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甘泉起义

李家原是陕西甘泉县的一个小地主,家有余资,还请刀客教导幼子李忠奇学了几年功夫,日子过得十分富足,自从光绪十五年以来,气候反常,经 常出现大旱天气,陕西之地本来就是十年三旱,这次五六年都不下雨,田地收成一年比一年少,但是每年的赋税一点都不能少,过去年景好的时候,这些支出影响不了生计,现而今大旱的气候,一方面大量的土地无人耕种,佃户们都逃荒去了,能坚持下来的只剩下的十几户个人家,收来的粮食连自己嚼咕都不够,还得接济佃户,不能眼睁睁看他们饿死,更别说交粮税了。不过那些大地主还好,有大量水浇地支撑着,像李家这种都是旱田的小地主可就倒霉了。

陕北十里一粮长负责收缴粮税,李家实在拿不出。过去还有银子支应着,现在过了四年,银子都花光了,李忠奇的父亲去县衙讲理,过去康乾时代,气候大旱朝廷会免除粮税,平顺民心。所以一群小地主结成队伍去县里申诉,但是现今不如往日,即便是朝廷想免粮税地方也不会同意,更何况朝政现今缺钱的样子,县令直言粮税肯定不免。李家叫嚣告到府城,府城不行,告到省里。咆哮公堂,县令气坏了,当即打了板子,李家老爷子被抬回家,大病一场,家中的银钱花的差不多了,但是人还是没留住。李忠奇人虽然火爆脾气,但是身不由己,自己已经成家了,为了家中妻小,上面还有母亲,姨娘,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只能大片的卖祖产缴纳借款和粮税。

可是谁想到秋役又来了,粮长堵上门要钱,这时候家里哪还有多余的银钱上供,况且父亲在世的时候,徭役从来不管的,也没人上门要求缴纳代工的银子。这明显是欺负破落户,典型的落井下石嘛!李忠奇拿定决心不理会,谁知道粮长的狗腿子拉扯自个十多岁的妹妹说要抵债,李忠奇此时哪里还能忍,不能这么欺负人的,脑子充血,当即掏出短刀直接结束了恶霸粮长的小命,其他的小喽喽虽然天天欺负人,哪见过杀人的事,赶紧放了人一个个吓的撒腿就跑。

此时李忠奇清醒过来,粮长也是官吏,这是摆明的杀官造反呢,自己要是被抓了,这家里的大大小小还活的下去,赶紧收拾跑路,幸好自己的十几家佃户对自己不离不弃,过去困难的时候,有些钱粮李家都拿出来让佃户们全家活下去,这会李忠奇倒霉,土地肯定会被县衙收走,那这十几家佃户一点活路都没了,索性跟着李忠奇跑吧,一帮子一百多号人老老少少占了九成,根本走不快。加上甘泉县敢肯放过他们,半路二十多个差役们就堵住了李忠奇一众人,李忠奇也是悍勇,自己手持大刀一马当先,后面十几个佃户人家的壮丁跟着手持铁锹,钉耙跟着冲锋。

差役当差是为了混口饭吃,又不是拿命玩的,队伍一下子就被冲散了,李忠奇逮住几个跑的慢,几刀砍死,当即吓得其余差役玩命的跑,只恨爹妈少给了两条腿。

仅此一战,李忠奇和佃户们发觉官兵不过如此,自己何不学着水浒英雄啸聚山林呢。李忠奇是个读过书的人,加上自己的妹妹天生的聪慧给自己当军师,占了野猪岭,开始啸聚山林。李忠奇和佃户们四处劫掠官家的粮饷,同时不断的收拢了一大批流民,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就是后世的甘泉起义,当时朝廷称为甘泉匪乱。

人口多了,需要抢的东西也就多了,以前只抢官家,后来那些大户士绅什么的,能抢都抢。时间一长,延安府的知府顶不住下面士绅的压力,派住汛的守备带着三百多号绿营前来剿匪,绿营早就烂透了,但是装备的抬枪弓箭一类给了李忠奇一伙很大的杀伤。

李忠奇一伙是什么人,穷人!一帮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主,李忠奇打仗前说的明白,自己战死了,李家养着他家的老小,所以一旦打仗,个个悍不畏死。

抬枪是前装滑膛枪,重达14公斤,长度两米五,需要前边一个人用肩膀抬着,后面的人开枪,口径25毫米,一旦打出去杀伤力巨大,但是打一发,再装填难度大,时间过长。清军此时装备的另一件杀器——弓箭,清军鼎盛时期装备两石弓,此时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拉贡,都是样子货,半石都不到,明晃晃的插了人身上,对方照样活蹦乱跳的冲杀过来,李忠奇照例身先士卒,好像老天的眷顾,身边死了十几个人,自己啥事没有,冲到中军位置一阵砍瓜切菜,李忠奇的大刀势大力沉,绿营的制式长刀根本就不是对手,延安的守备眼看李忠奇冲着自己冲了过了,吓的骑马往回狂奔,领头的一跑,绿营兵当即扔下兵器荒野里四散而去。

至此一战,李忠奇在延安府不远的野猪岭彻底稳住脚跟,不仅如此,绿营逃散给自己留下了大量的兵器,一下子队伍鸟枪换炮,在延安到甘泉一带打响了名头,引得四周的小股贼匪、流民纷纷来投。

延安府上至府衙下至士绅大户都吓坏了,唯恐冲进府城,几大家凑钱训练勇兵,加上延安府城池高大,李忠奇几次进攻都被妹妹劝阻下来,没有攻城器具,怕是所有人都得折损在延安城下。

眼看着光绪二十年的到来,自己从百人的队伍,飞速膨胀到四千多人,当然壮丁只有一千余,但是一千人的壮丁在陕北这一片野战还是无敌手。但是人口多,需要粮食也不少,刚过完冬天粮食快见底了,延安府打不进去,甘泉县抢了几次,估计没多少粮食,李忠奇的妹妹主动请缨去探查周围县城的情况,带着一个家中的老仆装作爷孙俩四下打探,延长县城城池保存的不错,打下来很费劲恐怕损失不会小,但是宜川县城,城墙破损厉害,很多地方都能走人了,最重要的一点宜川水网比较多,所以和其他陕北的县城比起来富裕一些,所以大家伙一合计打宜川。

李家妹妹带着十几个好手,晚上走城墙缺口潜入城内,大部队带着老弱病残一起攻城,宜川县令开始积极组织民壮和差役抵抗,宜川的乡绅们也是踊跃,一旦贼人打到城里谁都落不着好。

结果城内的贼人突然动手,杀向城门,里应外合直接把县里的武装一举摧毁在城门口,这下宜川成了不设防的县城了。县令见大势不妙,带着家眷从后门直接溜了。李忠奇轻而易举的占领县衙作为驻地。翻检县衙财物,寻找县衙档案,按图索骥查询乡绅们的存粮。

清朝的末年,没几个官员不是硕鼠的,宜川的县衙仓库压根没多少粮食,李忠奇只能吃大户,一家一家的敲诈勒索,但是粮食都是有数的,四千多人的口粮不是个小数目,一个月的时间就吃的差不多了,还要携行到下一个地点,野猪岭是回不去了,延安的道台衙门早就和西安联络好了,组织官兵杀过来。

李家妹妹出主意往山西走,一方面山西比较富裕一些,养活人不难,二者山西的武装废弛,还没有行动起来,加之陕西武力比山西强多了,陕西驻扎西安的勇营可是参加了平定回乱,捻军之乱的,省里的勇营打仗的能力比山西安宁百年来说强了不止一个档次。况且全省还在组织兵力准备围剿他们呢。一旦跑出陕西就像鱼游进大海一般。

然后李家妹妹再次请缨,跟着老仆去探查吉州县城的情况。

临行前,李忠奇把妹妹叫道县衙后院,“文蕙,要不你别去了,咱们这群人中怎么不能挑出一个好手,去吉州查看,况且顾大叔,病恹恹的模样,大哥唯恐你遭了人的道。”

文蕙一摸鼻子,两只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了几圈,笑着说道:“大哥,你这就不懂了吧,顾大叔病恹恹的我才带着他,一老一少,老的还得病,那些官家才不会把我们当成贼人,去任何地点别人都不会提防。”

“那你小心点,出了事赶紧溜,老叔帮你挡着,反正他也活不了多久了。”

“放心吧哥,我省得了。等我得了消息就在城门口旁边的墙上画个标记,你找人来看一下。小鸡,就能可以,鞋子,就是按兵不动,记得吧?”

“行了,我记得了,你可要小心啊!”

李文蕙装作一脸的不耐烦,一脸叱责的说道:“知道了,知道了,婆婆妈妈,跟我嫂子似的。”

李忠奇摸摸脑袋,还是一副担忧的神情。

黄河上冰凌开始消退,文蕙扶着姓顾的老头,开始一路向黄河进发,李忠奇已经找人寻摸了一条船,只要从丹水河行船到黄河,然后顺着黄河放船,三十里就到了清水河,清水河进入黄河段,水流稍慢,沿着清水河上游就是吉州县城。

第四十八章 我的女人—无价第一百一十九章 吉县行第一百零八章 过年福利第七十二章 冒匪劫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甲午阴云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之间第九十五章 自缢迷案(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洞房花烛夜第三十一章 我的小队第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役第一百四十六章 豪奢的请客第十一章 背后谋划第九章 广交朋友第六十章 乞丐军营第五章 身份问题第七十六章 摇旗呐喊第三章 遭遇土匪第五十三章 立身之本第一百五十五章 原来是旧识第一百一十三章 结亲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游第十四章 买奴购仆第一百一十九章 吉县行第一百三十章 吉州危机第一百二十八章 以身作则第三十章 麻烦又来第三章 遭遇土匪第一百三十四章 惨烈的胜利第四十五章 载誉而归第十八章 新生活第三十一章 我的小队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如草芥第一百六十七章 又是行刺第七十三章 闲散时光第九章 广交朋友第十七章 剪除苗头第五十九章 布政使大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复衙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役第八十九章 抗婚第七十二章 冒匪劫道第十八章 新生活第四十五章 载誉而归第一百六十章 闹饷(一)第八章 野味生意第三十章 麻烦又来第二十四章 施恩第二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六十二章 闹饷(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宫中博弈第一百四十七章 喜乐院第四十一章 剿匪备战第七十四章 热闹婚礼第六十九章 行霹雳手段第七十一章 夜袭海龙寨第十章 恶贯满盈第十六章 定居县城第八章 野味生意第五十九章 布政使大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姨娘第一百三十六章 影响第六章 生活态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姨娘第七十三章 闲散时光第一百三十一章 甘泉起义第六十九章 行霹雳手段第一百零八章 过年福利第五十八章 做戏第一百六十一章 闹饷(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掣肘第一百一十六章 宫中博弈第七十七章 懊糟世道第三十章 麻烦又来第一百零七章 胡聘之来信第五十章 利益交换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之间第一百四十四章 都司的架势第一百零一章 烧香(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如草芥第一百一十三章 结亲第六十四章 山西巡抚第七十九章 歪打正着第二十四章 施恩第一百一十八章 主客具欢第十七章 剪除苗头第一百三十章 吉州危机第三十二章 介休侯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准备府试第六十四章 山西巡抚第九十六章 自缢迷案(四)第七十八章 县里谁最大第四十九章 土地交易第六十一章 私下谈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国内外乱局第五十六章 政事家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役第六十四章 山西巡抚第十一章 背后谋划
第四十八章 我的女人—无价第一百一十九章 吉县行第一百零八章 过年福利第七十二章 冒匪劫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甲午阴云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之间第九十五章 自缢迷案(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洞房花烛夜第三十一章 我的小队第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役第一百四十六章 豪奢的请客第十一章 背后谋划第九章 广交朋友第六十章 乞丐军营第五章 身份问题第七十六章 摇旗呐喊第三章 遭遇土匪第五十三章 立身之本第一百五十五章 原来是旧识第一百一十三章 结亲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游第十四章 买奴购仆第一百一十九章 吉县行第一百三十章 吉州危机第一百二十八章 以身作则第三十章 麻烦又来第三章 遭遇土匪第一百三十四章 惨烈的胜利第四十五章 载誉而归第十八章 新生活第三十一章 我的小队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如草芥第一百六十七章 又是行刺第七十三章 闲散时光第九章 广交朋友第十七章 剪除苗头第五十九章 布政使大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复衙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役第八十九章 抗婚第七十二章 冒匪劫道第十八章 新生活第四十五章 载誉而归第一百六十章 闹饷(一)第八章 野味生意第三十章 麻烦又来第二十四章 施恩第二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六十二章 闹饷(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宫中博弈第一百四十七章 喜乐院第四十一章 剿匪备战第七十四章 热闹婚礼第六十九章 行霹雳手段第七十一章 夜袭海龙寨第十章 恶贯满盈第十六章 定居县城第八章 野味生意第五十九章 布政使大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姨娘第一百三十六章 影响第六章 生活态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姨娘第七十三章 闲散时光第一百三十一章 甘泉起义第六十九章 行霹雳手段第一百零八章 过年福利第五十八章 做戏第一百六十一章 闹饷(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掣肘第一百一十六章 宫中博弈第七十七章 懊糟世道第三十章 麻烦又来第一百零七章 胡聘之来信第五十章 利益交换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之间第一百四十四章 都司的架势第一百零一章 烧香(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如草芥第一百一十三章 结亲第六十四章 山西巡抚第七十九章 歪打正着第二十四章 施恩第一百一十八章 主客具欢第十七章 剪除苗头第一百三十章 吉州危机第三十二章 介休侯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准备府试第六十四章 山西巡抚第九十六章 自缢迷案(四)第七十八章 县里谁最大第四十九章 土地交易第六十一章 私下谈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国内外乱局第五十六章 政事家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役第六十四章 山西巡抚第十一章 背后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