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与时间赛跑

八月二十一日,在联合欧盟与俄罗斯之后,中美共同发表了第一份灾难应对行动方案。

不可否认,这是一份由强国主导的国际行动方案。

按照中美提出的基本原则,将对近地轨道空间的使用权进行明确划分,标准则是各国在清理太空垃圾的行动中做出的贡献。说得直接一点,中国与美国将主导清理工作,其他国家协助参与,最终根据各个国家参与的程度,来划分有限的近地轨道资源,准确的说是利用外层空间的权利。

毫无疑问,四个核心成员控制了绝大部分近地轨道资源。

中国以提供小型可控聚变核反应堆,获得了近地轨道空间百分之三十三的使用权。美国通过提供强大的发射能力,以及制造垃圾捕获卫星,获得与中国同等的使用权,欧盟与俄罗斯则通过参与卫星制造工作与发射工作,各获得百分之一十四与百分之一十一的使用权,剩下的百分之九的使用权,由其他参与国,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等具有一定宇航能力的国家分享。

毫无疑问,这项由超级大国主导的外层空间利用协议,从根本上明确了国际秩序。

要知道,在未来,人类的发展希望肯定在外层空间,而近地轨道是进入外层空间的起始站。

别的不说,在可控聚变核能领域,就得把重点放在月球上。

在可控聚变核能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之前,主要原料是氦3,而地球上的氦3资源非常有限,月球上才有可以大规模开采的氦3。早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中国、美国、俄罗斯与欧盟就各自提出了登月计划,以及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的宇航计划,而且均在中日战争爆发前有所行动。

当然,这份协议不仅仅是在分配近地轨道资源,也对各个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作为做出了明确规定。

比如,中国将在二零三五年底制造出第一台小型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在二零三六年三月底之前制造出第一颗强电磁卫星,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完成一百二十颗卫星的制造工作;美国则将在二零三五年四月十日之前发射第一颗强电磁卫星,在二零三七年一月十日之前完成全部发射任务,并且在二零三六年六月三十日之前发射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欧盟将在二零三五年底向中国支付十万亿欧元,用于制造强电磁卫星,并且承担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的制造工作;俄罗斯主要承担发射工作,即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发射四十颗强电磁卫星与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

按照这个时间表,到二零三七年六月,近地轨道就能恢复正常。

这只是应对自然灾害的众多工作之一。

当时,中美还在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协议,即利用已经获取的数据,在二零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各自完成对粒子风暴后继影响的评估工作,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协商灾害应对措施。

毫无疑问,中国手里的数据更加全面。

主要就是,中国科学家知道粒子风暴的起因,掌握着更加精确的太阳模型,也就能够更加准确的评估粒子风暴产生的影响。

为了方便科学家工作,在二零三五年底之前,中美将在科学领域进行高度合作。

准确的说,在各自主导的领域与地区,尽可能的为对方的科学家提供便利,方便科学家搜集进行评估的必要数据。

最重要的就是全球气温变化数据。

为了准确测量气温变化,中国与美国各动员了上万名科学家,上百艘船只与数百架气象飞机,在全球各地,特别是四大洋上进行测量。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交的报告,在九月底之前就将在四大洋里投放一万多件水温探测仪,在五大洲安放两千多套气温探测仪,并且在各主要火山带上探测地心温度的变化情况。

只有科学界统一了观点,各国政府才能对灾难应对行动做出最终决策。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连科学家都对即将发生的自然灾难存在严重分歧,那么政治家就没有理由说服本国民众。

要知道,如果真要采取行动的话,那绝对是全球性的行动。

说得严重一些,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任何人都得放弃个人利益,任何国家都得放弃国家利益,联合一致的采取行动,以最高效的方式来保护人类文明,共同应付最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在此之前,就得让所有国家的民众相信,人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因此,也就得让科学家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至于灾难过后会是个什么样子,那就不是由科学家决定了。以中美在八月份达成的几项协议来看,国家与民族矛盾并不会因为这场灾难而消失,最多只是暂时掩盖住了,在灾难过去之后,国家与民族矛盾,仍然是人类文明的主要问题。

当然,这个时候,牧浩洋还没有参加应对灾难的行动。

八月底,冲绳岛上的局面有所改观。虽然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平民死亡,但是陆战队基本上控制住了局面。

九月一日,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提上日程安排。

按照之前制订的作战计划,除了四个常备陆战师之外,四个预备陆战师均已动员,此外还有四个陆军集团军接到了作战命令。在后勤保障工作准备到位之后,陆战队最快将于九月五日登陆九州岛。

在牧浩洋积极准备登陆作战的时候,黎平寇通过美国,向中岛康次发出了最后通牒。

当然,主要还是向美国表明立场。

按照黎平寇的说法,如果日本没有在九月五日之前投降,鉴于日本首先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中国不排除在登陆日本本土的战斗中使用核武器,或者在接下来的地面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如果日本投降,中国将及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帮助日本渡过难关。

当时,黎平寇明确提到,中国愿意承担日本的善后工作。

这个时候,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一是日本已经战败,拖下去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伤亡,不管是使用核武器、还是使用常规武器,结局都差不多。二是美国绝对不愿意承担日本的善后工作,因为美国也在粒子风暴中损失惨重,既然中国愿意善后,就没有理由与中国争功。三是在全球性自然灾害面前,日本的问题根本不值一提,如果因为战争拖延了应对灾难的行动,美国也是受害者,而不可能从中获益。

只是,在政治上,美国仍然坚持中国不应该使用核武器。

到了九月三日,美国的态度再次出现转变,美国总统亲自照会日本战时首相,要求日本在九月五日之前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因很简单,全球气温变化的第一份调查报告在九月二日送到了美国总统手上。

虽然美国科学家仍然相对乐观,但是调查结果证明了中国科学家的预测,即全球气温正在急剧升高。

在过去的一个半月内,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大约两度,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三度。

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八月份是北半球最炎热的季节,而九月份气温应该下降,而是升高。如果与往年数据相比,九月一日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将近四度,北极冰盖的消融速度是二零三四年的三倍!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北大西洋暖流已经严重减弱。

按照中国科学家预测,二零三五年冬季,北极冰盖很难恢复到正常情况,将有三分之一的冰水融入大西洋,导致在二零三六年夏季,北大西洋暖流消失,最快在二零三六年底、最迟在二零三七年初,北半球北部地区将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寒的冬天,到二零三七年底全球气温将降低五度以上。

也就是说,到二零三七年冬天,小冰河期就将到来。

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中国科学家已经做出预测,而美国科学家暂时还找不到反驳的证据。

如此一来,如果不能在二零三六年春季到来之前采取行动,灾难就无法避免。

最大的麻烦是,要到二零三五年底,科学家才能得出最终结论,也才能提出应对全球气温急剧变化的措施。

也就是说,中日战争必须在年内结束,中国才会全力应对全球性自然灾害。

美国总统非常清楚,如果没有中国,仅凭美国等西方国家,肯定无法渡过难关,因为中国掌握着应对灾难的最重要的几项尖端技术,比如可控核聚变技术,以及通过强子对撞机获得的新理论。

正是如此,美国总统才在九月三日向日本战时首相施压。

必须承认,美国总统非常清楚,人类文明正在跟时间赛跑,而中国是这场比赛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与人类存亡比起来,日本的那点利益根本算不上什么。

为了促使日本投降,美国总统还明确提到,美国不会阻止中国使用核武器,而且中国极有可能为了降低战争伤亡,在登陆日本本土之前,用核武器摧毁日本的所有大中城市,彻底瓦解日本的抵抗能力。

如果所有民族注定要灭亡,大和民族将是第一个。

第208章 东线起波澜第67章 错失良机第72章 新岗位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86章 战术侦察第32章 金融战争第169章 乱战第9章 血染横滨第75章 咄咄逼人第60章 陌生的战场第76章 作战策划第34章 矫枉过正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17章 防空作战第291章 生存空间第52章 统一意见第115章 遭遇第22章 横扫全球第43章 门槛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79章 扑火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10章 补充攻击第19章 核战争第276章 简单就是美第6章 争取和平第193章 主旋律第20章 混战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78章 两强标准第94章 技术军官第56章 创新之举第88章 奢望第153章 关键日第47章 深海快枪手第67章 外行看热闹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9章 为下一场战争第10章 补充攻击第101章 导弹攻击第123章 欧洲联邦第49章 弹道导弹第37章 远洋护卫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29章 相互指责第6章 错失先机第6章 第一步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66章 门槛第78章 广泛动员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55章 坟墓第67章 错失良机第43章 格斗战斗机第198章 追赶第61章 猛然醒悟第286章 中美联合体第82章 担忧第177章 大兵压境第31章 返航第213章 韩军突围第35章 声东击西第158章 二虎相争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58章 功亏一篑第75章 预演第49章 第二战场第86章 精心部署第31章 返航第19章 第二战线第120章 多面手第32章 针锋相对第46章 丰收年第33章 白宫的晚餐第135章 导火索第231章 是敌是友第257章 切入点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273章 共同化第119章 无心恋战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2章 针锋相对第89章 一枚导弹第104章 猛然觉悟第225章 打过三八线第59章 于公于私第263章 负隅顽抗第193章 主旋律第48章 关键战报第256章 取胜的基础第60章 围剿第48章 战争准备第96章 瞒天过海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55章 坟墓第50章 大漠扬威第174章 反击第39章 投送力量
第208章 东线起波澜第67章 错失良机第72章 新岗位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86章 战术侦察第32章 金融战争第169章 乱战第9章 血染横滨第75章 咄咄逼人第60章 陌生的战场第76章 作战策划第34章 矫枉过正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17章 防空作战第291章 生存空间第52章 统一意见第115章 遭遇第22章 横扫全球第43章 门槛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79章 扑火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10章 补充攻击第19章 核战争第276章 简单就是美第6章 争取和平第193章 主旋律第20章 混战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78章 两强标准第94章 技术军官第56章 创新之举第88章 奢望第153章 关键日第47章 深海快枪手第67章 外行看热闹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9章 为下一场战争第10章 补充攻击第101章 导弹攻击第123章 欧洲联邦第49章 弹道导弹第37章 远洋护卫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29章 相互指责第6章 错失先机第6章 第一步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66章 门槛第78章 广泛动员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55章 坟墓第67章 错失良机第43章 格斗战斗机第198章 追赶第61章 猛然醒悟第286章 中美联合体第82章 担忧第177章 大兵压境第31章 返航第213章 韩军突围第35章 声东击西第158章 二虎相争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58章 功亏一篑第75章 预演第49章 第二战场第86章 精心部署第31章 返航第19章 第二战线第120章 多面手第32章 针锋相对第46章 丰收年第33章 白宫的晚餐第135章 导火索第231章 是敌是友第257章 切入点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273章 共同化第119章 无心恋战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2章 针锋相对第89章 一枚导弹第104章 猛然觉悟第225章 打过三八线第59章 于公于私第263章 负隅顽抗第193章 主旋律第48章 关键战报第256章 取胜的基础第60章 围剿第48章 战争准备第96章 瞒天过海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55章 坟墓第50章 大漠扬威第174章 反击第39章 投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