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要东亚海权

曾广孝带领中国水兵占领了日本长崎,吴王曾纪泽在电报中表示支持,一定要借此事和日本签订一些不平等条约,保障中国在日本获得利益。这时,明治天皇的内廷收到这个消息,顿时炸开了锅。

主和派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主战派的农商大臣西乡从道,吵得面红耳赤,当着天皇的面都快打起来了。日本政界当时主战派的人物以大隈重信和西乡从道为首。西乡从道就是1874年带领三千日本生番去攻打台湾的家伙。大隈重信1838年出生于日本肥前藩佐贺城,其父是佐贺藩炮术长,是个贵族,享有很高的俸禄,他少年时就接触过荷兰宪法、美国独立宣言,成为一名胸怀立宪思想的青年,他的青年时代正赶上明治维新,他推动佐贺藩加入了“尊皇倒幕”运动,还于1874年推动自由民权运动,提出设立民选议会的激进方案,结果,在1881年,伊藤博文秘密联合政府中的萨摩、长洲系官僚、皇室公卿,于明治十四年发动政变,将大隈重信搞掉了,此时主战派就西乡从道,他极力要求和中国立即开战!

而1886年,伊藤博文已成为明治天皇的头号大臣,他劝说明治天皇:“现在日本海军可战之铁甲舰只有四艘,尚不及中国一半,而且内政改革迟缓,以往与英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依然存在,束缚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宪法也刚刚起草,须再等上十年,国力强盛,方可与中国一战。”

西乡从道反驳道:“中国明显在挑衅日本,陆军军部大臣井上恒一说军部都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不向中国开战,他就退出内阁。东京和长崎的爱国武士们极为愤怒,这是大和民族的奇耻大辱,要不对中国开战,他们就到宫外集体破腹自杀。”

日本人是很擅长学习的,汉文化学了很多,伊藤博文赶忙反驳说,“小不忍乱大谋,求死只是匹夫之勇,知耻而后奋起才是真英雄!”

要是在国内,伊藤博文早被人骂是大汉奸了,但已过而立之年的明治天皇,对伊藤博文依然很信任,摸着自己浓密的三羊胡,赞同他的意见。因为明治天皇也知道,日本海军现在不行,他理智地选择了屈辱求和,派头号大臣伊藤博文去长崎,跟曾广孝议和,想把损伤降到最低点,让这件事很快过去。

此时,曾广孝已经派了一千水兵登陆,占领了长崎市的政府大楼,对长崎实行军事管制,命令长崎的警察立即抓捕杀害中国水兵的凶手。李鸿章在接到吴王曾纪泽电报通知的“长崎事件”后,对曾广孝的行为也表示支持,随即愤怒地召见了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不无威胁地对波多野说:“如今中国兵舰充足,开启战端,并非难事”。

伊藤博文接到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的电报,便以日本政府的名义,给曾广孝发去电报,对遇难的中国水兵表示极大的哀悼,说长崎警察局和日本浪人仇视中国人,并不代表日本政府的立场,日本政府很愿意对死去的北洋水兵赔偿抚恤金,伊藤博文还找英美两国的驻日大使帮忙,从中调停,斡旋中日进行和谈。

曾广孝不太想和日本人和谈,想直接把军舰开到东京去,接到伊藤博文的求和书,便电报请示吴王曾纪泽。曾纪泽见已过而立之年的明治天皇派伊藤博文去长崎跟李经述屈辱讲和,还拉了英国和美国斡旋,有意考验儿子,便让曾广孝自己看着办,并且让他特别留意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此时,曾广孝已派一千水兵登陆,占领了长崎市的政府大楼,接到伊藤博文和吴王曾纪泽的电报,李经述召集琅威理、马吉芬,邓世昌等人开会讨论。

吴国的海军顾问、英国海军上校琅威理还是主战,他说:“现在与日本人讲和为时太早,我们应该把中国的舰队直接开到东京湾去,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曾广孝叹了一口气,道:“我何尝不想马上跟日本人开战,只是我跟家父发电报请示,他回电说日本陆军现在有三万六千多正规军,一旦登陆作战,我们没有优势。”

邓世昌说:“那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日本人,我们应该教训一下日本人。”

曾广孝说:“你们放心吧,这一次绝不与日本人善罢甘休。既然日本要和谈,那就请他们拿出诚意来,让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亲自来长崎和我们谈,我准备找日本要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十余年前,西乡从道率领三千生番去台湾,就索赔清国五十万两白银。现在是我们加两倍要回来的时候了。”

在伊藤博文来长崎之前,曾广孝对他作了详尽的调查。那日黄昏,他脸上的汗珠密密麻麻,信步去了长崎的扬帆楼,此楼原是一家海鲜料理店,曾广孝准备在此和伊藤博文进行谈判。扬帆楼处于长崎港东边的高地,立在坚硬的岩石之上,远眺茫茫的海峡,可以看见长崎港上白帆点点,粼粼波光铺满金色的海面,蓝天之下,白色的海鸥振翅高飞,时起时落。

曾广孝心里很清楚,要重创日本,最好的办法是现在挑起一场全面的中日战争,但可惜中国刚跟法国打了一仗,打仗烧钱,国库有点空虚,中国陆军到日本本土作战,没有优势,所以只能搞海战。不过,还有一个重创日本人的方法,那就是吴王曾纪泽提议的:干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虽然这办法很冒险。

根据吴王曾纪泽收集到的情报,伊藤博文在日本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李鸿章,但他比李鸿章的思想更开放,1882到1883年曾赴普鲁士研究宪法,归国后已组织了内阁,现在伊藤博文已经在组织日本法学专家起草宪法,曾纪泽知道宪政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一旦日本天皇颁布了宪法,实行宪政,每一个日本人就成了国民,成了公民,那国力必然一日千里。中国人1886年最大的敌人,就是日本和沙俄。其他泰西列强,多只是想跟中国通商,要一些经济特权罢了,只有日本和俄国,对中国有极大的领土野心。曾纪泽没有和日本立即开战,还有一个原因是要防范沙俄。干掉伊藤博文,日本的宪政至少推迟十年,说不定主战的大隈重信跟中国开战,那正好可以借机打败日本人,索要巨额战争赔款,至少可以让日本倒退二十年。

曾纪泽思前想后,觉得冒天下之大不韪,派人刺杀伊藤博文,这也是曾纪泽暗中让曾广孝答应和日本人谈判的原因。

此刻,在扬帆楼中,曾广孝坐在一张躺椅上,迎面吹来带鱼腥味的海风,他闭着眼睛,静静等着那位即将去刺杀伊藤博文的勇士到来!他知道有一些路,一旦迈出第一步,就永远无法后退,怕,就先输了!不管风雨兼程,只有勇往直前,才能见到胜利的曙光!他对此事进行了详尽策划。

十天后,当伊藤博文到长崎跟曾广孝谈判时,他已经明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心酸自知,但伊藤博文还想尽力表现出恢宏的气度,箭步登上扬帆楼。

扬帆楼上,围了一张长方桌,摆放了七八把椅子。谈判的人坐定,曾广孝首先提了三个条件:一是除谈判人员外,不论任何人,一概不得踏入会场;二是日本各报的报道必须经过中方检查后方可付印;三是任何人不得携带凶器。

在与伊藤博文的首次谈判中,曾广孝很淡定地向伊藤博文提出了和谈条件:一、日本政府照会英美各国,琉球正式复国,中国是琉球王国的宗主国,而且明确承认琉球是中国的领土;二、抓捕并严惩凶手,赔偿死亡和失踪的中国水兵的抚恤金五十万两白银,以及这次中国水师弹药和损耗一百万两白银,共计赔款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立即还清;三、承认中国对台湾海峡、南海、东海、对马海峡等东亚海域的“海权”,凡航行在东亚海域的日本船只,必须事先告知中国的水师,否则将被中国水师拦截。

伊藤博文听到这三条,额头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直呼“过苛”,他尤其想不到,曾广孝竟然会懂“海权”,还提出第三条,要东亚的“海权”,不过当时中国是朝鲜、越南、琉球等国的宗主国,将这些国家的海权收归己有无可厚非,但这样一来,南海、东海、对马海峡几乎成了中国的“内海”,日本再从英国和德国等国购买军舰,要把军舰运回国,就必须告知中国,这条件太狠了,无异于釜底抽薪,牢牢掐住了日本海军的脖子,一旦有异动,就会被北洋水师掐死。伊藤博文强压住心头怒火,说:“本大人来长崎,实系诚心讲和,你提的这些条件,没有一条是合理的,不要说天皇陛下,我一条都不能答应!”

曾广孝站起身来,握紧拳头,哈哈大笑,道:“伊藤大人这话,意思是中日没得谈了?这些条件,都是吴王殿下仁慈,才提出的。”

此刻的长崎港口,海风阵阵,一群白色海鸥在天空飞起,扑腾落到水面又展翅飞起。伊藤博文用手整理了一下燕尾服的领结,那双黑色的小眼睛,在说话时一直盯着曾广孝的一举一动,他的嘴唇一张一合,咳嗽了两声,说:“中日东亚两国,最为邻近,同文同种,今暂时相争,总以永好为事。既然英美公使都在座出面调停,日本国诚心求和,我希望贵国能拿出诚意来。好比第二条,死亡和失踪的中国水兵,竟然索要五十万两白银赔偿,按五个人算,中国人一条命值十万两白银,这太离谱了吧?而且失踪的水兵,有可能是在长期未归队,不一定是死了吧。”

曾广孝见在座的英美驻日公使也在交头接耳,看了看伊藤博文一头深灰且正在变白的头发,重新坐下跟他讲道理:“伊藤大人,你算错了,不是五条命,而是十一条人命,这水兵的妻子,在听到丈夫的噩耗后,守贞洁而自杀了,其中有一位孕妇,肚子里怀着三个月大的孩子,这孩子还没来得及看这世界一眼,就去世了。”

英美驻日公使发出了感叹声,完全不能理解当时中国这种夫死妇随的传统。李经述继续解释:“每一条中国人命赔偿两万两白银,另外的三十万两,是赔偿给那孕妇肚子里的孩子。人人生而平等,我听说伊藤大人的父亲,也只是一位普通武士。这孩子本来也有机会成为伊藤大人那样的国家栋梁,可惜胎死腹中!伊藤大人觉得自己值三十万两白银吗?我们倒是十分愿意花白银三十万两,买首相大人为中国服务。”

曾广孝道出未出世的孩子和人人生而平等,正击中了英美公使身上人道主义的那块软肋,他们连连点头。伊藤博文没有办法再纠结赔款这一条,转而攻击中国要东亚的海权是宗主国的老一套规矩,不符合现在的国际法规则。

曾广孝强硬地表态:“如果有必要,中国可以向日本人学习,把琉球、越南、朝鲜都变成中国的郡县。更何况,中国要东亚的海权,也只是为了防御某些国家的狼子野心,为了东亚永久的和平。这是吴王特意交代的,这一条日本必须答应!否则中日就兵戎相见。”

伊藤博文支支吾吾,无话可说。曾广孝用英语对英美驻日公使说:“两位先生,我相信东亚的和平,对英国和美国在亚洲的贸易,也是极为有利的,你们说呢。”

当时英国和美国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得早,主要想打开亚洲市场,而不像日本那么有领土扩张的野心,曾广孝的话,基本上无懈可击,伊藤博文望着曾广孝这张年轻又充满朝气的脸,还有坚定无比的眼神,感觉他的眼界和见识和吴王曾纪泽相似,还会说英文,伊藤认定这是一位难以战胜的对手,内心重新燃起了要干掉曾广孝的想法,他拿起手帕擦了擦额头密密麻麻的汗珠,意味深长说了一句:“我知道该如何对付中国了。”

曾广孝哈哈大笑道:“首相大人,我也知道该如何对付日本国了!”(。

第24章 曾国藩的难题第29章 天京大杀戮(3)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74章 大败日本第71章 慈安干预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60章 救了林肯第38章 开始布局第7章 大决战(3)第184章 巨无霸战舰第38章 踏进新征程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74章 大败日本第202章 中国的野望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49章 荷兰人求和第139章 夺取柬埔寨第69章 一场大火第140章 军用飞机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52章 中华巨龙苏醒第46章 与兰芳结盟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7章 大决战(3)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165章 世界大战第94章 驱逐日本人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43章 火烧荷兰公馆第171章 德军犯大错第72章 自将则败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45章 饥荒之城第174章 发战争财第110章 满清亡国第186章 持久战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203章 攻占中亚第50章 反清准备(1)第105年光绪夺权第32章 石达开的愤怒第29章 天京大杀戮(3)第174章 发战争财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71章 慈安干预第41章 挺进兰芳国第45章 深入虎穴第46章 借鸡生蛋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56章 裂土封王(3)172章 法军大反攻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158章 追击英军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91章 红顶商人破产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59章 僧王被干掉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48章 洪秀全该死(2)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45章 饥荒之城第64章 孤军深入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110章 满清亡国第97章 刺杀日本首相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42章 天堂即地狱第164章 中国人完胜第56章 农业建设第10章 石达开退兵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32章 进攻天京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81章 放走石达开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31章 强攻九洑洲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166章 导火索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
第24章 曾国藩的难题第29章 天京大杀戮(3)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74章 大败日本第71章 慈安干预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60章 救了林肯第38章 开始布局第7章 大决战(3)第184章 巨无霸战舰第38章 踏进新征程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74章 大败日本第202章 中国的野望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49章 荷兰人求和第139章 夺取柬埔寨第69章 一场大火第140章 军用飞机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52章 中华巨龙苏醒第46章 与兰芳结盟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7章 大决战(3)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165章 世界大战第94章 驱逐日本人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43章 火烧荷兰公馆第171章 德军犯大错第72章 自将则败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45章 饥荒之城第174章 发战争财第110章 满清亡国第186章 持久战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203章 攻占中亚第50章 反清准备(1)第105年光绪夺权第32章 石达开的愤怒第29章 天京大杀戮(3)第174章 发战争财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71章 慈安干预第41章 挺进兰芳国第45章 深入虎穴第46章 借鸡生蛋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56章 裂土封王(3)172章 法军大反攻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158章 追击英军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91章 红顶商人破产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59章 僧王被干掉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48章 洪秀全该死(2)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45章 饥荒之城第64章 孤军深入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110章 满清亡国第97章 刺杀日本首相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42章 天堂即地狱第164章 中国人完胜第56章 农业建设第10章 石达开退兵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32章 进攻天京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81章 放走石达开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31章 强攻九洑洲第77章 少年袁世凯(1)第166章 导火索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