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潼关大战(7)

靖康五年的九月三日,皇帝赵桓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在深宫入营楼远望。

时值金秋,久热的天气开始凉爽起来。虽然登高远望,满眼都是灰褐色的房顶,枯黄干涸尘土飞扬的街道,赵桓在每天傍晚的时候,仍然喜欢登高远望,随着夕阳的下落,星星点点的灯火燃起,一股鲜活的人间气象,直扑胸膛,让他觉得分外的轻松惬意,一天的疲劳,就这么在不远处的市场中的嘈杂声中,在夫妻的吵架声里,小儿的啼哭声中,慢慢消解而去。

有时候,他也很是自嘲,前生做牛做马,今生贵为皇帝,依然是做马做牛。

人皆有惰性,现在的他需要做很多事,埋很多棋子,用天下来博奕,也乐在其中。不过如果是换了大平盛世,是不是愿意花这么多精力来折腾,而不是享受皇帝这个位置所带来的乐趣,也真是难说。

待斜日西沉,拼命散发出最后的光辉时,赵桓满杯倦意,淡淡一笑,终于转身下来。

在他身边,有着无数的宫女和太监侍候,随时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并不很大的宫室内,密密麻麻,站着几百个钉子一样的班直侍卫,护卫着他的安全。

在他寝宫,随时有着貌美动人的年轻少女,侍奉他的起居,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只是每当登高望远后,踏着一级一级的木制阶梯,听闻着那吱呀吱呀的楼梯声响,一股无可排解的孤寂与无聊的感觉,总是纷沓而来,挥之不去。

“官家,请洗沐。”

下了高楼,有几个二八年华的宫女。含羞带怯,捧着巾栉铜盆,让皇帝擦脸洗手。

长安易有大风天,多尘土,每次下楼后,赵桓总得如此这般。

他接过毛巾,在脸上擦了几把,终于振起精神,好似那些烦心与苦闷的事。也随着这滴答下来的清水,掉落在泥土中,消失不见。

“官家,传膳么?”

“传吧。”

刚回来时,每次有人问传膳地事。赵桓还下意识的过问一下,后来发觉。自己不管如何发怒,下令,宫中百多年的老规矩难改,皇帝的饮食起居早有规定,并不能由得他完全随心所欲。再加上孟后来了,更有顾虑,如果皇帝大过俭省,老大太也自然要跟着如此,这样等于是赵桓刻薄大后。传了出去,就是天子不孝。

小小的起居饮食,题目也如此的大,赵桓也很无奈。

他一声答应。随侍的大监传下令去,过不多时,赵桓所居的清漏阁附近,灯火大盛,阁分前后,前为赵桓接见官员和批阅文书的地方,后面便是居处。

用膳自然也是在阁前,五间抱厦地房间,青砖碧瓦,朱拦玉阶,显的小巧别致,外有花圃成林,还有几只仙鹤放养在外,让皇帝起居时,就觉得赏心悦目。

赵桓漫步悠然,向着清漏阁慢慢踱去。

岳飞早就奉诏开拔,军纪整训完毕,本部的一万多人,加上兼并的刘光世部三万余人,近五万人的岳家军,己经到了调庭湖畔,和薛强地御前亲军一左一右,开始讨伐做乱的钟相。

韩世忠与杨沂中也开始调集兵马,向着山东与京东两路试探性地进攻,以帮着关中减低来自金兵的压力。

关中这里,二十万大军开赴前线,赵鼎身为使相,代表皇帝亲赴戎机,鼓舞士气。前几日来了奏书,说道与曲端一文一武,还算和睦。十五万人的主力部队,枕戈以待,随时准备捍御潼关,加上渭河河谷形成的天然有利地形,估计敌人想破关而入,绝非易事。

武事暂不忧心,文事也紧锣密鼓,开始有自己的得力班底和完善的政治理念。

收权,集财政法制于中央一手,以考成法约束鞭打官员,以学习班登闻司来恐吓,以秦桧等人,做为打手,这是赵桓最拿手的,也是最有信心的一面。

以他估算,至多三年,他必定能令行禁止,做出任何的举拼,不需要以武力来做为后盾,就可以得心应手。

自从靖康三年地深秋自上京冒险逃出,历经千辛万苦,近两年经营,终于可以稍稍喘一口气,赵桓也很觉欣慰。

慢步到得阁前,却见几个班直侍卫中的少年子弟,正牵着一匹骏马调教,那马很是烈性,长嘶大叫,四蹄翻飞,来回纵跳,这几个班直侍卫,都是不到二十的青年,平时很得赵桓喜爱,宫中得了这些好马,他们倚仗着赵桓宠爱,便在当值时从马厩牵来,想调教好了让皇帝去骑,却是当众出了大丑,看到皇帝信步而来,心中发急,那马仍不听话,当下一个个急的满头大汗。

赵桓见他们发急,隔地老远,便先笑道:“不必急,这马送来好些天了,军中的养马官都调不好它,你们治不服它,也不足为奇。”

一边说,一边走的略近一些,身边的太监连忙弯腰上前,将他团团护住,防着那马暴起伤人,嗑破了皇帝的一点油皮,各人也是有罪,担当不起。

他们拿张做势,故做忠勇,赵桓斜睨一眼,也不在意,当下只看那马。

这马身量极高,宋朝无好马,虽然曾经下令民间养马,却是全无成效,没有天然的牧场和良种好马,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有所成效。军中缺马,到了七八人才有一匹马的情况,甚至有的骑兵队伍,都八九人轮骑一马。

而马的身高,平均也只是在一米三四左右,眼前的这匹骏马,浑身通黑,只有四蹄雪白,是有名的乌云盖顶,而身高也是在五尺一寸,大约在一米六左右,是宋马中难得的神驹。原本是两准节度使韩世忠自女真军官手中得之,巴巴的从镇江派人送来,只道:“此马神骏,非人臣所敢骑。”

这自然是鬼话,这马原本是女真人的下级军官所骑,他一个节度使,有什么不敢当之。赵桓接到奏书时,笑不可抑,觉得这有名的正人直臣,武将翘楚,也会捣鬼奉迎,却是有趣。

当下命人提笔写道:“览卿所言,感卿挚意,联心甚慰。”

如此这般,算了给了这个武臣一个小小奖励,而这匹神驹,却成了宫中一景,不少近侍班直当值的时候跑去看,甚至很多文官在谒见皇帝之前,特地绕道一圈,跑去观看,指指点点,甚是热闹。

每见此情此景,赵桓分外感慨,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一匹好马,无疑是后世的德造虎式坦克,令人见了就眼红耳热,分外钦慕。

他站着看了半响,只觉得这马分外倔强,力气又大,只怕等闲驯服不得,便吩咐道:“一会便牵回去罢,联平常也不骑马,慢慢驯着便是。”

一个班直侍卫昂首答道:“咱们在官家面前侍候,一点小事也办不来,还有什么脸面。官家放心,过几日后,一定叫它听话。”

他敢这么和皇帝说话,却是因为赵桓很少摆皇帝驾子,甚至不但是他,宋延规矩一向如此,班直子弟最受宠爱信重,与皇帝小小顶一下嘴,不足为奇。

赵桓也不在意,自己笑吟吟进了房内,自去用膳。

房内灯火大炽,明亮之极,一盏盏宫灯分列在四壁半空,将屋内照的白昼也似。

赵桓不管多省,在这一方面从不俭省。习惯了明亮灯火的现代人,绝对不能接受在晚上一灯如豆的生活。

在阁内左面侧室内,便是他用膳的地方,一张长桌前,摆放着二十余道菜肴,宫中膳食,又称玉食,皆有定式菜谱,这样的排场,还是赵桓屡次下了严令,减了一多半后的结果。

他在案前坐定,放眼看去,什么羊头签、海盐蛇鲊、煎三色鲜、糊炒田鸡、箭卧鸟、燕鱼、酒饮准白鱼,均是放置在银盆金盏内,色香味形俱全,令人一看而食指大动。

这些菜肴,看起来很是简单,却是极尽奢华。土步鱼,只取两腮,羊头签,只取两翼,以螃蟹的蟹钳肉包馄饨,只取其肉,蟹身则尽弃。

这不但是宫中传统,甚至士大夫家中,民间酒楼,也是食不厌精,赵桓身为皇帝,可以要求自己俭省,却不能在饮食习惯上抛底改变一个时代,却只能屈从这个时代。

况且,人爱美食,身为皇帝,在饮食上稍稍享受,也不是一件太过份的事。

只是这些菜式,都是烧煎煮而成,很是油腻,赵桓略用几口,便笑道:“响午吃的顺口,多吃了一碗,此时竟是吃不动它。”

周围内侍俱笑道:“官家想必是体念下臣,少动筷子,好去赏人。”

这是赵桓害怕太过浪费,只要自己没动过筷子的,便命人拿下去赏给当班的侍卫享用,以为成例,是以这些太监如此奉承。

赵桓点头道:“不错,这些一会赏给阁外驯马的卫士们,他们累的一身汗,想必会吃的香。”

自己如此吩咐,只是肚中尚觉饥饿,看着满桌的菜,却又觉得无处下手。

他微微一叹,终于在内心感慨道:“怪不得东晋时有白痴说,每日吃饭费万钱,没有下筷子的地方。”

第十四章第155章 当者辟易第81章 驿站第128章 内乱将起第12章 安抚江南第52章 潼关大战(15)第三十章第118章 拟诏第102章 政改第50章 潼关大战(1)第52章 潼关大战(21)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161章 攻心为上经略关陕11第1章 秦桧南归经略关陕7第58章 折家将第128章 内乱将起第一 卷蒙尘北国5第6章 学习班第3章 南人北人第四十九章第64章 出巡第145章 扑朔迷离第四十一章第51章 潼关大战(7)第一 卷蒙尘北国11第138章 接战第58章 折家将第四十三章第65章 出巡第二 卷身返故国1第125章 大战役第172章 残阳映血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51章 潼关大战(17)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139章 前夜第二十三章第51章 潼关大战(13)第150章 阵斩万户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129章 巧笑嫣然话典故第117章 论剑身返故国4第174章 父子相见第79章 攘外先安内第153章 临颖决战经略关陕8第四十章经略关陕11第四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51章 潼关大战(12)第136章 胜捷军经略关陕17第二十六章经略关陕8第144章 战胜第一 卷蒙尘北国14第一 卷蒙尘北国8第120章 出使第7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一 卷蒙尘北国19第139章 前夜第158章 封赏之道第141章 血色战场第120章 出使第51章 潼关大战(10)第52章 潼关大战(18)第52章 潼关大战(21)第51章 潼关大战(16)第166章 真定第63章 赦封降将第九十一章第104章 一见如故第八十二章第111章 秦桧还京第7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二十七章第76章 上元夜第11章 苗刘兵变经略关陕23第一 卷蒙尘北国20第167章 相峙燕京第59章 兵临城下第三十章第142章 铁骑狂飙第10章 登闻司第三十二章第二 卷身返故国3第56章 将军无义第51章 潼关大战(17)经略关陕2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22章 学习心得第四十六章第154章 再见铁浮经略关陕23
第十四章第155章 当者辟易第81章 驿站第128章 内乱将起第12章 安抚江南第52章 潼关大战(15)第三十章第118章 拟诏第102章 政改第50章 潼关大战(1)第52章 潼关大战(21)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161章 攻心为上经略关陕11第1章 秦桧南归经略关陕7第58章 折家将第128章 内乱将起第一 卷蒙尘北国5第6章 学习班第3章 南人北人第四十九章第64章 出巡第145章 扑朔迷离第四十一章第51章 潼关大战(7)第一 卷蒙尘北国11第138章 接战第58章 折家将第四十三章第65章 出巡第二 卷身返故国1第125章 大战役第172章 残阳映血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51章 潼关大战(17)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139章 前夜第二十三章第51章 潼关大战(13)第150章 阵斩万户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129章 巧笑嫣然话典故第117章 论剑身返故国4第174章 父子相见第79章 攘外先安内第153章 临颖决战经略关陕8第四十章经略关陕11第四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51章 潼关大战(12)第136章 胜捷军经略关陕17第二十六章经略关陕8第144章 战胜第一 卷蒙尘北国14第一 卷蒙尘北国8第120章 出使第7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一 卷蒙尘北国19第139章 前夜第158章 封赏之道第141章 血色战场第120章 出使第51章 潼关大战(10)第52章 潼关大战(18)第52章 潼关大战(21)第51章 潼关大战(16)第166章 真定第63章 赦封降将第九十一章第104章 一见如故第八十二章第111章 秦桧还京第7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二十七章第76章 上元夜第11章 苗刘兵变经略关陕23第一 卷蒙尘北国20第167章 相峙燕京第59章 兵临城下第三十章第142章 铁骑狂飙第10章 登闻司第三十二章第二 卷身返故国3第56章 将军无义第51章 潼关大战(17)经略关陕2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22章 学习心得第四十六章第154章 再见铁浮经略关陕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