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招降二陈

朱元璋哈哈大笑道:

“这个就不用陈将军你操心了。

只要你写招降书,你的任务就完成了,你就是我们红巾军的朋友。

至于你手下的那帮人肯不肯归降,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派去招降的人能不能活着回来,也与你没有关系。”

既然朱元璋都这么说了,陈野先也不好再推辞了,只好写了招降书。

朱元璋接过招降书看了一下,满意地点了点头,吩咐人将陈野先带下去好好招待。

当然,这陈野先不用再被关押或者是五花大绑了,但被软禁那是必须的。

陈野先走后,朱元璋继续主持会议。

现在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如何去招降陈野先的余部,谁去招降陈野先余部的问题了。

众将都认为,派个信使去陈军送信就行了,根据他们回复的情况再作下一步打算。

但朱元璋坚持认为,这次招安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行动,关系到他们能不能在太平站稳脚跟的问题,必须得派一个办事稳妥之人前去。

这下众将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谁也不敢随便表态。

你说这前去招降,招得好,那是好。但万一跟陈野先说的一样,双方一言不合,陈家的人动了手,那这个招降就成了送死。

倒不是说这帮人怕死,只是谁都不想这么窝囊地死。

这要是死在战场上,马革裹尸,那是英雄;可这死在招降的过程中,而且谁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死的,你说这窝不窝囊?

常遇春一看大家都不愿意去,索性大声说道:“要不我去试试?”

这时,众将都诧异地望着他。

徐达和汤和赶紧说这去招降不是个小事,万一出个什么岔子,可是损失了一个人才呀!

毕竟徐达和汤和二人心里清楚,常遇春可是我胡硕的结拜兄弟啊。

冯国胜、邓愈二人听了常遇春这话,心中是出了一口长气。但表面上仍是装出很惊讶的样子,也不断地劝常遇春要慎重。

他们二人是生怕朱元璋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现在常遇春这个傻冒儿出来顶包,他们二人心里高兴着呢,只不过嘴上仍要说些假惺惺的劝阻之话。

朱元璋转了转眼珠,没有立即开口。他心里也在打算盘,就采石矶和太平这两战的表现来看,常遇春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真要折在了招降的途中,真还有点可惜。

但郭天爵的影子始终在他心中徘徊不去,这人是郭天爵介绍来的,很有可能就是郭家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线。

朱元璋心中真的很矛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一个年青人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

来人叫朱文正,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出生,他是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亲侄子。

朱兴隆于1344年淮北大旱时,与父母几乎是前脚赶后脚地饿死。朱元璋便带着这个嫂子王氏及8岁的亲侄子朱文正外出逃荒。

即使朱元璋当和尚期间,也是把这对母子安顿在寺庙不远处,资助这对母子活了下来。

后来,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嫂子与侄子继续相随。

朱元璋在大哥朱兴隆去世后,也是把朱文正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

朱元璋从军之后,一直让朱文正当着自己的亲卫队长。在攻取滁州、和州的过程中,朱文正也逐渐展示出自己英勇善战的一面。

只是因为朱文正是大哥唯一的后人,他不想让朱文正冲锋陷阵,一直把他留在身边,这也埋没了朱文正的一些军事才华,搞得朱文正有点儿不高兴。

朱文正火急火燎地跑进来,就是有探子来报,集庆方面有动静。

因为朱元璋正在主持高级军事会议,一般人不得随便打扰,朱文正作为亲卫队长遇到这么紧急的军情,还是可以闯进会场直接报告的。何况朱文正还是朱元璋的亲侄子,唯一的一个亲侄子。

朱元璋看了一下军报,并没让朱文正退下,而是继续主持会议。

他分析道:“集庆方面的元军肯定是得知我们正于陈野先的部队在太平激战,象征性地派兵呼应,并不会大举南下。”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分析,就是不想主动北上与元军主力交锋,他一直盘算着把这块硬骨头留给郭天叙他们。

但徐达他们都表示了不同意见,认为还是应该加强采石矶的防守,一旦元军拿下采石矶,就相当于切断了江东部队与和州方面的联系。

但朱元璋坚持认为,还是太平的战事更为重要,一旦大量分兵北上,陈野先的余部肯定会再次卷土重来,到时说不定是采石矶没守住,太平也被敌人拿下了。

这两个地方都失去之后,江东部队就没有了立锥之地。

如果被迫要放弃一个地方,那宁愿放弃采石矶,毕竟采石矶的防御工事太弱,而太平好歹是座城池。

经过朱元璋这一番分析,众将也认为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如果太平真的沦陷了,那渡江战役算是以失败告终了,只要保住了太平,即使采石矶沦陷了,就还有翻盘的希望。

但现在采石矶的兵力不足两千人,实在是不堪一击,众将提议还是要加派一点兵力。

于是,朱元璋决定派徐达麾下的廖永安带三千兵马进驻采石矶,其余众将继续作好南下歼灭陈野先余部的准备。

当然,A计划是招降陈野先余部,A计划失败,B计划才是南下打歼灭战。

既然北面集庆方向的元军已有动静,那解决南面战事的问题就宜早不宜迟了。得迅速派人去招降,一旦招降不成功,立即开打。

刚才常遇春提议自己去招降,朱元璋还在考虑让不让他去,现在也没时间作过多考虑了。

朱元璋直接开口说道:“这招降陈野先余部之事,就交给常遇春了。立即做好出发准备,明日一早就出发。”

常遇春领命,众将就散了。

常遇春回到营中,立即召集蓝玉等人来开会,告知了他们明天一早准备去敌营招降的事。

蓝玉等人都争着明天跟常遇春一起去,最后,常遇春决定带陈维林去,毕竟他功夫好。

六月十四日一大早,有两骑快马从太平城南门飞驰而出,这二人正是常遇春和陈维林。

行了约三十里地,见前面有兵马驻扎,且对方的游动哨也发现了常、陈二人。

常遇春向对方的游动哨喊话,说是太平城的守军信使,他们的元帅陈野先在太平城中已答应投降,并亲笔写下了招降书,他们是来送信的。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陈野先的部队虽然不是正规军,但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于是,这几个游动哨就把常遇春和陈维林带入了军营,当然兵器是被他们没收了。

陈野先被擒了,余部暂时由其子陈兆先,也就是右副元帅统领。

昨日大败之后,陈兆先、陈飞虎收拢各路散兵,最终还是聚集了三万余人在离太平城南三十里扎营,等待机会进攻太平,救出陈野先。

常遇春将陈野先的亲笔信交给了陈兆先,陈飞虎也凑过去看。

二陈确认了这的确是陈野先的笔迹,但并不确定陈野先究竟是真心归附,还是为了暂时保命,被迫投降。

这时,有兵士指认,说昨天就是这二人捉拿的元帅。

陈兆先一听,十分恼火,当即命人将常遇春、陈维林二人拿下。

但常遇春、陈维林二人岂是这么容易被拿住的,一队亲兵手持兵器涌上来,不仅没抓住这二人,反被这二人踹飞好几个,兵器也被这二人夺了。

双方各持兵器,又成了对峙局面。

陈飞虎好歹也是陈兆先堂叔,办事也比陈兆先稳重多了,他立即招呼双方停手。

亲卫兵撤了出去,常遇春、陈维林二人也不是来打架的,为了显得诚意,就把兵器扔在了地上。

这下,陈兆先、陈飞虎、常遇春、陈维林四人坐下来,可以心平气和地好好谈谈了。

常遇春对二陈是晓以民族大义,让他们赶紧悬崖勒马,共同来完成反元大业。

陈兆先、陈飞虎二人心中也有自己的打算,主将被擒,而且亲笔写了招降书,如果他们不降,陈野先就很可能被杀,他们可不想担这弑兄弑父的罪名。

还是先暂且投降吧,先保住陈野先的命再说,大不了日后再反。

就在这种状态下,常遇春、陈维林的招降竟然成功了。

双方当即约定,三日之后,也就是六月十七日,陈兆先、陈飞虎二人带大军来太平城投降。

陈兆先、陈飞虎说是要设宴款待常遇春、陈维林二人。当时已是临近中午,这二人一大早出发,现在也饿了,也不推辞。

很快,饭食也端上来了,还有一大坛子酒。

陈兆先命人拿了四个大碗,亲自开坛倒了四大碗酒。

这四人不管现在心里在想什么,这场面上的事情肯定是要维持的,各端一碗酒说了些豪言壮语的话。无非就是将来齐心协力、共谋大业之类的话,最后都干了。

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五百零七章 常遇春“犯二”第四百九十章 于光投诚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长的关系户第六百三十四章 诱降宋兴第四百八十三章 欧普祥的如意算盘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赚大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罕见的提亲第一百一十八章 设立和州办事处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十二章 收了个小弟第五百八十一章 张士诚再度称王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线易帅?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报信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妾也有“编制”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险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第六百一十二章 小茶馆儿有大作用第二百五十二章 四季如春的“龙头”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六百六十五章 东南平定第六百八十八章 陈叔明休妻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广拜年?第七百一十四章 赐婚李祺第六百二十二章 关中乱战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长挖墙角第二百五十九章 顺应天命第三百六十九章 名相殒命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盘第七十六章 蜀中来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陈友谅的王炸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军首胜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胜门第七百一十五章 杨宪下狱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一百九十五章 卿卿我我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华山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康茂才第九十八章 投资入股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一百六十四章 结识李善长第一百七十七章 战况激烈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岭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将献计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许第四百七十九章 龙湾大捷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五百七十八章 陈善中计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猫发威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击战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良也是错第五百七十七章 蜜桃成熟时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二百零五章 斩首行动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态严重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四百章 砍价砍一半第四百零三章 冯国用之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议定婚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四百一十一章 群龙无首第一百七十四章 郭子兴病倒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计划第四百四十六章 保存实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妾也有“编制”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九十一章 营救思淑(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门遁甲第二章 地震来袭第五百三十一章 进攻庐州第三百零八章 这个账算得不错第八十五章 半夜买药第八十四章 夜探倚云楼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三百六十五章 偰老爷子的下落第四百八十四章 给刘伯温“挖坑”第一百三十五章 贪污腐败 无处不在?第六百四十一章 伏击“五太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杀人诛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找到偰逊第七百一十七章 杨宪的猜测第六十七章 围点打援(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久别重逢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显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册封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一百六十五章 刘聚让贤第五百五十七章 闪击战之祖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门密谋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夺水军第四百零六章 相约在应天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零六章 活捉陈野先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册封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城门之战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六章 乐极生悲
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五百零七章 常遇春“犯二”第四百九十章 于光投诚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长的关系户第六百三十四章 诱降宋兴第四百八十三章 欧普祥的如意算盘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赚大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罕见的提亲第一百一十八章 设立和州办事处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十二章 收了个小弟第五百八十一章 张士诚再度称王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线易帅?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报信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妾也有“编制”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险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第六百一十二章 小茶馆儿有大作用第二百五十二章 四季如春的“龙头”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六百六十五章 东南平定第六百八十八章 陈叔明休妻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广拜年?第七百一十四章 赐婚李祺第六百二十二章 关中乱战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长挖墙角第二百五十九章 顺应天命第三百六十九章 名相殒命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盘第七十六章 蜀中来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陈友谅的王炸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军首胜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胜门第七百一十五章 杨宪下狱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一百九十五章 卿卿我我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华山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康茂才第九十八章 投资入股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一百六十四章 结识李善长第一百七十七章 战况激烈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岭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将献计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许第四百七十九章 龙湾大捷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五百七十八章 陈善中计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猫发威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击战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良也是错第五百七十七章 蜜桃成熟时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二百零五章 斩首行动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态严重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四百章 砍价砍一半第四百零三章 冯国用之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议定婚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四百一十一章 群龙无首第一百七十四章 郭子兴病倒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计划第四百四十六章 保存实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妾也有“编制”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九十一章 营救思淑(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第五百八十八章 奇门遁甲第二章 地震来袭第五百三十一章 进攻庐州第三百零八章 这个账算得不错第八十五章 半夜买药第八十四章 夜探倚云楼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三百六十五章 偰老爷子的下落第四百八十四章 给刘伯温“挖坑”第一百三十五章 贪污腐败 无处不在?第六百四十一章 伏击“五太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杀人诛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找到偰逊第七百一十七章 杨宪的猜测第六十七章 围点打援(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久别重逢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显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册封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一百六十五章 刘聚让贤第五百五十七章 闪击战之祖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门密谋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夺水军第四百零六章 相约在应天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零六章 活捉陈野先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册封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城门之战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六章 乐极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