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

受限于帝国内官员的缺乏以及中华军的崛起历史,目前帝国内受到提拔重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前商贸区官员、林哲的幕僚等,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跟随林哲多年,而且有个特性就是,这个群体学历普遍不高,相当多连秀才都不是,而且有极大一部分是工商行业,即洋行买办,商行掌柜出身。

另外一个群体就是苏松太地区、浙北地区的前清投降官员,这些人在过去数年里实际上也是和余胜军关系密切,尤其是浙江湖州府、苏松太两府一州地区的前清官员们大多数都是林哲这个派系的人马,比如说苏松太道薛焕,这个人早在林哲造反之前就投靠他了。

上述两个群体的官员们随着帝国的正式建立,并持续扩大疆土后,他们大多数都是获得了晋升,以前只是知县的升为知州或者知府,以前是知府的升为道员,而随着中华帝国的疆域持续扩大,迟早会恢复省一级的行政机构,毕竟现在地方小还好说,可以直接由中央直辖各道,但是等控制区大了,直接各道就很难了,必然会恢复省一级行政机构,到时候薛焕这种老资格的道员就是各省巡抚的人选。

不过薛焕这种人也不算多,整个帝国里人数最多的还是林哲举旗后,各地陆续投降的前清官员,这些投降官员有些是为了国家或民族利益而主动投诚,有些是为了自身利益,想要在新王朝里一展所学,爬上更高的位置而投降。而有些干脆是被逼迫的。

因为中华军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攻下一地后。当地的前清或者太平天国的地方官员只有三个选择:要么死,要么逃。要么降!

所以在破城之际,有一部分官员逃跑了,也有一部分自杀或者被杀,也有一部分投降了。

这些投降的人也是素质残差不齐,一开始的时候为了稳固地方,同时也是为了拉拢更多的敌对官员投降,往往会原职留用,甚至会提拔使用。

但是等打下来的这些地方稳固以后,组织部的触手就是深入进去。然后进行大规模的官员调换,一些不合格的官员拿下来,随便给个闲职养着,而一些有才华的官员则是重用。

所以目前来说,组织部的最重要工作就是从帝国众多鱼龙混杂的官员中,区分出优劣来。

这一次李甘州筹办的福建省官员任命,暂时有福宁道之福州府、福宁府,延建邵道之建宁府、延平府部分以及兴泉永道之兴化府,一共有五府之地。至于福建省的其他府县。比如说兴泉永道的永春州、泉州府,台湾道之台湾府、汀漳龙道之漳州府、汀州府、龙岩府等都还不在中华军的控制之下。

其中邵武府、汀州府、延平府的西面部分,包括延平府城都还在镇胡军手里,其他的福建西南部地区都是清军手中。

组织部任用官员的时候。自然不能把官员派往还没有拿下来的地方,所以暂时只任命五府官员。

而这五府官员中,相当多一部分用的是前清降官。比如最早掌控的福宁府,从县令到知府都是福建那边刚投降的降官。所以这一次组织部派往福建的官员只有一部分,不过都是一些关键性职位。

比如说福州知府。要知道福州不仅仅是福建的省府,同时福州还是五个条约港之一,乃是中国对外出口茶叶的重要港口。

因此担任福州知府的人除了传统的素质要求外,还得是个能和洋人打交道,同时对工商事务有所了解的人。

对于福州知府的人选,李甘州推荐的是浙江余杭县知县文孟祥、江苏太仓州知州李炳权、工商部轻工司盐茶处处长毕宣溪。

上述三人中,文孟祥虽然说官位是最低的一个,但是组织部对他考语却是为人老练,求新务实。

而太仓州知州李炳权的话,此人和薛焕一样,是早在就投靠了余胜军的人,虽然资历够老但是能力还是略逊一些。

工商部盐茶处处长毕宣溪,只看他现在的位置就知道,这个人本来就极为权重,工商部的主要处室的处长,再进一步就是司长,混多几年可是能够入阁的,此人和毕余同同一个姓,乃是毕余同的远房侄子,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六岁而已,比林哲还小。

早年投靠毕余同,在余胜军里当过文案清书,后来转在商贸区工商处工作,又到海关那边工作过,对新式洋务具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担任盐茶处处长后,整顿盐务亦颇有成效,这一次把他的名单放在福州知府候选人上,实际上是打算把他下方锻炼几年,然后再调回中央,到时候最少也得是一个司长,在司长位置上积累几年,又是一个可以入阁的候选人。

看着李甘州的名单,林哲却是有些皱眉,这个毕宣溪他前年开始就刻意栽培了,对他的安排他也有了预定的计划,所以当即道:“毕宣溪先放下来,从这两人中选拔,你觉得那个适合?”

毕宣溪是林哲培养的诸多新式官员中表现比较好的一个,对他林哲是有着一定的期望,未来是打算把他放到江苏或者皖南那边搞工业的,去福州那疙瘩搞茶叶太浪费了,所以直接就他把扣了下来。

听见林哲这么说,李甘州心中也是暗叹,看来自己揣摩圣心还是不行啊,他是看出来了林哲对毕宣溪的重视,这一次把毕宣溪放在福州知府候选人名单里,也是想要让毕宣溪去镀镀金,但是没有想到林哲会亲自否决。

难道说陛下觉得这个毕宣溪下放的条件还不够成熟,需要再培养几年?

李甘州又不是林哲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知道林哲是打算着把毕宣溪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按下心中的猜测,李甘州道:“这两人中。臣以为文孟祥更适合一些,该人虽然资历浅一些。但是能力上佳,处事老道。对新兴工业以及教育事务都有所间接!”

既然皇帝直接问话了,李甘州自然不敢拿捏,当即就是把自己的态度表明出来,当然最后还不能忘来一句:“此乃臣之愚见,任免大事还请陛下圣断!”

林哲又是翻看了任免名单片刻以及名单上的官员履历,最后拿起笔一个一刚开始做出选择,身为帝国皇帝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真正了解这些中低级的官员,都是只能根据履历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至于真正能力如何他是无法解除的。

不过他这一次的选择却是没有把好几个组织部看到的新式人才给选上。反而是一个个圈了出来对李甘州道:“你安排安排,把这几个人都送到商贸区那边去,让他们去见见世面,学习学习商贸区那边是怎么发展工商业的!”

商贸区一直以来都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哪怕是林哲成立中华帝国后,林哲也是没有改变商贸区的特殊地位,反而是继续让商贸区保持独立自主的性质,因为他想要把商贸区建立成一个实验性的样板城市,各项条例法规。发展策略先在商贸区试行后,再推广到全国。

如此也就导致了,商贸区和商贸区之外的地方虽然只有一线之隔,但是里外完全是两个世界。让这些值得培养的人才去商贸区转一转,开开眼界,知道何为文明。何为工业的时候,这回到那些山沟穷地方才能够带领地方发展。

圈出了这几个人送到商贸区外。林哲又对李甘州道:“毕宣溪嘛,你看着安排。让他到皖南太平府那边去试试!”

太平府,治下有当涂县,而当涂县那里有什么?中国东南地区最大,同时也算是最容易开采的一个大规模铁矿,为了开发这个铁矿已经创立了江南矿务公司。

而依托钢铁产业,那么就会让当涂之马鞍山一带迅速发展为矿务、炼钢为代表的重工业地区,这个地方如此重要林哲自然会重视,而把毕宣溪这个精通洋务的人送到太平府去,一方面是让他的才华得到更好的发挥,另外一方面也是为马鞍山铁矿的开发保驾护航。

李甘州听罢自然应声称是,只是回去的路上他就有些皱眉了!

要把毕宣溪弄到太平府去可不太容易,首先毕宣溪的级别有些高,工商部的实权处长,基本上比寻常知府还要更权重一些。虽然说目前帝国已经取消官员品级制度,但是人的传统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因此帝国组织部也不能不考虑到这些,之前中央各部外放官员到地方任职的时候,通常处长下放至少也得是一州知州,实权处长的话至少得失一个知府。

所以毕宣溪要去太平府的话,位置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平府知府。

但问题是,现在太平府知府有人啊,虽然都是以前的降官,但是人家干的好好的总不能把人家免职了不是。

为了安排毕宣溪,李甘州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先是把苏州知府调回中央,任职农林部的副司长,从上等府知府调任副司长,也算是升了半格,然后再把太平府知府调到苏州当知府,虽然是平调但是苏州历来是上等府,比太平府知府可是要好多了,因此也算升了半极。

然后他才把毕宣溪调任到太平府担任知府!

如此一来,大家都升官了,高兴了!

而接到组织部发下的任命书,毕宣溪有些忐忑,李甘州见他的时候非常明确的和他说,组织部对他到任太平府知府后,能否让太平府的农业生产恢复如常,对当涂的矿务能否发展顺利是抱有极大期望的。

和毕宣溪有着同样忐忑的还有身在浙江的文孟祥,尽管老早就有传闻说他要晋升了,但是文孟祥以为自己就算要升,估计也就是一个知州或者府同知,但是他没有想到一来就是一个知府,而起还是福州府这种省府之地。

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202章 宫斗初现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41章 三冲敌阵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441章 铁甲舰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618章 阅舰式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20章 伤亡悬殊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394章 饿狼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164章 多方惊慌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149章 董离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5章 县令相邀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53章 东进上海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78章 各方利弊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636章 风波起第414章 方德嫔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569章 他们的战争(二)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54章 兵指青浦第13章 见黄宗汉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37章 遭袭第779章 立储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44章 伤亡名单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18章 黎明危机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399章 西征展开
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263章 林哲的恶趣味第202章 宫斗初现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41章 三冲敌阵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441章 铁甲舰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618章 阅舰式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20章 伤亡悬殊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394章 饿狼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164章 多方惊慌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149章 董离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5章 县令相邀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53章 东进上海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78章 各方利弊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550章 夏威夷战事再起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636章 风波起第414章 方德嫔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569章 他们的战争(二)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54章 兵指青浦第13章 见黄宗汉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37章 遭袭第779章 立储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44章 伤亡名单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18章 黎明危机第664章 汉化改革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399章 西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