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曾国藩治军

曾纪泽带李鸿章去江西建昌找曾国藩,没想到曾国藩并没有立即抽出时间来见李鸿章,还推说军务繁忙,曾纪泽只好把李鸿章安置在城里的旅馆。

李鸿章有些沮丧,问曾纪泽:“纪泽老弟,恩师他老人家不想见我?”

曾纪泽想了想,说:“家父可能这段时间确实抽不出空来。你不要多想。对了,你文章不是写得好么?给他写几封信,叙叙师生旧情,晓之以理,谈一谈你对平长毛的想法和策略。”

李鸿章说:“也只好如此了。”

这几年,李鸿章在安徽打仗,胜少败多,曾国藩也知道些。他听到过有人以“翰林变绿林”的刻薄话来挖苦李鸿章。曾国藩知道李鸿章心气高傲,性格疏懒,为人不够实在,细节上不大检点,这些方面,与曾国藩脾性不合,他有意要挫挫李鸿章的锋芒。

曾纪泽先回了湘军大营,再次见到曾国藩,曾国藩的精神,已经和复出前大不一样,在大帐中虽然也是端坐着,但不时捻着胡须,和部下谈笑风生,谈论一切军国大事,也是举重若轻,言语里没有一丝抱怨现实,分析战事考虑都是实事求是,真个是脱胎换骨。

曾国藩见到曾纪泽,也感觉儿子变化了很多,除了个头长高,他的气质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变成了稳重的青年。毕竟现在曾纪泽已经二十岁了。

谈及西洋的见闻,曾纪泽也是娓娓道来,从火车、轮船,谈到火枪火炮。曾国藩更加喜欢曾纪泽,这次归来,父子多日不见,相谈甚好,曾国藩便让曾纪泽常伴左右,寸步不离。

过了十来天,湘军大将鲍超来见曾国藩,他的“霆字营”五千人趁陈玉成部返回天京附近、李秀成部再度经营苏南的有利时机,在皖南连打几次胜仗,站稳了脚跟。

鲍超身材长大,足比常人高出一个头,膀阔腰圆,面孔虽黧黑消瘦,但两眼却大而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又黑又密,一看就是个粗人,他大字不识,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打起仗来却勇猛无比。曾国藩复出后,连用人的风格都变了,不再苛求道德,也不再只用读书人为将领,像鲍超这样五大三粗的文盲汉子也重用,只要能打胜仗。

鲍超跟着曾国藩,也是死心塌地,一片忠心,因为曾国藩对他有大恩。

鲍超,字春霆,所以他的部下称“霆字营”,他道光八年生在四川奉节的一个赤贫家庭,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鲍超五岁丧父,跟生母相依为命,生活清贫。鲍超十岁那年,母亲领着他来到奉节县城,住红岩洞。母亲给人当保姆,鲍超在一家豆腐坊做杂工,冬天则在盐场里面拣煤炭花(过炉煤),也就是没烧透的煤块,可见日子何其苦。为了生计,母亲为他找了一位继父。此人名叫鲍昌元,是鲍超的堂叔,在夔州协标当一个小骑兵。有了这层关系,鲍超勉强算得上军人的后代。

继父的身份直接影响了鲍超对未来的憧憬:当兵养活一家人!他羡慕死了继父军营中的那些小军官,每月有几升米的俸禄。这点米对于处在人生初级阶段的鲍超意味着全部的幸福。有了这点米,他就能够不饿肚子,还得以奉养高堂。

为了实现吃饱穿暖的人生理想,他还曾混迹峨嵋山清虚观,为观里道人打柴担水,混一口斋饭吃。同时,鲍超开始操练当兵必需的武艺。他选择了用枪作为兵器,朝夕苦练。为了增强定力,他在持枪瞄准时把砖石悬吊在前肘上,起初悬吊一二斤,逐渐加重到十几斤,百发百中。不久,他就投了清军。

太平天国洪杨起事,朝廷要调兵到广西前线。鲍超看定是立功的机会来了,主动请缨,来到广西,跟着四川老乡向荣,选为亲兵。眼看鲍超要发迹了。谁知时运不佳,永安城一战,鲍超身负重伤,向荣给他几两银子,留他在广西一个老百姓家养伤。不久,向荣带兵尾追太平军离开广西到湖南去了。

鲍超住的这家姓韦。韦家的姑娘菊英,尽心尽意帮鲍超养伤。菊英喜欢鲍超一表堂堂,鲍超爱菊英秀气水灵,心眼又好。两人便你欢我爱,偷偷地搅在一起。菊英父母也觉得鲍超有股男子汉气概,便同意女儿的选择,为小两口举办了婚礼。几个月后,鲍超伤好了,他和菊英商量,要到湖南去找向提督。菊英舍不得跟他分开,便和他一同来到湖南。

到长沙后,鲍超方知向提督早已到江宁去了。盘缠眼看就要用光,酒后的鲍超,无奈答应把老婆卖了当房钱。酒醒之后,他又不乐意了,闹出事来,被人扭送官府。恰好曾国藩路过,弄清事情的原委,见他是个武将之才,也没嫌弃鲍超做出卖老婆的蠢事来,就留在了身边,还大胆任用。

自此,鲍超对曾国藩感激涕零。1856年,向荣战死,鲍超对曾国藩更加忠心不二。

这次,鲍超在安徽搞到一件特殊的战利品,是一部宋代的《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知道曾国藩是文人,没啥别的嗜好,就是喜爱古书,便跋山涉水给曾国藩送来。

曾国藩翻着这部已发黄发黑的文集,问鲍超:“这是南宋庆元年间刻的,欧阳子文集的最早刻本,你怎么得来的?”鲍超得意地说,“听说那个欧阳修在安徽做过官,我在皖南攻下长毛的几座城,抓了一些读书人,要他们交出家藏,否则砍头。有一家姓欧阳的人,交出了他们家族供奉的传家宝。”

“你,你怎么能这样做?”曾国藩听了这话,刚才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了,气得站了起来,指了指手中的文集,“带勇之初,我便对你说过,长毛毁孔孟、焚书籍,得罪了天下读书人。我们在《讨粤匪檄》中,将维护中国数千年的礼义人伦、诗书典籍昭告天下,也是为了得读书人的心。此事传扬出去,岂不冷了天下读书人的心?你怎么做出如此糊涂之事!”

“这?我,没想那么多,只想着大帅喜欢……”鲍超见曾国藩很生气,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算了,父亲,鲍将军也是一片好心。”曾纪泽劝说道。

“对,我是好心……”鲍超听曾纪泽这么一说,对曾纪泽顿生感激。

”你出去吧。“曾国藩面色并未改变,让鲍超先出去,他很生气,倒不是因为鲍超抢了一本古书,而是他惊讶于湘军的纪律如此败坏了,每夺取一个地方也进行掠夺,这么做跟长毛有什么区别?

曾国藩刚回到江西,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曾国荃部的一支两千人的部队,拿下吉安之后,肆意烧杀掠夺当地富户。而且这种行动,是得到曾国荃默许的。曾国藩虽然复出后对部下的道德不苛求,但还是有底线的,对这些丧失人性和触犯军人底线的行为,曾国藩绝不手软,他一怒之下解散了这支两千人的湘勇,让他们全部回了老家。

没想到,鲍超的手下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意识到,湘军的军纪败坏,已经不是曾国荃和鲍超手下的个案,他不得不整顿军纪了。

“此次复出,眼见湘勇在外久战,军纪比以前坏了许多。无严明军纪不足以得民心。不得民心,对付长毛就难以取得最终的胜利!”鲍超走后,曾国藩忧心忡忡,和曾纪泽深谈了整顿湘军军纪的想法。

曾纪泽对曾国藩以前的治军思想是了解的:曾国藩建湘军,大概是按儒家思想并参考明朝大将戚继光的”束伍成法“。首先是以忠君勤王、捍卫礼教为建军基础。把太平长毛独尊上帝、反对孔孟儒学以及政治上主张平等、经济上主张平均的思想,指斥为彻底破坏了中国数千年来所奉行的“礼义人伦诗书典则”,是开天辟地以来“名教之奇变”,声称镇压太平军不单是替君王分忧,也是为了捍卫性命所系的纲常礼教。然后以“忠义血性”的儒生为军队骨干,所选将领不仅同籍同乡,且多有师生亲友私谊,以此作为维系内部统一、团结的纽带。

曾国藩还强调强调将必亲选、兵必自招。继承戚继光“舍节制不能成军“的思想,把统领归大帅调遣,自统领至兵勇逐级自选、层层节制的优点概括为“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恩谊相孚,临阵自能患难相顾”。

并且,曾国藩主张以厚给薪饷、广赐翎顶来固结军心和激励士气。鉴于绿营兵丁薪饷过低,影响操防,曾国藩决定实行优厚饷制,使士兵安心服役,所以湘勇的军饷一般是绿营兵的三五倍。曾国藩同时保举有军功的将弁,广赐翎顶,以官禄为诱饵,驱使官兵效命疆场。

曾国藩还认为“精练勤训”为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措施。指出不练之兵断不可用,训练不精,不可征战,要求营官坚持不懈抓好部队训练。还将“训”和“练”分开,训营规主要是点名、操练、巡更、放哨。训家规主要是禁嫖赌、戒游惰、慎语言、敬尊长。

曾纪泽对曾国藩这些建军思想是赞同的,但还差一点,那就是严肃军纪。曾纪泽对曾国藩说:“湘军目前确实应该立法行令,宽纵不可以治军。

曾国藩点点头,脸色稍微缓和,说:“湘军可以宽在利和名,严在礼和义,四者兼备,即使骄兵悍将也能统驭。”

曾纪泽说:“父亲,我还有一点小建议,因为湘勇多是文盲,规矩不能文绉绉的,说了他们也不懂。可以民歌的形式,令部队不打仗时加以传唱。”

曾国藩说:“你说得有道理,这事十分重大,就交由你来办。”

曾纪泽笑了笑,说:“我没这等才华,但是可以举荐一个人,他文笔和才华都极佳,肯定可以胜任。”

曾国藩问道:“谁?”

曾纪泽微微一笑,道:“李鸿章!”

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65章 世界大战第83章 左宗棠可杀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1章 陈玉成之死(1)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第27章 天京大杀戮(1)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61章 用人之道第151章 国际分赃会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81章 虚伪的爱迪生第26章 江南大营崩溃第8章 双胞胎姐妹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14章 反清时机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39章 抢英国军舰第74章 曾国藩治军第31章 强攻九洑洲第178章 佛兰德斯战场第65章 神秘来客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168章 闪电战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92章 袁世凯的小妾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98章 鱼雷和潜艇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67章 新三河大战(2)第28章 天京大杀戮(2)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112章 俄日开战第203章 攻占中亚第92章 袁世凯的小妾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5章 大决战(1)172章 法军大反攻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1章 最年轻的舰长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8章 曾国荃杀俘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94章 驱逐日本人第110章 满清亡国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55章 开疆拓土(3)第78章 少年袁世凯(2)第76章 统一南方第14章 冤家路窄第89章 中法大战(2)147章 瓜分俄国计划第38章 开始布局第7章 美少女土匪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38章 踏进新征程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6章 大决战(2)第133章 联英打德国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14章 反清时机第22章 陈玉成之死(2)第153章 大扩军第8章 双胞胎姐妹第61章 用人之道第69章 一场大火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62章 三位夫人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133章 联英打德国第110章 满清亡国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68章 搞定荣禄第166章 导火索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0章 新大汉国第84章 密谋反清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85章 肃顺揽权第32章 进攻天京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65章 猛将李续宾
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65章 世界大战第83章 左宗棠可杀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1章 陈玉成之死(1)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第27章 天京大杀戮(1)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61章 用人之道第151章 国际分赃会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81章 虚伪的爱迪生第26章 江南大营崩溃第8章 双胞胎姐妹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14章 反清时机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39章 抢英国军舰第74章 曾国藩治军第31章 强攻九洑洲第178章 佛兰德斯战场第65章 神秘来客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168章 闪电战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92章 袁世凯的小妾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98章 鱼雷和潜艇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67章 新三河大战(2)第28章 天京大杀戮(2)第108章 七国撤军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112章 俄日开战第203章 攻占中亚第92章 袁世凯的小妾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5章 大决战(1)172章 法军大反攻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1章 最年轻的舰长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8章 曾国荃杀俘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94章 驱逐日本人第110章 满清亡国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55章 开疆拓土(3)第78章 少年袁世凯(2)第76章 统一南方第14章 冤家路窄第89章 中法大战(2)147章 瓜分俄国计划第38章 开始布局第7章 美少女土匪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38章 踏进新征程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6章 大决战(2)第133章 联英打德国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14章 反清时机第22章 陈玉成之死(2)第153章 大扩军第8章 双胞胎姐妹第61章 用人之道第69章 一场大火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62章 三位夫人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133章 联英打德国第110章 满清亡国第145章 二号人物第68章 搞定荣禄第166章 导火索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0章 新大汉国第84章 密谋反清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85章 肃顺揽权第32章 进攻天京第47章 驱逐荷兰人第65章 猛将李续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