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密谋败露

当天半夜,八大胡同的庆元春就着火了。秋干物燥,老房子又都是木质结构,跟浇了松油似的,沾火星就着。这场大火从庆元春的一楼开始,火苗噼里啪啦,窜起几丈高,点着了二楼的油纸灯笼。接着,屏风、门窗、楼梯都被熊熊的火焰包围。一些姑娘和喝花酒的男人,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身子就跑到大街上。有人跑到楼外,身上的衣物带着火苗,情急之下扑通一声就跳进永定河里。庆元春里见过同治皇帝的人,无一幸免。大火甚至绵延到城阙,三日不灭,小半个西城化为焦土,死伤五百余民众,这便是京城继圆明园之后的又一场震惊中外的大火。

桂宝听说这件事后,知道是同治皇帝派人干的,他心情颇为沮丧,对同治皇帝有些失望。他对同治皇帝说:“皇上有没有想过,这场大火,会有多少无辜的老百姓被烧成焦炭,家破人亡!皇上,你不能为了权力,也变成太后那样的怪物啊!”

同治皇帝呵斥桂宝:“你太妇人之仁。一旦我们的计划走漏风声,死的人又何止这些?这紫禁城的城墙,从来就是鲜血染红的。”

那一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同治皇帝兴奋得睡不着觉,迫不及待进行了政变的第三步,连夜在乾清宫内召见了内务府大臣、九门提督瑞麟。这些天来,满朝大臣中,只有他一直坚定地支持同治皇帝修圆明园。

同治皇帝像遇到了知音一样,拉着瑞麟长满皱纹的手哭诉,他表达了自己夹在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之间的无奈,表明自己要当实君的决心,对头发全白的瑞麟说:“如果你忠于国家,就跟着朕干吧,朕要学圣祖。”

瑞麟忠君的热忱,也被同治皇帝的眼泪所激发,他跪在地上,高声疾呼:“女人干政,自古都是社稷之祸!承蒙先帝天恩,瑞麟才得以七尺之躯上阵杀敌,报效国家。先帝逝去,我只知天下有皇上!皇上的话,就是圣旨!只要能效忠皇上,我瑞麟垂暮之人,年过花甲,死何惧哉?”

“瑞麟不愧为先帝老臣,世代忠良。”同治皇帝赶忙上前扶起他,说:“这件事有老将军相助,朕便可放心了。”

此后的一个多月,在紫禁城四十多里地外的圆明园废墟上,瑞麟指挥着两千神机营精兵,每天都在操练,呐喊声震天。

圆明园原来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大园组成,周围约二十华里,山水名胜、阎榭亭台不计其数,1860年被英法联军的强盗烧毁后,只剩几截断瓦残垣,芜草凄凄,很是凄凉。重修圆明园的工程暂停后,同治皇帝便让瑞麟带人到这里来训练。

后来,东宫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等人都支持同治皇帝在木兰秋狝时会操表演,给洋人展示一下大清国威。随着木兰秋狝日子的临近,年轻的同治皇帝有点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一有空他就往圆明园里跑,亲自检阅瑞麟训练的队伍。

随着木兰秋狝日子的临近,万事俱备,桂宝反而有些失眠了。那晚,窗外一弯钩月东沉,清辉洒在了地上,他一宿没睡,打了好几个哈欠,想了很多事,他也期待着木兰秋狝后,同治皇帝能开创一段崭新的历史。但桂宝隐约感觉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慈禧和恭亲王也是老谋深算,会束手待毙?景寿和瑞麟会不会背叛同治皇帝,也不好说。

1874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木兰秋狝的第一日。清晨,围场四周万顷林海云雾镣绕,一轮红日自茫茫林海的东边浮现,山峦树木若隐若现,林海中的温泉冒着热气,遇到冷空气很快凝结成水珠。过了半个时辰,红日喷薄四射,霞光万丈,林中百鸟鸣唱,三五成群的狍、鹿、黄羊不时在草原中奔突掠过。

在御帐中,十八岁的同治皇帝满面红光,意气风发,他那天特意穿了一件明黄色的圆领缎绣云龙貂皮长袍,挂了紫貂皮里,领和袖边还镶了海龙缘,饰三色平金及石青祥云花卉片金边,脚下一双蓝色漳绒串珠云头靴,厚底高靿尖头,以红珊瑚钉缀装饰,靴头处呈祥云纹,这身行头大有来历,是康熙皇帝当年冬狩时的穿着,同治皇帝想借此来表明他也有康熙皇帝那样的亲政能力。

旌旗在草原的寒风中咧咧直响,参加围猎的八旗兵早就陆续走出了营帐,列队集结在看城附近,开始布围,也就是把野兽围在中间。只见五百多名红旗和白旗的军士骑着高头大马,向两翼跑去,撒开的范围,有三四十里长,然后延伸围拢,缩小包围圈,最后,达到人并肩,马并耳的程度,第一道包围圈设好后。然后再设第二道重围,以防野兽逃脱。布围就绪,几万名八旗将士摘下帽子,高高举起马鞭,高呼“玛尔格”,这是发出待围猎的信号。

木兰围场的中央,建了一座三四丈高、二十几米长宽的方形看城,专供同治皇帝、两宫太后、各国公使和满族王宫大臣们观看狩猎。荣禄打马直奔御营,请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驾临看城,同治皇帝和慈禧、慈安太后坐十六个太监抬的步舆来到围场,检阅完整齐的队伍,回座看城。

坐在鎏金龙椅的同治皇帝早就按耐不住,想在各边疆王公和各国大使面前秀一把。他让桂宝取来御弓和金羽箭,跨马上阵追逐野兽,恭亲王奕訢腰跨白虹刀,骑着高头大马,和扈从的亲军营将士紧紧尾随。

重围之中,同治皇帝对恭亲王奕訢说:“皇叔,早闻你勇冠三军,当年和皇阿玛创的‘棣泰协力’枪法和‘宝锷宣威’刀法举世无双,今日我们来比试一下箭法如何?”

这话说得让旁人摸不着头脑,换成大白话意思就是:你刀枪不错,我们来比箭吧,这明显是在挑衅。恭亲王说:“不敢,请皇上一人先射猎,以示天子独尊。”

同治皇帝就是想在众目睽睽之下,灭一下恭亲王的威风,他一箭射中百米外的一只梅花鹿,箭头穿透了鹿的脖子,鲜血直流。

满清将士们大呼:“皇上射中了!”

同治皇帝十分得意,请恭亲王也狩猎,奕訢再次推辞,同治皇帝带着轻蔑的语气对恭亲王说:“皇叔不会老得连弓也拉不动了吧?”

奕訢看了同治皇帝一眼,没有说话,皇帝已先行放箭,他现在狩猎不算无礼,便骑马上前,拉弓搭箭,朝雪地里一对野鸡射去,这一箭,竟然穿透了百米外的两只野鸡头。

看城上的慈禧看一身金黄戎装的恭亲王,威风不减当年,不禁想起第一次见恭亲王的样子,他中等身材,体型消瘦,年轻的脸上表情很和善,右颊上长了两个伤疤,脸和手很小,手指细小,戴着一个白底红面的玉石戒指,脖子上还挂了一串琥珀色珍珠和一串红珊瑚色的大珍珠,随着辫子垂向身后。

当时,恭王府后花园的十几树梅花都开了,一支支红梅迎雪绽放,暗香浮动。恭亲王的嫡福晋瓜尔佳氏正怀有身孕,二十岁的恭亲王邀请七弟醇郡王奕譞来喝酒,两人正在花园的亭榭里煮酒赏梅。

一时兴起,恭亲王来到亭外的空地,抓过一杆银枪,舞上一段“棣泰协力枪”助兴。

只见红梅落雪,奕訢一身白袍,手握一杆银枪,把二十八式棣泰协力枪法舞得出神入化,密不透风,时而如如银蛇飞舞,时而如流星赶月,恭亲王的脚下落雪无痕。

慈禧看到舞枪的奕訢,砰然心动,这才是她喜欢的男人,身份高贵,又文武双全。可惜造化弄人!慈禧说皇上要传密旨。于是,奕訢让下人和醇郡王回避。当亭榭里只剩下18岁的慈禧和20岁的奕訢时,慈禧摘下头上的太监帽,脱掉长袍,抖落身上的积雪,露出一头乌黑秀发和一身粉荷衣衫,不卑不亢地说明了来意,还拿出一把匕首,对准自己的胸口:“你若不救我的家人,我今日便死在这恭王府里,你便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醉眼朦胧的奕訢惊呆了,眼前的慈禧,双眼发亮,脸蛋冻得通红,身材丰满修长,立于雪地,如画中美人,为了救父,慈禧竟敢私自出宫,还假传圣旨,以死要挟自己,一位弱女子,有这种勇气和大智慧,在这世上实属罕见,但他没有马上答应。慈禧果断地朝自己的胸口刺了一刀,顿时血染衣襟,慈禧用手捂着出血的胸口,眼中噙着泪水。

奕訢赶忙让慈禧先把匕首收起来,见她冻得浑身发抖,还把自己的虎皮坎肩递给她,慈禧砰砰乱跳的心这才平静下来,她意识到,命运之神再一次青睐了她和她的家人。

想起这些陈年往事,慈禧心怀感激,忍不住为恭亲王大声叫“好”!

满朝的大臣们见慈禧叫好,也随声附和。各国公使和恭亲王打交道多,自然也竖起大拇指,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朝恭亲王喊:“good”。参加围猎的人也被恭亲王百步穿杨的箭法折服,为他欢呼,声音响彻草原辽阔的苍穹,盖过了同治皇帝,同治皇帝黑着脸回到看城的龙椅上。

开猎之后,狩猎的将士视猎场为战场,个个奋勇争先,与猛兽搏斗。旌旗猎猎,战马踏踏,声震草原。到了傍晚,天快黑了,狩猎结束,车驾回营,草原上的夜晚特别阴冷,狩猎的军士点起千百堆篝火,割生炙熟,举行野餐,大碗喝酒,大片吃肉。

如此进行到第九日,也就是会操表演的前一晚上,桂宝睡不着觉。按同治皇帝的计划,一旦瑞麟带两千神机营的军士包围看城后,他就带库布上台捉拿恭亲王和慈禧太后。

那晚同治皇帝也十分紧张,龙袍都没脱,侧身躺着,额头直冒汗,忽然帐外响起“砰砰”的枪响。他意识到事情不妙,一骨碌爬了起来,看见外面的亲兵举着火把,大喊“护驾”,同治皇帝急忙问怎么回事。

一个武官跪安后说:“枪声是从外城传出来的,估计有人擦枪走火,请皇上赶紧回到御帐里。”

这枪声是瑞麟营帐中传出的,他正在跟布库们做最后的动员讲话,有一个年纪较小的库布过于紧张,一不小心手抖,擦枪走火。在狩猎这样特殊的时期,为了避免兵变,按朝廷规定,弹药必须入库。出操或演习时,由内务府发放,私藏弹药就是谋逆的死罪。

听到枪声,同治皇帝也猜到是布库出事了,他浑身发抖,问怎么办?桂宝说:“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得去闯了。”

过了大约一柱香的时间,外城渐渐安静下来,李莲英来御帐传慈禧太后懿旨,让同治皇帝前往她的大帐。

同治皇帝问什么事,李莲英说:“奴才不知,皇上您去了就知道了。”

桂宝也不知道事情有没有败露,便跟着同治皇帝去了慈禧太后的营帐。在太后帐中,慈禧已经坐定,闭目养神。慈安太后这几日受了风寒,不在帐中。同治皇帝见怀有身孕的阿鲁特皇后也在,十分惊讶。

桂宝看见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惇王奕誴、孚敬郡王奕譓等王公都在场,还有一名穿着白囚服的老者跪在地上,花白的头发显得凌乱不堪,手脚都戴着重刑犯的枷锁。

慈禧睁开眼睛,见到同治皇帝,面色平静地问道:“皇上,帐下跪着的人,你可认识?”

那囚犯刚好抬起头来,同治皇帝大惊失色,他正是两广总督瑞麟。同治皇帝额头已经渗出细细的汗珠,惶恐问道:“母后,瑞麟所犯何事?”

“禀告皇上,瑞麟在营帐中私藏弹药,刚才的枪声,就是在他管辖的营帐中传来。我在他帐中,还搜出一批军用铠甲和西洋火器。”恭亲王奕訢说。

“一共多少套?”慈禧面色冷峻地问。

“一百套。”恭亲王奕訢一拍手,十来个禁军进帐,把一套套崭新的铠甲和几十把德国造的来复枪摆放在地上。

“现场的人何在?”

“他们试图顽抗,当场全部伏法。”恭亲王一挥手,后面的一队清兵进帐,他们每人提着几颗血淋淋的人头,扔到地上。

同治皇帝看着这些人全死了,心内五味杂陈,他们死得壮烈,也算保全了自己,但他不知道瑞麟会不会出卖他们,他忐忑不安,发亮的额头上挥汗如雨。(。)

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190章 丘吉尔下台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65章 神秘来客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92章 袁世凯的小妾第102章 日军伤亡惨重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45章 深入虎穴第67章 新三河大战(2)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3章 世道人心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105年光绪夺权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32章 进攻天京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71章 慈安干预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86章 搞定朝鲜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52章 枪杆子出政权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17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第69章 石达开受挫(2)第140章 军用飞机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57章 自立吴王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9章 大战告捷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42章 华人优先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15章 要变天了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第114章 四国联军第82章 洪大炮来了第39章 抢英国军舰第29章 拿下苏州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114章 四国联军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11章 安庆城破第184章 巨无霸战舰第39章 说服曾国荃第22章 陈玉成之死(2)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第134章 帝国崛起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48章 洪秀全该死(2)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114章 四国联军第125章 收复库页岛第32章 进攻天京第56章 农业建设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76章 洋枪洋炮队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第6章 大决战(2)第62章 谋取东南战略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105年光绪夺权第28章 天京大杀戮(2)159章 杀到尼泊尔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31章 强攻九洑洲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49章 攻破天京城
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190章 丘吉尔下台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65章 神秘来客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92章 袁世凯的小妾第102章 日军伤亡惨重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45章 深入虎穴第67章 新三河大战(2)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3章 世道人心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105年光绪夺权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32章 进攻天京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71章 慈安干预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86章 搞定朝鲜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52章 枪杆子出政权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17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第69章 石达开受挫(2)第140章 军用飞机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57章 自立吴王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9章 大战告捷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42章 华人优先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15章 要变天了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第114章 四国联军第82章 洪大炮来了第39章 抢英国军舰第29章 拿下苏州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114章 四国联军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11章 安庆城破第184章 巨无霸战舰第39章 说服曾国荃第22章 陈玉成之死(2)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第134章 帝国崛起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48章 洪秀全该死(2)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114章 四国联军第125章 收复库页岛第32章 进攻天京第56章 农业建设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76章 洋枪洋炮队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第6章 大决战(2)第62章 谋取东南战略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105年光绪夺权第28章 天京大杀戮(2)159章 杀到尼泊尔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31章 强攻九洑洲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49章 攻破天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