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中国出兵

北京,夏日的微风拂面,减了几分燥热。在瀛台岛最南端的迎薰亭,夕阳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山石花草,浑然天成,水天共一色,让人心生惬意。

曾纪泽正在这亭子里,会见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这美好的景色,很容易让人忘了欧洲现在还处于残酷的世界大战之中,每分钟都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亡。

曾纪泽临水眺望,给威廉.塔夫脱接受说:“瀛台建了有几百年了,比美国的历史还长,这里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好像是古代传说中的瀛洲仙境,故取名‘瀛台’。”

威廉.塔夫脱说:“中国的历史和文明有好几千年的传统,几乎跟人类文明的历史差不多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绵延不绝,真是个了不起的国家。”

曾纪泽说:“是呀。不过美国人的文明虽短,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欧洲文明已经堕落了,美国人的勇敢、自由、创新,才代表人类的未来。”

威廉.塔夫脱一笑,说:“皇帝陛下过誉了。不过我们的会谈,不只是看看眼前优美的山水风光和谈人类文明吧。”

曾纪泽说:“说起来也跟文明有关呀。我请总统阁下来访问中国,主要还是想提请美国注意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他们一旦在俄国站稳脚跟,对美国来说将是一种灾难。听说德国现在国内的工人和士兵也在闹事。还几个城市还建立了苏维埃。”

威廉.塔夫脱说:“是的。我们美国也注意到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是自由世界的敌人,美国同意中国提出的自由世界的人们联合起来干预俄国的方案。”

曾纪泽说:“总统还没明白我们中国的意图,我们不只是要干预俄国。中国觉得沙俄这个国家,已经没有在世界上存在的必要了。”

“啊?你是说要灭掉俄国?”威廉.塔夫脱听了曾纪泽的话,也目瞪口呆。原来的沙俄地盘总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包括中亚、远东、中亚五国、伊朗北部,这些在20世纪初都是俄国,被中德瓜分之后,还有1400多万平方公里,另外还有俄国的附庸国和保护国,比如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等。完全吞并俄国,在以前哪个国家也不敢想,中国人的胃口好大!

曾纪泽说:“中国的意思是,拿俄国做筹码,结束这场世界大战,俄国可以由英国、法国、德国、土耳其、中国、美国,甚至意大利,奥匈帝国等瓜分,有些地方,像乌克兰、波兰。都要正式独立。总之,俄国不能再存在。”

曾纪泽这么说,是有底气的。从1908年到1910年,由于欧洲的订单,中国的远洋商船数量和造船能力获得高增长,不进工业高速增长,战争期间,欧洲大量的人才与资本流入中国。由于战争地蔓延,欧洲大陆战火纷飞、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艰难,许多人都想逃离欧洲躲避战火,尤其是犹太人。

上海虹口于全球犹太人来说这是远东最温暖的一个地方,大约两万人到了这里。很多人进行了投资移民。因为中国的移民政策,只要移民者要拥有20万美元以上的资本并准备在中国进行实业投资,都可以获得中国国籍。现在中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而且因为战争,德国、法国、英国已经消耗很大。中国和美国的工业实力已经超过了他们。

中国奉行“现金交易”的贸易原则,让各国大量的黄金和现金流向中国。而德国等对中国借款额较大的国家,则不得不用未到期的债券与贷款折价抵充货款。随着战争的日益激烈,欧洲各国为了购买物资,不得不拼命地向还算富裕的美国、中国贷款。整个西方世界从殖民时期积累下来的财富,正在快的流向中国和美国。

而且中国和美国作为中立国,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只要中国和美国达成一致意见,是能左右整个欧洲战局的。

威廉.塔夫脱说:“俄国毕竟还有一亿多人口,就这么消灭这个国家,恐怕不符合文明世界的规则。”

曾纪泽说:“斯拉夫人只听得懂皮鞭和大炮。你放心,布尔什维克其实在俄国也是少数,很多人反对,只是布尔什维克的契卡太过于血腥恐怖,做惯了农奴的俄国人都很胆小,没有人敢公开反对。我们要趁现在消灭他们,否则,对人类来说,将是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

美国这时还想发一下战争财,不想欧洲战争这么早结束,威廉.塔夫脱有点犹豫,借口说:“美国总统不像皇帝陛下那么有权力,可以一个人决定战争或外交。我还得回去说服那些国会议员才行。”

曾纪泽好像看透了威廉.塔夫脱的心思,说:“我们中国其实也需要再发展,我们也希望欧洲的订单能再多一些。但是现在,我觉得中国和美国都要意识到:这个世界有比利益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结束欧洲的战争,维护人类的文明。这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曾纪泽的话,深深触动了威廉.塔夫脱。他原以为只有美国人才具有这种全人类的视角和世界眼光,没想到中国人也有这种世界性的眼光。

其实,曾纪泽对美国是十分了解的。正像黑格尔所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国家也一样。”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及人民的精神,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去探寻其形成的过程和环境,这样才能有客观分析和认识。

了解美国人的精神最好从美国的起源入手。美国人,刚开始主要是清教徒。美国的清教徒主义源于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展开之后,有些人热切的要求净化教会,这些人便被称为清教徒。清教徒想要摆脱与传统天主教有关联的一切,单单让《新约》来决定教会的准则。1607年,这群人逃到了荷兰,数年之后,发现这里也并非他们理想中的乐土,于是他们怀揣希望与梦想移民美洲新大陆,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登陆马萨诸萨州建立普里茅斯公民自治团体,清教徒开始在美洲大陆上扎根。基督教清教徒的精神和信念对美国的主流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基督教是一个救世情结浓厚的宗教。在《圣经》中,由于“神爱每一个人”。所以不愿失去他的任何一只羔羊;100只羔羊中丢失一只,上帝也要把它找寻回来。耶稣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的光应当“照在人前,让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这种救世的使命感,使美国人的天性中有一种所谓的“传教士精神”。

1776年得美国独立,独立本身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独立遵循的思想原则:《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自由”、“人人生而平等”、“天助自助者”,这是美国人信仰的声音。是他们强大的“基因”。美国人将“好”的文化和制度“推己及人”的“救世”情结,深深扎根于基督教清教徒的“天命”意识,制度和文化的对外扩张通常被他们理解为是上帝赋予他们的“特殊使命”。

曾纪泽于是劝说美国人和中国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听了曾纪泽的话,威廉.塔夫脱陷入了沉思。他本身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于是他答应曾纪泽回去说服美国国会的议员们。

不过,威廉.塔夫脱对曾纪泽的方案还是有所怀疑,说:“即便中国和美国联手,真的有把握说服德国和英国坐到谈判桌上来吗?”

曾纪泽说,根据中国收集到的情报,战争进行到现在,欧洲各国经历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三个年头,战争的代价不断攀升,双方获得胜利的希望都很渺茫。尽管人民付出巨大的牺牲、遭受了种种灾难,但还是看不见战争的尽头,各种矛盾与困难都已经难以掩盖地浮出水面。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先在战壕中出现。

同盟国方面的厌战情绪,不仅打击了士气,甚至已经开始动摇各国的统治,德国国会以218票对过了《和平决议》,要求德皇威廉二世立刻终止战争。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匈帝国,毕竟是一个由诸多不安分的从属民族构成的国家,这些民族这时已经开始为获得独立的主权而蠢蠢欲动。同样的事情也在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这些原本摇摇欲坠的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协约国那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法国军队竟然在前线动了一次起义,让协约国不得不放弃进攻战略。战壕里的英国土兵也在一歌中表达了同样的反战情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我不想让自己的鲜血浇灌别人的胜利……”

威廉.塔夫脱说:“如果中国和美国能促成这次停战,那真是一件大好事。”

曾纪泽说:“那好,我等候阁下的回复!”

不久,中国和美国签订了秘密协议,同意出兵打击沙俄,曾纪泽会见了德国驻华公使。

德国驻华大使在见曾纪泽之前,面色不安。德国在日德兰海战中突围失败后,有意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潜艇总是跟踪、威胁中国和美国的船只,虽然中国外交部门的态度暂时还算平静,不过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克林德感觉到中国人的不满正在升级。

就在前两天,两艘德国潜艇企图拦截中国商船队,虽然这次事件最后被证明是一场误会,但中国外交部派人向德国递交了一份警告:若再有类似事件生,中国将断绝与德国的一切外交关系,而且,中国将联合美国,不惜用武力来保障作为中立国的合法权益。

不过,因为现在的世界大战中,各国并没有正真决出胜负。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和英国都对外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所以德皇威廉二世此前主要是想拉拢中国加入同盟国。

曾纪泽把中国和美国提出的停战方案告知了德国,他也大吃一惊,即便是德国,原本也只是想通过战争来获取一些海外的殖民地,瓜分这么庞大的俄国,确实是一件出乎意料又让人兴奋的事情。

德皇威廉二世受到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发来的电报,半天沉默不语。他知道中国和美国肯定是不会加入同盟国了。这次大战,德国也展示了强大的实力,毕竟英国、法国、俄国加起来也只和德国打了个平手。

三天后,来自俄国的一条消息,震惊了全世界,也深深触动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内心:在远离莫斯科的乌拉尔山区的叶卡捷琳娜堡那个一楼房间里,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他的皇后和他们的五个孩子,最大的孩子14岁,最小的5岁,被执政的布尔什维克用机关枪处决了。列宁下达了“屠杀令”。在地下室,全副武装的士兵等着他们,子弹先是射进了尼古拉二世的脸部,然后,他的妻子儿女也中弹。奥尔加公主扑到她弟弟面前。第一颗子弹击中她的肩部,第二颗子弹射中她的胸膛,最后一颗子弹击中她的喉部,鲜血从嘴里喷出。沙皇一家死在血泊之中,他们的御医御厨和两名男女仆役也全部枪杀。他们的尸体被拉到野外的空地上,然后被剥光,沙皇的女儿藏进内衣裤里的珠宝,全部被布尔什维克拿走。行刑队把他们的尸体仍进了一个矿井,然后又往死者脸上泼了硫酸,熊熊的烈火,结束了一切!

威廉二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沙俄独裁君主的末日,他想到了自己和家人的未来,会不会也是这样?他让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从前线调回了四个军的兵力,对德国境内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展开了疯狂的镇压和屠杀!另外,德皇表示同意接受中国和美国的调停,但是,德国必须得到已经占领的卢森堡和列日,而且还有乌克兰、波兰等地。

这时,法国本土已经被德国占领了大约40%,对强大的中国和美国单独和德国进行交涉感到恐惧,法国人害怕中国和美国主导了和平的进程,也愿意坐下来进行充分的谈判。

只有英国人不太乐意停战谈判,因为毕竟英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本土大陆不会受到什么威胁。

曾纪泽下令早已做好准备的中国海陆空三军,迅速趁机出兵占领马来西亚,还有印度等英国属地,用武力逼迫英国人和谈,实际上中国也早就要对这些地方下手了!

曾纪泽觉得,亚洲是中国的地盘,是中国的大本营,就算英国想染指也不行!

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91章 分裂的天国第15章 乱世之枭雄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98章 鱼雷和潜艇第53章 曾国藩的心思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85章 肃顺揽权第62章 谋取东南战略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94章 驱逐日本人第82章 洪大炮来了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57章 工业建设第35章 石达开之死(3)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46章 借鸡生蛋第164章 中国人完胜第6章 血战武昌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126章 沙俄内乱第120章 卧底张作霖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183章 德海军的密码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104章 变法维新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72章 改朝换代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20章 招兵买马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161章 占领南亚腹地第37章 诛杀胜保第72章 自将则败第69章 石达开受挫(2)第49章 荷兰人求和第21章 陈玉成之死(1)第76章 统一南方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53章 曾国藩的心思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74章 大败日本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48章 洪秀全该死(2)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1章 最年轻的舰长第90章 北上勤王第70章 石达开受挫(3)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70章 密谋败露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37章 诛杀胜保第74章 曾国藩治军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48章 洪秀全该死(2)第62章 三位夫人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171章 德军犯大错第24章 曾国藩的难题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151章 国际分赃会第42章 拥兵自重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57章 工业建设第86章 搞定朝鲜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121章 准备大战
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91章 分裂的天国第15章 乱世之枭雄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98章 鱼雷和潜艇第53章 曾国藩的心思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85章 肃顺揽权第62章 谋取东南战略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94章 驱逐日本人第82章 洪大炮来了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57章 工业建设第35章 石达开之死(3)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46章 借鸡生蛋第164章 中国人完胜第6章 血战武昌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126章 沙俄内乱第120章 卧底张作霖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183章 德海军的密码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104章 变法维新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72章 改朝换代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20章 招兵买马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161章 占领南亚腹地第37章 诛杀胜保第72章 自将则败第69章 石达开受挫(2)第49章 荷兰人求和第21章 陈玉成之死(1)第76章 统一南方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53章 曾国藩的心思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74章 大败日本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48章 洪秀全该死(2)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1章 最年轻的舰长第90章 北上勤王第70章 石达开受挫(3)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70章 密谋败露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37章 诛杀胜保第74章 曾国藩治军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48章 洪秀全该死(2)第62章 三位夫人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171章 德军犯大错第24章 曾国藩的难题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151章 国际分赃会第42章 拥兵自重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57章 工业建设第86章 搞定朝鲜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121章 准备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