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战邙山之往事中篇

“次日一早,独孤信带着宇文贵、怡峰、李远,还有贺若敦出金墉城,来到了太祖军帐,共同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军议开始前,独孤信介绍了贺若敦的战绩,拿着他的三石弓给大家看。太祖也很惊讶,说这等勇士实在难得,当即就收入麾下授都督。”(注1)

“老爷子,十年前江陵一战,你有射象反走之力,应该也不差的吧。”

普六茹忠笑了起来,伸出骨节粗大的双手,手臂上肌肉仍未松弛:“老不以筋骨为能,以前开三石弓还算轻松,现在拉个二石也觉着吃力喽。”

他继续说道:“众将都觉得侯景连夜撤兵,必是胆怯了,应该乘胜追击。唯有贺兰盛乐,其母为太祖之姊建安长公主,觉得我军倍道兼程,将士疲敝,要是侯景反击怎么办?”

“贺兰盛乐由阎氏,也就是大冢宰的母亲抚养长大,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尉迟婆罗就嘲笑表哥——婆罗和他哥哥薄居罗的母亲是太祖之姊昌乐大长公主,他们和贺兰盛乐是表兄弟。莫不是学了汉人书生这一套,忘了战阵搏杀的功夫了?”

“太祖见两个钟爱的外甥快要吵起来,众将大多战意旺盛,决定率领轻骑追击。”

“轻骑,嘿,骑兵是把双刃剑,一个不慎,反应和重整的时间都来不及。”

普六茹忠的这句话,勾起了侯胜北为数不多的骑战记忆,钟山龙尾的那一次冲击,瞬间就分出了生死胜败。

确实就是霎那的功夫,和稳扎稳打的步军完全不同。

“太祖命独孤信、李远率领右翼,赵贵、怡峰率领左翼,留都督长孙子彦守卫金墉城。”

“太祖自率数千轻骑,带李穆、李弼、贺兰盛乐、尉迟婆罗,还有我和新收的贺若敦,以及帐下各都督一路追到了河上。”

“只见侯景布了一道长阵,北据河桥,南连邙山,完全不像战意丧失,准备逃跑的样子。”

“那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众人呐喊一声,各带亲随数人,就这么跃马冲向了敌阵。”

“战马一撒欢跑起来,就很难顾及周边的情况了,只知道一个劲向前猛冲。我连射几箭,快到跟前,换槊杀入了敌阵。”

“当时敌军不知怎的士气大盛,穿红色戎服的东魏兵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团团地逼近舔舐过来,我军不少勇士被拖下了马,打掉兜鍪,按住手脚,生生割去了首级。”

“还有的就骑在马上,被步槊和长刀扎穿了大腿、腰腹,口念往生断了气,也是免不了被取去首级的下场。”

“战后才听太祖说,甫一开战,他的战马就中了流矢,惊逃不知去向。”

“太祖落马坠地,众人不见了主将身影,人心惶惶,连带着部下士卒也受了影响。侯景就是趁着我军混乱的当口,发起了猛攻。”

“东魏兵纷纷杀到,左右大惊皆散,情况危急万分,太祖身边只剩下都督李穆一人。”

“事后太祖说到此处,李穆当即单膝下跪:彼时危急之际,情非得已,还请主公恕罪!”

“恕什么罪,是日微卿,吾已不济矣。”

“太祖豪迈,根本不以为意,扶起李穆表示感谢。”

一众小辈听得都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回事。

普六茹忠卖了个关子,见众人一副迷惑不解的表情,大笑道:“原来李穆这厮见东魏兵围了上来,就下马以鞭抽太祖脊背,狠狠骂道:浪荡军士!尔曹主何在,而独留此?”

“东魏军见太祖被责打,以为是一介小兵,并非什么贵人,就这么轻轻放了过去。”

“李穆把马让给太祖,尉迟婆罗等亲卫也来了,力战杀散敌军,太祖方才得以乘马逃生。”(注2)

“嘿,李穆这一鞭子抽得值了。他擢授武卫将军,加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武安郡公,增邑一千七百户,前后赏赐不可胜计。”

“不仅如此,太祖觉得爵位玉帛未足为报,特赐铁券,恕以十死。更是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

众小辈觉得这封赏确实够重。

普六茹忠道:“你们以为就这样了?太祖感怀部下相救之恩,当初李穆让给太祖的马是一匹骢马,毛色青白相杂,其后太祖府中厩凡有此色马者,悉以赐之。”

“再赐李穆的世子李惇为安乐郡公,姊一人为郡君,余姊妹并为县君,兄弟子侄及缌麻以上亲并舅氏,皆沾厚赐,其见褒崇如此。”

侯胜北听到此处,情不自禁想道:宇文泰不愧是一代人杰,如此厚待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部下,难怪聚集了如此多的豪杰勇士,心甘情愿为其效死。

北朝君王,果然大气。

嗯,这边陈霸先的器量还是很宽宏的。

陈蒨嘛就不必说了,阿父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杯毒酒。

他忍不住想:陈顼,如果有朝一日你成为了帝王,又会怎么对待有功的部下呢?(^_^)

只听普六茹忠继续说道:“当时的战况于我军不利,李弼深入陷阵,身被七创,为敌军所俘获,周边围守数重。”

“他佯装伤重昏厥于地,趁着看守者稍微松懈,看到其旁有马,跃上西驰得以逃生。”

普六茹忠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彷佛对已故同僚的急智感到佩服。

“不得不说这羯奴打仗很有一手。本以为只有高欢亲至,才是太祖的敌手,不想此人也颇为厉害。太祖轻骑追击,在这轮反击下吃了个亏。”

那是,侯景后来把我们南朝祸害成什么样子了。

要不是在巴陵城碰了个大钉子,王僧辩和陈霸先还没那么容易收拾他呢。

听了普六茹忠的感慨,侯胜北默默想道。

“不过太祖平安回归本阵,我军的后继主力也赶到了,重整旗鼓再次发起了攻击,终于大破东魏兵,击走了侯景。”

“此战东魏以大都督、广平郡公厍狄干率诸将为前驱,高欢总众继进。”

“厍狄干娶了高欢之妹乐陵长公主,自从信都起兵以来经常统领大军,威望之重为诸将所钦伏,性格最为严猛。然而他也弹压不住局面,只得随军败走。”

“而这一战最为精彩之处,乃是和东魏司徒公、军司大都督、京兆郡公、号称霸王再世的高敖曹的交锋!”

普六茹忠说起和这位绝世猛将的交手,回味不已。

“高敖曹身披红色铠甲,不戴兜鍪,扎了一根红色头带,昂然立于三丈高的旌旗和伞盖之下。”

“见侯景军败退,高敖曹也不慌张,下令将旌旗伞盖移到阵前。只见红底大旗绣有一只插翅猛虎,迎风招展,栩栩如生,彷佛就要破旗而出。”

“他向来以猛虎自居,渡大河之时祭祀河伯,念的祭文竟是:河伯,水中之神;敖曹,地上之虎。行经君所,相决一醉!”

“高敖曹所率皆是河北汉军,人数不多,只有三千余人,却精悍无比,戈甲器仗齐备。”(注3)

“当时太祖举起马鞭指向对阵,谓左右诸将道:此贼自恃悍勇无敌,素来轻孤。既然高敖曹自诩河北猛虎,而诸君皆有杀狮毙虎之能,何不为孤擒之!”

“众将热血沸腾,战意昂扬,轰然答应,突出本阵。我军各部形成一个箭头,箭尖直指高敖曹!”

“看到西军众将杀来,高敖曹放声狂笑,下令就以寡兵迎战。”

“他早已习惯了被敌军针对,而来犯之敌,大多死在他的丈八长槊之下!”

“只见高敖曹操起手边那根一握粗壮,黑漆涂就的大槊,槊头本该银亮,却带着一层暗红,那是杀敌无数的鲜血所染。”

“我对于自己的武艺也颇为自信,挈弓提槊就杀奔过去。相隔还远,将槊夹住,取一支四棱破甲重箭,开三石弓,啪的一声呼啸射去。”(注4)

“我那时心想,高敖曹若是死在这一箭之下,也就不配与吾交手!”

“只见这厮好胆色,利箭百步转瞬飞到。高敖曹挥手一抖,近三尺的槊锋舞出一团银色透红光芒。老夫射出的劲箭竟被绞住,箭杆吃不住力,截截寸断。剩下一个箭头,叮的一声坠地。”

“三石强弓射出的箭,都能被挡住?”

众小辈听得咋舌不已,这份反应和眼力腕力,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吧。

普六茹忠感叹道:“对我等而言,马槊只是兵器,使得精熟而已。高敖曹的槊,却像是他手臂的延长,操之如同伸手取物一般。”

“见他展露这么一手,吾自知不敌。然而两军交锋岂能退缩,就举槊向着高敖曹的胸腹刺去,心想就算换个两败俱伤,也是值了。”

“哪知兵器相交的瞬间,高敖曹的大槊搭了上来,竟然把阵前一击致命的刚猛招式使出了柔劲。”

“当时我只觉槊上像是缠上了一条毒蛇,前端立刻有如坠了一块铁坨,眼看就要脱手。”

“我心知不妙,只要兵刃离手,下一刻高敖曹必然就是顺势一刺取了性命去。于是吐气开声,使出浑身劲力,崩开了他的马槊。”

“高敖曹略感诧异,彷佛没想到这一招毒蛇缠会被解开。”

“老爷子,你怎么知道这招叫毒蛇缠呢?难道高敖曹出手之前,还会喊出招式名称不成?”

听到有小辈质疑,普六茹忠眼睛一瞪:“这是老夫根据他的招式特点所起,不行啊?”

那提问的小辈缩了缩脖子,不敢再问。

“两马相交,不过变招一二,高敖曹立刻使出了乌云盖。当时我觉着眼前天突然就黑了。大槊携着劲风,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头顶数尺方圆。如果被劈中,必然是天灵碎裂的下场。”

“我奋力一格,一股沛然大力涌来,不过身子晃了一晃,还是挡住了。”

“柔韧的槊杆一弹即回,高敖曹又出了一招虎尾扫。顾名思义,槊杆化柔为钢,棍一样横扫而来,若是抵挡不住,自然就被扫落马下。”

“一马三式,这一招亦被我挡住。二马交错之际,我看到高敖曹好像露齿笑了笑,才想到一件事。”

普六茹忠缓缓道:“我策马冲锋,高敖曹端坐马上迎敌,是原地不动的!他若也是快马冲刺,借着马速出招,当是何等迅猛?”

“高敖曹,不愧马槊绝世,槊法天下第一!”

第12章 平乱始末前篇第24章 始从军第1章 少年胜北第52章 战王琳后篇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61章 陈顼其人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90章 柳庆问案第40章 少年不再第71章 姓杨名坚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7章 讨贼难第8章 冼姨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98章 争龙之立威望第20章 入洪流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4章 宝录初成第53章 迎世子第56章 战为何第1章 少年胜北第59章 平东阳后篇第38章 预兆第59章 平东阳后篇第88章 长安轶事第80章 战邙山之先例后篇第85章 战邙山之徒劳无功第48章 英雄逝第87章 忆白袍后篇第17章 蜀地失第40章 少年不再第69章 那罗延第2章 十问十答第65章 卧虎台第21章 返红尘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8章 冼姨第49章 立新帝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68章 别伏陀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74章 北周军容第75章 战邙山之往事前篇第39章 遣返第102章 争龙之复旧职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8章 冼姨第47章 故人去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18章 清闲乐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83章 战邙山之斗百保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71章 姓杨名坚第18章 清闲乐第94章 杨白华第48章 英雄逝第53章 迎世子第92章 旧友来第64章 天嘉四年后篇第68章 别伏陀第73章 卧虎初哮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16章 湘州叛第55章 加冠礼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36章 抗北齐之决战第12章 平乱始末前篇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66章 孤独行第94章 杨白华第64章 天嘉四年后篇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8章 冼姨第73章 卧虎初哮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74章 北周军容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14章 萧妙淽第61章 陈顼其人第47章 故人去第8章 冼姨第85章 战邙山之徒劳无功第87章 忆白袍后篇第21章 返红尘第16章 湘州叛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71章 姓杨名坚第1章 少年胜北第72章 周齐交涉第61章 陈顼其人第46章 御前对第96章 争龙之调人事第6章 南康之战后篇第69章 那罗延第45章 阿父归
第12章 平乱始末前篇第24章 始从军第1章 少年胜北第52章 战王琳后篇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61章 陈顼其人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90章 柳庆问案第40章 少年不再第71章 姓杨名坚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7章 讨贼难第8章 冼姨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98章 争龙之立威望第20章 入洪流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4章 宝录初成第53章 迎世子第56章 战为何第1章 少年胜北第59章 平东阳后篇第38章 预兆第59章 平东阳后篇第88章 长安轶事第80章 战邙山之先例后篇第85章 战邙山之徒劳无功第48章 英雄逝第87章 忆白袍后篇第17章 蜀地失第40章 少年不再第69章 那罗延第2章 十问十答第65章 卧虎台第21章 返红尘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8章 冼姨第49章 立新帝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68章 别伏陀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74章 北周军容第75章 战邙山之往事前篇第39章 遣返第102章 争龙之复旧职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8章 冼姨第47章 故人去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18章 清闲乐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83章 战邙山之斗百保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71章 姓杨名坚第18章 清闲乐第94章 杨白华第48章 英雄逝第53章 迎世子第92章 旧友来第64章 天嘉四年后篇第68章 别伏陀第73章 卧虎初哮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16章 湘州叛第55章 加冠礼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36章 抗北齐之决战第12章 平乱始末前篇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66章 孤独行第94章 杨白华第64章 天嘉四年后篇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8章 冼姨第73章 卧虎初哮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74章 北周军容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14章 萧妙淽第61章 陈顼其人第47章 故人去第8章 冼姨第85章 战邙山之徒劳无功第87章 忆白袍后篇第21章 返红尘第16章 湘州叛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71章 姓杨名坚第1章 少年胜北第72章 周齐交涉第61章 陈顼其人第46章 御前对第96章 争龙之调人事第6章 南康之战后篇第69章 那罗延第45章 阿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