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两手准备

黄峙博排兵布阵,准备在日本海大干一场,阻止联军在朝鲜东海岸登陆的时候,联军总司令阿伦上将也在调兵遣将,为登陆作战做准备。

作战计划是现成的,六十多年前,联合国军就在元山打了一场漂亮的登陆战。

战场局势非常有利,人民军主力大多集中在西线战场上,准备死守平壤,志愿军地面部队还没入朝,元山与咸兴一带的防御非常空虚,只有一个人民军的步兵师与一个未满编的装甲营。

这个时候朝人民军后背捅上一刀,效果肯定非同寻常。

只是这场登陆战该怎么打,阿伦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受了钱德勒的影响。

按照林德伯格批准的作战方案,联军将在元山与咸兴之间做出选择。因为元山的港口设施较为完善,北面的永兴湾能够容纳上百艘舰艇,而咸兴的兴南港只是一座普通港口,咸兴湾正面东朝鲜湾,里面的船只很容易遭到潜艇袭击,所以元山的条件更为理想,是登陆地点的头号选择。

开战第二天,美国海军的一艘攻击核潜艇用“鱼叉”反舰导弹击沉了躲在咸兴湾里的两艘人民军快艇。

为了制造在咸兴登陆的假象,美军在随后几天里重点轰炸了咸兴与兴南。

这些欺骗手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人民军不但在咸兴湾出口处投放了数百枚水雷,还把两艘运送水泥的货轮凿沉,堵死了深水航道。

因为元山没有遭到重点打击,所以部署在这里的人民军导弹快艇还发动了几次“自杀式攻击”。

在元山登陆,联军能在两天之内站稳脚跟,攻占元山,然后挥师北上。

从兵力投入上讲,一个陆战师就足够了。至于接下来的战斗,完全可以‘交’给随后到达的韩国军队。

那么,第二个陆战师用在哪?

协助韩军向北进攻?

从作战效率上讲,这绝对不是理想选择。

联军登陆后,人民军肯定会调整防御部署。

如果在元山上岸的联军太多,人民军肯定会收缩防线,把重兵放在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阻止联军北上攻打慈江道与两江道,为志愿军入朝争取时间。如果在元山上岸的联军并不多,人民军有可能放手一搏,在北大峰山脉设置防线,阻止联军向西推进,甚至有可能反攻元山。

要想速战速决,就得把人民军牵出来打,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

前者显然不是理想选择。

钱德勒的观点很明确:在元山登陆后,联军首先向西推进,摆出拦腰截断人民军战略防线的态势,迫使人民军在北大峰山脉设防,或者让人民军反攻元山,在运动战中充分发挥联军的空中优势,消灭人民军有生力量。

牵制住人民军的主力后,联军再在北面战场上投入重兵。

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从元山北上攻打咸兴,再约过盖马高原,攻打江界与惠山。也可以选择在金策或者清津登陆,从北向南扫‘荡’鸭绿江南岸。如果兵力充足、战况顺利,还能扫‘荡’图们江南岸地区。

钱德勒的军事才能不可低估,担任cia局长之前,他是美军中经验最丰富的上将。

这套作战设想,既充分利用了联军的优势,还尽量避开了联军的缺陷。

从作战能力上看,联军最突出的优势是制空权与制海权。虽然联军地面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差,打败人民军易如反掌,但是把重点放在地面战争上,很难提高进攻速度,也就无法及时完成作战行动。

只有充分发挥联军的海空优势,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占领朝鲜。

空中优势不必多说,志愿军空军的积极行动,没有扭转战场局面,只是迫使联军投入更多的制空力量。

关键在制海权,准确说是如何利用制海权。

钱德勒的作战设想中,充分利用制海权的作战思想得到了明显体现:多打登陆战,尽量缩短地面补给线的长度,争取在近海地区歼灭人民军主力部队,积极主动的在朝鲜东海岸地区开辟新战场。

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

这套作战方式,打人民军肯定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是拿来打志愿军,风险就太大了。

在多个地点登陆,各个登陆场相互独立,登陆部队只能孤军奋战。

要是志愿军发起反击,分散的登陆部队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这种情况在上一次朝鲜战争中出现过,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二次战役就围绕着在西线孤军冒进的美军陆战队展开,差点歼灭第一陆战师。随后利用美军立足未稳的机会,在第三次战役中把战线推进到三八线以南,还一度攻占汉城,迫使联合国军不得不在第四次战役中大举反攻。

钱德勒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而是非常重视。

在向阿伦提出建议的时候,钱德勒明确提到,是否再次发起登陆作战,得由战场局势决定。如果志愿军没能及时入朝,而且无法及时入朝,联军可以用第二次登陆作战,加快推进速度。如果情况恰恰相反,就得把重兵放在元山,争取在北纬三十九度线附近挡住志愿军的前进步伐。

钱德勒的建议很中肯,可是阿伦另有打算。

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是:元山登陆成功后,如果及时投入第二个陆战师,开辟第二个登陆场,就有机会赶在志愿军入朝前占领整个朝鲜;如果把重兵放在元山,很有可能在北纬三十九度线停下前进步伐。

到底是积极,还是保守?

阿伦没想明白,只不过积极也好、保守也好,都得尽快把第二陆战师‘弄’过来,为进攻做准备。

与陆军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师级部队更加庞大。

一个陆军师,通常只有一万四千名官兵,即便像第一装甲师这种重装部队,也只有一万八千人。因为绝大部分时候,陆战队得背水作战,得不到可靠支援与配合,所以陆战队的编制更加庞大复杂,一个陆战师的规模在两万到两万两千人之间。如果得到加强,还会增加几千官兵。

人员不是问题,美军有足够的运输机,还能征用民航客机。

关键是武器装备,特别是无法大规模空运的重型武器装备。

这个问题,在陆战队更加突出。

由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搞的“轻型化”‘浪’‘潮’在陆军里大行其道的时候,陆战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第二陆战师有一个编制完备的装甲团,配备了一百多辆主战坦克与两百多辆装甲战车,另外两个团也有大量重型准备。算上几个独立装甲营,全师配备的主战坦克数量高达四百七十四辆。

这些重型装备不是没办法空运,而是空运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

拿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来说,一架c-17c一次只能空运一辆,而且每四辆就得用一架c-17c空运附加装备,算上坦克的保障设备等等,空运一个有三十二辆主战坦克的装甲营,至少需要c-17c飞行八十四架次。空运第二陆战师的四百七十四辆坦克,需要飞行一千四百架次。美军的一百多架c-17c全部出动,按照一天飞两轮计算,也需要五天才能把全部主战坦克送到釜山。

第二陆战师的重型装备不仅仅是主战坦克,还有数量更多的装甲战车、自行火炮、装甲工程车辆、重型工程车辆、维护车辆等等。全部空运的话,一百多架c-17c全部出动都需要十五天!

这不是阿伦的问题,而是美军自身的问题。

美军空运力量的建设标准是:在一个月之内投送一个重型师的全部装备,以及十五天的作战消耗。

所幸的是,美军陆战队从来就不以空运为主。

为了投送“笨重”的陆战队,美军建造了数十艘快速运输船,还大力建造更加庞大的战略预置舰。一支快速运输船队能以二十四节的航速,在数天之内把一个陆战师的全部主战装备送到数千公里之外的战场上去。一艘战略预置舰能够运载相当于一个旅的主战装备,而且提前部署到热点地区。

七月二十三日之前,美军的一支快速运输船队就到达了那霸,随后驶往釜山。

三天后,五艘载着第二陆战师全部主战装备的战略预置舰到达釜山,而快速运输船队已经在釜山卸货。

按照阿伦的安排,快速运输船队将在七月二十七日起航返回那霸。

装上作战物资后,该船队将与五艘战略预置舰在七月二十九日夜间出发。它们的目的地不是釜山,而是直接驶往元山。

一切顺利的话,第一陆战师将在七月三十日上午登陆元山。

运输船队到达时,第一陆战师已经完成登陆行动,说不定已经占领元山。快速运输船将把货物送到登陆部队手上,然后返回釜山,运送下一批作战物资。第二陆战师在此期间转驻两栖舰队。

到这个时候,阿伦才需要考虑把第二陆战师派往哪里。

联军的作战部署非常紧凑,也非常周密。在高效指挥机构运作下,海运系统的力量得到完全发挥。

只是联军将领肯定没有想到,如此周密的作战部署,会被几艘潜艇葬送掉。

第178章 最后的机会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42章 防空火网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146章 最后的错误第44章 理想主义第94章 J-20突击第89章 统一第54章 最后冲刺第19章 人心所向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54章 最后冲刺第3章 把握机会第5章 最终辩论第3章 大难不死第254章 海市蜃楼第47章 唯一选择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179章 救星第46章 登岛第180章 归宿第82章 巴军出击第55章 毅然决绝第38章 全球性灾难第5章 夜空魅影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98章 追赶第1章 千锤百炼第199章 等不起第86章 精心部署第88章 进退维谷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87章 积极争取第1章 禁运效果第80章 战术推断第78章 中国化第93章 空中偷袭第1章 禁运效果第155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123章 欧洲联邦第95章 快马加鞭第84章 战将第58章 死撑第144章 拿命去赌第93章 同化政策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章 完美主义者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6章 逐步推进第83章 科学宝藏第72章 倾其所有第48章 战争准备第78章 两强标准第35章 孤注一掷第51章 快节奏空战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02章 反导拦截第212章 竭尽全力第57章 提前行动第43章 南亚明珠第57章 战争决议第26章 威逼第54章 突然袭击第38章 猛攻第43章 试探第197章 无果而终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44章 历史使命第37章 打来的和平第66章 末端拦截第197章 无果而终第76章 新机会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59章 与时间赛跑第37章 远洋护卫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5章 第一个转折点第231章 被迫停战第70章 后果第29章 最后的疯狂第35章 奔赴前线第101章 高歌猛进第98章 假戏真做第66章 真假英雄第3章 战前会议第188章 自告奋勇第204章 坐失良机第7章 关联性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43章 闯关第176章 硬碰硬第21章 粒子风暴第318章 总则第34章 中流砥柱第13章 风起云涌第15章 针尖对麦芒第37章 打来的和平第40章 丰收时期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
第178章 最后的机会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42章 防空火网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146章 最后的错误第44章 理想主义第94章 J-20突击第89章 统一第54章 最后冲刺第19章 人心所向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54章 最后冲刺第3章 把握机会第5章 最终辩论第3章 大难不死第254章 海市蜃楼第47章 唯一选择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179章 救星第46章 登岛第180章 归宿第82章 巴军出击第55章 毅然决绝第38章 全球性灾难第5章 夜空魅影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98章 追赶第1章 千锤百炼第199章 等不起第86章 精心部署第88章 进退维谷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87章 积极争取第1章 禁运效果第80章 战术推断第78章 中国化第93章 空中偷袭第1章 禁运效果第155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123章 欧洲联邦第95章 快马加鞭第84章 战将第58章 死撑第144章 拿命去赌第93章 同化政策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章 完美主义者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6章 逐步推进第83章 科学宝藏第72章 倾其所有第48章 战争准备第78章 两强标准第35章 孤注一掷第51章 快节奏空战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02章 反导拦截第212章 竭尽全力第57章 提前行动第43章 南亚明珠第57章 战争决议第26章 威逼第54章 突然袭击第38章 猛攻第43章 试探第197章 无果而终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44章 历史使命第37章 打来的和平第66章 末端拦截第197章 无果而终第76章 新机会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59章 与时间赛跑第37章 远洋护卫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5章 第一个转折点第231章 被迫停战第70章 后果第29章 最后的疯狂第35章 奔赴前线第101章 高歌猛进第98章 假戏真做第66章 真假英雄第3章 战前会议第188章 自告奋勇第204章 坐失良机第7章 关联性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43章 闯关第176章 硬碰硬第21章 粒子风暴第318章 总则第34章 中流砥柱第13章 风起云涌第15章 针尖对麦芒第37章 打来的和平第40章 丰收时期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