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攻占东南亚

金色的夕阳,照在青色的海水之上,稀松的三艘英国驱逐舰,安静地停在狮城章宜海军基地,巨大的船坞中,不远处的高地上,威严耸立着一群群的炮台,十二英寸的巨炮指向大海,充分显示着的大英帝国的实力。三三两两的英国水兵,悠闲地穿梭在炮台之间,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些大炮无法转向后方。

狮城是新家坡的别称,英国人在这块殖民地上深耕多年。早在19世纪初期,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商船和军舰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及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1818年底,英国总督莱佛士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

莱佛士于1819年1月29日在新加坡河口登陆之后,发觉新加坡具备发展为港口的优越条件,该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邻近的溪涧也有可靠和充裕的水源。新加坡最初是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到了1820年,新加坡开始为大英帝国产生利润,并于1826年成为海峡殖民地。1867年4月1日,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由位于伦敦的殖民地办公室直接管辖。到了20世纪初,新加坡从沼泽遍布的荒地,跃升成为全世界第7大港口,被誉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一枚小宝石。

新加坡地理位置特殊,扼守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南口。作为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曾纪泽觉得中国必须拿下新加坡,才能彻底把英国人赶出东南亚。而且,新加坡华侨人口密集,曾纪泽早就想将新加坡纳入中国的版图。只是此前一直忌惮英国的远东舰队,还有陆军,才没有动手。这一次因为英国人不肯和谈,而且因为中国在开战后屡次向德国出售潜艇。到了1910年英国总是找借口查扣中国商船,曾纪泽决定要向英国展示一下中国的“肌肉”。不仅要拿下新加坡,还有马来西亚,缅甸,恢复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力。

ωwш ★Tтkan ★CO 马来西亚半岛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称为“远东直布罗陀”的新加坡,更是扼守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

大英帝国已经在新加坡经营多年,其章宜海军基地更是规模不凡。但世界大战开战后,英国已无余力顾及这块属地,把远东舰队掉了大半回国,陆军也因为伤亡消耗太大,调走了大部分军队回国,在新加坡的部署已降到了最低的程度。到1910年夏天,不仅东南亚地区,英国在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军队十有八九消耗在了法国战场。

英国此时在新加坡,也就只有“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两艘护航舰只组成新太平洋舰队,舰队司令华莱士少将。这就是防守新加坡的海军全部主力。这时马来半岛和新加坡陆军部队只有约1.8万人,还由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马来军组成,特瓦尔西中将负责指挥陆军。

中国的军队对马来半岛的进攻兵分两路:一是陆军中将蔡锷带领的三万陆军。进入暹罗,占领曼谷后,沿马来半岛南下。中国成立第一共和国之后,在中国陆军士官学校里,暹罗的留学生最多。所以从那时起,虽然英法依然对泰王国军队插手很深,但是泰军里依然始终存在着一个实力不小的亲中国的军人集团。在暹罗的泛泰政治运动中,亲中军人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一股势力。1910年,暹罗表面上是君主立宪。而实质是军人专权的制度。军人执政的暹罗对传统上控制暹罗的英国和法国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而中国作为亚洲唯一的超级强国成为暹罗亲中军人集团依靠的对象。

曾纪泽派中国的军队在暹罗登陆,驻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军队也从陆上进入暹罗。暹罗军队看到中国的坦克、飞机,还有摩托化的步兵,凶悍的炮兵部队,基本上吓得屁滚尿流,恨不得长了四条腿往首都撤,除了在曼谷,泰军做了象征性抵抗外,中国的军队很快就顺利进驻暹罗了。

暹罗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根据曾纪泽的指示,中国的军队就从这里出击马拉西亚。

另一路是海军上将邓世昌带领的一万海军陆战队,从海上登陆。为了支援登陆行动,曾纪泽命令海军中将萨镇冰指挥的中国南海舰队,包含4艘“袖珍战列舰”,就是江南船舶集团设计制造的特别战舰:排水量也就在1万吨左右,安上305毫米口径的炮,把装甲搞得厚厚的,续航能力超强,这些战舰甲最厚,防空火力最强,还有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4艘以及护卫舰只10艘,浩浩荡荡的登陆舰队从海南三亚启航,向马来半岛进发。

萨镇冰指挥的中国南海舰队6月6日登陆舰队转向西北,佯装开往曼谷,声称要切断印度与英国之间的运输线。6月7日上午,英军侦察舰发现中国南海舰队,英军判断中国军队将先在暹罗登陆。其实,这支登陆输送队于6月7日12时突然转向,分兵数路,驶往马来西亚东海岸北部的哥打巴鲁、泰国西南部港口的北大年和泰国南部的宋卡。

6月8日凌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南路5千多名中国军队在4艘驱逐舰交叉火力的掩护下在哥打巴鲁登陆。两个小时后,中国军队登陆,击溃了哥打巴鲁的守军,控制了第一个滩头堡。8日天亮之后,中国军队的航空兵海对马来半岛尚未被其地面部队占领的新加坡航空基地进行多次空袭,大英帝国的航空热气球损失殆尽,死伤无数。

6月8日下午,华莱士少将在没有空中掩护、中国军队不明的情况下率领新太平洋舰队冒险出航。

萨镇冰指挥的中国南海舰队只用了两个小时,干净利落地将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击沉,俘虏了其他舰船。英国在东南亚的海军主力不复存在了。

中国的军队精锐部队主力从宋卡、北大年等地登陆,而后向马来半岛西南穿插,然后沿西海岸向南推进。牵制分队从哥达巴鲁登陆。而后从马来半岛东海岸南下。

中国的军队在轻型坦克和空军的支援下隆隆南下,中国的军队还备有摩托车,在马来半岛快速推进。

6月11日早上,由英军特瓦尔西将军指挥的印度第十二师首先和中国的军队交火,尽管印度军队在数量有三比一的优势,但有战斗经验的士兵早被调往了欧洲战场,这些部队大多是新兵,训练很差,装备处于略势,所以这样一支军队与中国精心训练的军队对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英军遭到中国主力军队的猛烈射击。接近上午10时,能见度已达二三十米的距离。中国发现英军阵地主力位置,于是在先头分队的射击掩护下,用坦克开始冲击。

中国的主力军队西路部队很快占领了槟榔屿,消除了英联邦军队从印度、缅甸方向对马来半岛守军进行支援的可能性。西路主力沿西海岸急速南下。东路部队三天攻占关丹,然后向柔佛州前进。西路部队于6月13日攻进马来亚首府吉隆坡,然后继续前进。

失败的阴影象瘟疫一样在英军中蔓延,而且撤退很快就变得无法控制,越来越多的装备落在中国的军队手中。中国空军可以在英国的阵地上投炸弹,坦克可以充分,重炮部队震耳欲聋的炮声让英军的斗志全无。

中国步兵旅骑着摩托车、乘着运输坦克紧追赶撤退的英军和印度阿三,数以百计的车轮汇成嘈杂一片,溃退的英军和印度军队惊恐万分。

马来半岛大部分地区很快已失守。英军指挥官卡尔莱特司令下令英军向新加坡作最后的撤退。英军炸毁了连接新加坡与柔佛州的一千余米长的海峡堤坝,新加坡成了一座真正的岛屿,等于一艘没有底的战舰可以航行,英国人寄希望于章宜海军基地港口密密麻麻的大炮守得住新加坡。

但是,英国人忘了,新加坡的防御是针对海上进攻的,岸炮只有极少数可以作大角度旋转,所以对付后面的登陆毫无用处。此时新加坡的英、澳、印联军士兵士气低落,无制空、制海权。

6月16日,中国的军队炮兵和航空兵对新加坡岛上的火炮阵地设施进行了猛烈轰炸。随后,近卫师团在新加坡东北角的开阔地带佯装登陆。

6月18日夜,中国的军队主力乘军舰在长堤以西灌木和沼泽地登陆,守在这里的是疲惫不堪且疏于防范的澳大利亚军。

中国的军队登陆后,着手建立并巩固登陆场,随后近卫师团也向西转移并在登陆场登陆。中国军队3个精锐师团并肩向南推进,先后占领了提马高地、因保丁水库等要地,并对新加坡城区造成三面包围之势,同时加紧空袭。不到一周时间,英军无条件投降书。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座“东方第一坚城”落入中国之手。

之后,中国的军队花了三天时间,拿下了文莱,曾纪泽宣布并将其与近邻沙捞越和沙巴合并为一个行政区。

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自从其新太平洋舰队被中国南海舰队彻底摧毁之后,完全丧失了在东南亚的制海权,从而面对中国军队的攻势,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力量,这等于向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世界宣告了大英帝国已经无力再保卫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而中国独霸亚洲,又恢复了昔日汉唐帝国的荣耀!

中国的军队又随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仰光,拿下了缅甸。缅甸人民对中国军队的到来表示欢迎。这里本来就是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1885年,英国发兵灭缅甸,并入大英帝国所下属的印度,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中国清朝政府还命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强烈抗议。1886年,英国再度赢得第三次英缅战争,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还规定中国承认英国对缅甸有支配权,但缅甸对中国仍照往例,每十年一贡。

至此,大汉帝国的军队横扫整个东南亚,把英国人彻底赶出了东南亚。

整个东南亚都纳入了中国的疆域管辖范围,南海几乎成了中国的内海!

“英国殖民史上最沉痛的浩劫,最耻辱的投降和失败,就在东南亚。”英国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丘吉尔听说新加坡沦陷后,对英国信任首相劳合.乔治说,他强烈要求英国对中国宣战。

这时,在因对奥斯曼土耳其战争中战败而被免职的前海军大臣丘吉尔又回到英国了!

英国新任首相劳合.乔治一直很欣赏丘吉尔,为了表示对丘吉尔格外优待,劳合.乔治在组阁时让丘吉尔在陆军部、海军部或空军部中任意选择。丘吉尔希望回到英国海军部去洗刷自己过去的耻辱,他在给首相的信中表达了这个意思,并且表示“我可以接受任何要求,让大家的愿望变为现实:‘英国皇家舰队的战友们做好了准备让我回去。’”

但是在与其他阁员磋商的过程中,劳合.乔治没能说服其他内阁成员,于是收回了让丘吉尔任海军大臣的许诺,而让他同时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

面对丘吉尔对中国宣战的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英国陆军大元帅基钦纳、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等英国战争委员会委员都认为他疯了,英国这时哪有余力跟中国开战?一旦跟中国开战,英国要丢的不仅是东南亚,而且连印度、澳大利亚等地都保不住。

最终,英国政府只是发电报给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让其对中国在东南亚的行动表示最强烈的抗议,并要中国政府作出合理的解释,是不是要对“协约国”宣战。

中国的外交部门回复朱尔典说,中国此战,并非是对英国和协约国开战,而是为了维护中立国的合法权益,希望英国能在欧洲停战,坐到谈判桌来。

美国也希望英国能尽快停战,并没有谴责中国,而是派了美国舰队去了澳大利亚,一方面是胁迫英国谈判,一方面这也是防止中国出兵澳大利亚的行动。

在进攻东南亚的同时,印度的兵力也可以说相当空虚,曾纪泽派段祺瑞领十万陆军从大西藏区出征,很快把战线推到了克什米尔地区,也就是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线附近。

第20章 招兵买马第119章 大汉帝国第140章 军用飞机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82章 大海战爆发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14章 反清时机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83章 左宗棠可杀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13章 色胆包天第88章 权力的游戏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第69章 一场大火第45章 深入虎穴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139章 夺取柬埔寨第68章 搞定荣禄第57章 工业建设第8章 曾国荃杀俘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6章 血战武昌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63章 齐人之福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第35章 石达开之死(3)第10章 天国的黄昏第69章 石达开受挫(2)第57章 工业建设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193章 俄国“嫪毐”第201章 攻占东南亚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9章 大战告捷第57章 工业建设第8章 曾国荃杀俘第56章 农业建设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187章 访问美利坚第2章 曾国藩的儿子第27章 天京大杀戮(1)第83章 招揽奇才第12章 勾心斗角第163章 英国妥协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59章 建国大典147章 瓜分俄国计划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49章 荷兰人求和第97章 刺杀日本首相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70章 密谋败露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141章 革命风暴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39章 抢英国军舰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43章 重用容闳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第61章 容宏归来第100章 美女秘书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61章 容宏归来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41章 阿思本舰队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上架感言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51章 大汉国思想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163章 英国妥协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100章 美女秘书
第20章 招兵买马第119章 大汉帝国第140章 军用飞机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82章 大海战爆发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14章 反清时机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83章 左宗棠可杀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13章 色胆包天第88章 权力的游戏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第69章 一场大火第45章 深入虎穴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139章 夺取柬埔寨第68章 搞定荣禄第57章 工业建设第8章 曾国荃杀俘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6章 血战武昌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63章 齐人之福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第35章 石达开之死(3)第10章 天国的黄昏第69章 石达开受挫(2)第57章 工业建设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193章 俄国“嫪毐”第201章 攻占东南亚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9章 大战告捷第57章 工业建设第8章 曾国荃杀俘第56章 农业建设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187章 访问美利坚第2章 曾国藩的儿子第27章 天京大杀戮(1)第83章 招揽奇才第12章 勾心斗角第163章 英国妥协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59章 建国大典147章 瓜分俄国计划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49章 荷兰人求和第97章 刺杀日本首相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70章 密谋败露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141章 革命风暴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39章 抢英国军舰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43章 重用容闳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第61章 容宏归来第100章 美女秘书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61章 容宏归来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41章 阿思本舰队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上架感言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51章 大汉国思想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163章 英国妥协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100章 美女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