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修路

天还刚过五更,外面还是黑乎乎的一片,王贵就从床上爬起来,草草的收拾了一下上工的农具,媳妇也要从床上爬起来,“孩他爹,咋起那么早呢?”

王贵心疼媳妇,又怕惊扰了睡梦中的孩子,小声说道:“这上工有早饭,棒子碴子青菜粥,去晚了,那帮子人连汤底都不给你留,你再睡会吧,等天亮了,把我拿回来的粮食也捣鼓点青菜熬粥喝。”

媳妇有点不舍得,“咱农户人,忙的时候吃两顿,闲着的时候一顿饭就够了,昨晚吃你带回来的饼子和肉菜,现在还撑呢,不吃粥了,等你下工吃你带回来的饼子,这粮食攒起来以后省得拉饥荒,孩儿还小,以后能吃着呢。”说罢,看看旁边熟睡的两个孩子。

王贵仰着脸看看前门后院这破土拉碴的地方,叹了一口气说道:“以后要是天天有徭役,该有多好?”

“孩他爹,魔怔了吧,哪有人盼着徭役的,也就是现在的县老爷好,换一个试试?不从咱身上扒下一层皮不算完。”

王贵叹了一口,“是啊,”想了想,转头说道:“听说这县老爷也是咱乡宁人,听说家里的田地老大的一块了,我寻思着要不咱这三亩的破地卖了,给县老爷当长工去,再不济咱租他的地种,上回县老爷到工地上看咱们,我瞅着人和气的很,这样的人对待佃户肯定也不赖。”

“当家的,听你的,一个县老爷能到工地上和咱们这帮泥腿子混在一起,这样的老爷差不到哪里去,再说咱家以前吃过几顿饱饭啊,也就是这几天你带回来的,让咱们娘几个吃饱了。”

王贵属于心疼家里人的那一类,一天的饭食就指着早上的粥和半块锅盔、半碗菜,平时中午剩的半碗菜和晚上收工的那顿菜装在葫芦里连着省下的一块半锅盔带回家,硕大的锅盔一个半加上一碗半的菜整好解决家中娘三个的吃食,而另外给的两斤粗粮就当是赚的存粮了。

打开院门刚到路上,雾蒙蒙的对方过来几个人,王贵连忙打招呼,“三哥,狗子,小六,都起的早啊?”

那个唤做三哥的回道:“不早的话,再晚这棒子碴粥喝不到了。”

小六接口说道:“是啊,同样是棒子碴粥,咱家烧的就是没有工地上的好喝。”

王贵“哈哈”大笑,张口损道:“那可不,你既不舍得放棒子面、青菜,又不愿意多放盐,可不是清汤寡水,能好喝吗,瞧咱工地上的粥,棒子面掺了点红薯面子,加上青菜碎,稠得快搅不动了,又大把的撒盐,那味道能不好嘛!”

“贵哥,可别说了,我口水快下来了,咱们快点抓紧喝粥去。”几个人哈哈大笑,不过脚步加快了许多。

杨旭一大早来到工地,主要担心工期内完不成,即使完成了质量不好,那也不顶用,秉承着现代社会的经验,县太爷来到工地不作作秀完全不符合为人民服务的标准,一排过去四十个大锅煮着诱人的粥,这是花自己的钱所以找了书吏在旁边监督,杨旭还是有些不放心,清朝末年官、吏贪婪的恶名可是如雷贯耳,特意把赵老汉从赵家甸找过来在旁边看着,同时赵老汉带着一帮子熟悉的村民把持着工地上饭菜的进货渠道,进出的钱粮由书吏记录在册。

杨旭的到来时,大锅前挤了满满当当的人,赵老汉把以前在赵家甸发放饭食的规矩学了个通透,拿着硕大饭勺子在中间的大锣上,敲了几声喊道:“都排队去,不排好喽,不开饭!”看着人群在混乱的涌动着,赵老汉大声的叫喊,“吃饭要有规矩,咱们是人不是喂猪,爷们汉子吃饭板板正正的,挨个来。”

此时已经天光大亮,杨旭一身官袍总算是到了前面,中国数千年来的官本位制度在底层百姓那里建立起高山仰止的距离和崇高,这个时候“官”在老百姓心里那是被神化的一个位置,七品官员在朝堂之上,连登殿立足的位置都没有但是并不妨碍“他”在底层人民的头上耍威风,无论是俗话中的“灭门的知县”还是百姓嘴里的“县太爷”,“父母官”等等,直接把县令挂在神位之上,一言定生死,一行掌生计,可谓是威风赫赫!

这时候,一双双眼睛都盯着杨旭,有人大声喊道:“县老爷好!”“县太爷好!”“……”喊什么都有,有的已经下跪了,有的还没看见,有的跪下已经起来了,本来排好的队伍又是乱糟糟的一团,这近一万人的工地,真可谓人山人海,绵延千米,好在隔一百步有一口大锣,开饭的地点是主锣,旁边的敲锣的人看主锣说话——鹦鹉学舌,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杨旭拿起锣锤敲了一声,接着铜锣被依次敲响,人群安静下来了,杨旭清了清嗓子,大喊一声,“本县今日来看望大家,不用多礼,一会大伙用好了饭食,好好干活就是对本县最好的礼。开饭!”

一个碗递过来,杨旭接过去打满粥然后亲手奉上,排队的老百姓诚惶诚恐的接过去,然后一句,“多吃些,要吃饱吃好才能有力气干活!”或是问候一句。看着一张张满脸激动的表情,这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还有很多的老百姓跑到县老爷亲自盛饭的这一队里来,结果长长的队伍不见队尾。很快就排到王贵了,县太爷一身青亮的官袍,身材壮实高大,尤其是白津津的脸上和蔼可亲的表情站在那捧着粥感觉就跟家里人似的,常年的劳苦今日才有人体恤,这种被关怀的感觉真好,眼睛里温润润的,有些潮湿,杨旭见眼前的人有些呆呆的站着,上前一步把粥塞到他手里,“拿稳了,多吃一些,锅里有的是,天气冷了,趁热赶紧吃,身上也好暖和些……”

“多谢老……”王贵一脸的潮红,下面的话语嗫嗫嚅嚅不成语调。

“兄弟别说了,都在粥里,”杨旭笑着轻拍他的肩膀,“咱们都是乡宁的子弟,说白了都是兄弟们,一家人不说二家话,以后本县和你们处的时间长着呢!”

底下哈哈一片笑声,很多年龄大的眼睛都红了,这样亲民的官上哪来去找啊?送走了王贵,下面接着就是更多的“王贵”,杨旭光是拿起勺子往碗里舀,手腕子已经酸疼不已,身边的赵老汉看着心疼,这“百年寒门无举子,一朝得中成贵人”,不管怎么说,这人名义上是赵家的老六,以后记载在县志和族谱上光耀门楣的,怎么能干这种粗活计,还被累坏了,赵老汉从身边拉过来一个赵家甸的小辈,替换上去,杨旭就负责把碗端给“劳力”们。

一条直道,在原来的羊肠小道的基础上扩大而来,其中不免占了别人的田地,平民还好说,给些银子补偿,因为修的不宽,其实也是占不了多少,都是“几厘地”但是那些“大户”们很多都是死活不愿意,不是因为这点土地,其实主要的原因是这次徭役中没有占到一点好处,往年的徭役修水渠也罢,修河堤也罢,总能占到点便宜,挖渠修到自家地面,这良田马上变成水浇地,修河堤要用大面积的土,乡宁地面山地较多,无论挖那座土坡都扩出来一片平整的土地,更何况利用徭役从乡民身上卡油水,这保长甲长都是地主乡绅这个级别的,杨旭这么一搞说是慈善,其实就是挖掉了这部分人的油水,虽说不多吧,但是多少是个细水长流的油头,被这么一搞,谁知道这县太爷以后怎么作妖,既然不敢得罪你,就干脆来个不管不理不问的冷处理的办法,要地啊,更是别想,杨旭几次拜访都没拒之门外。导致这路边有时宽有时窄,不过也同时加快了工程的进度,万人忙活起来可是不小的动静,这才五六天已经修整到杨旭的地面上了,本来自己的田地中间的道路已经平整过了,这次再铺上一层碎石,更不怕下雨地面不好走了,这铺路是有技巧的,最上面不能放碎石,容易硌脚的,行路不便,正确的做法是挖两侧的水沟同时用这部分的土垫高路面用石碾子压实,再铺一层碎石一层土压实,最后用土和麦秸、干草掺在一起铺在最上层最后一遍压实,这样的方式路面既平整还不硌脚,下雨还冲不坏面。

赵家甸演武场的“一二一”的叫喊声响彻天空,周围修路的乡民都像是“刘姥姥逛大观园”,什么都是稀罕,尤其是演武场旁边那个高耸冒尖的建筑,都在议论那尖顶上可以干嘛呢,没法住人只能当个燕子窝……

一个传教士最喜欢的场景是什么,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听自己讲经,寻求神的护佑,眼前不就是梦寐以求的场景嘛。丹尼斯胳肢窝夹着圣经可是一路狂奔,路上还摔了一跤,引得修路的乡民哈哈大笑,到了眼前,众乡民吓了一大跳,这是从哪里跑来的蓝眼睛黄头发的妖怪,有几个大胆的乡民拿着锄头想上去打死这“妖怪”,幸亏这赵老汉带着几个村拉硬拽的拖回来,用自己的话语解释道这是西洋的人,跟咱们的种不一样。

乡民的一顿动作也是把丹尼斯吓个不轻,热情虽然去了几分,但是本职工作还是没丢,在一旁大声的宣传,信教的好处,什么神的护佑,福音的降临。

对此乡民们置若罔闻,只是丹尼斯怪腔怪调的声音,吸引着众人的兴趣。

第二章 田园生活第七十章 整备计划第九十四章 自缢迷案(二)第三十六章 命不该绝第一百六十二章 闹饷(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次碰面第五十章 利益交换第六十五章 我来当土匪第二十九章 县衙牢房第九十章 白捡一媳妇第六十九章 行霹雳手段第一百六十五章 返城调解第七十六章 摇旗呐喊第一百六十六章 陕地乱局第九十九章 烧香(一)第四十七章 各怀鬼胎第一百六十三章 闹饷(四)第五十六章 政事家事第二十六章 结交侯奎第七十二章 冒匪劫道第一百零八章 过年福利第一章 这就是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展军容第二十三章 小辈婚事第一百章 烧香(二)第八章 野味生意第三十七章 走马上任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起波澜第九十三章 自缢迷案(一)第九章 广交朋友第六十六章 捞钱第一百三十章 吉州危机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姨娘第十七章 剪除苗头第六十章 乞丐军营第四十六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一百三十八章 甲午阴云第三章 遭遇土匪第二十七章 代理典史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 知府驾临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之间第四章 救人归来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起波澜第一百二十三章 掣肘第七章 乡宁县城第二十三章 小辈婚事第一百六十章 闹饷(一)第六十五章 我来当土匪第二十三章 小辈婚事第十章 恶贯满盈第一百六十一章 闹饷(二)第八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一百零五章 拜访道台第八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五十二章 农家根本第四十章 初登官场第一百一十五章 侯家有求第八十八章 征发徭役第八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四十章 初登官场第一百三十八章 甲午阴云第八章 野味生意第一百零七章 胡聘之来信第十三章 劫银车(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战事与府试同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惨烈的胜利第三十七章 走马上任第一百五十章 分化第八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起波澜第一百二十三章 掣肘第八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六十一章 闹饷(二)第三十九章 娶亲第九十四章 自缢迷案(二)第一百零五章 拜访道台第九十七章 前贬后奖第一百四十一章 准备府试第九十三章 自缢迷案(一)第三十二章 介休侯家第四十九章 土地交易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展军容第八十七章 灭门的知县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如草芥第七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三十章 麻烦又来第一百六十五章 返城调解第五十七章 拜见岳父第五十二章 农家根本第九十五章 自缢迷案(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如草芥第一百四十四章 都司的架势第五十九章 布政使大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吉县行第五十一章 一切从头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国内外乱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主客具欢第一百零三章 收获与反思第一百零三章 收获与反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甘泉起义
第二章 田园生活第七十章 整备计划第九十四章 自缢迷案(二)第三十六章 命不该绝第一百六十二章 闹饷(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次碰面第五十章 利益交换第六十五章 我来当土匪第二十九章 县衙牢房第九十章 白捡一媳妇第六十九章 行霹雳手段第一百六十五章 返城调解第七十六章 摇旗呐喊第一百六十六章 陕地乱局第九十九章 烧香(一)第四十七章 各怀鬼胎第一百六十三章 闹饷(四)第五十六章 政事家事第二十六章 结交侯奎第七十二章 冒匪劫道第一百零八章 过年福利第一章 这就是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展军容第二十三章 小辈婚事第一百章 烧香(二)第八章 野味生意第三十七章 走马上任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起波澜第九十三章 自缢迷案(一)第九章 广交朋友第六十六章 捞钱第一百三十章 吉州危机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姨娘第十七章 剪除苗头第六十章 乞丐军营第四十六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一百三十八章 甲午阴云第三章 遭遇土匪第二十七章 代理典史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 知府驾临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之间第四章 救人归来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起波澜第一百二十三章 掣肘第七章 乡宁县城第二十三章 小辈婚事第一百六十章 闹饷(一)第六十五章 我来当土匪第二十三章 小辈婚事第十章 恶贯满盈第一百六十一章 闹饷(二)第八十四章 命悬一线第一百零五章 拜访道台第八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五十二章 农家根本第四十章 初登官场第一百一十五章 侯家有求第八十八章 征发徭役第八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四十章 初登官场第一百三十八章 甲午阴云第八章 野味生意第一百零七章 胡聘之来信第十三章 劫银车(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战事与府试同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惨烈的胜利第三十七章 走马上任第一百五十章 分化第八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起波澜第一百二十三章 掣肘第八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六十一章 闹饷(二)第三十九章 娶亲第九十四章 自缢迷案(二)第一百零五章 拜访道台第九十七章 前贬后奖第一百四十一章 准备府试第九十三章 自缢迷案(一)第三十二章 介休侯家第四十九章 土地交易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展军容第八十七章 灭门的知县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如草芥第七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三十章 麻烦又来第一百六十五章 返城调解第五十七章 拜见岳父第五十二章 农家根本第九十五章 自缢迷案(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如草芥第一百四十四章 都司的架势第五十九章 布政使大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吉县行第五十一章 一切从头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国内外乱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主客具欢第一百零三章 收获与反思第一百零三章 收获与反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甘泉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