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整备计划

昨晚的晚饭有几个人吃饱的,杨旭不清楚,但是自己的胃口似乎没有遭受一点影响,除了清除尸体,昨晚杨旭命令刘三炮把吊死的秦家人全部埋了,本来想悬挂七日以儆效尤,但是这大热天的万一染上瘟疫就完了。

行完霹雳手段该显菩萨心肠了,杨旭请了几个大夫为误伤的人看病,中午杨旭亲自挑着担子担着午饭给流民们打饭,伙食上了几个档次,白面的馒头,满锅的肥猪肉,油汪汪鲜亮亮的引人垂涎三尺,这时候流民们才明白你对杨老爷好,杨老爷对你更好,你对杨老爷使坏,杨老爷比你更坏。

自己一万三千多亩的土地,每年光是租子就是不小的收入,以后练兵的粮食不需要发愁了,现在不是清朝初年,当时明朝的土地政策破坏殆尽,各地不一,清军在南京发现了整套的张居正设立的一条鞭法,据此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在税收上面吸取明朝败亡的教训对地主富豪实行高税收,对农民实行低税收保证底层人民的休养生息,时光荏苒也是二百年过去了,对地主的高税收转变成了对农民的“以粮代役”变相的高税收。清朝的徭役极其繁重基本上一户家庭需要一两个劳力完成,这样的话家里的农活完全荒废了,所以底下的官吏要求以粮食代替徭役,变相的增加的农民的负担。而地主阶级主要的人口少,同样的一两个人的徭役所要付的粮食对他们来说如同毛毛雨一般,同样根据清初的记载地方所要缴纳的赋税根据土地平均划分到每个地主手里,这样杨旭一万三千亩土地需要缴纳七千亩所需的税收,加上自己大小是个官吏有一部分的免税权,所以最后只需要缴纳三千五百亩的税。

在十四个村庄里面同时存在着大量的自耕农,这部分交政府的两税与杨旭无关,这部分农民不愿意卖地也不愿意搬迁,同时也不受杨地主的管理,所以杨旭通知自己地盘上的粮长、族长和村长都自己商议,毕竟大部分的人还不知道土地易主,如果一部分糊涂的粮长再把租子送到原来的地主那里,自己不得心疼死。

十四个村子的粮长、族长、村长在第二天的中午陆续到齐,杨旭不仅是这片地的主子还是县衙的老爷,一个个纷纷磕头,这部分算是农民里面的人精了,礼毕之后,三十几个人姿态各异的或蹲或坐在院子里,这么简陋狭小的院子委实不像一个地主的家,不过眼前的这位地主也是年轻,看着像是二十啷当岁的模样,身材高大,皮肤白净,穿着带补子的青袍官服,能攒出这么大的家业也是厉害的紧,这些村头相互之间也相识,互相间稍稍拉了拉家常,很多人是自耕农,有的手里土地还不少呢,但这些人熟悉地头村户也知道每亩地打多少粮食,这些人往往很受地主们的器重,除了小部分截留一些村民的粮食租子,还能从上面地主捞个份子钱,杨旭不准备替换这些人,自己一个外来户,少了他们还真的玩不转,首先重新定一下这些人份子钱,在赵老汉和赵家甸族长的帮助下杨旭来个一刀切,按照这片地界分配平均数,然后加二成,至于农户的租子原来份额的平均数上减两成,这一加一减看上去这位杨地主亏的比较多,不管杨大老爷怎么想,下面一个个开心不行,但是在杨旭自己看来原来本来什么都没有,现在平白多了那么大一摊子的收入那是乐不可支。

当然自己不能偏听偏信这帮子村头的话,这帮人你稍微不注意,你就能从中间捞一份钱粮,或者不把减租的事情通知农户,所以杨大老爷决定,从明天起挨个村子的走访,然后每个月派人到村子查看情况,中午特意把这帮人留下来吃了一顿饭,挨个认识了一遍。最后还得由每个村长族长什么的报告自己村里的情况,搬走农民的数量,便于补充,除了想安排流民进驻,还得请这些人相互间合作,匀一匀土地耕农的数量,有的村子土地荒废有的村子还有人没地种,省得旱的旱死涝得涝死。

好歹自己也是个大地主,自个住的太寒酸也对不起自己的身份不是,中国人重视排场,自己这个小院子也确实对不起自己个的排场,不过村子里也没有太大的地方给他建房子,于是杨旭决定再离村不远的平整的田地里建自己的宅院,这一下怎么不得再祸祸三四十亩的田地,但是,杨大老爷,现在有钱,任性!

午饭过后,队伍该整顿的整顿,缺了七八十人,杨旭宣布队伍留下家属迁往空置的村庄安家,队伍则进行选拔,最后留下二百五十人,把平时偷奸耍滑的、训练不认真的、进度慢的刷掉,随着家属进村落户,留下的人成为乡宁当地团勇每月一两银子的月俸,家属的租子减半,另外二百五十人在十四个村子招募,条件一样。

这样条件相当优渥,除了一两的月俸不说,租子减半,自家就能省下大量的粮食,可以吃饱饭了,五村八庄来了近五百多人,经过挑选省下二百五十人重新组成团勇营,老家丁们继续任正目也就是班长,原来是队官的几个还是队官,杨旭把照着官样做出来团勇服发了下来,你还别说,无论是什么精神抖擞的士兵穿上这身衣裳,宽大的衣袖,青灰色的大马褂,中间一个勇字的补子,肥大的箭裤打着绑腿,最后脚下蹬着棉布鞋,显不出兵味,倒是显得邋里邋遢。

经过十天的训练总算把站姿立住了,训练的头一个月永远都是队列、内务整理,原来的一千多号人的住所改成兵营,被褥枕头毛巾一用俱全,被子要叠成方块,内务要放整齐,一切按照自己当兵的来。这时清军的号角大都是长铜号,杨旭把平阳住汛的长铜号切短了一截,然后仿照后世军号折出一个圈,上下用拉筘固定,招了一个红白事吹喇叭的过来吹长短号,基本上模仿后世军队的音阶!分为起床、集结、前进、停止、冲锋、撤回、睡觉六种,本来军号光是战斗就是二十六种信息,但是这帮人连目前的五种都搞不清爽,索性就这六种,每天练习五次,至于军中礼节方便,也懒得瞎改,直接就是后世我军军礼,整齐划一,威严有度。

一个月过后,开始授枪仪式,挑选出训练前一百名的团勇由杨旭亲自授枪,并发放头一个月的月俸,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基本上只有打把的时候才能领到五发子弹,其余的人使用制式长刀,为此杨旭把三合镇上的铁匠高薪请到赵家甸建立铁匠铺子,找了几个壮丁当学徒,专门打造军用制式兵器,持长刀由刘三炮教授从杨旭那里学来的“破锋八式”,使用刺刀的则由杨旭亲自教授“军刀操法”。

每天申时约六点钟,所有的正目(班长)、队官,杨旭还要亲自教授战法,主要是隆美尔的《步兵进攻》和解放军的步兵操典,这两项几乎包含了行军,作战,驻防,设置工事,警戒等内容,基本上所有人都不识字,杨旭只能尽量的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来,同时还得教认字,为了激励学习的热情,银弹始终是无往不利的终极杀器。

这时候的军中伙食以粗细面结合的杂粮为主,菜式基本上就是青菜猪肉作为荤腥,部队上每个月的伙食费像流走的白花花的银子一般,着实令人心疼,个人不是国家,想要自己的人手有战斗力是一回事,花多少钱又是另一回事,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数很少吃到肉食,甚至常常饭都吃不饱,到了这里杨旭起码一天管三顿,早上的熬粥是小事,棒子碴青菜粥不知多少钱,但是中午的伙食直接关系到士兵一天的大运动量,杨旭在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军史,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全球殖民活动,几乎是初中高中世界史的一部分,其中就提到英国在十六世纪储蓄军粮的做法,最出名的就是英国的咸牛肉,1870年祖鲁战争的英国士兵很多人吃的是1809年生产的咸牛肉,可见其超长的保质期,味道怎么样不是自己关心的,现在人还饭都吃不饱,跟他们说肉好不好吃,不是完全扯淡嘛!这时候农户连盐都不敢多放,什么叫粗茶淡饭,淡就是少盐少油,不是日后小资社会的养生的少油少盐,是真的嘴里淡出鸟来,缺盐就没劲,没办法长时间的劳作,还会滋生很多疾病。

杨旭的做法就是把猪肉,猪下水等下角料拿大量的咸盐研制半个月,使其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然后剁碎和玉米面红薯粉八角粉等香料用油炒熟,放在木头制作的方行模具里,一块五两,趁着夏天天热晒半干,用油纸一块一块分包好,做成“咸猪肉”!不过可比英国人小气多了,最起码英国咸牛肉都是纯牛肉,自己这个三分之二是玉米和红薯面。杨旭拿一块咬了一小口,很硬,肉味挺浓的但是太咸了,有点齁嗓子,这就是另一种“斯帕姆”——美国战争午餐肉,不过可比午餐肉咸多了。赵老汉尝试着将两块“咸猪肉”放在青菜锅里,肉香扑鼻啊,还是不错的,最起码不用放盐了,菜顿时好吃了很多。杨旭高兴坏了,却不知道,等到十几年后,肉味消退满嘴的糊面粉,吃“咸猪肉”的士兵诅咒自己的样子。这种“咸猪肉”既能补充肉食又能提供盐分,最令杨旭高兴的就是比鲜猪肉价格便宜了三分之一,连盐钱都省了,这时候就是没有死猪,有的话杨旭都敢往里放,邪恶的资本家的表现充分无疑,关于主食就很简单,北方人面食为主,三分之一的面粉加上玉米粉和红薯粉加上少量的盐,做成直径15公分左右的锅盔,这个大小容易携带,味道相当不错。

第八十一章 东窗事发第一百二十三章 掣肘第一百六十三章 闹饷(四)第三十九章 娶亲第六十八章 希望的曙光第四十八章 我的女人—无价第十四章 买奴购仆第一百零一章 烧香(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闹饷(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影响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次碰面第一百二十一章 县治第一百一十五章 侯家有求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获全胜第八十二章 囚牢酷刑第九十八章 各自利益第九十九章 烧香(一)第八十九章 抗婚第四十二章 武装巡游第九十二章 修路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之间第一百六十三章 闹饷(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都司的架势第九十六章 自缢迷案(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宫中博弈第一百一十一章 慈禧太后第一百一十五章 侯家有求第十五章 有麻烦第一百三十三章 血肉战场第一百三十章 吉州危机第一百一十三章 结亲第八十五章 新居落成第八十一章 东窗事发第五十八章 做戏第九十五章 自缢迷案(三)第十章 恶贯满盈第一百三十四章 惨烈的胜利第二十三章 小辈婚事第三十一章 我的小队第三十八章 娶亲纳妾第一百六十八章 日头时光第六十二章 招兵买马第六十三章 算计第一百二十五章 县令请客第九章 广交朋友第一百六十七章 又是行刺第八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一百二十一章 县治第九十二章 修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捣乱第四十九章 土地交易第三十七章 走马上任第一百零七章 胡聘之来信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姨娘第五十章 利益交换第五十二章 农家根本第一百五十五章 原来是旧识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税剿匪第四十七章 各怀鬼胎第一百四十六章 豪奢的请客第八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八十一章 东窗事发第八章 野味生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闹饷(四)第六十六章 捞钱第六十一章 私下谈事第八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十六章 定居县城第九十三章 自缢迷案(一)第五十四章 官升一级第五十七章 拜见岳父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展军容第十二章 劫银车(一)第六十一章 私下谈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次碰面第五十五章 砸场子第一百零六章 霍州之行第二十二章 生活乐趣第一百一十一章 慈禧太后第四十五章 载誉而归第十章 恶贯满盈第五十七章 拜见岳父第一百六十四章 闹饷(五)第二章 田园生活第一百四十章 意气风发第一百六十八章 日头时光第十五章 有麻烦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来访第八十章 钱能通神第八十八章 征发徭役第一百六十七章 又是行刺第八十七章 灭门的知县第一百二十四章 捣乱第一百一十六章 宫中博弈第五十八章 做戏第四十章 初登官场第七十一章 夜袭海龙寨第四十章 初登官场
第八十一章 东窗事发第一百二十三章 掣肘第一百六十三章 闹饷(四)第三十九章 娶亲第六十八章 希望的曙光第四十八章 我的女人—无价第十四章 买奴购仆第一百零一章 烧香(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闹饷(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影响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次碰面第一百二十一章 县治第一百一十五章 侯家有求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获全胜第八十二章 囚牢酷刑第九十八章 各自利益第九十九章 烧香(一)第八十九章 抗婚第四十二章 武装巡游第九十二章 修路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之间第一百六十三章 闹饷(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都司的架势第九十六章 自缢迷案(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宫中博弈第一百一十一章 慈禧太后第一百一十五章 侯家有求第十五章 有麻烦第一百三十三章 血肉战场第一百三十章 吉州危机第一百一十三章 结亲第八十五章 新居落成第八十一章 东窗事发第五十八章 做戏第九十五章 自缢迷案(三)第十章 恶贯满盈第一百三十四章 惨烈的胜利第二十三章 小辈婚事第三十一章 我的小队第三十八章 娶亲纳妾第一百六十八章 日头时光第六十二章 招兵买马第六十三章 算计第一百二十五章 县令请客第九章 广交朋友第一百六十七章 又是行刺第八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一百二十一章 县治第九十二章 修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捣乱第四十九章 土地交易第三十七章 走马上任第一百零七章 胡聘之来信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姨娘第五十章 利益交换第五十二章 农家根本第一百五十五章 原来是旧识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税剿匪第四十七章 各怀鬼胎第一百四十六章 豪奢的请客第八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八十一章 东窗事发第八章 野味生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闹饷(四)第六十六章 捞钱第六十一章 私下谈事第八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十六章 定居县城第九十三章 自缢迷案(一)第五十四章 官升一级第五十七章 拜见岳父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展军容第十二章 劫银车(一)第六十一章 私下谈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次碰面第五十五章 砸场子第一百零六章 霍州之行第二十二章 生活乐趣第一百一十一章 慈禧太后第四十五章 载誉而归第十章 恶贯满盈第五十七章 拜见岳父第一百六十四章 闹饷(五)第二章 田园生活第一百四十章 意气风发第一百六十八章 日头时光第十五章 有麻烦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来访第八十章 钱能通神第八十八章 征发徭役第一百六十七章 又是行刺第八十七章 灭门的知县第一百二十四章 捣乱第一百一十六章 宫中博弈第五十八章 做戏第四十章 初登官场第七十一章 夜袭海龙寨第四十章 初登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