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决战

“起盾!”当周军箭矢还没过半场时,喝令之声齐齐响起,这口令是几百个百夫长,千夫长几乎同一时间喊出。

整个夏军大阵如同急刹车一般猛的停住。

轰然声响中,两翼的盾卫,第一排齐齐蹲下,将三尺圆盾立于身前,稍稍向后倾斜,遮住全身。

第二排则是弓步半蹲,将盾牌遮住自己的胸膛及以上部分,也是稍稍向后倾斜,胸膛以下已被第一排的盾卫挡住。

第三排则是将盾牌直接置于胸前,护住头脸,也是向后倾斜。后面的则皆是将盾牌举于头顶。

长矛兵用挂于胸前的两尺半盾牌也是如此照做。居于方阵最后的虎贲射手和民兵弩手则是用弓矢进行了抛射还击。

夏军方阵,前后排之间相当密集,如此盾牌阵列,抛射的箭矢穿过此间缝隙并伤到人的概率很小。

密集的箭矢在空中交错而过,劲矢射在盾牌上噼噼啪啪之声响成一片。

双方军士都遭受到飞矢的重创。但是夏军之中虎贲受到的损失极小,大部分伤亡都出现在没有盾牌保护的民兵戟兵身上。

即使这些戟兵所遭受的伤亡与周军比还是要小的多。因为他们有全套扎甲防护,且周军中的东夷射手使用的多为威力不大的竹弓,

反过来看,夏军的密集劲矢却是给甲胄单薄的周军造成极大伤亡。由于夏方的弓弩射程远大于周军,许多周军后排的东夷射手也纷纷中箭倒地。

战车之上的射手亦有过百被射杀。这并非被抛射的乱箭所伤,而是由远远站于阵后的复合弓射手用精准的曲线射所射杀。

姜子牙一看,这样对射自己讨不到便宜,吩咐鼓手让军阵加速前移。

当双方阵线相距不过二十米时,随着各级官长喝令之声。夏军兵士立即恢复了阵形,前几排矛兵们手中的五米长矛,一排接着一排齐齐放下,最前几排是端平,后几排的长矛却是与地面呈不同角度在手中端着,最后几排的矛手还是保持竖矛站立的原本姿态。

周军已近在十米之内。距离矛兵的矛刃之锋则是不到五米。此时,双方的射手都从阵后向前奔去,姜子牙针对长矛阵能想到的只能是以弓矢破之。

快箭强矢呼啸着在两阵间穿梭,一支箭矢正射在一名夏军矛兵没有任何甲胄覆盖的大腿上,痛的他栽倒在地,被一名刚穿插到阵前放完箭的虎贲射手拖到后方。他的位置迅速被后面的矛兵补上。而射他的那名周方弓箭手也已身中箭矢而亡。

姜子牙为了能一举击破夏军的长枪方阵,令射手都往中阵集中。这让左右两翼最边缘处的夏方民兵损失大为减少。对应的,华传令民兵弩手亦往中央的长枪方阵集中,为前方矛兵提供远程掩护。蹶张弩所射出的强劲箭矢洞穿了一排排周军兵士们的身体。

这种近距互射状态没持续多久,双方就已“短兵”相接。显然夏军的五米枪林占据更多的优势,片刻就将周方中阵刺的乱七八糟,完全变形。阵间就倒下一大串横七竖八的周军尸体。

周军兵士绝大多数无法穿过密集的枪林,手中的短戈长矛自然够不着别人。即使极少人能够幸运的穿过枪林,也不能对配有精良甲胄的夏军矛兵造成有效杀伤,很快就被夏军的虎贲射手近射放倒。

中阵的双方射手依旧在互相压制射击,但很快周方就不能支撑了。除了对方弓弩威力更为强大,甲胄更为精良外。最重要的原因,长矛方阵在不断挺进。

一名周方的东夷射手正要箭拔弓张,他前方左右两边的周军步卒已被长矛捅杀。剧烈的血腥气息让他拉箭的手微微抖动起来。

弓弦拉满之时,一支矛刃扑面而来,先是切穿他持弓的左手数根手指,接着“噗”的一声深深的扎入了他的胸膛。矛刃拔出,血花四溅。

周方东夷箭手大量损耗,最终被对方的射手完全压制。现在,周军无论是徒卒,徒步甲士还是乘车甲士,都不仅要面临长矛捅刺,还要面临夏军的强矢近距攢射。

一名悍勇的周军百夫长,用左手的盾奋力推开两三根长矛的枪杆,拼命往前挤去,猛然一支矛刃就扎穿了他的胳膊,持盾的手无力的耷拉下来。

咬着牙,忍着痛继续前压,再向前两米对方矛刃就扎不到他了。接着一支箭矢又射穿了他的大腿,人痛的一下跪了下去。而后,对方第四排的一个矛兵的矛刃扎裂了他的脑袋,眼球随着矛刃的拔出而飞到空中。

就在中央长枪方阵突进之时,左右两翼最靠边上的夏军民兵长戟手也与周军进行着激烈的厮杀,并也向前大步推进,只是进度比中阵稍缓而已。

这些披甲持戟的民兵所配备的装备,即使对方的高等战车甲士也比之不过。一辆战车上的甲士疯狂的挥舞着长戈,但是很快他的戈就被对方用戟架住,而后三四把长戟扎穿了他的身体。

现在几乎所有战车上的甲士都被长戟,长枪或箭矢所击杀。

当夏军长枪方阵穿越一列“死去”的战车之间缝隙时,方阵只能被暂时分成数百小段。姜子牙眼睛一亮。下令做为后备的几千精锐甲士穿过己方阵列,以蹲伏姿态避开枪林,冲到战车后面。

长矛兵必须分开才能穿越这条由战车组成的障碍线,此时躲在战车后的周军甲士就能从侧面对冒出的夏军长矛兵展开杀戮。

突然大批夏军兵士从长枪方阵分开的间隙中冲了上来,每一股是由上五六名弩兵和五六名盾卫组成。

弩兵靠近战车后突然匍匐在地,向战车车厢下的空隙中射去一波箭矢。大量杀伤蹲藏于车后的周军甲士。而后是盾卫们踩着弩兵的身体飞身越过战车,迅速将这些还未来得及起身的周军甲士所斩杀。并护在战车之前,防止对方再对此进行利用。

当夏军中央方阵穿越“战车之碍”并重新“愈合”后,周军阵线再也坚持不下去。巨大的伤亡让这些新附于周方不久的兵士早就濒临崩溃的临界点。

姜子牙早已看出苗头,两眼中本聚精会神的目光黯淡下去,对身边的姬旦说道:“四公子,我们败了,你赶快往西歧逃命去吧。”

……

周军中阵崩溃以后,左右两翼随即崩溃。溃兵如潮水般向北方奔逃。

长矛兵有严格作战条例限制,任何时候不得散兵行动,即使追击已溃逃的敌人。

因此长矛兵未参与追杀溃兵的行动,大批民兵戟兵,盾戈手以及虎贲盾卫,还有所有令侦斥候骑兵都参与了这场大追杀。

华此时才对周边,自始至终未参战的独立骑兵们说:“随我追击,抓住那两个大头。”

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二章 砍活桩第七十一章 兵临成嘟第四十二章 大结局(全书完)第十三章 豪杰末路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诛第四十章 鞠义的先登营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击第八章 却月城与沌口吴营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十四章 兖州之战第三十二章 烫手山芋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楼第五十章 最后的任务第二十四章 天师第八章 反围剿第九章 飞骑登陆第七章 何为大义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十一章 围攻相府第四十六章 洛口决战第三十二章 陇西之军第五十七章 西进潼关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琼第二十二章 砍活桩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琼第二十三章 段达来迎第二章 骁果军逃兵第九十八章 凑热闹的孙权第五章 江都大总管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二章 霸王之击第二十二章 进军汉中第四章 殿斩奸臣第八十五章 进占弘农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六十一章 缠斗第二十四章 山海关之战第十八章 云梦“斩蛇”第二十章 援助刘表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战第三十二章 烫手山芋第三十二章 张昌之乱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五十三章 热兵器霹雳弹第三十章 阵战第二章 浮海洲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十章 智取历阳第十七章 北归第二十七章 兵入关中第三十七章 蜂拥入城第八十七章 黄关张夜袭曹营第五章 江都大总管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三十九章 设幕立僚第十二章 六合惊变第四十三章 尸悬东都城第八十三章 奇兵进河洛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五章 江都大总管第三十五章 先开口为强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谋第三十一章 鏖战开始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五十三章 特种作战第十六章 一个烂摊子第三十六章 一战定淮西第四十章 绞肉机第六十五章 奇兵袭镐京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十三章 虚张声势第二卷 长平公主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谈谈三国时期武将个人勇武对军队和战争作用第六十五章 大门洞开的益州第七章 龙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二十四章 费仲之策第二章 刺董第十六章 直线进军第八十八章 虎痴围洛阳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三十章 王庭重骑与长弓手第二十一章 破袭战第三十七章 血与火的熔炉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对视第五十四章 兵进上党第六章 钱塘黑影第四十六章 谁是瓮中之鳖第十三章 湘东防线第一章 龙困江都第三十三章 大破长枪密集方阵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战中的渔翁第五十三章 特种作战第三十一章 据长安第三十五章 英雄猎手第十五章 生擒典韦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
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二章 砍活桩第七十一章 兵临成嘟第四十二章 大结局(全书完)第十三章 豪杰末路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诛第四十章 鞠义的先登营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击第八章 却月城与沌口吴营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十四章 兖州之战第三十二章 烫手山芋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楼第五十章 最后的任务第二十四章 天师第八章 反围剿第九章 飞骑登陆第七章 何为大义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十一章 围攻相府第四十六章 洛口决战第三十二章 陇西之军第五十七章 西进潼关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琼第二十二章 砍活桩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琼第二十三章 段达来迎第二章 骁果军逃兵第九十八章 凑热闹的孙权第五章 江都大总管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二章 霸王之击第二十二章 进军汉中第四章 殿斩奸臣第八十五章 进占弘农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六十一章 缠斗第二十四章 山海关之战第十八章 云梦“斩蛇”第二十章 援助刘表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战第三十二章 烫手山芋第三十二章 张昌之乱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五十三章 热兵器霹雳弹第三十章 阵战第二章 浮海洲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十章 智取历阳第十七章 北归第二十七章 兵入关中第三十七章 蜂拥入城第八十七章 黄关张夜袭曹营第五章 江都大总管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三十九章 设幕立僚第十二章 六合惊变第四十三章 尸悬东都城第八十三章 奇兵进河洛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五章 江都大总管第三十五章 先开口为强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谋第三十一章 鏖战开始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五十三章 特种作战第十六章 一个烂摊子第三十六章 一战定淮西第四十章 绞肉机第六十五章 奇兵袭镐京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十三章 虚张声势第二卷 长平公主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谈谈三国时期武将个人勇武对军队和战争作用第六十五章 大门洞开的益州第七章 龙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二十四章 费仲之策第二章 刺董第十六章 直线进军第八十八章 虎痴围洛阳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三十章 王庭重骑与长弓手第二十一章 破袭战第三十七章 血与火的熔炉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对视第五十四章 兵进上党第六章 钱塘黑影第四十六章 谁是瓮中之鳖第十三章 湘东防线第一章 龙困江都第三十三章 大破长枪密集方阵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战中的渔翁第五十三章 特种作战第三十一章 据长安第三十五章 英雄猎手第十五章 生擒典韦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