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

荥阳太守裴纯换了一身戎装,把胡须好好打理了一下,准备出门面见邵勋。

临走之前,甚至打算擦点粉,不过被仆役劝阻了。

“府君,听闻陈侯从来不擦粉,更喜欢身强力壮的勇士,还是不要了吧?”仆役建议道。

“也对。”裴纯从善如流,立刻不瞎整了。

他没有带任何排场,就两个仆役、一辆牛车,低调出了虎牢关城。远远望见大队人马后,便下了牛车,在道旁等待。

一队队甲士排着整齐的队列走了过来。

他们先进了虎牢关城,控制各个要点之后,又派人向后传讯。

没多久,又是一队甲士前来,将道路两旁的人向外推,独留了寥寥数人。

待这一切完成,邵勋终于出现在了远方的驿道上。

“排场还挺大。”裴纯暗自腹诽。

郑遵站在他后面,稍稍落后半步,默默看着前方。

河南的世家大族,一个個都要做选择。

留下还是南渡?留下的人,又秉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投靠哪一方?

决定不好做,但必须要做,否则就里外不是人,谁来都要搞你。

李矩站得比郑遵还靠后,他的地位实在太低了。

平阳人,外地来的流民帅,现在转职成了坞堡帅。若非他本人会人情世故,搭上了袁孚和司马越的线,日子会比现在艰难许多。

这次他也拣选了三百精锐部曲,送到虎牢关帮助守城。对于维护大晋朝这件事,他一贯非常上心。

陈侯邵勋是大晋朝第一大忠臣,立功无数,李矩非常佩服,说什么也要远远看上一眼。

李矩旁边还有一些小士人、土豪。

士人还相对矜持一点,土豪们就没什么可在乎的了,踮起脚尖,够着脖子在那看。

其实,荥阳的士人豪强真的不多了。

与隔壁的陈留、濮阳一样,荥阳地处战争前线,谁来都要抢一波。

眼下才抢了不到十年,就很是凋敝了,人口数量锐减——这还是在补充了大量外地润过来流民的情况下。

如果再抢个十年、二十年,简直不敢想象。

到了那会,全郡可能就只剩少量大型坞堡、庄园,庄园之间是大片的空地。

空地原本可能都是耕作已久的农田,但却被撂荒了,然后长满野草,成为胡人放牧的乐园——南北朝时,就有两支胡人军队争夺某座城池,一支在西门外放牧,一支在东门外放牧,马儿吃完草,养了点力气后就开打,马儿没力气就停战。

荥阳的士人豪强们现在万分希望有个人能挑起重任,为他们遮风挡雨,保住这座原本十分富庶的地方——境内以平原为主,河流纵横,灌溉方便,还有运河商旅,更靠近洛阳,能不富吗?

不过,有些人可能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

邵勋昨天就派了不少人至荥阳、濮阳、陈留诸县,仔细绘制地图,丈量从渡口到关键城池的路程——他不太相信朝廷的舆图。

丈量里程的行为,很多人不明白,但也有少数聪明人看出来了,这完全是出于军事目的。

荥阳、陈留、濮阳,恐怕摆脱不了前线的命运了。

“裴府君。”

“君侯。”

邵勋下马之后,与裴纯把臂而行,十分热络。

他现在真的对裴纯非常满意,深夜持剑督战,散尽家财招募壮士,这种决断、这种勇气是一般人能有的?

“府君镇守虎牢关,截断贼人东西联络,功莫大焉。”邵勋笑道:“待回到洛阳,我定然向天子表奏裴君的功劳。”

裴纯讪讪而笑,道:“哪里哪里。微末之功,比不得君侯匡扶社稷之伟业。”

“府君过谦了。”邵勋说道。

裴纯摇了摇头,坚定说道:“漕运是君侯保住的。若无君侯,五月石勒南下时,我可能已为其所执。”

邵勋呵呵一笑,同时也有些疑惑。

就历史上洛阳大饥荒那个操行,漕运明显被截断了,而且就是今年。

难道历史上荥阳太守不是裴纯?

二人说话间,已进了关城。

狭窄逼仄的街道内,几乎没有民宅,不是军营就是仓库、马厩之类,此时都有银枪军士卒站岗。

裴纯看了有点震撼。

陈侯的排场确实大,走到什么地方都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戒备森严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很多都督、刺史、宗王。

有人嘲笑他怕死,并非空穴来风。

“正有一事要请教府君。”走着走着,邵勋突然说道。

“君侯请讲。”

“荥阳诸县现有户口几何?”

“不足万户。”裴纯沉思了一会,说道。

事实上,这个数据只是推测罢了。

清查户口之事,已经很多年没做过了。而这些年,恰恰就是战争极为频繁的阶段,如何能有准确的数字?

“不足万户”这个说法,其实也只是今年五月蝗灾后,裴纯与郡中佐吏闲谈时,很多人说的一个数字。

这当然是不准的,而且很可能被大大低估了——佐吏多来自地方,都有各自的立场。

“真就这么多?”邵勋追问道。

“或有二万户吧。”裴纯又道。

邵勋有些无语,你直接把数字翻倍了,这么不严谨吗?

“君侯,二万户应是有的,再多我也说不好。”裴纯说道:“如果算上聚居成坞的并州、雍州、冀州流民,或还能多出来几千家,甚至一万家。”

邵勋相信了他的说法。

流民是最大的变量,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来了多少人。以此时官府失能的状态,也没法仔细清查。流民帅、坞堡帅们报一个数字,你除了相信还能怎么办?

“如果迁移百姓南下……”邵勋顿了顿,然后说道:“府君觉得会不会有人作乱?”

裴纯一惊,立刻劝道:“君侯,若强迁百姓而走,真的会有动乱。”

“谁作乱?士人还是豪强?”

“皆有。”

“都是国朝惯坏了他们。”邵勋嗤笑一声,道:“若再打个十年八年,看他们搬不搬。”

“君侯为何要迁走百姓?”裴纯有些不解了,问道。

“从大河渡口至管城不过四五十里。”邵勋比划道:“管城向南九十里至新郑,新郑往南,又四十里至颍川长社,再六十里可至许昌。此为通衢大道,总计二百四十里上下的路程,你说呢?”

管城是秦代的管县。县早就没了,地名还在。

新郑在曹魏时还是一个县,国朝省入苑陵县,城池还在。

国朝南北向的一条大驿道,入荥阳时,皆过管城、新郑,反倒是郡城荥阳不在驿道之上。

管城更是有南北、东西向的两条驿道交汇,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到了唐代,管城再度置县,且成了郑州(荥阳郡)的治所。

从黄河南岸渡口到重镇许昌,就这二百四十里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还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君侯难道不管荥阳了?”裴纯惊道。

“哈哈,瞎说什么呢?我放弃了荥阳,若被他人占据,岂不是自寻烦恼?”邵勋大笑道:“别多想。接下来,你寻个时机,把管城、新郑好好修缮一下。管城可能要重新筑城,无需筑太大,能驻防五千士卒、马千匹就可以了,仓城以能储备半年军资为要。新郑有旧城垣,就是破败了些,基址仍在,想办法修缮下。外面再增筑一个仓城,囤积粮草物资。”

“诺。”裴纯想了想,一时没想明白邵勋这样做的用意。

但他有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对荥阳不是什么好事。

看来,得想办法挪个位置了。这破太守太危险,不好当,最好换个富庶一点且深处后方腹地的大郡,怎么着也得把这次损失的钱捞回来。

二人进入关城后,邵勋没急着找住处,而是先在墙头巡视一番。

匈奴已退,部分征来的农民已经解散,各回各家。

郡兵还没来得及走,大概会到过年前才会撤退。

荥阳的另外两千郡兵已经损失殆尽,只剩下数百人。

过完年后,还是得重新征募,然后开至虎牢关,在关城附近种地,顺便戍守——荥阳的条件压根养不起职业士兵,最多半脱产。

虎牢关、管城、新郑三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刚刚收复的郡城还重要。

不得已的情况下,邵勋可以容忍郡城失陷,但这三个据点最好要守住。

“晚上置宴,招待下荥阳父老。”下了城头后,邵勋吩咐道:“酒伱来出,肉我来,马肉。”

“荥阳父老正想结识下君侯。”裴纯笑道:“一定安排好。”

又到他擅长的领域了,裴纯顿时感觉十分舒适,满口应下。

第六十四章 摆驾河内第五十九章 关中与平阳第三十章 快控几不住我寄几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一百零八章 两园第十七章 鬼话第三章 潘园第三十九章 问对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区域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九十六章 目标:大阳(加更求月票)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十八章 运气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四十八章 斩出个未来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乱第四十七章 坚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六十六章 赏宅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一百二十章 分赃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章 征辟第一百十九章 威胁第一百四十四章 责任第一十七章 后路第七十三章 撤军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万变第四十一章 侦查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选第二十六章 但随我行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区域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说个“斩”字吗?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八十八章 话疗(加更求月票)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一百三十九章 荥阳第一百五十二章 谈判第九章 一夜无梦第七十八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六十八章 造桥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五章 学生第六十四章 摆驾河内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八十九章 天渊池第七十章 应用题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九十八章 嚣张(下)第九章 各项安排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四十九章 凉州鸱苕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园的海棠诸州都督、刺史(一)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五十九章 关中与平阳第十章 忠于什么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七十章 韩陵山简单介绍下上一章的标题吧第八十章 俸禄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五十七章 高调入城第七十七章 纪功碑第一十七章 后路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一百七十六章 忆苦思甜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选第一百十三章 送粮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三十四章 扩军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变化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
第六十四章 摆驾河内第五十九章 关中与平阳第三十章 快控几不住我寄几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一百零八章 两园第十七章 鬼话第三章 潘园第三十九章 问对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区域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九十六章 目标:大阳(加更求月票)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十八章 运气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四十八章 斩出个未来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乱第四十七章 坚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六十六章 赏宅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一百二十章 分赃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章 征辟第一百十九章 威胁第一百四十四章 责任第一十七章 后路第七十三章 撤军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万变第四十一章 侦查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选第二十六章 但随我行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区域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说个“斩”字吗?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八十八章 话疗(加更求月票)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一百三十九章 荥阳第一百五十二章 谈判第九章 一夜无梦第七十八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六十八章 造桥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五章 学生第六十四章 摆驾河内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八十九章 天渊池第七十章 应用题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九十八章 嚣张(下)第九章 各项安排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四十九章 凉州鸱苕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园的海棠诸州都督、刺史(一)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五十九章 关中与平阳第十章 忠于什么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七十章 韩陵山简单介绍下上一章的标题吧第八十章 俸禄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五十七章 高调入城第七十七章 纪功碑第一十七章 后路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一百七十六章 忆苦思甜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选第一百十三章 送粮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三十四章 扩军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变化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