得相当好,街道宽阔,两旁高楼林立,楼外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看得周华眼花缭乱;行道树全是椰树、榕树等热带树木,也是周华从未见过的。街上各式跑着各样的小轿车、出租车,街道边上是专门供行人行走的人行道,过街有地下通道或者天桥。原来周华过年回福兴时,觉得福兴好先进好发达,但与深圳比起来,那就是一个土包子山而已,深圳才是天堂。周华就是想在这里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所以才来到深圳。

五月正是学校期中考试时间,周华怎么会有时间到深圳来呢?年初时,周华收到了地区司法局邮寄来的律师资格证,是司法部统一发的。收到后就想起三年前考试时的动机,是考得文凭后要到沿海去闯一闯,于是一开学周华就向学校请长假,严校长不同意,因为没有人代替周华的岗位,周华只好想到辞职,请严校长把他退回人事科,由人事科另行安排。

周华到人事科报道,谢科长一脸的不高兴,阴沉的问道:“周华,你怎么回事?”

周华忐忑不安地说:“谢科长,请不要生气。是这样的,我去年考得了律师资格证,想到沿海去看看,学校不准我请长假,没办法,只好辞掉了教师职务。”

谢科长听到周华的想法,觉得可以理解,于是脸上稍微有了点活气:“那你也应该先和人事科商量一下,我们好另外找人代替你的岗位啊。”

“是是,是我考虑不周。谢科长你看,我现在已经到人事科报道了,怎么办呢?”

“这样,周华,你先还是回到学校,暂时安心上好课,我尽快找人代替你。等我找到人后,你再来人事科,我给你办理请长假的手续。”

谢科长的意思很明白了,同意周华请长假去外面闯世界,只是时间稍晚一点。周华当然听得清楚,所以很爽快的答应。一个半月后,人事科找到了新的老师,周华就到人事科办理了请长假的手续,请假时间灵活,周华可以随时回单位由人事科安排工作,但请假期间没有任何工资,只有工龄连续计算。这对于周华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

周华买了一张深圳地图,就近找了一家很便宜的小旅馆住下。说是便宜,是相对深圳而言,其实比起福兴来,这个价钱可以住宾馆了。然后在地图上把所有的律师事务所用笔标示,并按照由近至远编号,然后向旅馆老板打听行走路线和公交车情况。旅馆老板是个四川人,姓魏,中年有些秃顶,在这里租房子开的旅馆。他对周华说:“小周,我这里有本电话号码簿,上面有各家律师事务所的电话,你可以用我旅馆的电话先和他们联系,问清楚各种事情后,再去,这样可以省很时间我精力,我这里打电话按市话收你的钱,你看怎么样?”

周华说:“谢谢魏老板,你想得周到,我先借你的电话本看看。”

周华把魏老板的电话簿借到房间里,一页一页翻看,把每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电话和地址都记在小本子上,一直记到半夜,才把所有律师事务所的电话和地址记完。然后到公共卫生间去洗澡,这时天气已经凉爽了不少,回到房间一躺下就睡着了。

第二天,周华就按照小本子上的电话,一家一家地打电话咨询,有十来家在招聘律师的,其他的都说暂时没有考虑。要周华带上资格证,身份证,再写一份简历,到所里面谈。

周华来到第一家所,所主任是个老头,大概就和周华单位所在的那个县法律顾问处的那三个老头差不多的样子,估计也是特聘的律师。一进门,老头就打招呼:“你是来应聘的吗?”

周华没听明白,就问:“先生,你是说我吗?”

老头说:“是的是的,就是说你啦。”

这次周华听懂了,老头用夹杂着广东味的普通话对周华说:“我问你是不是来应聘的啦?”

周华说:“是的,这是我的简历和资格证复印件,请你看看。”

看完材料,老头说:“我姓梁,是本所的主任。周华,你是西部人,会不会讲白话?”

“不会。”

“那能不能听得懂呢?”

“一句都听不懂。”

“啊,这样啊,那就不好办啦。虽然你的资料我们有兴趣,能够在两年内考完自学考试,并在当年就能够一次通过全国统一律师资格考试,你的能力我们看得中。但是,我们这里很多案件都是本地的,本地人包括法官都讲白话,如果你不会讲、也听不懂,就算我们把案件交给你做,你也无法与当事人交流,也无法与法官交流啊。”

“是哦,梁主任。我来的时候没有想过语言上的问题。”

“不过,你也不要恢心,可以找一找其他专门做内地案件的律师所看看。因为我们这里制造业、玩具业、服装业、电器行业还有汽车行业都比较发达,有很多产品是销往内地的,就免不了要和内地人打交道,这几年随着交易量的增加,官司也多了起来,就有了专门打内地官司的律师所。还有,有些大的厂家或者公司,为了节省请律师的高昂费用,自己招聘一些懂法律的人作为员工,专门给自己公司打官司。你去这些地方看看,也许有好的机会。”

梁主任诚恳的介绍,周华很是感动。谢过梁主任出来,周华觉得可以试一试,但还是想在律师所找一份律师工作,毕竟律师的牌子体面些。于是,周华又到了下一家,一家一家地去面谈,结果都差不多,首要条件是必须会白话,最少得听得懂,对周华的能力都没有提出过疑问。就这样过了一周,周华心想,再去最后一家问问,如果不行就到大的公司去碰碰运气。

周华有些泄气,回到旅馆后,没吃晚饭,冲个凉就睡觉了。第二天中午才起床,算一算,带来的钱也不多了。看来,只有听梁主任的话,去公司看看。

周华坐了一辆跑黑运输的摩托车,告诉司机去南粤电器公司。司机问:“老板,你去这个公司订货吗?”

周华说:“我像是去订货的吗?”

司机说:“这个不好说,订货的老板各种各样的都有。本省的一般都是开车去,外省来的大老板打的士去,小老板就打我们的黑车啦。”

“原来是这样啊,看来师傅是把我当成小老板了。”

“是的啦。”

“我不是老板,我是来打工的,想去看看这家公司招人不?”

到公司门口,黑车师傅停下车,周华付了10元车费,就到门卫处打听人事部。门卫说:“我们这里叫人力资源部,进门直走,办公楼一楼右边就是。”

“谢谢。”

咚咚咚,周华轻轻敲了敲人力资源部的门,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请进。”

周华推门进去,只见里面有两张办公桌,一男一女对面坐着,男的中年,身材有些发福,留着小胡子,眼眶突出,面色比周华还黑,正在和墙边沙发上来应聘的人交谈。女的白嫩的脸,烫着卷发,戴细边眼镜,招呼周华到靠近她办公桌的沙发上坐。周华坐下后,对她说:“小姐好,我是来应聘的。”

“嗯,你有什么书面的应聘资料吗?”

“有的。”周华一边把准备好的资料递给她,一边补充说:“我是自学考试的,去年考得律师资格,想在贵公司应聘处理法律事务的职位。”

“哦,是这样啊。”她放下手中资料,转头来看着周华,“我们公司这个职位已经有人了,现在缺的是会计,你要是有会计证就好了。”

周华突然一精神,说:“太好的。我弟弟周荣是学会计的,他也在深圳,我问问他愿不愿意来?不过,我先打听一下,贵公司会计的待遇怎么样?”

“这个主要是看他的能力和最后分配的岗位,我们公司的会计是要派到各地去的,有些地方待遇高点,有些地方待遇低点,最低的是每月4500元。”

“哦哦,好的。我马上就问问我弟弟。小姐,能不能借你们的电话用用,我打他的传呼?”

“可以的,我们公司正在急招会计,能及时联系最好啦。”

一刻钟的时间,周荣就回电话来了。那个女人接了电话:“你好,我是南粤电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黄梅,你是周荣吗?”

“是的,请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呼机号码的?”

“你哥哥告诉我的,他来我们这里应聘,但是没有适合他的岗位。我们公司急招会计,他说你是学会计的,想问问你有没有来我们公司的想法。”

“你们公司的待遇如何?工作情况怎样?”

“最低的岗位是4500元一月,但我们公司的会计是要派到各地去的,与所在地区有关,有些地区比这个高。”

“好的,我考虑一下,明天上午回你电话。”

第二天上午,周华先联系了周荣,周荣的意思是愿意去南粤公司,哪怕就是派驻外地也不错,最起码是待遇比其他公司高得多,而且有可能比4500元还高,这样一年下来差不多有60000万元,是福兴十几倍,当然是好事。随后周荣给南粤公司回复了电话,约定下午去公司。周华陪同周荣一起到了南粤公司,指着人力资源部的门对周荣说:“就是这里,进去后直接找黄梅。”

周荣点点头,拿着资料袋敲门而入。周华在门外等了有十多分钟,周荣就出来的,脸上流露出兴奋的表情,不用说,已经录用了。兄弟二人在公司门口分手,周荣回去拿行李,准备第二天来南粤报到。

周华在回旅馆的路上,见到一块招聘的牌子,上面写着:深圳市罗湖区法律服务所高薪招聘。噫 ,周华一直在找律师事务所,根本没想到法律服务所也可以去试试啊。于是,叫停了黑摩的,径直走到牌子指向的办公楼,果然见到罗湖区法律服务所的牌子。周华随便敲了一扇门,里面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进来。”

周华推门进去,说道:“先生你好,我看见你们在外面立有招聘的牌子,请问现在还招人吗?”

“招啊,我们正缺人呢,怎么不招。你是来应聘的么?”

“是的,我叫周华,去年考得律师资格,想到深圳来发展,但是找了几家律师事务所,都要求懂白话,我是西部人,不懂白话,所以没有谈成。”

“哦哦,我是区司法局基层科的罗科长。我们法律服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不一样,深圳的律师事务所基本上都改成个人合伙的了,但我们法律服务所是属于司法局的事业单位。你先把你的资料给我看看。”

周华说:“好的。”周华的个人应聘资料随时都带在身上的,说着就把资料递给罗科长。

罗科长看了周华的自考毕业证、律师资格证和简历后,说:“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人,你愿意来我们法律服务所吗?”

周华问:“待遇怎么样?”

“按事业单位的待遇,由司法局统一发放工资,你的工龄有10年,按我们同工龄的工作人员的待遇,差不多是2000元一个月。这是人民政府发的部分,还有就是办案提成部分,这部分不好说,不过最少的一个月也会有1000多元。”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最少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不低了。周华十分心动:“行,我愿意来。”

罗科长继续说:“别急,我这里还有条件。”

周华心里一凉,心想要坏事。“什么条件,罗科长?”

“你得办理调动手续,通过你们原单位和我们区司法局办理正式的调动手续,把你的工作和人事关系都调到我们司法局来。”

“这个没问题啊。”

“但不是这么简单,我们只能调你一个人来,你老婆无法安排。这才是需要你考虑的。”

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六章 迷惘(一)第六章 迷惘(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六章 迷惘(三)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二章 回家第一章 出门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一)第六章 迷惘(三)第五章 远离故土(三)第六章 迷惘(三)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六章 迷惘(四)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六章 迷惘(四)第六章 迷惘(四)第五章 远离故土(三)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三)第六章 迷惘(五)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一章 出门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一章 出门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二章 回家第一章 出门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五章 远离故土(三)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一)第五章 远离故土(一)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一章 出门第六章 迷惘(五)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一章 出门第五章 远离故土(三)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五章 远离故土(三)第二章 回家第五章 远离故土(一)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六章 迷惘(二)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六章 迷惘(一)第六章 迷惘(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三)第四章 重返南方(三)第六章 迷惘(五)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六章 迷惘(一)第四章 重 返 南 方(一)第五章 远离故土(一)第六章 迷惘(五)第二章 回家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四章 重返南方(三)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一章 出门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四章 重 返 南 方(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三)第五章 远离故土(一)第二章 回家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六章 迷惘(三)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
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六章 迷惘(一)第六章 迷惘(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六章 迷惘(三)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二章 回家第一章 出门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一)第六章 迷惘(三)第五章 远离故土(三)第六章 迷惘(三)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六章 迷惘(四)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六章 迷惘(四)第六章 迷惘(四)第五章 远离故土(三)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三)第六章 迷惘(五)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一章 出门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一章 出门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二章 回家第一章 出门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五章 远离故土(三)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一)第五章 远离故土(一)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一章 出门第六章 迷惘(五)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一章 出门第五章 远离故土(三)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五章 远离故土(三)第二章 回家第五章 远离故土(一)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六章 迷惘(二)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第六章 迷惘(一)第六章 迷惘(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三)第四章 重返南方(三)第六章 迷惘(五)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六章 迷惘(一)第四章 重 返 南 方(一)第五章 远离故土(一)第六章 迷惘(五)第二章 回家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四章 重返南方(三)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一章 出门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五章 远离故土(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五)第五章 远离故土(二)第四章 重 返 南 方(一)第四章 重返南方(三)第五章 远离故土(一)第二章 回家第四章 重返南方(四)第四章 重返南方(二)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第六章 迷惘(三)第七章 从头再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