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僧王被干掉

僧格林沁自认为蒙古铁骑天下无敌,但他做梦也没想到,枣阳会师后,李秀成成了捻军的首领,他决定集中兵力解决一直尾追他们的僧格林沁为了达到歼敌目的,李秀成带着捻军跑到中原大地纵横驰骋,到处袭扰,以达到调动并拖垮僧格林沁所部的目的。

僧格林沁这个人,性格孤傲,有勇无谋。他没有看出李秀成的诡计,一直率部跟在捻军的屁股后面跑,他想先解决捻贼,扫平北方,结果人困马乏,战斗力锐减。

慈禧觉得,僧格林沁再这么追下去,很可能被捻军围歼,于是僧格林沁发出警告,命令他选择平原地带扎兵,稳扎稳打,步步进逼。

“慈禧这小脚女人,懂什么带兵打仗?”僧格林沁一向刚愎自用,对于慈禧的警告,他完全没放在心上,依旧率部全速进军,追击捻军。

三天之后的黄昏,两军在方圆数百里的一处平原上相遇。

风过,原野之上,绿草叠浪,一只黄鼠狼把头探出洞口,四下张望着,试图寻找到它的猎物。

地面,忽然开始颤抖,越来越剧烈,黄鼠狼警觉的将身子缩回窝里,偶然冒着两个眼珠,一伸一缩的张望。

蓦地,它尖叫一声,个身子窜入了窝的最深处,再没敢露头。片刻之后,无数的铁蹄从地面踏过,剧烈的震动将那浅窝眨眼间踏平。

僧格林沁的骑兵,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尽头,那微微耸起的山包,只见一条长约一里的黑线缓缓向前推进,而那黑线之后,则是层层叠叠,涌动不息的黑浪。锋利的刀锋如冰,夕阳之光照耀之下,反射出道道寒光。

在阵列的中央,一面令旗摇了几摇。

“福敏,那就是传说中李秀成指挥的捻贼吗?”僧格林沁问,他的左脸有一道长长疤痕,不知是在哪一场战争中留下的伤痕。

巴图鲁福敏道:“回王爷,就是这一支捻贼,末将已经打探过了,这一次是李秀成亲自率军。“

僧格林沁抚须大笑,道:“原野之上与我蒙古铁骑相遇,竟然不设沟垒,阵前不排枪兵,本王看李秀成也是徒有虚名,完全不知兵。哼,本王正好毕其功一役,拿他的首级向西太后的寿辰献礼。”

福敏低声道:“王爷,据说这个李贼的队伍也装备了不少洋枪洋炮,似乎不是一个轻易对付的角色。”

僧格林沁不以为然:“你的侦骑可仔细侦察过周围,发现过贼军有埋伏的迹象吗?”

福敏道:“那倒没有,只是末将觉得贼军这阵势有些可疑,其中很可能有诈。”

僧格林沁哼了一声:“有什么诈,依本王看,这贼人分明就是心有惧怕。”

僧格林沁分析罢,便不再犹豫,自率五千人马正面推进,以做正面佯攻之态,命福敏率五千精骑,绕于偏路,肆机攻击李秀成大军侧翼薄弱之处,两面夹击。

捻军阵地,李秀成看了一看地势,道:“命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准备应战,侧翼不必去管,只要加强正面的准备即可。”

赖文光见李秀成竟然不顾侧翼,这完全是犯了兵家大忌,根本就不像他平时那般料事如神之状,不由大为焦急,劝道:“忠王,骑兵的主要攻击方式就是突袭侧后翼,咱们怎能置之不呢,这样太危险了。”

李秀成道:“本王就是要把侧翼暴露给僧格林沁,引他上钩攻击。曾纪泽的淮军已经北上,我们必须速战速决,干掉僧格林沁,成败在此一举!”

赖文光道:“忠王如此用兵,可是已有什么必胜的计策了吗?”

李秀成的目光投向了左翼阵线,笑道:“在过江之前,你不是曾问过本王有什么对付蒙古骑兵的杀手锏吗,很快你就可以看到答案了。”

在李秀成的授意下,捻军左翼阵形故意摆得很乱,旗帜凌乱,士兵的步迈也不齐。捻军的这一短时间出现的弱点,很快便为在侧面游动的福敏嗅到,率领骑兵作战多年的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击溃捻军的最佳时机。

于是,福敏当即向全军下达了突袭的命令,五千多蒙古骑兵抛却随身携带的多余重量,越过山丘的隐藏线,以居高临下的态势,如潮水一般冲向捻军的左翼阵线。

马蹄阵阵,烟尘滚滚,李秀成的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容:”哼,蒙古铁骑,有去无回!“

正前方的山丘之上,地面随之震颤起来,伴着那隆隆的响声,蒙古兵似决堤的洪水一般冲下来。

捻军一千多人子弹上膛,呈半跪的姿势,瞄准了迎面冲来的敌骑兵。然而,蒙古铁骑的骑兵移动速度实在太快,这是他们在以前的战斗中所未曾遇到过的,无疑给他们的瞄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四百步,三百步,两百步。蒙古骑兵已经进入了步兵有效射程,这时,捻军的黑色令旗猛然竖起,那是李秀成发给他们准备战斗的信号。

刹那间,枪声响起,近百米长的阵地上,间隔分布的步枪同时开火,弹如雨下,铺天盖地,组成了密集而强大的火力网,两千发子弹,瞬间将在最前边的近五百骑兵掀翻在地,后来的骑兵根本刹不住前进的冲力,被倒地的同伴绊翻于地,紧接着便被无处不在的子弹射成蜂窝。

马的嘶鸣与人的惨叫声混合,鲜血与尘土在飞溅,其他的捻军甚至忘记了开枪,他们目瞪口呆的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场战斗,不是,是屠杀,这屠杀之惨烈,已经完全超越了他们象。

一个小时后,一万两千发子弹全部射光,雷轰之声停息。阵地之前,已是血流成河。五千多蒙古骑兵,残存一千多惊心动魄之众,哪里还有半点冲锋的心思,吓得是拨马掉头,落荒而逃。

正面观战的僧格林沁亲自与洋人交过手,洋人炮火之犀利令他终生难忘,但他做梦也不到,如今在与捻贼的交锋之中,遇上和洋人一样强大的火力。当他还未从那枪林弹雨的震撼中回过神时,他的三千人马也灰飞烟灭,眼睁睁的望着逃溃的余众,他清楚的意识到,这场仗他已是毫无悬念惨败。这些来自于蒙古草原的悍兵悍将,在敌人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彻底的变成了急欲逃离战场的懦夫。

“撤,快撤!”僧格林沁再无半点僧王昔日的从容,他意识到,慈禧说得对,时代变了,铁骑踏平江南,那是二百年前的事了,现在,只能是做梦!他大叫一声撤退,自己抢先拨马掉头就逃。蒙古骑兵的军心士气早已跌落至谷低,人人巴不得长了翅膀,立刻飞离这恐怖之地,如今主帅已自先逃,这些人哪还管许多,均是掉头争先恐后的夺路而逃。

“忠王,清狗逃了,咱们要不要追击?”一旁的赖文光对李秀成的敬佩之心,又上了一个新高度。

”全力追杀!一个不留!“李秀成下了命令。

于是,大清国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僧格林沁所部一万多铁骑全部被歼灭。僧格林沁本人被乱枪打死,头颅被割掉,挂在城墙之上三天三夜。

僧格林沁的覆灭对于清廷的打击,就像1860年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和春等部全军覆没一样沉重。一直以来,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都被清廷视作抗衡湘淮军、阻止湘淮军势力北进的重要力量。然而现在,这支力量灰飞烟灭了,清廷怎能不忧虑!

而且,李秀成灭了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后,声威大振,挥师继续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大有攻到北京之势。

自僧格林沁覆灭后,清廷非常担心捻军会乘胜攻打直隶,甚至兵临北京城下。这时候的清廷,非常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而且久经战阵的重臣出任剿捻总指挥,指挥这些部队将捻军镇压下去。

慈禧无奈,只得和曾家妥协,他和恭亲王商议后,决定封曾国藩为吴王,不必再裁撤湘军和淮军,北上剿捻。

曾纪泽这时已经按照此前的计划,控制了湖南和湖北,他此时趁机跟清廷谈条件。

曾国藩在曾纪泽的建议下,仍然以各种借口推迟行程。他向清廷提出,必须先训练出一支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才能与捻军的骑兵对抗,同时还必须兴办一支黄河水师,这些都需要至少半年时间。

清廷被迫无奈,只得求和。朝廷派了崇厚来求和,他投降的功底非同一般,不久就答应了曾纪泽的全部裂土封王的条件:包括册封曾国藩为吴王,对湘军实际控制的两广、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等八省划为邦国领地,曾国藩对這八省有驻军和人事权等。曾家的吴国和清廷类似于美利坚的南方和北方的关系,不过保持和平。

曾纪泽的战略,是先统一南方诸省,休养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同时,倾尽全力发展洋务,殖产业、开矿山、炼铜铁、办工厂、产丝布、造枪炮、兴教育、建学校,如此,先复兴南方,待时机成熟,便可挥师北伐,扫灭满清,必如摧枯拉朽一般。

曾纪泽的战略,正合曾国藩的心意,就他而言,当初不愿称帝的原因之一,就是江南战乱已久,黎民百姓饱受灾祸,再起兵戈,必使天下苍生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于心不忍。

曾纪泽提出休养生息的计划,曾国藩同意。而且这时候曾国藩对办洋务不再抵触,通过安庆军械局和江南制造厂,他也想大力办洋务,持开明态度。

曾纪泽提议让他的江苏省成为一个洋务的试点省,有异议的洋务,都可先在江苏试行,如果效果明显,便在南方诸省推广,如若试点不好,就不办了。

曾纪泽提出这个意见,是因为很多人,对外国文化和东西还是持有抵制或保守的态度。比如曾国荃,自然巴不得能把每一分能用的银子全投入了造枪造炮之中,至于办产业、兴教育,在他眼中看来,实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而曾纪泽知道中国没有更多停步不前的时间,必须抓住每一天奋起直追世界发展的脚步。所以他想先使自己所辖的江苏省综合实力率先升起来。

曾国藩同意曾纪泽提出的定国战略,立即施行。

而清廷见曾国藩迟迟拖着不北上,便提出调左宗棠的楚军北上剿捻。

对于放不放左宗棠的楚军北上,曾国荃和曾国藩的意见不一致。

曾国荃说:“我们既然要平定江南,臣弟以为当立即拿左宗棠开刀。左宗棠忘恩负义,当年清廷要杀他,要不是大哥收留,还让他自立门户,他能有今天?此前我们三次派人叫他入南京,可这姓左的连个屁也没有,分明就是不想归顺我们,臣弟的大军和淮军已经逼近湖州,一个月之内,我们可以拿左宗棠的脑袋来见,正好让南方那些有异心的汉人看看我们的实力。”

曾国藩抚须道:“左宗棠素来心高气傲,当年在我幕下时,便多有不服,要此人诚心归顺,确实不容易啊。不过这左宗棠乃当世奇才,又是湘军大将,若是同室操戈,难免让人寒心。”

“左宗棠虽有些才华,但江南人才济济,只要善于发掘,像左宗棠这样地人才自是数不胜数。”在对待左宗棠之事上,曾纪泽与曾国荃站在了同一立场:“左宗棠据拥兵五六万,据浙江财赋之地,他的楚军又多装备有洋枪洋炮,且他军中还有不少外国雇佣军相助,实力绝不可小视,若放他去清廷,等于放虎归山。”

“若是给左宗棠得到了洋人的支持,这块骨头咱们就不好啃了,再给他在浙江站稳脚根,那就相当于在吴国的头顶悬了一把利刃。咱们也不用再跟他客气,迅速发兵灭了他便是。”曾国荃说。

“哼,你们以为左宗棠是那么好对付吗?”曾国藩说:“更何况,现在朝廷和我们已经和解,我们师出无名。”

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136章 帝国海权第41章 挺进兰芳国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37章 诛杀胜保第52章 枪杆子出政权159章 杀到尼泊尔第190章 丘吉尔下台第85章 肃顺揽权第37章 诛杀胜保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第29章 拿下苏州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19章 取代李鸿章第35章 曾国藩回家第149章 中俄大海战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42章 华人优先第187章 访问美利坚第104章 变法维新第60章 救了林肯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120章 卧底张作霖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29章 天京大杀戮(3)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67章 新三河大战(2)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2章 顿生杀机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35章 曾国藩回家第38章 踏进新征程第56章 农业建设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第22章 陈玉成之死(2)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191章 毒气战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178章 佛兰德斯战场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46章 借鸡生蛋第18章 刘永福立功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26章 江南大营崩溃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10章 天国的黄昏第27章 天京大杀戮(1)第42章 华人优先第154章 世界经济危机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70章 密谋败露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65章 神秘来客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186章 持久战第136章 帝国海权第154章 世界经济危机第42章 拥兵自重第18章 刘永福立功第19章 取代李鸿章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10章 石达开退兵第8章 曾国荃杀俘147章 瓜分俄国计划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41章 挺进兰芳国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29章 拿下苏州第45章 深入虎穴第80章 决战宝庆第142章 天堂即地狱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42章 华人优先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74章 大败日本第15章 乱世之枭雄第43章 重用容闳第15章 要变天了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88章 中法大战(1)第153章 大扩军
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136章 帝国海权第41章 挺进兰芳国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37章 诛杀胜保第52章 枪杆子出政权159章 杀到尼泊尔第190章 丘吉尔下台第85章 肃顺揽权第37章 诛杀胜保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第29章 拿下苏州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19章 取代李鸿章第35章 曾国藩回家第149章 中俄大海战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42章 华人优先第187章 访问美利坚第104章 变法维新第60章 救了林肯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120章 卧底张作霖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29章 天京大杀戮(3)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67章 新三河大战(2)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2章 顿生杀机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35章 曾国藩回家第38章 踏进新征程第56章 农业建设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第22章 陈玉成之死(2)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191章 毒气战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178章 佛兰德斯战场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46章 借鸡生蛋第18章 刘永福立功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26章 江南大营崩溃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10章 天国的黄昏第27章 天京大杀戮(1)第42章 华人优先第154章 世界经济危机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70章 密谋败露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65章 神秘来客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186章 持久战第136章 帝国海权第154章 世界经济危机第42章 拥兵自重第18章 刘永福立功第19章 取代李鸿章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10章 石达开退兵第8章 曾国荃杀俘147章 瓜分俄国计划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41章 挺进兰芳国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29章 拿下苏州第45章 深入虎穴第80章 决战宝庆第142章 天堂即地狱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42章 华人优先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74章 大败日本第15章 乱世之枭雄第43章 重用容闳第15章 要变天了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88章 中法大战(1)第153章 大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