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漕渠

听了忽必烈的话,我忍不住按住别速真的肩膀,兴奋地跳了起来,有点语无伦次:“是了!是了!你哥哥,好样的!”

别速真激动得说不出话,脸上还是难以置信的茫然神色,待她平静下来,拽住我的手,满脸疑惑:“怎么你比我还要高兴?”

“……”我的笑容骤然僵在脸上,一时无从回答。待我冷静下来,不免有些后悔,刚才的确是情绪失控。强自镇定一会儿,开始酝酿着回话:

“那又怎么?”我撅着嘴,有些不满,“安童是你哥哥,难道不是我哥哥?他有好事,我不应该高兴吗?”

“是,是。”别速真吃吃一笑,被我说的有些尴尬,也不再深究。我这才松了口气。

再抬头看,那个崔姓汉臣又坐回马鞍上,与忽必烈并辔前行,两人慢慢说着话,内容大抵是治国之道、为政得失之类的。我细细打量那汉臣的模样,却也不像汉人秀才那般儒雅文弱。从他身后望去,厚实的肩膀胸背像一堵铁墙,竟如蒙古汉子一般魁岸雄伟。再听他言语,却又言旨详明,切中肯綮,比粗豪的套马汉们多了几分沉稳练达。

忽必烈允许他陪同骑行,又询问治道,说明这也不是个一般人物。我不免好奇起来,又揪过刚才问话的怯薛歹,问道:“这个崔大人叫什么名字?所任何职?”

公主问话,大兵还是很乐意回答:“那是左司马郎中,崔斌崔仲文。大汗特地招来上都问话的。”

这个名字我倒不怎么熟悉,但能看得出,忽必烈还是很赏识他。看他推荐安童、史天泽为相,我又觉得奇怪。史天泽于中统年间就担任宰相,又出身世侯,功勋卓著,这没得说。可安童才十八岁,就算是敏慧有识,毕竟没在地方任职,又缺乏历练。按照汉人朝廷的路子,选用相臣也不带这么任性的。他怎么就有把握举荐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子呢?

见我沉思不语,大兵又忍不住多嘴了几句:“话说,当初崔大人还是安童那颜向大汗举荐的!崔大人入朝面陈时政得失,大汗满意后随即留用。有几次他入宫奏事时,恰好是我当值,听他言语,也是思谋深远,又敢说敢言,不畏君威,倒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我一时无话,敢情他是安童推荐的呀!被举荐人反过来推举举荐人,竟是丝毫不避嫌。想想刚才他立马问话的昂扬气势,还真是磊落坦荡,不像是有私心的。况且他当着大汗的面,当着众怯薛,直言此事,想必也是于心无愧的。

可我又想起了那时真金的话,他说别速真会听到一个好消息。难道任安童为相本就是忽必烈的意思?而他怕小外甥难以服众,就找一个汉臣演了场戏,试探诸位怯薛歹?但仔细想想,崔斌说话时毫无愧色,神情慷慨,倒也不像是做戏。难道仅仅是君臣二人心有灵犀的一个巧合?

想不明白了,我一时头大,不再用阴谋论看待此事。只等小表哥回来,看看忽必烈的旨命,就知道最后结果了。不管怎样,这都是个好事。自从王文统伏诛,中书省宰相几经更换,塔察儿、史天泽、廉希宪等人相继上位,却始终没有一个长期执政、独当一面的人物,说来也不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更不利于汉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安童为相,必能亲近汉臣,姚枢、窦默等老臣远离中枢,换一个亲近汉人的蒙古勋贵为相,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罢。

脑子里胡思乱想了一通,只觉得刚才这一切宛如幻梦一般。安童若能拜相,若能做出像样的政绩,于我俩的未来也是有好处的。自己中意的人,若能在史册上留名,那将是多好的事情!少年丞相可不多呀!

心里美滋滋的,我拉住别速真的手,一时来了兴致:“走!咱们去猎一发!”

----------------------------

应付了白天的宴饮,忽必烈颇感疲累,晚饭胡乱吃了一口,饭后还得议事。真金向他禀报阔阔真有孕的喜讯后,这个“准”额布格(按:爷爷)喜笑颜开,命真金早早回去照顾阔阔真。又命硕德传伯颜入帐议事,不多会儿,把我也给拎过来了。

我来到大汗帐幕时,伯颜已在里面奏事多时,见我进来,两人停下话头。忽必烈把我叫到身边,拍着我后背问道:“西域的学问,爱薛教的可好?你可曾用心上进?”

我认真地点点头:“先生对待功课极为用心,儿臣也不敢怠慢。只因之前了解的少,学着难免吃力些。语言文字上也有些费劲……”

“朕知道你是有心的孩子,慢慢来,别累着。若语言上学的吃力,倒是可以问问伯颜。中亚诸事,西方诸公国,他也有所了解。你说,是不是?”他说着,又把目光望向伯颜。

“大汗谬赞了,臣只是风闻西方诸事罢了,不敢在公主面前卖弄。若能入得公主的眼,臣定是知无不言。”伯颜谦虚了一下,从容回复。

“朕又给你找了个先生,好好学罢。”忽必烈拍着我的手,开玩笑道。

我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伯颜,营建新都的事,你接着说。”忽必烈指指桌案上的新都规划图,说道。

未来的大都城吗?我不免好奇地探望了一下。方方正正的规划图上,左下角的方形都城是金中都原址,在它东北角,更大一点的方形,是规划中的新城,应该和现在的北京城有所重叠。我这么想着,再细细一看,双眼完全被攫住了。

新城上有十一个城门,我一一看过。有的不甚熟悉,可有的城门,一下子就在我脑海中鲜活起来:健德门、安贞门……地铁十号线上那些熟悉的站点历历在目,早已被我刻意疏远的大学记忆又明晰起来,我按捺住激动的心绪,继续看着。

积水潭、太液池、琼华岛……都是我去过且熟悉的地方,北海公园的白塔,什刹海的冬季冰场……往昔的一幕幕在我脑海中历历回放。想到后世的北京与眼下的新都雏形有这么多牵连,我一时心潮澎湃,说不出的亲切感烘得全身暖融融的。

忽必烈只当我听得入神,未予理会,继续听伯颜说话:“臣同安童那颜到金中都旧址考察漕渠,又至琼华岛一带,参照刘太保和郭大人的规划,以为在新城址建都,较金中都旧地更为稳妥确当。”

“选址问题,一直是朝臣议论不决的难题啊!在琼华岛一带,虽有大宁离宫,可皇城、宫城还得重新修葺,又是一笔浩繁工程;若用金中都旧址,漕运又是个问题,莲花池、七里泊供水尚可,济漕通航就吃力了。”忽必烈揉着太阳穴,脸色疲惫,能说出这些具体问题,看来建都一事他已筹谋很久了。

我用小手帮忽必烈轻轻按揉着,他舒服了些,又命伯颜继续说:“选用新城建都虽一时浩繁,却是万世之功。”很显然,伯颜的想法很明确了。

忽必烈抬抬手,示意他说下去。伯颜斟酌了一下,开口道:“臣和安童那颜去中都前,也做了些功课。金中都的漕运弊病历经一朝都未解决,我们何必趟他们的老路?北方诸地征集的漕粮,最终只能运到通州。由通州西至金中都,却无可用的天然河道。若开凿运河,地势西高东低,无法通航。金中都又无足够水源可以接济,水运难成。旧时金中都漕粮,少时有数十万石,多则百余万石,而今都城所需,远甚于此,单靠人力车马,更是疲损民力……”

忽必烈点点头:“郭守敬也说过,欲改造中都旧闸河,除了导引玉泉山水以通漕渠,别无良策。”

听了忽必烈这话,伯颜眼神一亮,顺势说道:“导引玉泉山水济渠,只有通过七里泊和高粱河,下接闸河,其故道所经,正是大宁离宫附近。唯取新址,方能解漕运之患。而取新址的便利,远不止于此。”

伯颜还故意卖了个关子。趁他停顿的空当,我飞速地梳理了刚才的内容。大意是,考虑未来的漕运问题,都城选址还是以琼华岛为中心的新址为便。理由如下:华北各地的漕粮走水路只能运到通州,即现在北京城西部的通州区。而由通州向西到中都,并无天然水道,且这一带西高东低。除非从西面玉泉山引水,开凿人工河道,接通高粱河,再经运河东流至通州,方可行水运。而水道所经之处,就是琼华岛一带。这样,保证河道常年有水,就很方便的解决了东西地势高低不齐无法通航的问题。

伯颜又讲:“新址有积水潭、太液池等大面积水泊,可做停靠口岸。不仅漕粮,各地财货也可通过运河直达城内,既省人力财力,又使新城商贸繁盛,货物畅通,一举两便。还有都城供水,新址也远比金中都充足。再者,待大汗日后攻破蛮子国,江南诸地的财货粮谷,经京杭大运河北上,欲达京师,非用新址水系不可……大汗欲求万世之功,就不要计较当下的耗费了。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即是如此罢。”

哎呀,听了他这话,我也不得不佩服。伯颜论事,首先观点明确;其次有事实有数据,有图有真相,不是信口开河;再次,还能对不同方案进行利弊分析,最后又自然而然地小捧了忽必烈一把。厉害!我一边听着,一把努力学习。

忽必烈听了他的话,果然不再提出异议,只是念叨着“江南……江南……”,而后眼神一凛,当即拍板决定:“如卿所言,新城取刘太保划定的新址罢!”

第237章 探病第241章 穷途第22章 出征第66章 静谧第200章 忧惧第203章 情窦第227章 责难第105章 斗鹰第13章 结交第39章 凯旋第117章 启程第240章 召见第139章 娇女第97章 集议第172章 求教第28章 局势第220章 人心第132章 到达第83章 敬酒第197章 春游第155章 侦骑第194章 元正第39章 凯旋第4章 怀疑第119章 雪原第141章 套问第24章 过年第138章 虚惊第83章 敬酒第198章 两难第240章 召见第126章 诚意第18章 开平第150章 矛盾第50章 引导第250章 金秋第25章 变故第223章 疑心第147章 首战第34章 评价第9章 诊病第75章 归返第142章 对策第142章 对策第8章 兄弟第79章 指婚第43章 夜访第72章 转变第190章 宴请第142章 对策第144章 威吓第233章 公平第68章 封王第234章 严惩第167章 劝进第124章 对饮第148章 挑拨第184章 询问第199章 分别第79章 指婚第79章 指婚第41章 劝解第214章 雅集第246章 夜袭第161章 践诺第179章 献艺第37章 钞法第19章 陪伴第236章 切谏第14章 点兵第17章 少年第119章 雪原第237章 探病第210章 叔侄第174章 岁末第63章 波罗第250章 金秋第149章 不满第86章 考验第82章 婚宴第104章 争执第104章 争执第215章 猜度第209章 法事第92章 圆议第33章 用心第111章 成全第42章 辩驳第91章 心志第148章 挑拨第53章 献策第128章 盟誓第18章 开平第135章 入城第175章 除夕第156章 欢饮第221章 春光第218章 更迭
第237章 探病第241章 穷途第22章 出征第66章 静谧第200章 忧惧第203章 情窦第227章 责难第105章 斗鹰第13章 结交第39章 凯旋第117章 启程第240章 召见第139章 娇女第97章 集议第172章 求教第28章 局势第220章 人心第132章 到达第83章 敬酒第197章 春游第155章 侦骑第194章 元正第39章 凯旋第4章 怀疑第119章 雪原第141章 套问第24章 过年第138章 虚惊第83章 敬酒第198章 两难第240章 召见第126章 诚意第18章 开平第150章 矛盾第50章 引导第250章 金秋第25章 变故第223章 疑心第147章 首战第34章 评价第9章 诊病第75章 归返第142章 对策第142章 对策第8章 兄弟第79章 指婚第43章 夜访第72章 转变第190章 宴请第142章 对策第144章 威吓第233章 公平第68章 封王第234章 严惩第167章 劝进第124章 对饮第148章 挑拨第184章 询问第199章 分别第79章 指婚第79章 指婚第41章 劝解第214章 雅集第246章 夜袭第161章 践诺第179章 献艺第37章 钞法第19章 陪伴第236章 切谏第14章 点兵第17章 少年第119章 雪原第237章 探病第210章 叔侄第174章 岁末第63章 波罗第250章 金秋第149章 不满第86章 考验第82章 婚宴第104章 争执第104章 争执第215章 猜度第209章 法事第92章 圆议第33章 用心第111章 成全第42章 辩驳第91章 心志第148章 挑拨第53章 献策第128章 盟誓第18章 开平第135章 入城第175章 除夕第156章 欢饮第221章 春光第218章 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