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插手

“左卫前驱营二千六百四十一人,皆已到齐。”

“强弩营九百十二人,皆已到齐。”

“由基营……”

“殿中将军苗愿所领……”

“殿中将军陈眕所领……”

“右卫……”

“骁骑军异力督……”

“幽州突骑督……”

“上骑督……”

洛阳西明门外张方故垒处,大军云集。

邵勋站在高台上,静静等了一会,道:“按册点名。”

命令很快下达。

风雪之中,军士们有点喧哗。

有些人下意识抬起手挡吹到脸上的雪花。

有些人将长枪置于脚边,开始搓手抱怨。

军官们脸上无光,大声叱喝,好一番整顿才压下骚动。

邵勋默默看着。

这些兵真的有点差。

他记得安史之乱那会,有一天安禄山心血来潮,深夜至田承嗣军中查营。

命令一下,已经入睡的军士迅速起身,披甲执械,肃立雪中,许久不动,亦没有任何喧哗。按册点名,一个不缺,全数到齐。

这才是军队,这才是安胖子能一路打下洛阳、长安的关键原因。

兵和兵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的差距很大,而这是很多人下意识忽略的地方。

“看来北军中候之职,该让贤了。”刘默看了许久,最后只是一声苦笑。

禁军统帅三天两头换,他才上任没几天,按理来说不是他的责任,但看着眼前的样子,他也知道自己没法整顿好禁军了。

这里面超过一半是新来的流民,合格下层将校又奇缺无比,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真没办法调整了,不如退位让贤。

“北军中候有三军制节之重,须得重臣出任,刘公万勿推辞了。”邵勋说道。

刘默“唉”了一声,拱了拱手,没说什么。

去年匈奴入寇,他就指挥作战了,结局十分惨淡。这会看着禁军将士们一副军纪废弛的鸟样,更是失望,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邵勋对这些人也有些失望。

他派了十余员将校入左卫领兵,有些战死了,有些还在。现在看来,效果不太好。

大环境真的能影响人。

又或者派去的人太少了,只有主官,没有团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整肃军纪这种事不是主官一道命令就行的,终究需要人来执行。

人不行,就执行不下去,或者走样。

王衍听了二人的对话,暗暗点头。

全忠还是清醒的,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不能做到哪一步。

北军中候这位置他若沾手,长安、建邺、荆州立时侧目,局势会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而且,北军中候算是朝官了,须得参加朝会。

以他那副谨慎的样子,在没有控制宫城的情况下,敢参加朝会吗?

偏偏他又没法更换天子身边的侍卫和宫人,这事宗王做得,他王衍亦勉强做得,邵勋却做不得。

场中仍在点名,每点完一部,自有人将数目报上来,与名册对照。

邵勋继续说道:“禁军还是得好好整肃,不求能阵战击破贼人,起码要能依托营寨、城池固守。如此整肃年余,便堪堪够用了。今日点名,三呼未至者,若无情由,一律斩首。”

禁军将校们听得神色复杂。

早就跟随邵勋的将校心中振奋,他们早想这么干了,但以往每次想这么做,都有从上到下的阻力,甚至引发骚乱。

与邵勋不熟的老禁军军官、流民首领、乞活帅们则面有难色。不是不想,而是难以做到。

好在今天有朝廷重臣在,有银枪军、义从军在,严格执行军法并不是问题。

邵勋则不管他们什么想法。

老实说,这一届的禁军他压根看不上,也不想要这种部队,连吞并的想法都可有可无。他完全是在帮刘默等人整肃部队,提高战斗力罢了。

场下很快点完了名。

军官们开始喊没到的人的名字,三呼不至者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带着兵去抓人。

场中顿时一阵骚动。

“杀!”银枪军士卒用枪杆击地,齐声怒吼。

骚动很快平息了下去。

邵勋收回目光,与王衍向外走了几步,低声说道:“昨日觐见了天子,数月之内应无大事。然事过境迁,天子未必不会蠢蠢欲动。这个天下,可经不起乱来了。”

“无妨。”王衍说道:“新安之败后,应无人再会陪着天子乱来了。”

“给天子出主意的人,能不能惩处几个?”邵勋问道。

“最好不要。”王衍看着邵勋的目光颇有几分审视的味道,只听他说道:“你整肃禁军,不是什么大事。反正洛阳已经这個样子了,很多人怕是求着你来整顿呢。但惩处公卿之事,故东海王做了都隐患颇大,你更不能做了。”

邵勋点了点头,也不强求。

现在是有一些朝臣希望他来全面主持朝政,但支持到什么程度,愿望有多强烈,整体影响力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试探。

“那就免官吧。”邵勋说道:“罗织个罪名,将他们打发走。”

王衍皱着眉头,显然这种事都不太想干,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司徒之位空缺,尚书令刘公(刘暾)劳苦功高,或可任司徒?”邵勋又提议道。

“谁来当尚书令?”

“庾侍中(庾珉)可也。”

“庾子据走后,侍中之位何人接替?”

“卢豫州沉毅庄重,坚刚迅敏,可为侍中。”

“谁主豫州之事?”

“羊冏之学贯通玄,有大雅之风,可镇豫州。”

“就这么多?”

“就这么多。”

王衍微微颔首。

在邵勋转过身去后,目光凝视了他许久。

这应该是第一次吧?

第一次往朝中要害职位安插自己人。

一个尚书令、一个侍中,有点引人瞩目,但又保持着分寸。

王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在慢慢降低。再过几年,或许他连政治盟友的身份都保不住了,会处于很明显的依附状态。

但邵勋做这种事似乎又是自然而然的,不做才不可思议呢。

接手河阳三城之后,他对洛阳朝堂的影响力大大增强,本身态度上也不再一味躲避。

庾珉、卢志只是一个开始,最终大概想要把主要朝官都变成自己人吧。

从合作走向依附,唉!王衍微微有些失落。

“饶命啊!”

“我再不敢犯了。”

“入营之后,也没人和我说禁军这么严啊。”

“杀我之人不得好死!”

缺席点名的军士陆陆续续被押了过来,跪在地上哭爹喊娘。

“住口。军中法纪,击鼓聚兵,三呼不至者立斩无赦。没什么可说的,斩了!”

命令一下,刀斧手也不废话,直接将干犯军纪的兵士头颅斩下,然后送上高台,交由北军中候刘默检验。

刘默看都没看,一挥手,道:“悬首辕门,以儆效尤。”

邵、王二人都没有说话。

尤其是邵勋,杀的人多了,心早就硬了,顷刻间斩了二百余人的头颅,对他而言似乎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禁军诸营若有积欠赏赐,酌情补发一点吧。”他说道。

王衍没有意见。

事实上无需发多少,每人一两匹布帛就行了,主要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朝中可有建邺、长安的人?”邵勋又问道。

王衍看着他,笑而不语。

邵勋了然。

就像王衍与他合作一样,朝中必然也有官员与外藩方伯合作,甚至既与他合作,又与司马睿等人合作,这都很正常。

你没有清洗朝堂,必然就是这样的结果。

而清洗朝堂却是他做不到的,也是不能做的,只能一点点挖墙角,以时间换空间。

王衍的从弟王导可在建邺呢,他们之间一点政治交易都没有吗?怎么可能!

甚至可以说,琅琊王氏大部分资源都投入了司马睿那一边,毕竟搬过去了好几百王氏子弟。

王衍被迫与他合作,完全是因为他近在咫尺罢了。

两人各取所需,谈不上谁欠谁的。

只不过随着局势的发展,合作的一方越来越强势,另一方手里的筹码越来越少,这种关系早晚要变味。

邵勋没打算掩饰这种变化。

他是武夫,还不屑于做那种阴私勾当,一切都摆在台面上,王衍今天应该也感觉出来了。

“还有一事。”邵勋转过身来,看着王衍,说道:“徐州之事,可定下来了?”

“荀泰章自请为徐州刺史,朝议以为可,兼领督徐州诸军事。”王衍说道。

“也罢,就这样吧。”邵勋说道。

因为他的反对,祖逖没能当上徐州刺史,于是去了建邺,在司马睿幕府当了军谘祭酒。

长达一年的时间中,徐州两位主官一直空缺着。

都督倒罢了,因为徐州已经没什么兵了,但刺史却不能一直没有。

荀组选择离开洛阳朝堂,出镇徐州,应该是他自己的意愿。

他谈不上谁的人,算是个中立派,无论邵勋还是司马睿都能接受,朝廷任他为徐州刺史,显然是经过一番思量的。

“天下之事,尽在此间了。”邵勋说道:“匈奴未灭,朝堂当镇之以静,切勿再有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发生。这几年间,河南局势在一步步好转,河阳三城筑好后,甚至可以反击河内,威胁并州。朝堂诸公皆一时英才,家小资粮尽在河南,孰轻孰重,理当知之。”

王衍忍不住看了邵勋一眼。

此人过了年才二十六岁,说话却是这么一副理所当然的态度。

说好听点,这叫胸有成竹,睥睨四方。

说难听点,这叫骤掌大权,得意忘形。

王衍又仔细回忆了一下。

此人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时人对家世、天子深入骨髓的畏惧,这其实很不可思议。

即便如曹孟德那般,将天子操弄于手中,但内心深处对皇权依然是有几分敬畏的。

此人一点没有,简直不像土生土长的晋人。

他带的兵,这几年也是越来越凶悍,越来越跋扈。

王衍很清楚,军队的风气和主将的个人秉性、治军风格息息相关。

主将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把部队带成什么样。

以小观大,可知邵勋其人矣。

王衍脸上不动声色,内心翻腾不休,思绪已经飘到了很远的地方。

看来,他过去十年间展现出的桀骜不驯、嚣张跋扈并不全是演的,他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人。

神人天授、洛水谶谣、太白星精……

王衍暗暗叹了口气,才二十五六岁啊。

有些时候,年纪确实是巨大的优势。

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五十四章 拜访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驾功臣第二十六章 但随我行第七十七章 纪功碑第三十八章 慰问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一百十九章 端门第一百五十六章 利诱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六十六章 大风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四十章 人设(月票加更6)第一百零三章 后妈养的小团体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一百二十二章 没有回头路第十五章 汲桑小贼,何足忧也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第一百零五章 云中坞第九十六章 会玩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势变化第一百十七章 慕强第八十七章 相忍为国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杀张第七十八章 围攻第七章 表态第九十六章 会玩第一百十章 本土势力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园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七十九章 白樱桃下紫纶巾第二十九章 赶场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六十一章 “负面新闻”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六十四章 虫豸第九十一章 入见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二十章 撤离第七十一章 名不见经传之地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九十章 洗爵执盖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能走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七十四章 影响第四十七章 坚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八十五章 说动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十四章 成长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四十四章 接战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一百十章 围魏救赵(上)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一百四十二章 亲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六十六章 赏宅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三十章 快控几不住我寄几了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十二章 无题第一百零五章 舌战群儒第三十一章 谶谣第九十五章 抢种与养望第四十九章 凉州鸱苕第一百零五章 舌战群儒第十九章 一鱼两吃第八十二章 迟到的惊喜第三十五章 追杀第一十二章 争第一百十二章 捐资助粮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四十六章 撤兵
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五十四章 拜访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驾功臣第二十六章 但随我行第七十七章 纪功碑第三十八章 慰问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一百十九章 端门第一百五十六章 利诱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六十六章 大风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四十章 人设(月票加更6)第一百零三章 后妈养的小团体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一百二十二章 没有回头路第十五章 汲桑小贼,何足忧也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第一百零五章 云中坞第九十六章 会玩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势变化第一百十七章 慕强第八十七章 相忍为国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杀张第七十八章 围攻第七章 表态第九十六章 会玩第一百十章 本土势力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园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七十九章 白樱桃下紫纶巾第二十九章 赶场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六十一章 “负面新闻”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六十四章 虫豸第九十一章 入见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二十章 撤离第七十一章 名不见经传之地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九十章 洗爵执盖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能走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七十四章 影响第四十七章 坚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八十五章 说动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十四章 成长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四十四章 接战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一百十章 围魏救赵(上)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一百四十二章 亲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六十六章 赏宅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三十章 快控几不住我寄几了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十二章 无题第一百零五章 舌战群儒第三十一章 谶谣第九十五章 抢种与养望第四十九章 凉州鸱苕第一百零五章 舌战群儒第十九章 一鱼两吃第八十二章 迟到的惊喜第三十五章 追杀第一十二章 争第一百十二章 捐资助粮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四十六章 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