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曾国藩的遗嘱

重建的吴王府,在曾纪泽的规划监督下,经过五年多的经营,造得规模宏阔,气派壮大,比起咸丰二年时的总督衙门来,扩大了三倍,豪华了十倍。尤其是西花园,为着投曾国藩所好,新近又从紫金山移来数百株大大小小的竹子。竹枝秀劲,竹叶青翠,给满是亭台楼阁、曲径假山的花园平添无限生机,无限雅趣。

曾纪泽派人去湖南采购,吩咐装一船君山泥土来,以便斑竹能更顺利地在西花园里成活扎根。碧波荡漾的人工湖面上,停泊着曾纪泽当年最喜爱的石舫。

湖面大为拓宽,石舫也就自然地被移到湖中。于是从岸边到石舫之间,又架起一座九曲桥,桥的栏杆上饰满彩绘。桥上有顶,顶上盖着天蓝色琉璃瓦。阳光照在瓦片上,反射出清清亮亮的光彩来,与蓝天碧水融为一色,和谐壮美,显示出建筑师的匠心。

而且曾纪泽命人在东面花圃边开出几块菜地来,开春种上青菜、辣椒、茄子、豆角等农家菜蔬,向僚属示以不忘稼穑之本。

老夫人欧阳氏卧病已三个月了,她素来体气虚弱。从同治八年起与丈夫得了同样的病:右目失明,左目仅见微光。天气冷,搬进吴王府后,她未走出门外一步。那天太阳出来了,天气和暖,在曾纪泽和满女纪芬的陪同下,曾国藩和欧阳夫人一起来到西花园,沿着九曲桥慢慢地向石舫走去。

“满姑,你今年二十岁了,我和你娘还未给你定下婆家,你心里有怨气吗?”一家四口在石舫里的木凳上坐下后,曾国藩望着长得厚厚敦敦,酷肖其母的满女,怜爱地问。

“父亲,妹妹说了,这一辈子不嫁人,在家伺候两位老人。”曾纪泽笑道。

“就是嘛,我不着急!”纪芬羞得满脸通红,扭过脸去,望着石舫外枯干的黑黄色的荷叶杆。其实,纪芬心里怎会不着急?但急有什么用,总不能自己去找婆家吧!从她懂事起,就从来没有看见父亲空闲过、舒畅过。几个姐姐的婚事,她从来没有听见父亲提起过,就那样一个一个地嫁出去了。别的大官家嫁女,吹吹打打热热闹闹,酒席摆几百桌,装嫁妆的抬盒连绵一两里路长。都说自己的父亲是湖南最大的官,是汉人的王,但在曾纪芬的眼里,几个姐姐的出嫁,不仅从没风光过,反而寒伧得很,送亲那天的娘家人中,又照例没有父亲到场!父亲一生太忙太累了,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一刻家人闲聊的光阴。

“傻丫头,哪有一辈子不出嫁的道理!我们两个老的归天了呢?”欧阳夫人笑着对女儿说,“满姑,你不知道,你父亲为你的婚事着急得很哩!他五年前就在留意了,一直想着要给你寻一个最好的郎君。”

纪芬羞得低下头。欧阳夫人摸着女儿柔软的黑发,满腹疼爱地说:“公婆爱头孙,爹娘疼满崽。你是父母的满娇娇,七个兄妹中,我看你父亲最疼的就是你,常说你长得一副阿弥陀佛相,将来福寿最好,所以要替你找一个人品好、学问好、家境好、公婆好、体质好的五好夫婿。”

“这样事事都好的人,到哪里去找呀!”曾纪芬噗哧一声笑了起来,娇甜地望着母亲。

知夫莫如妻。欧阳夫人说的正是曾国藩的心思。这些年来,他为已嫁的四个女儿的婚事负疚深重。四个女婿都是他作主定的,四个女儿的家庭都不美满。大女婿袁秉桢**凶暴,致使大女儿三十岁便去世,活生生又添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例。二女婿陈远济幼时聪明,长大后却变得平庸,毫无上进心,二女儿纪耀终年郁郁寡欢。三女婿罗允吉是个花花公子,不务正业,其母又刁悍刻薄,三女纪琛一年到头总想住娘家。四女婿郭刚基人品学问都不错,却又体质羸弱,二十一岁便病死,留下纪纯拖着两个儿子守空房。鉴于四个女儿的不幸,曾国藩总结出“五好”的择婿标准。正因为“五好”夫婿难找,故而让二十岁的满女尚待字闺中。这次视察江南机器制造局,却意外地看到一只雏凤,一匹千里驹。自己是看准了,不过这一次他要好好征求夫人和女儿的意见,过去的教训实在把他吓怕了。他想:即使夫人同意,女儿自己不同意的话,这件事也决不勉强。

“妹妹的婚事,就交给我吧。“曾纪泽笑道,”我比较擅长撮合姻缘。“

曾纪泽说的是实话,他已经撮合了好几对,秦月嫁给了二虎,苏慕白后来嫁给了刘永福,她的妹妹苏慕莲嫁给了刘铭传,都是曾纪泽当的红娘。

曾国藩微笑点点头,对曾纪泽说:”你妹妹的婚事,就交给你了。我和你母亲都老了。“

曾纪泽道:”妹妹是有福之人,你们放心吧。“

曾国藩好像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问曾纪泽道:我当年给你讲的挺经的第一条,你还记得吗?”

“记得。”曾纪泽回答,那年曾国藩说的两个乡下人在田塍上互不相让的故事,给他极深的印象。他曾经认真地思考过很长一段时间,也体味出了这个小故事中所包含着的许多内容,但他把握不准父亲的意思,问道:“父亲为何提起此事?”

曾国藩说:“一桩乡下时常可以看到的小事罢了。两个犟人,在那里挺着,看哪个挺得久,不能坚持下去的人就自然输了。我这个人年轻时就喜欢与人挺着干,你很像我,世间事谁胜谁负,有时就看能挺不能挺。希望你把徐图自强的事业进行到底。洋务非办不可!欧洲各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我边界腹地。凡前史之所未载,亘古之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以如天之度,一概与之立约通商,合地球东西南北九万里之遥皆聚于中国,这的确为三千年一大变局。中国之弓矛、抬枪、土炮,不能敌洋人之来复枪炮,中国之舟楫艇船,不能敌洋人之轮机兵船,故而受制于洋人。处今日之局势而侈言攘夷、驱逐出境等等,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若无枪炮船舰,亦是空话。但必须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洋人的长处要学,老祖宗的衣钵更不能丢!”

曾纪泽思索一会,说:“我大概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说完,眼睛看着曾国藩,曾国藩以五指捋须,久久不语。六年前,湘淮两军三十万,又挟攻克金陵的声威,作为最高统帅,他的心只要稍稍动一下,陈桥兵变的事就会重演,黄袍加身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更加残酷的流血搏斗,更加旷日持久的兵刃相争。说不定只要他在东南登基,立即就会有人在西北称王,在中原称帝,整个中国大地就从此更无一块安宁之土,亿万百姓更无喘息之日。劫后余生的百姓第一需要的便是和平。

为了改朝换代,再次把他们推入战乱兵火之中,不正是对老百姓犯下滔天之罪吗?千秋史册,将又会如何评价这件事呢?这一点,曾国藩作为一个孔孟信徒,怀着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感,没有去做。这几年来,眼看着曾纪泽招揽一大批掌握泰西先进技术的人才,在中国广建工厂,制造船炮机器,吴国日渐强盛,他觉得儿子曾纪泽可能会按捺不住。

曾国藩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德行不能望孔孟之项背,勋业也不足以跟裴王相比,用兵打仗其实是外行,不仅不能比郭李,就连塔罗彭杨都不及。而他的儿子曾纪泽完全不同,他文武全才,可以建立一番事业,他都能预料到儿子将来羽翼丰满,一定会推翻满清,改朝换代,但是他怕曾纪泽因年轻而太着急,他要曾纪泽答应自己,”我过世后,你守孝三年。“

曾纪泽明白曾国藩的苦心,说:”孩儿谨记父亲的教诲!“

1872年,二月初四日,一大早曾国藩就醒过来了。这天是他一生中的悲痛日子之一。十五年前的二月初四日,他的父亲去世了。今天,他像每年的这天一样,早早地起来,想在父亲的牌位面前磕三个头,但病躯已不容许他下跪了,只得改成低头默哀。站了一会,他也觉得难以支持,便匆匆结束祭奠仪式,叫人搀扶着来到签押房。他先握起笔来,认真地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要对儿子所说的千言万语归纳为四条,并把它端端正正地写下来,要儿子们悬挂于中堂,每天朗诵一遍,恪遵不易,并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在,他把这四条又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改了两个字,眼角眉梢都洋溢着笑意。

这时,曾纪泽走了进来,跟曾国藩请安。

“纪泽,扶我到西花园去看看斑竹。”早起祭奠父亲时的哀戚已经过去,曾国藩见纪泽进来,他才发现大腿有点发胀,想到户外去走动走动。

天空堆积着乌云,像是要下雨。

“父亲,外面风大,我扶着你老到花厅里走走吧!”曾纪泽劝阻道。

“好几天没有到竹林去了,你给我件披风吧!”

曾纪泽找了件旧披风披在父亲的肩上,搀扶着他踱出签押房,向西花园走去。

父子俩一路走,一路谈着家常,不知不觉竹林就在眼前了。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曾国藩叫声“脚麻”,便身子一倾,歪倒在儿子的身上。纪泽忙扶着,看看父亲时,不觉惊呆了:只见他张开着嘴,右手僵持在半空,已不能说话了。

曾纪泽急得大叫:“来人啦!”

正在竹林里锄草的仆役闻讯赶来,忙着把曾国藩背进大厅。曾纪泽一面叫人赶快去请医生,一面吩咐铺床褥。过不多久,曾国藩醒过来了,嘴唇也已自然地闭好,只是不能再说话。他摇了摇手,指着大厅正中的太师椅。纪泽明白,让仆役把父亲背到椅子边,扶着他慢慢坐好。这时,欧阳夫人、曾国荃父子、纪鸿夫妇、纪琛、纪纯、纪芬姊妹都已慌慌张张地赶来,大厅里挤满了人。

曾国藩勉强抬起头来,将众人都望了一眼,又无力地垂下了头。良久,他将右手从九弟的双手中死劲挣出,对着签押房指了指,大家都不明白他指的什么。

曾纪泽去签押房里,将一卷纸拿到父亲面前,曾国藩点点头。曾纪泽打开一看,纸上赫然现出一行字来:谕纪泽纪鸿。曾纪泽知道这便是父亲的遗书,双手把纸展开,以颤抖的声音念道: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另外一封遗书,则是写给曾纪泽的,让他继承吴王之位,但要守孝三年。

曾纪泽跪在地上,俯首叩拜,说:“孩儿一定把父亲的教导牢记在心!”

曾国藩的脸上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头一歪,倒在太师椅上,欧阳兆熊忙去扶时,脖颈已经僵硬了!

就在这时,漆黑的天空滚过一阵轰鸣,同治十一年的第一声春雷在江宁城的头顶炸开,紧接着便是一连串的电闪雷鸣。风刮得更大更起劲了,寒风裹着倾盆大雨哗哗直下。

这罕见的黑雨惊雷,是如此的凄怆,如此的惊悸,如同天要裂溃,地要崩塌,如同山在发抖,水在呜咽。曾纪泽立在父亲曾国藩的遗像前,他有一种预感,三年之后,立国二百多年的满清,将要和眼前这个要保护的忠臣一道,坠入那万劫不复的阴曹地府!(。)

第133章 联英打德国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41章 革命风暴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2章 曾国荃的野心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105年光绪夺权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112章 俄日开战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15章 乱世之枭雄第43章 重用容闳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45章 饥荒之城第23章 太平军惨败147章 瓜分俄国计划第41章 挺进兰芳国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13章 色胆包天第70章 密谋败露第200章 中国出兵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168章 闪电战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31章 强攻九洑洲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2章 曾国藩的儿子第81章 虚伪的爱迪生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196章 中国参战第47章 洪秀全该死(1)第44章 苏丹玉玺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43章 火烧荷兰公馆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51章 反清准备(2)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67章 新三河大战(2)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52章 枪杆子出政权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4章 讨粤匪檄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196章 中国参战第29章 拿下苏州第53章 开疆拓土(1)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6章 血战武昌第78章 少年袁世凯(2)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61章 容宏归来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102章 日军伤亡惨重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191章 毒气战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9章 取代李鸿章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114章 四国联军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4章 讨粤匪檄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91章 分裂的天国第140章 军用飞机第46章 借鸡生蛋第13章 世道人心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5章 大决战(1)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90章 北上勤王
第133章 联英打德国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41章 革命风暴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2章 曾国荃的野心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105年光绪夺权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112章 俄日开战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15章 乱世之枭雄第43章 重用容闳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45章 饥荒之城第23章 太平军惨败147章 瓜分俄国计划第41章 挺进兰芳国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13章 色胆包天第70章 密谋败露第200章 中国出兵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168章 闪电战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31章 强攻九洑洲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2章 曾国藩的儿子第81章 虚伪的爱迪生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196章 中国参战第47章 洪秀全该死(1)第44章 苏丹玉玺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43章 火烧荷兰公馆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51章 反清准备(2)第156章 轰炸英军第67章 新三河大战(2)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52章 枪杆子出政权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4章 讨粤匪檄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196章 中国参战第29章 拿下苏州第53章 开疆拓土(1)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6章 血战武昌第78章 少年袁世凯(2)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61章 容宏归来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102章 日军伤亡惨重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191章 毒气战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9章 取代李鸿章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114章 四国联军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4章 讨粤匪檄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91章 分裂的天国第140章 军用飞机第46章 借鸡生蛋第13章 世道人心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5章 大决战(1)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90章 北上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