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军

夜幕中,刘贾看着帐外多日未停的大雨,喝着闷酒。雨水顺着营帐的帐檐的流下,形成一道雨幕。大营之中除了巡逻的岗哨,兵士们都躲入军帐之中。

突然他发现帐外的积水已经快溢进大帐内了,忙吩咐兵士将军帐外堆上沙袋防水。

此时,他的一名谋士匆匆而来,急切的说道:“将军,属下想到我军存在一个重大隐患,需速速转移营盘。”

“为何?”

“将军,您看这雨下个不停,江河水位暴涨,如果…”

刘贾一听,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楚军会用水淹我们?”

“正是。”

刘贾仔细想想,确实有这种可能,越想越担忧,马上下令道:“传我将令,连夜转移营垒。寻一地势较高处驻扎”

与此同时,汉江东岸的河堤上,楚军掘开了最后一锹土。水流顺着豁口流出,豁口被越冲越大。最后整个河堤被冲开一个宽达数仗的口子,汉江之水奔涌而出,向南襄平原扑去。

汉军营内,兵士们正满腹牢骚的冒着大雨,收起军帐,整装辎重。就在这个当口,西北边,隐约一堵“矮墙”向汉军军营迅猛推进。不一会,就冲入了汉军军营。

许多汉军兵士猝不及防,与一些杂物一起被水头卷走。反应快的兵士紧紧抓住固定之物,幸免于难。

但是水位却陡然暴涨到人下巴的高度,个子矮的人无法着地,开始溺水挣扎。汉军营地已经荡然无存,呼救嘶喊之声在雨夜中回响。

樊城中的平民百姓早已转移到襄阳,守城的楚军军士也早有准备。城中配备了大量竹筏,搭建了大量竹台,而且一些房屋都得到加固。现在,楚军将士们都登上竹筏,竹台和屋顶城头避过了洪水。

原来汉军军营的位置,密密麻麻的人脑袋在水中一上一下的沉浮着。有的汉军兵士为了争抢漂浮物,开始互相打斗,自相残杀。

就在这个时刻,大量的走舸小船,还有竹筏向此处驶来。居于其上的楚军兵士挥舞着长戟,长矛等长杆武器屠戮着水中的汉兵。

每刺出一枪或挥出一戟后,水面上就会慢慢浮起一具汉兵尸体,而后又慢慢的沉了下去。

杀戮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破晓,这一天难得的天晴了,晨曦照耀着满是浮尸的水面。此时水位已经下降不少,还有大批汉军,泡在水中高举双手乞降。

水中一快面积不大的高地上也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汉军兵卒。在走舸,竹筏上的楚军兵士呵斥下,表情木然的他们将岸上所有兵器都抛入水中,楚军才开始用小船一批批陆续将他们押走。

此战后,整个南襄地区的汉军除了留守南阳的三千戍卒,以及被俘虏的三万余人,其余被全部歼灭。刘贾的尸体在水完全退后才被发现,已经肿胀的不成人形,是通过随身衣物才识别出身份。

四日后,一支五千人的楚军抵达南阳城下,南阳县令还想着固守待援,却被县尉一刀毙命,开门降了楚军。

……

广陵城外的汉军大营。

中军大帐内的气氛让人压抑的喘不过气来。襄阳战场刘贾部汉军,袭扰江东的曹参部汉军全军覆没的消息相继传来。前段时间刚取得一点胜利的刘邦,现在情绪又低落到极点。当下的形势完全没有按照张良的预想来走。

刘邦抬起低垂的双目,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看到低着头的张良时,张良却是头都没抬。

刘邦刚要开口打破沉默,突然来了一个刘邦的令信亲兵。“禀奏陛下,梁王彭越,韩王信,燕王卢绾各领本部兵马离开驻地,向北而还。差人送来了手书。”他边说边将三王的告辞手书呈了上来。

听到此消息的刘邦,看都没看那些手书,气的一把将面前几案掀翻。

“岂有此理,谁允许他们走的!这些背信弃义的东西,看朕以后怎么收拾他们。”

此时,韩信劝说道:“陛下,当下战况形势于我不利,根本就没按照我们的预想来走,所以当下退兵也是个没办法的选择。如今项军得了南襄,随时可顺淮河而下掠我后方,断我粮道,甚至北上夺取或摧毁敖仓。而我军还剩的四十五万大军顿兵于淮南,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此乃兵家之大忌。望陛下早做定夺。”

“齐王意思是,我们各回各家?那西楚淮泗之地谁来守?”刘邦面无表情的盯着韩信问道。

“陛下误会我意思了,我说的退兵,只是将兵力退回到淮水以北,河水以南,彭城以西,洛阳以东的区域周边,也就是当年陛下和项羽对峙的区域。”

看到刘邦没说话,韩信接着说了下去:“至于西楚之地,我们不必刻意防御,派驻一定兵力驻守即可,他要硬打就让他打。他如果花力气占据了这块地方,就不大可能主动退出,那时我们多少能收回点主动权,不像如今这么被动。”

刘邦思考了好一会,又看看张良,张良还是没说话,只是点点头,表示对韩信建议的认可。

“好吧,如今也只有这样了,就依据齐王的策略来办吧。”刘邦无可奈何的说道。

……

彭越带着十五万大军北渡淮河,向着梁地折返。他一路上哼着小曲,显然情绪很好。刘邦接连几场败仗损失掉大量兵马和领土,实力大损的刘邦对他这个梁王威胁大大减少。至少刘邦现在离不开自己,而自己现在不必要像以前那样忌惮于他。现在重要的是保存好自己实力。他这样想,韩王信与卢绾同样也是个打算。

就在这三人分三路北渡淮河之后不久,刘邦,韩信,张耳等人也开始拔营北返。韩信率五万大军准备向彭城方向退去,刘邦率三十万兵马准备向固陵方向回撤,而张耳则率赵国十万兵马准备正北面的曹县进发。

但他们刚刚拔营没多久,楚军就开始大规模渡江,江面上千帆竞渡,万船并发,黑压压的一片。此次战役项羽动员了六个虎贲师,还有虞子期,项悍率领的五万江东屯垦军,三个虎贲水师,以及江东的所有屯垦军水师。

此时,一支最先到达北岸的五千精锐骑兵在项羽亲自率领下向淮河南岸疾驰。

第十六章 北归之策第二十二章 砍活桩第五十七章 西进潼关第九十六章 沿黄河而进第三十三章 铁器初级民居内的疍民第八十七章 黄关张夜袭曹营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沟第五十四章 兵进上党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荆州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战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个大兖州第四十一章 光复之后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五十九章 情况有变第九章 拔除眼中钉第八十七章 黄关张夜袭曹营第四十章 绞肉机第四十四章 鱼钩与诱饵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六十章 伐周第四十八章 河洛长弓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祸第八十六章 战武关第四十章 绞肉机第二十七章 许昌之围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四十一章 光复之后第六十二章 图谋巴蜀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九章 飞骑登陆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十七章 近卫军的首次野战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十六章 久别重逢第六十五章 大门洞开的益州第二十六章 为妻备战第三十六章 大战帷幕开启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六十一章 一战定生死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一百零六章 关羽的复仇第十六章 热兵器时代的阵地第九章 商路,从朝歌到盘龙城第三十五章 大败单雄信第六十二章 决战第六十章 巨型“囚笼”第二十四章 远袭第九十六章 沿黄河而进第六十一章 缠斗第三章 青铜盾卫第八十八章 虎痴围洛阳第二十三章 广济之战第五十八章 人间蒸发第四十五章 河湾血战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十八章 妲己遇险第二十四章 兵进襄阳第五十一章 一举溃敌第七十章 燕云腹地第八十八章 虎痴围洛阳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四十九章 枪林如锋第十三章 豪杰末路第五十一章 一举溃敌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六十五章 决战时刻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六章 大战帷幕开启第一百零三章 收复江淮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战之决胜谈谈三国时期武将个人勇武对军队和战争作用第三十二章 进退不得第二十五章 真降还是假降第十八章 通济渠口第十三章 崇祯的疑虑第二十二章 砍活桩第十四章 归顺招安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国与王朝第五章 兵临城下第四章 自立于世第六章 疾驰的车队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十四章 巧妇有米第三十八章 兵进淮北第六章 立国称方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战中的渔翁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之日第五十九章 情况有变第九十九章 铁骑挠魏第三十五章 淮西张浚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里?第六十一章 北进的黄河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九章 帝姬与传国玉玺第六十一章 缠斗第五十九章 天下无二朝
第十六章 北归之策第二十二章 砍活桩第五十七章 西进潼关第九十六章 沿黄河而进第三十三章 铁器初级民居内的疍民第八十七章 黄关张夜袭曹营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沟第五十四章 兵进上党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荆州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战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个大兖州第四十一章 光复之后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五十九章 情况有变第九章 拔除眼中钉第八十七章 黄关张夜袭曹营第四十章 绞肉机第四十四章 鱼钩与诱饵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六十章 伐周第四十八章 河洛长弓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祸第八十六章 战武关第四十章 绞肉机第二十七章 许昌之围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四十一章 光复之后第六十二章 图谋巴蜀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九章 飞骑登陆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十七章 近卫军的首次野战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十六章 久别重逢第六十五章 大门洞开的益州第二十六章 为妻备战第三十六章 大战帷幕开启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六十一章 一战定生死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一百零六章 关羽的复仇第十六章 热兵器时代的阵地第九章 商路,从朝歌到盘龙城第三十五章 大败单雄信第六十二章 决战第六十章 巨型“囚笼”第二十四章 远袭第九十六章 沿黄河而进第六十一章 缠斗第三章 青铜盾卫第八十八章 虎痴围洛阳第二十三章 广济之战第五十八章 人间蒸发第四十五章 河湾血战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十八章 妲己遇险第二十四章 兵进襄阳第五十一章 一举溃敌第七十章 燕云腹地第八十八章 虎痴围洛阳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四十九章 枪林如锋第十三章 豪杰末路第五十一章 一举溃敌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六十五章 决战时刻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六章 大战帷幕开启第一百零三章 收复江淮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战之决胜谈谈三国时期武将个人勇武对军队和战争作用第三十二章 进退不得第二十五章 真降还是假降第十八章 通济渠口第十三章 崇祯的疑虑第二十二章 砍活桩第十四章 归顺招安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国与王朝第五章 兵临城下第四章 自立于世第六章 疾驰的车队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十四章 巧妇有米第三十八章 兵进淮北第六章 立国称方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战中的渔翁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之日第五十九章 情况有变第九十九章 铁骑挠魏第三十五章 淮西张浚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里?第六十一章 北进的黄河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九章 帝姬与传国玉玺第六十一章 缠斗第五十九章 天下无二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