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捐资助粮

牛车驶过泥泞的乡野小路,停在一座坞堡前。

兵曹掾张劲下了马车,抬头看了看高耸的围墙,大声道:“羊公何在?”

围墙上响起一阵喧哗声。

不一会儿,吊桥轰然放下,院门大开,一年约五旬的老者带着数十子侄、部曲出门相迎。

“原来是张君,数月未见,风采依旧啊。”被称为“羊公”的老者笑道。

笑意之中,似乎隐隐藏着担忧。

偃师县的官吏上门,从来就没有过好事,不是派捐,就是要人,有时候两者都要。

但他们也没办法。

作为偃师县不多的坞堡帅,他们自有生存之道。

一是能打。不需要强到能打败所有敌人的程度,而是让围攻他们的敌人付出相当的代价,觉得得不偿失。

二是与人为善。只要不把他们逼到走投无路的份上,万事好商量——谁都可以商量,朝廷、草寇、匈奴乃至各路军头。

兵曹掾张劲代表的是朝廷,羊公似乎已经意识到他来是做什么的了。

“今日上门,我也是没办法,上头压下来的。”张劲先讲了一通“免责声明”,然后说道:“事情比较急,今日便不叙旧了。河南尹有令,于司州诸郡征集人丁、钱粮,偃师县也有份……”

羊公沉默许久,问道:“要多少?”

张劲其实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为县令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如何。

因此,他完全是看人下菜碟,每个坞堡、庄园的指标都不一样。

眼前这家坞堡的主人据说出身泰山羊氏远支,但怎么说呢,从来没见羊氏对他们有过什么照拂。纵有关系,那也不知道多少辈以前的事了,虽然都姓羊,其实是两家人。

但张劲颇通人情世故,对地方上非常熟悉。

据他所知,惠皇后羊献容之父羊玄之的墓就在偃师,面前这个老头经常带着子侄辈祭扫,非常勤谨。

在张劲看来,这纯粹是不要脸硬往上凑攀亲戚。

当然,这话他不敢对别人说,因为乡间有传闻,羊公之父当年以羊氏远支——一说家奴——身份,陪着羊玄之进京,后不知什么原因跑到了偃师,乱世之中纠集乡人,聚居自保。

传闻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但这种事,宁可当做真的,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他稍一思索,便给出了数字:“三百精壮,五月二十日前抵达河阳南城。”

“可还要钱粮?”羊公微微点头,又问道。

“钱粮之事不归我管。”张劲摆了摆手,说道:“但粟麦、干草总要准备一些的,说不定还要几头带役畜的车辆,驭手要准备好。”

羊公心里有数了,只见他拍了拍手,一子侄端着个木盘上前。

他将盘中的一匹绢取下,交到张劲手里,道:“张君勤于王事,辛苦了。”

张劲也不客气,让随从把绢放回牛车,然后寒暄一番,便匆匆离去。

看着兵曹掾一行人远去的身影,羊公脸色微沉。

事情不小啊!

洛阳那边传来消息,陈郡公邵勋引兵入洛,看样子要对匈奴大打出手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征丁派粮是发动战争的先兆,大家早就习惯了。

战战战,终日战!再战下去,大家一起死好了。

今年洛阳太平无事,但依然有大股人潮向南涌动,前往扬州、江州。

等有点家底的人都跑了,都去为琅琊王种地打仗了,看你们还能怎么办!

“把人都散掉,继续锄草。”羊公吩咐了一声,便转身回了坞堡。

他们并不是孤例。

从四月下旬开始,河南尹辖下诸县都接到了命令,派捐、派丁,前往河阳集结——最早一批五月二十抵达,最晚的一批不会迟于六月中。

一时间,人丁、物资、车辆开始往河阳三城汇集,风云为之变色。

******

洛阳城里的士民也未能逃过“盘剥”。

从四月下旬开始,禁军左右卫出动兵马,挨家挨户收取钱帛。

是的,收的是钱帛,没收他们粮食。

他们没多少粮食,但祖上积累下来的钱财不少。毕竟这是洛阳,天下的人才、钱财都往这边汇集。很多家庭自曹魏年间就定居于此了,几代人积累下来,家底还是不少的。

大清早的时候,吴王府的门就被叫开了。

当吴王第五子、新都王司马衍怒气冲冲地出门,正欲叱喝时,一下子噎住了。

门外站着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军士,看样子是一個队。

队主态度恭敬,只说道:“奉天子诏命,请诸王捐资助赏。”

司马衍脸色变幻许久,才把一口闷气咽下去。

这不是第一次了。

长沙王司马乂时代,就百般盘剥公卿,请其出粮出钱,最后司马乂被司马越背刺弄死,满城公卿官员们也出了一份力。

但司马越上台后,一样干这些事,且更加恶劣。

司马越本人出镇外藩,他的部将何伦、王秉三番五次劫掠公卿官员,获取钱财。

众人慑于司马越的权势,敢怒不敢言。

再加上局势日益败坏,想法渐渐变了,于是忍了下来。

唯一的不满,大概就是何伦等人手段太粗糙了,做得太难看,武夫得志的感觉十分明显,给人观感不好——灵寿公主就被何伦冒犯侮辱了,居然当众摸她的脸,将她的贴身婢女抢走。

这一次大范围摊派,毫无疑问是邵勋指使的。

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胆子。难道认为自己根基已经稳固,可以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了?

这个认知有点让人恐惧。

本来不愿出钱的司马衍,最终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而是叹了口气,转身回去请示父亲。

吴王司马晏身体不太好,眼神更不好,年少时得过一场病,视力受损。现在三十多岁了,视力更是差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几乎要把眼睛贴到书上才能看得清楚。

或许,这就是当初司马越立储时没有选他,而是选择司马炽的主要原因——武帝诸子中,其时只有吴王晏、豫章王炽二人可为储,吴王视力不好,“才不及中人,于武帝诸子中最劣”,即便司马越同意,大臣们也不会让一个瞎子兼傻子来当皇帝,真的太离谱了。

“交了钱财出去,还能食肉否?”听了儿子的汇报,司马晏先是一愣,然后问道。

仆婢们尽皆低头,不敢多听、多看。

司马衍尽心解释道:“阿爷勿忧,再过两月,封地钱粮就送到了,必可食肉。”

别看司马晏又瞎又傻,但他是武帝司马炎仅存的两个儿子之一。说难听点,今上司马炽如果驾崩,吴王的机会还不小呢。

太康十年(289),司马晏就封吴王,以丹阳、吴兴、吴三郡为食邑,后被司马伦剥夺,再又恢复,每年可得三郡封地三分之一的租赋——现在不可能全额拿到。

吴王也是有幕僚的。

前阵子刚刚离京归故里的丹阳葛洪,其父葛悌就曾任吴王郎中令,后转任邵陵太守。

王府班子都在丹阳,若非司马越和今上都不准宗王离京,一大家子去丹阳享福倒也不错。

“那就给吧。”司马晏眯着眼睛说道:“要多少?”

“钱千贯、绢二千匹,还要五辆大车,并驭手、役畜一并发给。”司马衍有些心痛地说道。

虽然他已受封新都王,但封地在梁州,战乱频仍,已是多年没有进奉租赋,身上还没一官半职,只能借着照顾父亲的名义啃老了。

这次一并拨出如许多的资财“襄赞军需”,怎么可能不心痛?

但人家要求了这个数,你给还是不给?

“多吗?”司马晏听了儿子报出的数目,问道。

司马衍沉默了会,道:“不多。”

“那就去寻你母妃,将钱财给了吧。”司马晏闭上眼睛,说道。

“好。”司马衍行了一礼,先去向母亲荀氏汇报,然后带着五辆大车出府,停在东阳门内御街上,与军士交割财货。

此时大街上人来人往,车马不息。

作为洛阳最豪富的东阳门内御道,达官贵人云集,军士们壮着胆子,挨家挨户要钱,然后把征来的钱财送往金墉城,堆得满满当当。

重赏之下,自有勇夫。没有钱怎么能激励将士们奋勇作战呢?

时局若此,为了保住洛阳,为了获得胜利,官员公卿们自然要出血,尤其是司马氏诸王。

******

邵勋回到了久违的金谷园。

因长久没人打理,园内杂草丛生,几可牧马。

海棠花已谢,一片雨打风吹后的残红。

“荒凉之景态,仿佛河南诸县。”邵勋走在没过膝盖的荒草中,感慨道。

“全忠你真是越来越不掩饰了。”王衍跟在他后面,抱怨道。

“我的表字不是全忠。”邵勋无奈道:“再者,我掩饰什么?”

“全忠何出此言?”王衍不满道:“你能有今日,全赖洛阳公卿、颍川士族支持,是也不是?”

“是,也不是。”邵勋笑道:“些许钱财,长沙王取得,东海王取得,我就取不得?是何道理?”

“我家被牵走五匹马。”王衍说道。

“哈哈。”邵勋凑了过去,低声说道:“太尉,你我何分彼此?将来讨灭匈奴,金谷园送伱,如何?”

王衍摇头失笑。

他不是真的心疼那些钱财,只是借机提醒邵勋注意点罢了。

你刚给武夫请官,侵夺士人利益,这会又盘剥洛阳公卿,行事有点太激烈了。

当然,他也没太过担心,只是稍稍提醒。

邵勋行事是有分寸的,而且十分谨慎。

放两年前,他绝对不会劫夺洛阳公卿的财货,但现在就敢了。

王衍想了想,似乎也闹不出什么大的乱子。在司马越死后,邵勋已是洛阳周围最大的军头,还是唯一的军头,太多人想与他攀上关系了。

与庾文君成亲后,更是河南士族在政治上的代表,诸般荣耀加于一身,自然可以予取予求。

“我要金谷园何用。”王衍悻悻回了句:“你心中有数就好。”

“答应给你,自然会给。”邵勋说道:“河阳三城筑起后,洛阳局势日渐安稳,金谷园可稍稍拾掇一下了。异日驱杀王弥,金谷园甚至可募人耕种,恢复昔日盛况,真不要?”

王衍有些心动。

他不太爱钱,但金谷园的价值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附着在上面的东西太多了,很对他胃口。

“太尉不要,我就送给——”邵勋沉吟了一下。

王衍疑惑地看向他,神色不变。

“就送给惠风好了。”邵勋说道。

王衍出奇地没有反对。

“要不送给景风?”邵勋又道。

“胡闹!”王衍终于绷不住了。

邵勋笑笑,揭过这个话题,说道:“匈奴在关中攻势凌厉,朝廷就不想想办法?”

“今日不同往日,朝廷派个人过去,人家未必会认。”王衍说道。

这就是中央权威沦丧的结果,地方诸侯不认你了。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弘农在匈奴手里,令关中联系洛阳,需得转道南阳再北上,颇为不便。

地理上的阻隔会产生心理上的隔膜,让关中各路军头们下意识自行其是。直接恶果就是一盘散沙,谁也不服谁。

大敌当前,我自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前阵子,匈奴在冯翊大败关中诸侯,进逼长安。

双方在黄白城激战,贾疋死后接任雍州刺史的麹允屡战屡败,京兆尹索綝、长安都督梁综等人但坐视耳。

这个样子,显然是十分危险的。

要知道,在晋阳为拓跋猗卢夺回后,匈奴主力尽屯于并州,并未使出全力攻打关中,仗还打成这个鸟样,关中诸侯都有责任。

“还是得想办法调解一下。”邵勋建议道:“无非就是官位之争罢了。实在不行,让梁芬去长安,他威望高,或能统御群雄。”

王衍看了邵勋一眼,没正面回答。

这是别有所图啊!

“河北战局,你打算怎么做?”王衍问道。

“说出来就不灵了。”邵勋笑道:“太尉不妨帮我打探下匈奴内情。”

“你何不找裴仲豫?”王衍问道。

“太尉消息更灵通。”

王衍嗤笑一声,道:“罢了,罢了,老夫这就让惠风过来。这些事,以往都是她整理的。”

“善哉。”邵勋笑道:“如此,我便放心去河阳了。”

王衍一怔。

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万变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祐第一百章 官身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设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胜(下)第七十四章 影响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势与方伯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阳王(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变第一百三十二章 坚持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三十章 塑造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十一章 人选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发第六十章 谈妥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义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为盟主吾命维新加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讯录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怜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九十六章 会玩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八章 担了干系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态度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八十章 俸禄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礼(为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七十六章 讨价还价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十二章 捐资助粮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关第九十一章 入见第一百七十四章 猪队友们第九十六章 指点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二十八章 农官兵田,阡陌相连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五十六章 大妇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九十章 变天第十七章 先锋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三十章 塑造第七十章 应用题第九十八章 他好会啊!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来了第五章 学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情报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驾功臣第八十一章 “无主之地”第一百十八章 运气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六章 莫敢敌者第三十九章 问对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内里坐第一百十二章 谁能阻我?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四章 总要种地的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第七十三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九章 对耗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二章 军户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九十三章 谄媚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一百十章 本土势力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
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万变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祐第一百章 官身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设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胜(下)第七十四章 影响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势与方伯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阳王(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变第一百三十二章 坚持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三十章 塑造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十一章 人选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发第六十章 谈妥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义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为盟主吾命维新加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讯录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怜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九十六章 会玩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八章 担了干系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态度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八十章 俸禄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礼(为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七十六章 讨价还价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十二章 捐资助粮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关第九十一章 入见第一百七十四章 猪队友们第九十六章 指点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二十八章 农官兵田,阡陌相连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五十六章 大妇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九十章 变天第十七章 先锋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三十章 塑造第七十章 应用题第九十八章 他好会啊!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来了第五章 学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情报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驾功臣第八十一章 “无主之地”第一百十八章 运气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六章 莫敢敌者第三十九章 问对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内里坐第一百十二章 谁能阻我?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四章 总要种地的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第七十三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九章 对耗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二章 军户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九十三章 谄媚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一百十章 本土势力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