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尾声 (1)

这场主导了霍格在华的八年生活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自从1927年蒋介石带领他的流氓组织对人展开白色恐怖政策以后,中国内部政治生活的主要动力机制——国民党和之间的国内战争马上就要爆发了。

在霍格去世后,路易·艾黎接管了山丹培黎学校,成为了下一任校长。兰州的姐妹学校因为缺乏资金关闭以后,那儿的60个学生和教工转到了山丹,使得山丹学校的人数一夜之间翻了一倍。愈演愈烈的国内战争给学校带来了危险,因为国民党政府认为学校对的游击队和他们的事业抱有同情。

但蒋介石才没有空来管远在戈壁滩的一个工业合作学校。他专注于打击,而表面上看来,他的部队拥有显著的战略优势。8年战争后,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原先控制中国各省份的西方各国也宣布放弃对各地区的控制权,陆续从中国撤军。这样,蒋介石终于成为了中国这个完全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的合法首脑。此时国民党总共有4百万军队,由全亚洲最强大的空军做后盾。各大军阀被逐一铲除。已经没有什么能威胁到他对这个有4亿多人口的国家的统治权,除了仍然在西北地区延安附近活动的。

由于杜鲁门总统一直设法维持统一战线,防止内战爆发,连续几个月国共两党针对对方进行着积极的战略部署。1946年1月由美国充当中间人签订的国共停火协议很快就瓦解了。最初国民党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并于1947年占领延安。和他的部队被迫撤退,但他们只是躲避在山区,并没走远。国民党的胜利是表面的,因为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易受攻击点,当年日本人也正是在这里被打得溃不成军。国民党占领了各个主要城市、农村战略要点以及通讯线,但却深入农村,重新展开了之前非常成功的游击战。他们在农村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支持。

1947年下半年,局势开始扭转。西方势力已经非常明确,内战将会以的胜利而告终。国民党部队被迫撤退到中国北部一线士气不振、供给不足的驻军基地。这时,已将他的部队重新命名为人民解放军,随时准备带领游击队夺取北方各个城市。由于有了农民的支持,游击队在农村地区转移、进攻非常灵活,补给充足。国民党部队首先在满洲里和中国北方平原被击垮。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正式辞去***总统职务。随着他在大陆地区胜利无望,他退至台湾岛,恢复总统头衔。1975年他因心脏病在台湾去世,终年87岁。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行至长江流域,并于当年秋天到达南部沿海的广州。在解放军全面收复中国各省以前,就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本人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北京在国民党占领期间被称为北平,之后正式恢复为传统名称“北京”。

1949年夏,当部队清扫甘肃走廊国民党的残余部队时,乔治·霍格曾经的学生面临了危险。国民党部队准备在山丹顽固抵抗,于是小镇的周围到处都是部队和大炮。在内战结束前的几个月里,垂死挣扎的国民党部队对的同情者进行了残酷的政治迫害和血腥的报复。由于学校里有美国人——新来了一位美国老师唐·肯普,山丹学校才逃过一劫,老师和学生也免遭迫害。1949年八路军旧部步步逼近,国民党部队都逃到了山上。部队没有费一枪一炮就夺取了山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预告了进一步的变化。1952年山丹培黎学校移往兰州,成为了一所专门培养石油工业工人的职业技术学校。霍格的大部分学生都随着学校搬迁来到了兰州,成为了石油工业工人。乔治·霍格的四个养子在战后于满洲里和家人团聚。1953年的一场地震几乎完全摧毁了山丹。乔治·霍格的学校连同原先的寺庙毁于一旦。所幸他的陵墓保存了下来,虽然有少许的损坏。今天的山丹仍然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小集镇,到处都是乱占山地建造出来的水泥房子。地震后重建的城镇里充满了灰尘,污染严重。上一代的人早已离开山丹,怀着雄心壮志去了省城兰州,剩下了更年轻的一代。现在山丹约有10万居民。

这里的资产阶级包括所有接受过教育或有职业技能的人,所以霍格的学生也被包括在内。但因为他们是石油工业工人,所以免去了这些折磨。不过,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他们都因这场****痛苦不堪。范文海在中国西部的一所地质学院学习,之后成为了一名地质学家。他被迫写各种报告说路易·艾黎和乔治·霍格是反革命分子的同伙——这是当时非常普遍的一项指控。原先学校的大部分人都被迫公开指控他们的校长和学校。红卫兵在宣传册和报纸上大肆攻击路易·艾黎和乔治·霍格。和中国大部分学校一样,兰州培黎学校在**期间关闭了。霍格的坟墓和中国其他一些与国外有关的塑像、文物一样,被毁坏了。

路易·艾黎熬过了时代的那一段政策曲折留在了中国,继续写书,也为政府做宣传。作为一名教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他成为了新西兰家乡人民崇拜的英雄。甚至到了今天,他依然为人所崇敬。但即使他,这样一位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国际友人,在**期间也差点被迫离开。

艾黎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在农村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在自传中,艾黎说他在1958到1959年间走遍了中国15个省,行程总计4万多公里。他将自己的旅程写成了一系列书,其中一本叫做《在湖南的山水间》。

在晚年时期,艾黎差点被捕而遭到驱逐。1977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艾黎的80岁生日宴会,于是艾黎得到了平反。当时工业合作社运动重新被归类为爱国运动,而曾经在培黎学校工作过的人都得到了平反。从那时起,艾黎就一直致力于重新树立起霍格在中国的声誉。同时,1984年11月山丹培黎学校重新开办,他也是这背后重要的推动者。

现在培黎学校在镇中心建起了现代化的教学楼,楼外树立着霍格和艾黎的雕像。聪明活泼的学生们都熟知乔治·霍格当年带领学生翻山越岭来到他们镇上的故事。霍格和艾黎的坟墓安置在山丹镇边上的一处纪念园内。附近的一个小小的纪念馆里陈列着霍格的照片和一副画像。画像上霍格非常年轻,穿着短袖衬衣、短裤和登山靴。室内摆放着霍格的一座真人大小的石膏半身像。为了向他致敬,丝绸之路图书馆旁边建起了一个房间,里面放着他的另一座石膏像。图书馆的藏书中有一部分是穆里尔·莱斯特的作品译本。1958年退休前,她一直投身于人道主义与和平主义的事业。她也是每逢星期日早晨在伦敦海德公园发表演说的杰出街头演说家之一。直到今天,周日早晨在海德公园发表演说这一传统仍在继续。她于1968年逝世。

1984年在北京,路易·艾黎向我详细讲述了乔治·霍格的生平。艾黎于1987年在北京逝世。

第20章 在路上 (3)第8章 汉口 (3)第9章 汉口的陷落 (1)第12章 汉口的陷落 (4)第15章 同心协力 (3)第15章 同心协力 (3)第16章 洋秘书 (1)第33章 尾声 (2)第15章 同心协力 (3)第28章 翻山越岭 (3)第4章 通往中国之路 (3)第1章 序 言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25章 校长 (3)第31章 山丹 (3)第33章 尾声 (2)第23章 校长 (1)第6章 汉口 (1)第9章 汉口的陷落 (1)第2章 通往中国之路 (1)第8章 汉口 (3)第2章 通往中国之路 (1)第17章 洋秘书 (2)第13章 同心协力 (1)第8章 汉口 (3)第33章 尾声 (2)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21章 在路上 (4)第27章 翻山越岭 (2)第24章 校长 (2)第4章 通往中国之路 (3)第1章 序 言第19章 在路上 (2)第24章 校长 (2)第7章 汉口 (2)第7章 汉口 (2)第13章 同心协力 (1)第19章 在路上 (2)第1章 序 言第1章 序 言第25章 校长 (3)第11章 汉口的陷落 (3)第14章 同心协力 (2)第30章 山丹 (2)第22章 在路上 (5)第32章 尾声 (1)第1章 序 言第12章 汉口的陷落 (4)第5章 上海第21章 在路上 (4)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30章 山丹 (2)第4章 通往中国之路 (3)第5章 上海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33章 尾声 (2)第2章 通往中国之路 (1)第25章 校长 (3)第33章 尾声 (2)第17章 洋秘书 (2)第28章 翻山越岭 (3)第14章 同心协力 (2)第7章 汉口 (2)第20章 在路上 (3)第13章 同心协力 (1)第28章 翻山越岭 (3)第13章 同心协力 (1)第23章 校长 (1)第17章 洋秘书 (2)第2章 通往中国之路 (1)第19章 在路上 (2)第26章 翻山越岭 (1)第14章 同心协力 (2)第25章 校长 (3)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21章 在路上 (4)第26章 翻山越岭 (1)第26章 翻山越岭 (1)第8章 汉口 (3)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18章 在路上 (1)第29章 山丹 (1)第23章 校长 (1)第22章 在路上 (5)第15章 同心协力 (3)第23章 校长 (1)第23章 校长 (1)第1章 序 言第26章 翻山越岭 (1)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20章 在路上 (3)第25章 校长 (3)第6章 汉口 (1)第30章 山丹 (2)第13章 同心协力 (1)第9章 汉口的陷落 (1)第22章 在路上 (5)第18章 在路上 (1)
第20章 在路上 (3)第8章 汉口 (3)第9章 汉口的陷落 (1)第12章 汉口的陷落 (4)第15章 同心协力 (3)第15章 同心协力 (3)第16章 洋秘书 (1)第33章 尾声 (2)第15章 同心协力 (3)第28章 翻山越岭 (3)第4章 通往中国之路 (3)第1章 序 言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25章 校长 (3)第31章 山丹 (3)第33章 尾声 (2)第23章 校长 (1)第6章 汉口 (1)第9章 汉口的陷落 (1)第2章 通往中国之路 (1)第8章 汉口 (3)第2章 通往中国之路 (1)第17章 洋秘书 (2)第13章 同心协力 (1)第8章 汉口 (3)第33章 尾声 (2)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21章 在路上 (4)第27章 翻山越岭 (2)第24章 校长 (2)第4章 通往中国之路 (3)第1章 序 言第19章 在路上 (2)第24章 校长 (2)第7章 汉口 (2)第7章 汉口 (2)第13章 同心协力 (1)第19章 在路上 (2)第1章 序 言第1章 序 言第25章 校长 (3)第11章 汉口的陷落 (3)第14章 同心协力 (2)第30章 山丹 (2)第22章 在路上 (5)第32章 尾声 (1)第1章 序 言第12章 汉口的陷落 (4)第5章 上海第21章 在路上 (4)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30章 山丹 (2)第4章 通往中国之路 (3)第5章 上海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33章 尾声 (2)第2章 通往中国之路 (1)第25章 校长 (3)第33章 尾声 (2)第17章 洋秘书 (2)第28章 翻山越岭 (3)第14章 同心协力 (2)第7章 汉口 (2)第20章 在路上 (3)第13章 同心协力 (1)第28章 翻山越岭 (3)第13章 同心协力 (1)第23章 校长 (1)第17章 洋秘书 (2)第2章 通往中国之路 (1)第19章 在路上 (2)第26章 翻山越岭 (1)第14章 同心协力 (2)第25章 校长 (3)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21章 在路上 (4)第26章 翻山越岭 (1)第26章 翻山越岭 (1)第8章 汉口 (3)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18章 在路上 (1)第29章 山丹 (1)第23章 校长 (1)第22章 在路上 (5)第15章 同心协力 (3)第23章 校长 (1)第23章 校长 (1)第1章 序 言第26章 翻山越岭 (1)第3章 通往中国之路 (2)第20章 在路上 (3)第25章 校长 (3)第6章 汉口 (1)第30章 山丹 (2)第13章 同心协力 (1)第9章 汉口的陷落 (1)第22章 在路上 (5)第18章 在路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