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北伐计划

隆武第一个召见的是何腾蛟。

昨日马士英已经表明了态度,想来一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而何腾蛟却保持沉默,所以隆武想要招抚高一功,作通何腾蛟的工作,非常有必要。

何腾蛟也明白这一点,他其实已经想了整整一夜,到了后半夜才微微睡了一会儿。

隆武见了何腾蛟,说道:“何爱卿请坐,等一会儿就在早朝了,朕就长话短说,高一功之事,朕仔细思量之后,依旧拿不定主意,却不知道何爱卿有什么想法?”

隆武的心思早就确定了。他要抓住这个机会,只是如今长沙的局面,不说服何腾蛟与马士英两人其中一人,隆武有万般心思也落实不下去。

何腾蛟说道:“秉陛下,如此大事,臣回去辗转反侧,思量许久。以高某等罪孽,当明正典刑以谢毅宗皇帝。但是---”

隆武一听但是两个字,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正如隆武所料,何腾蛟继续说道:“而今国运艰难,江山残破,两京蒙尘,两帝蒙难,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当弃虚名而取实利,不宜寒了远人归降之心。”

“这么说?”隆武心中一动,说道:“何大人是同意了。”

“臣虽然愿意宽大为怀,但是高将军之前种种前罪,却不能一笔勾销了。”何腾蛟说道:“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臣请陛下支以粮草军械,命高将军北伐自效。”

隆武听了何腾蛟的话,心中先是一动,知道这是一个好办法,在很多士大夫心中更是好办法,仅仅是让出一些钱财,就让贼人自相残杀,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吗?

不过,隆武很快就从这个好办法之中脱离出来了。因为隆武很清楚,现实与想象是有差距的。高一功傻到什么程度,才会如此听话。看高一功从湖北逃得如此之快,就能看出来,他们对夏军的忌惮,仅仅区区钱财,正能让高一功立即掉头攻夏。

再进一步想,此战如果大胜,则高一功不过一藩镇而已,如败,说不得夏军就追着败兵而来。那时候的情况,就更加不妙了。

隆武说道:“这样的条件,高将军会答应吗?”

何腾蛟何等聪明之人,说道:“这事情不用太急,荆州以南,常德以北可设一镇,供高氏屯兵之所,以北伐之名支以粮草,让尔等为北方屏障。有高一功在北,臣就可以督促章旷大力东进,克服南昌,北上九江,截断武昌与南京的联系。恢复江南半壁。”

隆武听了之后,缓缓的踱步。

这个北伐的总战略,隆武已经推敲过不只一次了。章旷与张应元也打过几场小仗,胜负之数不用多说。无关大局。之前如此,是因为武昌囤积了重兵,避虚击实的策略。

而今情况有所变化,这个战略要不要修改,还在两可之间。但北伐却一定要有的。

北伐对隆武来说,不仅仅是军事行动,还是政治口号。

以北伐为政治口号,在中国历史上是老一套,翻开南北朝南朝的历史,“北伐”这两个字,几乎比比皆是。之后的种种政治-斗争都写满了。何腾蛟的解套之法,不可谓不高明。

以北伐恢复故土,对抗薄于毅宗忘恩负义。

当然了隆武也看得出来,何腾蛟对高一功的防备,从头到尾都没有将高一功放到洞庭湖以南的想法。将高一功与隆武隔开的想法,再明显不过。

“不管怎么说,先收抚这数万大军再说其他。”隆武心中暗道。他回身对何腾蛟说道:“何先生之言,朕记下来了。时候不早,我们早朝再说。”

其实如今长沙很多事务,根本不需要上早朝,比朱元璋事情,早朝时间不够,还要加午朝不同,长沙六部衙门都是新建的,很多衙门比如翰林院,现在只有一个牌子,根本不能正常的履行公务。

真正大权都在两位大学士手中。

凡是先与马士英与何腾蛟沟通好,比上早朝快的多。

不过,早朝也算是勤政的一项,那怕是一个样子货,也要持续的坚持下去。

随即几声静鞭响,随即几十名侍卫列开,隆武在简单的宫殿前面上朝了,只有一些重要官员能在房间之中,很多官员都排到院子里的。其实在北京也是如此。

真正的大朝,叫做御门听政,很多官员都是宫殿外面列队的。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一声太监悠长的嗓音传了出来。

“臣督察御史文安之有奏。”文安之身穿官袍,大步走了出来,将高一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一时间很多大臣议论纷纷。场面上十分混乱,隆武看着文武百官,就知道这消息早已泄露出去了。

指望大明皇宫能保密,从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咳咳。”隆武咳嗽了两声,说道:“诸位爱卿怎么看?”

“臣以为万万不可。”不等马士英说话,就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出列大声说道:“闯贼肆虐天下,人神共犯,甲申之变,毅宗皇帝蒙难。所谓主辱臣死,主辱臣尚且一死,何况蒙难?”

“臣受毅宗皇帝厚恩,而今但欠一死耳。高贼等人,追随闯贼肆虐天下,刀下不知道杀了多少士大夫。令天下发指,陛下只有有今日,也当年毅宗皇帝壮烈。而今不念君父之仇,接纳贼人,不思匡扶之义,一意苟且,陛下日日言中兴,臣不知中兴于何处。百年之后。臣不知道陛下何以见列祖列宗于地下,臣不知陛下何以见毅宗皇帝于地下。”

隆武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心中恼怒的几乎要杀人。牙齿咬得咯咯做响,但是只能忍着。

不过,这并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

在这名老臣的带领之下,一行十几名官员,纷纷拜倒在地,一个个开始上奏。这些大都是进士出身,言语之间,如刀似剑,毫不留情。顿时让隆武有一种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一个坑给埋了的感觉。

这些骂起来比马士英狠多了。

明朝与清朝精神气质上完全不同,明朝推崇道德。故而有很多人说一套做一套,凡是说唱高调,但是真正做起事来,连寻常百姓都不如。但是在朝廷之上,却是政治正确。

崇祯亡国于李自成,这是家国之恨,君父之仇,是万万不能含糊的。这就是政治正确。

隆武接纳高一功等人就是苟且,就是妥协。

隆武见有些大臣也有一些意动,心中暗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就是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毕竟在明末骂皇帝,几乎是流行风尚了,甚至比皇帝处罚了,也都被人赞扬,这个时候从众说一些绝对正确的话,自然原因,至于具体执行层面的事情,抱歉,这事情不是儒臣言官所考虑的事情。

隆武猛地将之前的案几给推翻了。

无数奏折,笔架,砚台,文房四宝摔了一地,一些还是瓷器,摔起了十分清脆。这么大的动静出来,所有人都鸦雀无声,看着上隆武。

隆武目光如电扫过所有的大臣,鼓起勇气,毫不示弱的说道:“朕乃旁支宗室,本无望继承大宝,今生今世也没有想过有今日。不过是愿为一贤王,留姓名于青史之上,余愿足矣。”

隆武的声音传出了正堂,也传到了外面的官员的耳朵之中,声音静静的回荡,没有一个敢发出声音打断。而隆武一时间也沉浸在往事之中了。

第二十八章 树德于天下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七十九章 常国安第四十四章 拷饷第一百二十八章 发现梁以樟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问题第五十三章 假痴不癫第十五章 大舅哥来援第一百零六章 后湖黄册二第十七章 行军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二十六章 响应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九章 敌袭第八十五章 名缰利索第七章 樊城关之陷第十章 城陵矶之战第九章 罗玉娇第六十二章 顺清之间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四十章 琐事第十四章 城陵矶之战五第一章 吴王六部第九章 罗玉娇第二十章 风起第三十六章 纷纷勤王兵第八十章 人未至,风先到第四十五章 与妻书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第十七章 金声桓的抉择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无弘光二第四十六章 破刘良佐二第七十六章 焦链第二十五章 拖刀计第五十二章 覆军杀将九第六十六章 钱粮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袁时中三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诛逆子三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五十三章 缓追第六十一章 时疫第六十四章 备战第十七章 失败的腊八宴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七十九章 刘承胤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战四第十章 死马当做活马医第十八章 谋徐州第六十四章 风雨欲来第九十章 拼死第四十七章 天下锋锐罗玉龙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战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第一百二十一章 归德第七十五章 战长沙之交锋三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第八十一章 常国安三第六十四章 风雨欲来第七十章 督师伏兵欲屠龙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会首第五十六章 行路难二第七十章 督师伏兵欲屠龙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发第三章 曹营内幕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州城下第三章 袁时中的选择第五十四章 凤阳城二第二十八章 树德于天下第三章 曹营内幕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二十七章 杀襄王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时中之变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怜无人送荆卿二第三十六章 反击与甬道第九十五章 困兽三第十章 绿帽子第二十五章 试点第五章 临湘之战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军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七章 下萧县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蕴
第二十八章 树德于天下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七十九章 常国安第四十四章 拷饷第一百二十八章 发现梁以樟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问题第五十三章 假痴不癫第十五章 大舅哥来援第一百零六章 后湖黄册二第十七章 行军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二十六章 响应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九章 敌袭第八十五章 名缰利索第七章 樊城关之陷第十章 城陵矶之战第九章 罗玉娇第六十二章 顺清之间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四十章 琐事第十四章 城陵矶之战五第一章 吴王六部第九章 罗玉娇第二十章 风起第三十六章 纷纷勤王兵第八十章 人未至,风先到第四十五章 与妻书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第十七章 金声桓的抉择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无弘光二第四十六章 破刘良佐二第七十六章 焦链第二十五章 拖刀计第五十二章 覆军杀将九第六十六章 钱粮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袁时中三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诛逆子三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五十三章 缓追第六十一章 时疫第六十四章 备战第十七章 失败的腊八宴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七十九章 刘承胤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战四第十章 死马当做活马医第十八章 谋徐州第六十四章 风雨欲来第九十章 拼死第四十七章 天下锋锐罗玉龙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战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第一百二十一章 归德第七十五章 战长沙之交锋三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第八十一章 常国安三第六十四章 风雨欲来第七十章 督师伏兵欲屠龙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会首第五十六章 行路难二第七十章 督师伏兵欲屠龙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发第三章 曹营内幕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州城下第三章 袁时中的选择第五十四章 凤阳城二第二十八章 树德于天下第三章 曹营内幕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二十七章 杀襄王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时中之变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怜无人送荆卿二第三十六章 反击与甬道第九十五章 困兽三第十章 绿帽子第二十五章 试点第五章 临湘之战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军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七章 下萧县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