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朝廷的心思

曾国藩听了曾纪泽论持久战的战略分析,内心深以为然,毕竟九江北枕大江,城防牢固,外有长毛水师把守,内建堡垒,东南山上筑有炮台,东北有老鹳塘、白水港,西南有甘棠湖,西有龙开河,东南又多山,加上石达开和林启容都是贼中悍将,指挥数万守军,强攻湘勇肯定会损失惨重。但要是打持久战,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饷,朝廷一分钱不给,江西巡抚陈启迈不配合,这就是个大问题。

曾国藩叹了一口气,对曾纪泽说:“先等朝廷的旨意下来再做打算吧。”

夜已经深了,京城以北,距紫禁城四十里的圆明园灯火通明,面如黄土的咸丰皇帝,在这里的上书房里批阅奏折,处理军国公务,不时咳嗽。

身旁的懿妃叶赫那拉氏,也就是聪明伶俐、善揣人意的慈禧,站在咸丰的身后,她这时已经生下了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颇得咸丰皇帝的喜爱,常伴左右。

那天,慈禧的头发,用一根玉簪盘在头上,上面别一朵红牡丹。她白皙的脖子上,挂着一串色泽很好的珍珠项链。她雍容的长袍裹住凸凹有致的身体,拖到地上,小脚上是一双绣花鞋,鞋底中央,是四到六寸的木底,使她的身材,显得更加修长。

慈禧这人,长面、直鼻,一看就是旗人,她有一双鹰眼,眼神里有着不可动摇的威严。她的外貌,在美人如云的宫中虽不出众,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反而成了她的优势:不被人妒忌!所以她能在宫中左右逢源,还能让咸丰皇帝能主意到除了外貌之外的东西,比如她的聪明,比如她的毛笔字,写得十分娟秀,咸丰皇帝很喜欢,经常自己写字累了,就口授,让她代批奏章。

咸丰皇帝此时办公的地点,不在紫禁城,而在圆明园。这是一座大型的皇家私人园林,兼有御苑和宫廷两种功能。自雍正帝始,圆明园便成为清朝历代皇帝的夏宫。这里楼台亭阁,十分精致,小桥流水,景观各异,宛若画境,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珍奇异宝不计其数。最重要的,这里的礼节,比紫禁城的要求疏简许多,咸丰皇帝二十岁即位,还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因为紫禁城里宫禁森严,必须恪守祖制,难以纵情声色,咸丰又自幼体弱多病,素有咯血的痼疾。幸得御医指点迷津,说鹿血可治此病。所以就在圆明园里养了一百多头鹿,随用随取。他就以此为借口,托言因疾颐养,每年刚过完新年就从紫禁城搬到圆明园住,到十二月才还宫,这样朝廷那些啰里八嗦的礼部官员也不好说什么。

咸丰皇帝看到了曾国藩的两封奏折,一封奏折是要求咸丰皇帝授予自己督抚实职,一封是弹劾江西巡抚陈启迈五桩罪的,他内心深处绷紧的弦又紧了一道。

年轻的咸丰皇帝奕詝,刚登上皇位那几年,尽管大清已经江河日下,内忧外患,他还是很有雄心壮志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也很勤政,每天都有上百谕旨下达,其中不少是亲笔写的朱批、朱谕,不用军机大臣动手。也正因为如此,咸丰帝在上台后的八个月,便罢免朝中的“鳌拜”、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而这位曾国藩,正是穆彰阿的高徒。所以咸丰皇帝对曾国藩一直是半用半疑虑的。

咸丰皇帝大致看了一遍,就把曾国藩的奏折交给慈禧,问道:“爱妃,这两件事你怎么看?”

八旗秀女选入宫中,由下至上分别为宫女、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层次等级极为森严。二十一岁的慈禧现在还只是妃子,虽然她有时候也为咸丰出谋划策,但都是一些小事,宫里的血雨腥风早就让她学会了处处小心翼翼,慈禧感觉曾国藩提的这两件事,都是军国大事,她不便开口,因为清廷有祖宗之法,女子干涉军国大事乃是死罪。她现在的羽翼还远未丰满,想要韬光养晦,便建议咸丰皇帝请信任的军机大臣来商议。

于是,倒霉的军机大臣、大学士祁隽藻半夜被请到了圆明园。

年近花甲的祁隽藻被从床上叫起来时,正搂着貌美如花的小妾在努力爬爬爬,见到咸丰皇帝时,还睡眼惺忪,心里颇为不爽。他一向不喜欢曾国藩,看了曾国藩的两封奏折,厉声说:“曾国藩三番两次上书要实职,居心叵测。五年前,曾国藩不过是一在籍待郎,犹匹夫耳。现在这匹夫居闾里,一呼百应,恐非朝廷之福。”

咸丰皇帝问道:“祁大人,此话怎讲?”

祁隽藻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慢慢地说:“臣以为,现在曾国藩的勇丁已达二万,勇由将募,将听曾国藩之令。这两万人马,还在不断扩充中,这些湘勇已变成听令于曾国藩一人之令的军队。皇上想过没有,现在再授曾国藩巡抚之职,握有地方实权,后果将会如何?将来他若居心叵测,必定会比长毛更加难以对付!”

咸丰皇帝听了这话,半天没有说话,自他登基以来,内忧外患,无一日消停,所以力图用人行政一秉大公,无分于满汉,他知道,入关两百年了,满洲八旗尽是躺在祖先功劳薄上的纨绔子弟,官僚堕落,挽救王朝需要改变祖宗家法,输入新鲜血液,他才允许各地办团,赋予曾国藩等汉官军权,但这些团练壮大后,跟太平长毛一样,确实会威胁满人的统治,祁隽藻的担心也是他的担心,他变得优柔寡断起来。

沉默了半天,咸丰皇帝又开口问祁隽藻:“那曾国藩弹劾江西巡抚陈启迈的事呢?祁大人怎么看?”

祁隽藻回答说:“曾国藩和陈启迈既是同乡同年,又曾是同僚,为了那些莫须有的小事,就弹劾堂堂一省之巡抚,可见曾国藩这人要么为人很刻薄,要么就是想取而代之。”

祁隽藻这话,很不对咸丰皇帝的胃口。在咸丰皇帝心中,曾国藩这人,虽然脾气有点耿直,但还是大公无私的,更何况曾国藩刚刚带着湘勇浴血奋战,收复了南康,祁隽藻黑他有点过头了,反而是过犹不及。

咸丰皇帝挥挥手,让他退下。祁隽藻这才松了一口气,屁颠屁颠赶紧回家继续搂着小妾睡觉去了。

咸丰皇帝提起朱砂笔,准备在曾国藩的奏折上御批。这时,他突然停下了,问站在一旁的慈禧:“爱妃,你不要有所顾虑,尽管开口,随便说说你的意见。”

慈禧这才开口,说:“回皇上的话,曾国藩这人,素有名声在外,不至于假公济私。江西大战在即,曾国藩借机要督抚实职,皇上既不能马上就给,也不能明确不给,可以先拖着不办。他收复南康有功,皇上可先行嘉奖,也体现了朝廷对他的倚重。至于陈启迈,我看曾国藩所列罪状,条条属实,人证物证俱在,必须严惩!否则陈启迈和曾国藩过不去,鹬蚌相争,倒让长毛得利,湘勇无法在江西立稳脚跟。江西乃是我大清的粮仓,绝对不能丢,可革去陈启迈的巡抚之职。另外委派我旗人担当巡抚。”

咸丰皇帝听了慈禧这一番话,暗自称奇,他完全赞同慈禧的意见,便按照慈禧的话,批了曾国藩的奏折,将曾国藩报功的人都予以嘉奖,革去江西巡抚陈启迈的官职,委派蒙古镶黄旗的文俊去担任江西巡抚,圣旨六百里加急送往南昌和南康!

曾国藩跪在香案前,聆听上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为朝廷浴血卖命,苦等而来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他谢恩后,怏怏不乐。

那晚,在书房里,昏暗的油灯上,火苗一闪一闪的,曾国藩坐在案桌前沉思,难道真的是皇上对自己有怀疑?如果是这样,那今后的结局就不会是封侯拜相,很可能是身首异处了。

曾纪泽安慰曾国藩说:“咸丰皇帝不肯给父亲督抚实职,乃是好事。历史上立大功、拥重兵的人遭忌被杀的事太多了,远的不讲,本朝的鳌拜、年羹尧就是例子。他们都是旗人,或为辅政大臣,或为国舅,在朝廷中盘根错节,党羽甚多,都逃不脱这个厄运,何况父亲只是一个汉族书生。我们不要那个虚名实职也罢,只管暗地扩充湘勇的实力。到时候,我们手里有枪有炮有战船,很多事就由不得朝廷说了算!”

“是啊,我们现在,还必须忍耐,打落牙齿和血吞,能忍的人才能担负大任啊。”曾国藩点点头说,他想起了恩师穆彰阿当初给他送来的字条。当年曾国藩指挥湘勇,大败太平军,一举收复武昌、汉阳,立下赫赫战功,时任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送给学生曾国藩的,竟然是这样一幅意味深长的条幅,上书的,就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八个大字。

第11章 安庆城破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28章 天京大杀戮(2)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90章 北上勤王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95章 占领日本长崎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16章 陈玉成自寻死路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43章 重用容闳第41章 阿思本舰队第45章 饥荒之城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195章 奇怪的暗杀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64章 曾国藩的遗嘱第164章 中国人完胜第158章 追击英军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72章 改朝换代第38章 开始布局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172章 法军大反攻第48章 洪秀全该死(2)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82章 做人要厚道172章 法军大反攻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90章 北上勤王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80章 决战宝庆第166章 导火索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115章 联军司令第9章 大战告捷第6章 大决战(2)第197章 列宁上台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102章 日军伤亡惨重第200章 中国出兵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134章 帝国崛起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55章 开疆拓土(3)第24章 曾国藩的难题第38章 开始布局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55章 开疆拓土(3)第80章 决战宝庆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101章 捍卫海权第150章 驻军莫斯科第120章 卧底张作霖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26章 沙俄内乱第113章 瓜分日本计划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120章 卧底张作霖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41章 阿思本舰队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83章 招揽奇才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57章 工业建设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第72章 改朝换代第44章 苏丹玉玺第51章 反清准备(2)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38章 踏进新征程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53章 曾国藩的心思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62章 谋取东南战略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6章 大决战(2)第163章 英国妥协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157章 吞并不丹
第11章 安庆城破第4章 李秀成扩军第28章 天京大杀戮(2)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90章 北上勤王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95章 占领日本长崎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16章 陈玉成自寻死路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43章 重用容闳第41章 阿思本舰队第45章 饥荒之城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195章 奇怪的暗杀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64章 曾国藩的遗嘱第164章 中国人完胜第158章 追击英军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72章 改朝换代第38章 开始布局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172章 法军大反攻第48章 洪秀全该死(2)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82章 做人要厚道172章 法军大反攻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90章 北上勤王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80章 决战宝庆第166章 导火索第146章 联军干涉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115章 联军司令第9章 大战告捷第6章 大决战(2)第197章 列宁上台第135章 两大阵营第102章 日军伤亡惨重第200章 中国出兵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134章 帝国崛起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55章 开疆拓土(3)第24章 曾国藩的难题第38章 开始布局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55章 开疆拓土(3)第80章 决战宝庆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101章 捍卫海权第150章 驻军莫斯科第120章 卧底张作霖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26章 沙俄内乱第113章 瓜分日本计划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120章 卧底张作霖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41章 阿思本舰队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185章 德国海军战败第83章 招揽奇才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57章 工业建设第162章 中英大海战第72章 改朝换代第44章 苏丹玉玺第51章 反清准备(2)第63章 草根李秀成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199章 德海军战败第38章 踏进新征程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53章 曾国藩的心思第123章 大败俄国海军第62章 谋取东南战略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6章 大决战(2)第163章 英国妥协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157章 吞并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