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远袭

领军的千夫长远远向眺望过去,发现带方郡的城防松懈无比。虽然城门已经关闭,但城墙上却只有稀稀拉拉及个巡逻的兵士。

千夫长做个手势,一千铁卫就如同一个人般,排成两列整齐无声的猫着腰向城下潜去。带方城与中原城池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没有护城河,铁卫们很容易的就抵达城墙脚下。

第一列的铁卫齐齐甩出准备好的飞爪抓住城头的墙边缘。这个借助飞爪攀墙的动作技能,一千铁卫跟着铁浮屠训练了很长时间。

到了这个时候,城头的十几名守城兵士还是没有发现情况。第一列的五百铁卫已经沿着绳索向城头攀去。此时,一名东安国的兵士内急,想站在城垛之上对着城外撒泡尿。正低头解裤之时,发现一团黑影迅速的向上窜来。他的肾上腺素迅速飙升,吓的尿意全无。怕自己眼花,再仔细看一眼时,这黑影已经近了,明显是个人。

“敌…”他刚刚开口喊出半个字,音调还没提高。脖子后已有一柄钢刀袭来,切开了他的喉管。

登上城头的铁卫们迅速摘下背后的盾牌或弓矢投入了战斗。那十几名守城的巡卒很快就成了铁卫的刀下之鬼。紧接着千夫长留下一百铁卫清除另外三面城墙的巡卒以及控制城楼。

其余铁卫一股脑的向城下杀去,又迅速斩杀了几个城门附近的戍卒,控制了城门。剩余的三百铁卫才向城中的东安王府迅速开进。另外五百铁卫直取城中的东安国国兵军营。

西晋的分封制度是以郡为国,国按郡内人口多寡分为大国,次国,小国三个等级。而各个等级的封国给的国兵限额不同,这大国可拥有国兵五千人,次国三千人,而小国只有一千五百人。

东安国就是这样一个小国,虽然到了惠帝时代,这样的限制以及名存实亡。但养兵也是要花费大量钱粮的。所以只有那些特别没有安全感或特别有王霸野心的藩王才会大量养兵。

而东安王司马繇却很现实,没什么勃勃野心,只图个在边郡之地为所欲为的享乐日子,同时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他也不担心有什么人会来打他。至于南边的三韩蛮族,刚刚从青铜器时代走出来,学会使用铁器,根本不堪一击,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所以东安国的国兵还是一千五百人,其中两百在城墙驻守,五百担任王府守卫,剩余八百长驻军营。

军营的辕门外,两个当值的哨兵已经开起了小差,双手拢在袖中,脑袋如同啄米般打起了瞌睡。最后索性坐在地上,背靠木槛,在门前巨大的油灯下睡了起来。

然后他们听到嘈杂的脚步声,以为军官来巡查,一个激灵,醒了大半。睁开微咪的双眼看去,黑压压的来了一大片人。最后看仔细了,才发现这些着精良甲胄的甲士压根不是东安国的国兵更不是下面县里的郡兵。

“什么人?”一个哨兵只带得及问这一句话,回答他的是一道刀光,然后他的尸身就栽倒在地上。五百铁卫顷刻间涌入东安国军营。

大多数国兵兵士还在营房中酣睡,铁卫片刻间就解决了营房中巡逻的十几名兵士。而后开始四处入房搜索,若遇抵抗喊叫者,上去就是一刀。剩余被惊醒的东安国兵士战战兢兢,不知发生何事,高举双手呆若木鸡。铁卫中的百夫长高声喝道:“我等是天子派来讨伐罪臣司马曜的禁军,奉诏接受此处军营,有胆敢违抗者视同谋反,格杀勿论,夷三族!”听闻此言,众兵士哪个还敢出半点大气。

最后,包括都尉以上的军官,全营兵卒被集中到校场之上。军营中的武库兵刃也全部都被铁卫控制起来。有几个高阶军官并不住在军营之中,铁卫百夫长了解后,就让兵卒领着去他们府上“召集”他们前来。

东安王府中的进展也同样顺利,几百东安国兵哪里是铁卫的对手,王府内外随处可见东倒西歪的国兵尸体。司马繇已被两名铁卫死死按住,他还在那大喊大叫:“我乃大晋司马宗室,宣帝司马懿之孙,谁敢拿我。”一个刀柄砸来,将其顿时砸晕过去。

天亮时分,全城已被铁卫牢牢的控制住。东安国的国兵被缴械后全部被命令在军营之中待命,不得外出半步,违令者斩。军官还有东安国的大小僚属官吏也全部被软禁到王宫之中,逐一由随铁卫而来的三名京城文官进行审查。而司马繇及其亲族则被关入带方城中的监牢。

五日后,大小官吏都被集中到带方城东安王府前的广场上。除此,带方郡东安国各县的县令亦被诏令召集到了带方城。广场四周密密麻麻站满了一百多名大小官吏。广场中央则跪着黑压压的一片人。司马繇和几十名亲族全部都在这里。

日中时分,一名从洛阳随军而来的黄门御使才从王府内出来。他开始一板一眼的宣诏。大小官吏连忙跪伏听诏。

诏告内容【因东安王司马繇行悖逆之事,拒不奉诏,犯下欺君之罪。当剥夺爵位,除国,诛全族。带方郡并入乐浪郡,原郡所辖县令除牵连东安王一案的,皆照常履职】宣诏完毕,铁卫的千夫长高声喝道:“行刑!”站于人犯后的铁卫们手起刀落,几十颗人头滚滚落地。

接下来一连十几天,原东安国官吏入狱的入狱,革职的革职,升迁的升迁,好一番人事重组。这段时日,几十颗人头也被硝好了。

铁卫们终于返程了,回去没再走水路,而是带着几十颗人头,故意碾转几千里。经辽东,幽州,冀州,河内,青州,豫州等多个藩王公侯的地界才返回到洛阳。这东安王虽然实力弱小,可是如此偏远之地,当今天子都要兴师问罪,而且还是直接动用的禁军。这让其余王侯都认清了一个现实,不能拿司马遹的话不当数。

讨伐东安王的成功又让司马遹的系统积分增长了10000。

第十七章 入城第四十二章 大结局(全书完)第十五章 赣西交锋第十四章 归顺招安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个大兖州第六十一章 北进的黄河第三十二章 陇西之军第二十四章 兵进襄阳第十四章 废物战车第十章 立威第三十五章 无尽的行程(本卷完)第二十七章 瓮中之鳖第十八章 教训张飞第二十五章 真降还是假降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二十七章 瓮中之鳖第三十一章 呜咽的号角第二十四章 兵进襄阳第二十七章 瓮中之鳖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动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十三章 崇祯的疑虑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压第十四章 兖州之战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十四章 千里突袭衡山水师第三十七章 夜袭与杀伐第五十一章 势如破竹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袭第四十一章 初定关中第五十章 军中红颜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试第六章 东宫复立第三十章 血色婚礼第二十四章 天师第九章 归义伯第九章 霹雳箭 vs 神臂弩第四章 风雨欲来洛阳城第十五章 云梦大泽第三十二章 张昌之乱第二十四章 顿兵龟山第四章 殿斩奸臣第十章 鸡飞狗跳第六章 疾驰的车队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十八章 兵进淮北第二章 浮海洲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四十章 绞肉机第四十一章 武卒锐士第四十四章 霸王夺鼎第二十八章 三王联合第九十六章 沿黄河而进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三章 天津右卫第五十四章 疯皇完颜亶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国与王朝第三十七章 张方遇阻第二章 贾后的圈套第五十八章 人间蒸发第十二章 忧虑的朱元璋第四十七章 重骑冲锋第四十九章 横扫太行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绳枪第三章 破茧而出第十五章 赣西交锋第三十章 战潼关第八章 佳人之请第四十章 背水之战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机第十一章 围攻相府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张方第六十八章 河东炮战第五十四章 密约第十四章 逃亡大师第二十八章 忧虑的曹操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乡第八章 却月城与沌口吴营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阳城第五十六章 阆中的反击战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二十八章 厉兵秣马第二十九章 进退失据的朱元璋第三十二章 进退不得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沟第六十六章 定鼎华夏第十九章 溯淮狂飙第五十章 军中红颜第二十章 新政与城守营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六十九章 飞夺涪城第十六章 谋夺天津第四十章 背水之战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三十三章 湘江决战
第十七章 入城第四十二章 大结局(全书完)第十五章 赣西交锋第十四章 归顺招安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个大兖州第六十一章 北进的黄河第三十二章 陇西之军第二十四章 兵进襄阳第十四章 废物战车第十章 立威第三十五章 无尽的行程(本卷完)第二十七章 瓮中之鳖第十八章 教训张飞第二十五章 真降还是假降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二十七章 瓮中之鳖第三十一章 呜咽的号角第二十四章 兵进襄阳第二十七章 瓮中之鳖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动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十三章 崇祯的疑虑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压第十四章 兖州之战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十四章 千里突袭衡山水师第三十七章 夜袭与杀伐第五十一章 势如破竹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袭第四十一章 初定关中第五十章 军中红颜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试第六章 东宫复立第三十章 血色婚礼第二十四章 天师第九章 归义伯第九章 霹雳箭 vs 神臂弩第四章 风雨欲来洛阳城第十五章 云梦大泽第三十二章 张昌之乱第二十四章 顿兵龟山第四章 殿斩奸臣第十章 鸡飞狗跳第六章 疾驰的车队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十八章 兵进淮北第二章 浮海洲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四十章 绞肉机第四十一章 武卒锐士第四十四章 霸王夺鼎第二十八章 三王联合第九十六章 沿黄河而进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三章 天津右卫第五十四章 疯皇完颜亶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国与王朝第三十七章 张方遇阻第二章 贾后的圈套第五十八章 人间蒸发第十二章 忧虑的朱元璋第四十七章 重骑冲锋第四十九章 横扫太行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绳枪第三章 破茧而出第十五章 赣西交锋第三十章 战潼关第八章 佳人之请第四十章 背水之战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机第十一章 围攻相府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张方第六十八章 河东炮战第五十四章 密约第十四章 逃亡大师第二十八章 忧虑的曹操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乡第八章 却月城与沌口吴营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阳城第五十六章 阆中的反击战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二十八章 厉兵秣马第二十九章 进退失据的朱元璋第三十二章 进退不得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沟第六十六章 定鼎华夏第十九章 溯淮狂飙第五十章 军中红颜第二十章 新政与城守营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六十九章 飞夺涪城第十六章 谋夺天津第四十章 背水之战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三十三章 湘江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