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理智决策

燃烧的海洋

十一月四日下午,志愿军攻占了开城火车站,宣告开城战役结束。

虽然还有部分韩军在负隅顽抗,零星的战斗持续到五日清晨,最后几股藏在地下坑道里的韩军才被消灭掉,但是当天晚上,第一列满载物资的火车就进入开城,并且在天亮前运走了第一批伤员与受损装备。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从五日下午开始,第三十九集团军陆续替换其他作战部队。

此时,黄峙博也给进入韩国境内的突击部队下达了撤退命令。

随着志愿军主动退到临川江以北,首尔受到的威胁暂时宣告解除。

当然,韩国民众的心仍然悬着,毕竟志愿军就在北面二十多公里之外,还控制着临川江上的几座大桥,随时有可能打过来。

有趣的是,当时几乎所有韩军将领都认为应该出动轰炸机,炸掉临川江上的大桥,可是博茨曼却没有这么做,甚至严令禁止轰炸临川江北岸的志愿军,更别说那些通往三八线以北地区的大桥了。

这一天,博茨曼也获得了发动进攻的装备与兵力。

在此之前,他一直没有告诉别人,除了增派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之外,美国还动员了两个整编国民警卫队师。这么做,只是为了保密。博茨曼并不相信韩国人,或者说认为知道得人多了,就无法做到保密。

在部署上,博茨曼也想了办法,比如把两个国民警卫队师安排到装甲部队的驻地里。

现在,博茨曼手里有四个美军师,而且其中两个是精锐的装甲师,可是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却很突出,即如何突破志愿军的防线。

如同黄峙博判断的那样,在选择进攻方向的时候,博茨曼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三条线路中,他首先排除了中部战线,原因就是黄峙博的部署完全针对联军在中部战线取得突破。如果博茨曼不这么做,而是把主力放在中部战线上,恐怕在到达第二十四集团军的防线之前就会遭到夹击。

这下,博茨曼觉得有点棘手了。

在他最初的安排中,就是把突破点放在中部战线上的,认为只要能在中部取得突破,联军就能掌握主动权,然后寻找机会在东线、或者西线歼灭志愿军的主力部队,为下一步的大纵深突击打下基础。

现在,中部战线走不通,只能在两端想办法。

博茨曼首先想到东线,毕竟从第二次战役开始,志愿军把主力放在西线,东线只有一个集团军,还是最早入朝作战的第六十五集团军。用一个集团军守卫一百多公里的战线,肯定有点勉为其难。

只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博茨曼发现,东线也不一定走得通。

不是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战斗力强悍,而是东部战场上的的地形,让两个美军装甲师很难有用武之地。此外,第六十五集团军在东线呆了两个多月,构筑了好几道防线,特别是在元山以北地区,公路与铁路线集中在一起,沿途有很多供志愿军守卫的据点与要塞,联军就算能打到元山,也只能逐一攻克志愿军的防线,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打到咸兴。再进一步,就算能打到咸兴,联军也不会踏上盖马高原,而会转向西进,围剿西线的志愿军主力,最终仍然得在西线发力。

志愿军不是人民军,等联军打到元山与咸兴,志愿军早就反应过来了。

与其绕这么大个圈子,还不如直接在西线发力。

确定了大方向后,剩下的就是战术决断了。

当时,皮特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在东线发动佯攻,争取牵制住两个集团军,最好能迫使志愿军向东线增兵,然后再在西线发起总攻,首先攻占开城,然后再稳步向北推进,力争在沿海平原地区歼灭志愿军的主力部队。

这个建议,大体上没错,也基本上符合博茨曼的想法。

虽然在一些参谋眼中,志愿军猛攻开城,损失了不少兵力,不然打到首尔郊外,也不会驻足不前,被三个美军营挡住去路,但是博茨曼心里非常清楚,志愿军的战斗力绝对不在美军之下,不然不可能在两次战役中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了。要想在狭窄的西部沿海平原上进行战役级别的大迂回与大穿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美军只能稳步推进,利用战役级别的穿插与分割,逐一消灭志愿军的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引发质变。

问题是,有必要在东线发动一场像样的佯攻吗?

要知道,按照皮特的提议,至少得投入一个国民警卫队师,才能发起像样的佯攻,而最好能够动用两个师。

在仅有四个师的情况下,动用两个师,绝对不是小事。

只是,最初的时候,博茨曼没有否决皮特的建议。

原因很简单,攻打开城的四个集团军均遭到重创,战斗力大幅度降低,虽然第三十九集团军顶了上来,但是仅靠一个集团军,最多能顶住一个美军装甲师,投入两个装甲师,足以取得突破。

到了十一月七日,也就是博茨曼即将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他改变了主意。

让他“回心转意”的原因很简单:CIA送来的情报表明,志愿军已经得到加强,获得了足够的兵力,以及足够多的主战装备。

虽然在这份情报里,CIA明确提到,志愿军的主力集团军最快能在十一月十日恢复部分战斗力,撤下去的第五十四集团军、第四十七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最多各获得一个装甲旅,没有达到齐备水平,但是这绝对不是小事,因为四个装甲旅相当于两个集团军的装甲力量。

这下,博茨曼不得不改变想法。

同时,他也意识到,黄峙博是“有谋而为”。

很明显,正是在获得了补充的基础上,黄峙博才故意让东线空虚,并且把中部战线往后收缩了大约五十公里。此举的目的,正是要让联军在东线发起进攻,从而牵制联军的部分主力部队。

果真像皮特上校安排的那样,别说派两个师,即便派一个师过去,美军在西线的进攻也会受到影响。

毫无疑问,如果联军无法及时攻占开城,就得在开城周围与志愿军决战。

黄峙博获得了四个装甲旅,有足够的资本在开城与联军打一场装甲会战。凭借着多得多的兵力优势,志愿军很有可能挫败联军的进攻。

博茨曼不是笨蛋,如果反击局限在战术层面上,联军将永远失去取胜的机会。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在开城消耗了太多的兵力,最好的结果就是退回三八线,顶住志愿军的第三次进攻,然后与志愿军签署停战协议。

林德伯格把博茨曼派往韩国,绝对不是让他稳住战线。

总统能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增兵决定,而且一口气派了四个师来,还答应尽快重建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就是希望能够挽回败局,在相对有利的情况下,与志愿军签署停战协议。

退回三八线,能算有利吗?

问题是,除了强攻开城,还有别的选择吗?

志愿军已经严阵以待,就等美军打上门去,如果美军不发动进攻,到十一月中旬,随着志愿军的七个集团军恢复完备的战斗力,肯定会发起第三次战役,而且是在整条三八线上发动战略进攻。

打到这个时候,博茨曼有两个选择,一是主动进攻,二是等着志愿军打过来。

也就在联军即将发动反击的时候,博茨曼做出了最理智,也是最正确的决定:让部队留在进攻阵地上。

当时,离联军计划的进攻发起时间不到四个小时了。

在博茨曼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时,所有参与进攻的部队都已进入进攻阵地,炮兵已经在为火力打击做准备,航空兵也即将出动。

当博茨曼下令停止进攻时,连皮特都不大理解。

要知道,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如果联军不能赶在十一月上旬发起进攻,志愿军就会在十一月中旬发起进攻,而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很要到十一月底才能形成战斗力,联军很难挡住志愿军的第三次战略进攻。因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有主动进攻,才能削弱志愿军的战斗力。

问题是,有这么简单吗?

在志愿军严阵以待的情况下,主动打过去,意味着让刚刚到达的美军主力冒险。就算能在战斗中打残志愿军的几个集团军,也无力抵挡志愿军的第三次进攻,而志愿军只要还有一个集团军有足够的战斗力,就会在十一月中旬再次打过临川江,用枪口顶住首尔。到时候美军无能为力,韩军心无斗志,后果难以设想。

必须承认,博茨曼确实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司令官。

让部队撤回营地后,博茨曼着手调整部署,把两个国民警卫队师分别派往东线的束草与中部战线的春川,第一装甲师留守首尔,第二装甲师进驻东豆川,在韩国首都附近形成了两道防线。

这样一来,美军成为了三八线南面的防御主力。

只是,打到这个时候,联军如果无所作为的话,肯定说不过去。

事实上,志愿军已经打过三八线,在西线控制着临川江北岸地区,在中部战线上控制着铁原、新炭与金化三地,在东线上控制着大津里、巨津、杆城、沙泉里与林塘里等地,控制着韩国的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这个时候停战,占便宜的是志愿军。

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51章 护身符第45章 宣传战第17章 运气不错第15章 轰炸任务第28章 无知者无畏第95章 情报第40章 胜利为基础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36章 前仆后继第20章 别无选择第113章 潜艇禁区第2章 唯一选择第90章 一网打尽第29章 相互指责第53章 军事部署第82章 理论突破第6章 战略篱笆第66章 入朝方略第95章 情报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12章 前途未卜第44章 理想主义第234章 决胜点第168章 暴风雪第52章 全速追击第96章 瞒天过海第52章 突击开始第113章 倾其所有第21章 动员第87章 积极争取第21章 动员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47章 第一枪第84章 战将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132章 临界点第49章 弹道导弹第55章 两手准备第39章 机会第98章 战略轰炸第76章 新机会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1章 粒子风暴第62章 军方接触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143章 双重攻击第24章 裂痕第138章 运气因素第54章 生于忧患第58章 死撑第93章 最后的攻击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30章 谁更疯狂第70章 忙里偷闲第26章 逐步推进第306章 第一步第21章 决战开始第61章 战略禁运第36章 分外之责第52章 突击开始第276章 简单就是美第152章 进攻型将领第231章 是敌是友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89章 轮番轰炸第59章 起始点第298章 决裂第7章 太空战第14章 鬼子出动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73章 捆绑政策第50章 大无畏第17章 打与不打第54章 反击第6章 愈演愈烈第263章 负隅顽抗第32章 关键时刻第111章 长远考虑第237章 攻坚战第141章 入朝第187章 再起狂涛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24章 昏了头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180章 围点打援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58章 最好的结果第57章 提前行动第208章 东线起波澜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
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51章 护身符第45章 宣传战第17章 运气不错第15章 轰炸任务第28章 无知者无畏第95章 情报第40章 胜利为基础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36章 前仆后继第20章 别无选择第113章 潜艇禁区第2章 唯一选择第90章 一网打尽第29章 相互指责第53章 军事部署第82章 理论突破第6章 战略篱笆第66章 入朝方略第95章 情报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12章 前途未卜第44章 理想主义第234章 决胜点第168章 暴风雪第52章 全速追击第96章 瞒天过海第52章 突击开始第113章 倾其所有第21章 动员第87章 积极争取第21章 动员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47章 第一枪第84章 战将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132章 临界点第49章 弹道导弹第55章 两手准备第39章 机会第98章 战略轰炸第76章 新机会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1章 粒子风暴第62章 军方接触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143章 双重攻击第24章 裂痕第138章 运气因素第54章 生于忧患第58章 死撑第93章 最后的攻击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30章 谁更疯狂第70章 忙里偷闲第26章 逐步推进第306章 第一步第21章 决战开始第61章 战略禁运第36章 分外之责第52章 突击开始第276章 简单就是美第152章 进攻型将领第231章 是敌是友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89章 轮番轰炸第59章 起始点第298章 决裂第7章 太空战第14章 鬼子出动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73章 捆绑政策第50章 大无畏第17章 打与不打第54章 反击第6章 愈演愈烈第263章 负隅顽抗第32章 关键时刻第111章 长远考虑第237章 攻坚战第141章 入朝第187章 再起狂涛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24章 昏了头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180章 围点打援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58章 最好的结果第57章 提前行动第208章 东线起波澜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