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中国人完胜

曾纪泽下令屯兵英属印度边境,让英国人大吃一惊,赶紧开会研究对策!

那天下午,在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正在和海军大臣丘吉尔商量着德国可能在比利时的军事行动,他的秘书汉娜小姐穿着一身黑色性感的职业西装走了进来,道:“首相大人,印度总督发来紧急电报,您看!”

说完,汉娜把电报从文件夹里取出,递给了阿斯奎斯。

阿斯奎斯听到是紧急电报,马上接过来一看,然后脸色突变,阴沉得像是要下雨,迅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会议室里来回跺着脚步,喃喃自语:“可恶的中国人,他们竟然敢大量屯兵印度边境,真是太放肆了!”

英国其他的几位大臣也立即拿来看,看了之后和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的脸色一样铁青,他们也没想到中国竟然如此强硬,只有海军大臣丘吉尔手里握着一只结实的石楠根烟斗,面色平静,问道:“首相大人,看来我们屯兵印度的策略没有吓倒中国人?”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点点头,说:“是的,现在事态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意料,或许会对我们非常不利。”

就在此时,首相府的门外,还有游行的英国民众,人群多达数千人,他们和上百的防爆警察对峙。丘吉尔听着屋外游行示威的口号声,用烟斗猛抽了一口烟,说道:“看来不只中国人,我们的民众也在给我们添乱呀。我建议还是先出去和民众对话。要让民众们明白,眼下,我们最大的敌人是德国。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压制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退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德国这个幽灵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

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表示同意,便出去和民众对话,大家都坐在地上,等候首相的演讲。

阿斯奎斯整理了一下西装上黑色的燕尾领结,大声对着人群说:“如果是平常时期,我们随时可以派遣欧洲战舰去歼灭中国的海军,但是现在,欧洲大陆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一旦把帝国的舰队派去远东,那么本土的防御,会降到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步,想一想你们的家人。你们的孩子,你们不会愿意看到他们在德军的铁蹄下生活吧?中国现在不比六十年前了,现在大汉帝国已经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军队超过150万人,是一个庞然大物。他们拥有的先进大炮和战舰,而且,你们要知道,中国的人口超过五万万人,这时如果中英发生全面战争,我相信战争的时间将会非常长,一年,二年,十年都有可能。而且中国在亚洲本土和我们作战,大英帝国的损失会非常大。我们现在最好的策略,就是扶持日本,总有一天,两国会有一次大战,等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帝国就会强势介入。到时候。就是中国乞求我们的时候。”

听了首相的话,人群中的**渐渐平息了下来。首相阿斯奎斯到了英国议院,就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投票,很多议员都是大资本家,他们的产业在中国受到了打击,同意英国当局对中国做出必要的妥协,但是要求政府必须保住印度。

印度的历史悠久,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

印度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漂亮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很多人还有多神的信仰。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

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1908年,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一小半。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早在19世纪中叶,印度铁路的大量兴建,使印度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除了纺织工业,英国资本家还投资于银行信贷、钢铁、水电、水泥等部门,并且拥有印刷、造纸、榨油等小型企业,相对锡金、尼泊尔等地比较富裕,所以,英国议员们设立了确保印度的谈判底线。

首相阿斯奎斯于是把议会表决结果电报发给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敦促他在保证帝国利益的情况下尽快完成谈判,大英帝国在等着他们的好消息。

而此时的德国,威廉二世最想的是怎么能够从中国和英国战争中谋取利益,他召集了德国的陆军大臣还有海军大臣等人,商量着和中国合作,把孟加拉一带给强行占领下来,这样印度洋的一些港口德国可以使用,可以驻军,到时候德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殖民地就很方便了。

德皇威廉二世的思绪早就飞到了孟加拉湾,他仿佛看到了德国的军队从孟加拉湾直接横扫印度的情景,没有了印度这个“后花园”支持,英国和德国大战。鹿死谁手就不可知了。他觉得应该和大臣们商讨一下德意志帝国的未来,所以就派人去召集德国的一干高级军官。

德国将军元帅也不知道威廉二世为什召集他们,但是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赶来无忧宫。威廉二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臣们听。

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施利芬首先发言,他揣摩着威廉二世已经下定决心和中国联合,于是迎合威廉二世说:“殿下。我觉得这个计划可以实行,可以联合中国在亚洲开辟第二战场。如果我们帮助中国人拿下孟加拉,孟加拉湾就会有我们德国的战舰,那么印度这个英国的后花园就会受到我们的威胁,英国必然会大量派遣军队去印度,这样,我们就可以趁机攻下伦敦。”

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小毛奇反驳道:“陛下,帝国现在还没有做好和英国直接开展的准备,印度对于英国来说太重要了,我们一旦驻军那里的话,就有可能引发全面战争。其中的风险很大,中国即使能够打下孟加拉地区,也不一定能够逃过英国和法国的夹击。”

德国陆军上将兴登堡看了一眼施利芬。对威廉二世说道:“我也不赞成现在就和英国人全面开战。亚洲的情况复杂,陛下是知道,我们能够派遣多少军队去亚洲,而英国在亚洲发展了几十年,上百年了。不是帝国一时间可以抗衡的。”

威廉二世一向很自负,他听了两位陆军上将都不是很有信心,脸色很难看,说道:“我们德意志的军人,应该放眼全球,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机会如果没有,可以创造。而且现在中英两国剑拔弩张,正是我们争取阳光下的领土的好时机。”说完,威廉二世转头问海军大臣的意见,“你说呢?提尔皮茨将军。”

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听了威廉二世的话,不得不发言。以1898年第一舰队的组建为标志,提尔皮茨公布了他所组织完成的新的《海军法》,总耗资4.08亿马克,1905年完成重新组建海军。第一舰队包括两个分舰队,17艘战列舰、9艘大型及26艘小型巡洋舰和其他小型舰只,这个规模的建设计划将使德国舰队与法国比肩,初步具有挑战英国的能力。他原本也想推迟和英国人的战争,但他也了解威廉二世的脾气,于是改变了立场,说:“陛下,我觉得现在未必不是一个机会,毕竟孟加拉湾离帝国的航程更近,甚至可以用那里的资源来帮助我们的盟友奥匈帝国解决资源问题,更好对付塞尔维亚人。”

最终,德皇威廉二世还是下决心和中国结盟,发电报给曾纪泽,商谈中德再次结盟的事情,准备让德军帮助中国,攻击孟加拉地区。

孟加拉位于孟加拉湾之北,东南山区一小部份与缅甸为邻,其他部份都与印度接壤,并在北方边境尚有大量飞地,1908年还是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曾纪泽接到德皇威廉二世的电报,也有点心动,不过,他没有马上答复,也召集了陆海军高级将领开会,要不要和德国再次结盟。这个决策太重要了,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曾纪泽在崇政殿展示了德皇威廉二世的电报,说:“大家畅所欲言,我们要不要再次和德国结盟。短时间内拿下孟加拉,肯定会彻底激怒英国人,朱尔典也跟我们声明了英国政府的底线,说一旦中国军队碰了印度,英国就会马上翻脸,不惜与中国全面开战,世界大战就会提前爆发。”

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这不是一个国家的战争,也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停止的战争。德国的敌人是法国、俄罗斯和英国。德国的打法是先以闪电战形式击败法国,然后,再掉转头去打俄罗斯;结果都是陷入两面作战,最终战败。因为曾纪泽的到来,此时的沙俄帝国已经奔溃,不是德国人的对手,而且,一旦中国加入同盟国的阵营,在亚洲开辟第二战场,英国和法国等协约国就不一定能取胜了。曾纪泽此时也拿不准,到底要不要和德国人结盟,因为蝴蝶效应,很可能一步走错。就堕入黑暗无底的深渊。所以他希望综合伍廷芳、段祺瑞、刘步蟾等人的智慧,做出稳妥的决定。

外交大臣伍廷芳首先站起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子,说话声音洪亮:“俄帝国现在虽然奔溃,但似乎有英法两国在背后撑腰。沙皇尼古拉二世表态说俄国现在愿意就塞尔维亚对奥地利的任何战争提供援助。而奥地利也有盟国,最重要的是德国。德国希望英国、法国、俄国不要介入奥地利和塞尔维亚的战争,一旦英国、法国、俄罗斯拒绝时,德国就会向俄罗斯和法国、英国宣战。所以现在我们如果跟德国结盟,就会面临英国、法国、俄国等的协约国。我建议,中国还是继续保持中立政策。”

曾纪泽点点头,说:“我相信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很快都会加入这场战争。一方是同盟国。主要包括德国和奥匈帝国、意大利;另一方是协约国,包括法国、英国和俄罗斯。欧洲其他一些国家要么加入同盟国,比如保加利亚,要么加入协约国,比如罗马尼亚、葡萄牙。两大阵营的军事实力旗鼓相当,鹿死谁手。很难判断。”

说完,曾纪泽问段祺瑞:“芝泉,你看德国有没有取胜的把握?”

段祺瑞最近也一直在关注欧洲的局势,尤其是德国的军队的动向,他回答说:“德国和奥地利希望能够尽快地取得战争的胜利。我看纽约时报上报道说,德国将领已经制定了一项确保胜利的计划,以绝大多数德国军队对法国进行突然袭击,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法国,然后再回身横扫俄罗斯,这样一来,德国就不会同时两面受敌。德国陆军能参与作战的,估计有两百万左右,据说现在已经屯兵比利时边境。两百万德国陆军,肯定是势如破竹的,所以我觉得德国有七分胜算。”

在座的其他陆军将领,比如冯国璋、蔡锷等人也表示认同段祺瑞的观点,因为毕竟中国新式陆军很多东西都是学习德国的,德国人在历史上是战斗种族,他们和罗马人开战,和法兰西人作战,和瑞典人作战,和斯拉夫人作战,战无不胜。德国单兵作战素质高,执行命令坚决,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更重要的是,德国陆军参谋部的指挥能力举世公认。

“德国人按耐不住了,想扩张殖民地,已经蠢蠢欲动,不管怎么样,我们做好打世界大战的准备!”经过一番讨论,曾纪泽决定,中国的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出口欧洲。不过,曾纪泽故意把德皇威廉二世的电报给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看,督促中英两国尽快签订和约,解决大西藏区的主权问题。

朱尔典看到德皇威廉二世竟然邀请中国共同出兵占领印度,然后两国瓜分印度,头上不禁冒出冷汗,喃喃自语:“德国人想介入印度,真是疯了!”他赶紧发电报回伦敦请示,英国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指示朱尔典尽快和中国签订和约。

于是,1908年8月21日,中英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其中规定:大西藏区永远是中国的领土,英国给付300万英镑,赎回被俘的英军和战舰。

这一次中英局部战争,以中国人的完全胜利告终,中国的国土再一次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举国欢庆。

第84章 出征朝鲜第33章 石达开之死(1)第55章 开疆拓土(3)第83章 左宗棠可杀第38章 踏进新征程第81章 放走石达开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161章 占领南亚腹地第196章 中国参战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51章 反清准备(2)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163章 英国妥协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7章 大决战(3)第69章 一场大火第69章 一场大火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70章 密谋败露第14章 反清时机第67章 新三河大战(2)第39章 说服曾国荃第53章 曾国藩的心思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14章 反清时机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9章 大战告捷第74章 曾国藩治军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59章 建国大典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1章 最年轻的舰长第112章 俄日开战第35章 曾国藩回家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197章 列宁上台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202章 中国的野望第100章 美女秘书第39章 说服曾国荃第13章 世道人心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76章 洋枪洋炮队第53章 开疆拓土(1)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62章 谋取东南战略第101章 捍卫海权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57章 工业建设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93章 祸起萧墙第72章 自将则败第17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第81章 放走石达开第134章 帝国崛起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80章 决战宝庆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13章 色胆包天第38章 开始布局第202章 中国的野望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71章 慈安干预第129章 中国大获全胜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76章 统一南方第129章 中国大获全胜第45章 饥荒之城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193章 俄国“嫪毐”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92章 袁世凯的小妾第65章 神秘来客第105年光绪夺权第30章 血洗东王府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38章 开始布局第184章 巨无霸战舰第64章 曾国藩的遗嘱第88章 中法大战(1)
第84章 出征朝鲜第33章 石达开之死(1)第55章 开疆拓土(3)第83章 左宗棠可杀第38章 踏进新征程第81章 放走石达开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161章 占领南亚腹地第196章 中国参战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51章 反清准备(2)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163章 英国妥协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7章 大决战(3)第69章 一场大火第69章 一场大火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70章 密谋败露第14章 反清时机第67章 新三河大战(2)第39章 说服曾国荃第53章 曾国藩的心思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14章 反清时机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9章 大战告捷第74章 曾国藩治军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59章 建国大典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1章 最年轻的舰长第112章 俄日开战第35章 曾国藩回家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77章 李鸿章挨打第197章 列宁上台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202章 中国的野望第100章 美女秘书第39章 说服曾国荃第13章 世道人心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76章 洋枪洋炮队第53章 开疆拓土(1)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62章 谋取东南战略第101章 捍卫海权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57章 工业建设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93章 祸起萧墙第72章 自将则败第17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第81章 放走石达开第134章 帝国崛起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80章 决战宝庆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13章 色胆包天第38章 开始布局第202章 中国的野望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71章 慈安干预第129章 中国大获全胜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76章 统一南方第129章 中国大获全胜第45章 饥荒之城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193章 俄国“嫪毐”第66章 买炮舰打日本第92章 袁世凯的小妾第65章 神秘来客第105年光绪夺权第30章 血洗东王府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38章 开始布局第184章 巨无霸战舰第64章 曾国藩的遗嘱第88章 中法大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