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中英翻脸

在塞尔维亚,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战争一触即发,曾纪泽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陆军大臣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海军大臣刘步蟾、邓世昌、炮兵学院院长蒋百里等高级将领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中国参加协约国还是同盟国。

当时世界大战还没有爆发,袁世凯等人还不相信世界大战会爆发,袁世凯表示怀疑,说:“巴尔干地区的战争就像是天要下雨一样,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原来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都发生了十余次了,一次也没打成世界大战,这次为了一个塞尔维亚,英国和法国,会和德国、意大利、奥匈打起来吗?巴黎和约不是签订了还没两年吗?”

曾纪泽摇摇头,说:“彼一时此一时也,从三十年前开始,欧洲各国列强在大陆和全世界从事争霸和瓜分领土的斗争,世界性的战争危机就不断出现。现在作为后起之秀的德意志帝国,像一个急着要糖吃的小伙子,要求与衰落的大英帝国重新瓜分世界,并开始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作为老牌帝国主义的大英帝国,为维护自身在全球的大国霸主地位及殖民地利益,已经感受到了德意志帝国带来的危胁,要抑制德意志帝国的扩张,即便没有巴尔干半岛的冲突,英国和德国的大战也无可避免。这一次,法国和意大利、奥匈帝国也参战,战火很快会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都将成为战场。我们的陆军和海军,要做好随时参战的准备。”

段祺瑞说:“世界确实在变化,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大英帝国已经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迫切地寻找同盟者,并同法国接近。1904年,英国和法国就签订了协约。协约规定: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两国也调整了在纽芬兰海岸、冈比亚、尼日尔、暹罗泰国、马达加斯加马尔加什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的矛盾。我看主要战争国可能分为两大军事集团。一方为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集团,另一方为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帝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

徐世昌这时站起来力挺段祺瑞,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段大人看得很清楚,德奥两国在巴尔干的扩张威胁着英国和法国的利益,德国已经占领了乌克兰和波兰,三b铁路一旦筑成,德国将成为土耳其和黑海海峡的主人,英国出入黑海海峡将受到德国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不知英国,法国都感到有必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德国。英法不仅在亚洲、非洲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还签订了协约规定:把伊朗分为三部分。北部属法国势力范围,东南部属英国势力范围,中部划为“缓冲区”;法国承认阿富汗为英国的附属国。这阵势,明显是英国和法国要共同对付德国了。”

邓世昌说:“那我们中国应该加入协约国,还是同盟国呢?”

海军大臣刘步蟾说:“我访问过欧洲这几个国家。英国、法国如果连起手,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实力,都远远超过德国和奥匈帝国。”

段祺瑞留学过德国,说:“那不一定嘛。德国现在和英国实力差不多,德国陆军打起仗来,也很彪悍的。特别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炮兵,那绝对会让英法联军闻风丧胆。况且俄国虽然也是协约国。但被布尔什维克一闹,现在实力基本上为零,除了能派一些苦力劳工,没啥用。而意大利的实力也不弱。”

曾纪泽哈哈大笑,说:“意大利现在虽然是协约国,但是意大利人一向是墙头草。如果英国和法国收买意大利,意大利或许会倒向协约国。”

刘步蟾说:“那这么看来,还是协约国力量强悍一些。我们应该加入协约国。”

曾纪泽说:“我们还要考虑美国,美国现在虽然处于经济危机,一旦恢复经济。或许也会加入协约国,浑水摸鱼,捞点好处。”

刘步蟾说:“那我们更要加入协约国了。”

曾纪泽摇摇头,说:“我们以前跟德国人结盟瓜分沙俄,英国人这次可能不会再相信我们。况且,英国人觊觎中国的领土西藏很久了,我想,他们不久应该会有行动。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和英国开展,保卫我们的领土。我们暂时保持中立,看世界大战发展的趋势。谁要敢惹大汉帝国,虽远必诛!”

英国人见大汉帝国在亚洲到处扩张,有点坐不住了,尤其是沙俄奔溃以后,中国的领土空前扩大,大汉帝国已经如一猛虎,卧在英国庞大的殖民地旁边尤其威胁亚洲的印度!中国在亚洲已经获得了空前的殖民地,几乎将整个亚洲作为中国的后花园和自留地,整个亚洲的海权也被中国的舰队控制,英国感觉印度受到了极大威胁。

曾纪泽知道,西藏自治区,古称“蕃”,简称“藏”,首府拉萨。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连四川省,东北紧靠青海省,东南连接云南省,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南北最宽900多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

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雪域高原,这里勤劳朴实的人民,安居乐业。

在历史上,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藏族同胞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西藏本不是“问题”,但是英国人在历史上不断侵略西藏、插手西藏事务,成为“西藏问题”的始作俑者和最卖力的鼓噪者之一。

英国早就觊觎西藏这块宝地,想把这里和印度相连。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的海外属地以每年10万平方英里的速度增加,从西南方向推进到中国家门口。1865年,英属印度殖民当局派人乔装打扮潜入西藏,秘密绘制地图。1888年和1903年,英国先后以边界纠纷和通商为借口悍然入侵西藏。其中第二次深入西藏腹地,用机枪大炮屠杀手握大刀、长矛、火绳枪的抵抗力量。这次侵略的动因是时任英属印度总督寇松为了赶在俄国人之前在西藏树立“影响和权威”,力图把西藏变成英属印度与沙俄之间的缓冲地。

迫于大汉帝国的外交压力,侵略者终究无法在西藏立足。在撤出拉萨前,英国侵略军用武力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署了《拉萨条约》,试图把西藏变成英国独占的势力范围。这份条约即使在当时也是非法、无效的,但侵略者还是以此为借口榨取了大笔赔款,并在西藏边境重镇亚东部署军警。

这让曾纪泽非常恼火,决定跟大英帝国动武,教训一下狂傲的英国人。因为在英方的精心策划和竭力推动下,本来不存在的“西藏问题”,硬是被生造了出来。谎言讲了一百年,重复了无数遍,在西方就被不少人信以为真。一部分英国人可能还为“大英帝国”的国际影响力洋洋自得。看看英国在世界的所作所为,从“印巴”到“巴以”再到南北苏丹,英国人确实是制造麻烦的高手,贪婪的英国人到处扩张领土。

但谎言就是谎言,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曾纪泽认为,西藏绝不能丢失,即使和英国人翻脸!如今的大汉帝国,和英国人大战也不怕!

高原的阳光刺透薄薄的云彩,将白晃如银的光芒洒向大地。在西藏江孜,中国五万新军的指挥官是蔡锷与蒋百里。蔡锷指挥三万步兵和一万骑兵,蒋百里指挥大约五千炮兵。

本来,老当益壮的聂士成主动请缨,还让陆军大臣段祺瑞告知曾纪泽,要求学飞将军李广,老骥伏枥,再战沙场。

曾纪泽没有答应,他对段祺瑞说:“你转告聂将军,朕能理解他的一片苦心和忠心。聂将军是一位真正的国家军人,自身清廉严谨,为官正派。他练就的武毅新军,也是国家之顶梁柱,是依靠他的人格力量凝聚在一起的。但聂将军以及他的各路将领,都是老淮军出身,虽然经历了大刀长矛到洋枪洋炮的变革,但客观地说,他是一个半冷兵器半近代化的军事统帅,新式军操和老旧指挥观念存在极大的矛盾。可以这样说,聂将军是一位旧时代的好将军。这次中国要面对的,是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和装备精良的英军,英军的整体素质,不是西班牙军队或古巴军队能比的。我看还是要给年轻人机会。蔡锷与蒋百里他们需要更大舞台了。”

最终,头发花白的聂士成感叹一句:“我确实老了”,就没再争取了。

江孜县是千年古城,地处西藏南部,在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四千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

五月气温回暖,乃钦康桑雪山已经融化,年楚河解冻,潺潺的流水很干净,顺着峡谷河道里的鹅卵石流下。

英军决定在西藏建立殖民地,将这里和印度连在一起,英军的先头部队一个营,三百余人。由约翰.卡梅伦上尉带领,还有三千印度仆从军跟随。

约翰三十岁左右,八字胡子翘起。一脸自信。他在印度多年,对西藏的地形很熟悉。英军入侵西藏,很快越过了年楚河的峡谷,占领了距县城2公里的帕拉农奴主庄园。这里是旧西藏八大贵族庄园之一,约翰把指挥部设在这里。

蔡锷的军队据守位于江孜县城中心的宗山。一连几天,数百英军对大汉帝国的边防军进行骚扰战术,不断地用少量英军和大量仆从军进攻中国的阵地,但又不敢太过于冒进。

因为英军发觉中国的火力很猛,尤其是炮兵,在后援密支那英军没来之前,他们不敢冒然进行决战。因为1895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建成了以军工企业为龙头的基本工业体系,其中包括金属采冶、机床制造、化工、造船、军工等。加上留美归来的人才,具备初步的研发能力。此时又经过十几年大投入发展。

还有中国产的迫击炮在1908年,接近一战时的迫击炮水平。蒋百里还在曾纪泽的指导下,丰富了炮兵理论。炮兵们都知道,火炮的威力由精度、射程、射速、弹种、弹药威力、火炮战术使用综合衡量。全军用上了能够用于炮击指挥的地图!

这里中国的边防军还装备了克虏伯七五炮十六门、克虏伯六○炮三十二门、格鲁森五七陆路快炮(野炮)与过山快炮(山炮)共约三十二门、克虏伯三七快炮三十六门左右。炮弹约分四种:开花弹(榴弹)用于摧毁炮台、营垒、城墙;子母弹(榴霰弹)攻击敌人密集队形;葡萄弹攻击冲锋散兵;实心钢弹作击穿钢甲铁甲船使用。

当时,中国步兵的枪支也是新式小口径1888式毛瑟枪,并装备天龙重机枪。火力很强,接近英军水平。

蔡锷熟悉了英军的战术后,不能让英军得寸进尺,两天后下命令对英军反攻。

第95章 占领日本长崎第85章 肃顺揽权第78章 少年袁世凯(2)第86章 搞定朝鲜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154章 世界经济危机第186章 持久战第12章 曾国荃的野心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15章 乱世之枭雄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126章 沙俄内乱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184章 巨无霸战舰第43章 重用容闳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14章 冤家路窄第78章 湖南告急第30章 血洗东王府第92章 袁世凯的小妾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187章 访问美利坚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第51章 反清准备(2)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58章 追击英军第193章 俄国“嫪毐”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第70章 密谋败露第153章 大扩军第27章 天京大杀戮(1)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57章 自立吴王第15章 要变天了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95章 占领日本长崎第35章 石达开之死(3)第52章 中华巨龙苏醒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201章 攻占东南亚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104章 变法维新第47章 洪秀全该死(1)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45章 饥荒之城第12章 勾心斗角第190章 丘吉尔下台第200章 中国出兵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41章 阿思本舰队172章 法军大反攻第119章 大汉帝国第133章 联英打德国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上架感言第37章 诛杀胜保第42章 华人优先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第18章 刘永福立功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62章 三位夫人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191章 毒气战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19章 取代李鸿章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81章 放走石达开第31章 谁是幕后元凶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86章 搞定朝鲜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119章 大汉帝国第196章 中国参战第28章 天京大杀戮(2)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7章 美少女土匪第16章 陈玉成自寻死路第64章 曾国藩的遗嘱
第95章 占领日本长崎第85章 肃顺揽权第78章 少年袁世凯(2)第86章 搞定朝鲜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154章 世界经济危机第186章 持久战第12章 曾国荃的野心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15章 乱世之枭雄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126章 沙俄内乱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184章 巨无霸战舰第43章 重用容闳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14章 冤家路窄第78章 湖南告急第30章 血洗东王府第92章 袁世凯的小妾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187章 访问美利坚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第51章 反清准备(2)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58章 追击英军第193章 俄国“嫪毐”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第70章 密谋败露第153章 大扩军第27章 天京大杀戮(1)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57章 自立吴王第15章 要变天了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95章 占领日本长崎第35章 石达开之死(3)第52章 中华巨龙苏醒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201章 攻占东南亚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104章 变法维新第47章 洪秀全该死(1)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45章 饥荒之城第12章 勾心斗角第190章 丘吉尔下台第200章 中国出兵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41章 阿思本舰队172章 法军大反攻第119章 大汉帝国第133章 联英打德国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上架感言第37章 诛杀胜保第42章 华人优先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第18章 刘永福立功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62章 三位夫人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191章 毒气战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19章 取代李鸿章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81章 放走石达开第31章 谁是幕后元凶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86章 搞定朝鲜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119章 大汉帝国第196章 中国参战第28章 天京大杀戮(2)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7章 美少女土匪第16章 陈玉成自寻死路第64章 曾国藩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