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针锋相对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十一月十日,也就是到达叙利亚的第三天,蒋博文就去叙军前线走访了一遍,了解了前方的状况,特别是叙军的情况。次日,蒋博文就向戚凯威提交了一份作战计划,提出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前发动一次决定性进攻,只是提到应该进入约旦,从南面包抄以军。

很明显,蒋博文与巴拉姆想到一块去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蒋博文有信心攻破以军在戈兰高地上的防线,也会因为损失惨重而丧失冲劲。更重要的是,蒋博文手里只有一个集团军,没有预备队,而在他眼里,叙军又靠不住。

虽然有证据表明,当时第十三集团军的参谋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由叙军担任主攻,第十三集团军负责纵深突破。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先让叙军在以军防线上打开缺口,第十三集团军负责扩大缺口与纵深突击。但是蒋博文肯定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这意味着要让叙军打一场消耗战,不但会因此丧失突击的突然性,还会导致叙军遭受过大损失,从而动摇整条防线。

必须承认,蒋博文的这个选择没有错。

要知道,在他打算进攻的时候,巴拉姆已经备妥了兵力,只要叙军防线上出现漏洞,以军就会趁虚而入。别忘了,巴拉姆是以军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的功臣,也是以军中唯一打过胜仗的将领。以他的才能,就算无法做到超出实际能力的事情,也肯定能够把握住千载难逢的战机。

真让以军打顺手了,后果将很难预料。

当然,蒋博文在这个时候遇到与对手同样的问题,即借道约旦产生的政治影响。

也正是这个原因,戚凯威没有立即批准他的作战方案,而是向牧浩洋提了出来,希望由牧浩洋去跟杜小蕾谈谈,看看能不能在外交上取得突破,让约旦做出选择,至少答应让中国军队过境。

事实上,在十一月五日,杜小蕾就派特使去了安曼。

当时,正是牧浩洋提出的要求。

在牧浩洋的总体战略规划中,下一步就是在中东地区发力,继续消耗美国的军力,迫使美军在印度洋上部署更多的舰队,而且集中在阿拉伯海与亚丁湾,减轻西太平洋的压力,同时为舰队创造进军印度洋的机会。

要知道,如果美军舰队集中部署在东印度洋上,牧浩洋就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要让美军把舰队调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以色列施压。

按照牧浩洋的判断,美军肯定在策划攻打西太平洋上的某座岛屿,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冲绳岛,因此美军的地面部队应该主要部署在太平洋战场上。如此一来,美国就很难向以色列派遣重兵。

当然,这还有时间上的问题。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消息,美军正在加快向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运送军队,而且在新加坡投降之后,美国必须增强在澳大利亚的军事部署,防止中国军队继续南下,因此美军的主要运力都在太平洋上。

受此影响,美军很难及时向以色列派遣地面作战部队。

别的不说,至少美军的运输机群得留在太平洋这边,不然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增强部署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

没有空运,就只能走海运。

由此造成的影响就是,要到十一月底,美军才有可能到达以色列。

从时间上看,如果能在此之前打一场决定性的地面战争,就算无法击败以色列,中东局势也能稳定下来,并且迫使美国继续向以色列增兵,以保住中东地区唯一的桥头堡,避免迅速在地面战场上战败。

要知道,在战略价值上,以色列不低于关岛与迪戈加西亚。

可以说,美国绝对不会放弃以色列。

如此一来,只要美国全力支援以色列,那么在西太平洋上的攻势就得推迟。

显然,这就是牧浩洋的如意算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不是加强叙利亚的防御力量,而是在恰当的时候发动一次决定性进攻。要知道,在军事选择上,只要美国做出了保证,以色列就很有可能放弃进攻叙利亚的念头。

如果以防御为主,以军又没有打过来,那么牧浩洋的企图就将落空。

虽然牧浩洋不是陆军将领,但是以他的经验,一眼就看出了约旦的重要性,知道借道约旦是攻击以色列的捷径。

为此,在戚凯威打电话过来前,他就跟杜小蕾提到了这件事。

问题是,杜小蕾的实质性帮助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虽然新加坡不战而降,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威信,打击了美国的气势,但是当时第十三集团军还没有到达叙利亚,而且以色列国防军已经在约旦河西岸地区部署了数十个旅,还在戈兰高地方向上部署了八个旅。与之相比,约旦皇家陆军根本不值一提,不但兵力少,装备也非常落后,连官兵的斗志都不是很高。更重要的是,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溃败,严重打击了约旦王室的信心,让约旦当局认为,参战只能引火烧身,约旦没有理由为了埃及与叙利亚向以色列宣战。

结果就是,在杜小蕾派出的特使到达安曼之前,约旦国王就重申了中立政策。

为了表明坚定不移的中立立场,约旦国王没有接见中国特使,只是安排一名副部级官员前去接待。

至于这轮外交活动产生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十一月十一日,杜小蕾亲自跟约旦首相通了电话,直接提出借道约旦,结果被约旦首先婉言拒绝了。

也正是如此,蒋博文的作战设想彻底落空。

进攻打不成,就只能在防御上做文章了。

前面已经提到,蒋博文早就料到以军会借道约旦,而且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以军要想快速突破,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道约旦,不然就得在戈兰高地上打一场消耗战,丧失大纵深突破的机会。

针对这个设想,蒋博文决定扩大叙军的防线宽度,而且改变防御部署。

按照他的安排,叙军仍然得把主力留在库奈特拉省与德拉省,重点盯防戈兰高地,因为就算以军打右钩拳,也会在戈兰高地上发动猛攻,设法牵制住叙军主力,并且在阵地战中消耗叙军预备队,然后再从南面杀过来,通过一次漂亮的迂回包抄,一口气吃掉南部地区的数十万叙军。

只是,在重点盯防戈兰高地的同时,叙军得把防线向东延伸到苏韦达省南部的布斯拉。

当然,蒋博文没有对叙军提出过分要求,这条防线的强度并不高,在接近五十公里的正面宽度上,只有两个叙军步兵师,后面还有一个装甲旅做预备队,其主要目的不是把以军挡在国境之外,而是迟滞以军的推进速度。

按照蒋博文的设想,这里将成为以军的“陷阱”。

也正是如此,蒋博文决定在苏韦达附近、即苏韦达省南部高地上部署机动反击部队,等到以军打过来之后,从其右翼发起反冲击,然后绕到以军背后,切断以军交通线,围歼以军突击部队。

当时,以军侦察兵在苏韦达省遇到的,正是蒋博文派去的先头部队。

为了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部署在苏韦达附近的部队必须做到绝对隐蔽,只是现在看来已经不大可能了。

问题是,当时蒋博文并不知道以军侦察兵发现了他的小动作。

直到十一月十五日,一名在南黎巴嫩上空被击落的叙利亚飞行员,在真主党游击队的帮助下回到叙利亚,才带回来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消息,以军已经进入南黎巴嫩,而且伪装成了黎巴嫩国防军。

蒋博文还在将信将疑的时候,军事情报局送来了一份关键情报:运送六个装甲旅主战装备的船队已经到达雅法港。

这份情报还提到,以军已有足够的实力在北方发动一场战略性进攻。

综合其他方面的情报与侦察报告,蒋博文猛然意识到,以军已有足够的实力从戈兰高地两翼发动钳形攻势。

也就是说,以军很有可能通过贝卡谷地绕到叙军大后方。

问题是,当时没有任何直接情报可以证明蒋博文的判断,反而是以军在戈兰高地与约旦河西岸的集结行动已经得到证明。

权衡利弊之后,蒋博文在十五日夜间,从预备队中抽调两支突击集群派往霍姆斯。

以军要是走贝卡谷地的话,肯定得从霍姆斯南面杀出来。蒋博文的设想是,这两个突击集群至少能拖延以军一阵。以第十三集团军的战术机动能力,只要有十来个小时,他就能腾出手来收拾这股以军。

很明显,蒋博文依然把重点放在南面。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以军没有把赌注押在贝卡谷地,仍然采取了以南面突破为主的进攻策略。

更重要的是,两个突击集群,总兵力也就两千多人,很容易隐蔽前行。

要知道,直到十五日夜间,第十三集团军的部署还在进行之中,所以以军的侦察系统不大可能关注这支小股部队。

事实上,巴拉姆也确实没有注意到赶往霍姆斯的中国军队。

十五日夜间,六个装甲旅陆续接受装备时,巴拉姆向前线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预定在十六日凌晨两点发动进攻。

第306章 第一步第3章 战前会议第30章 全面对抗第202章 冲刺第117章 防空作战第91章 浮上水面第84章 战略平衡第309章 危机与乐观第17章 紧急出动第9章 做彻底第48章 全身而退第131章 扫荡第52章 突击开始第78章 广泛动员第40章 援助战第25章 走投无路第61章 防空作战第60章 集体智慧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56章 家宴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66章 分工合作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章 演习第76章 新机会第50章 大无畏第71章 以进为退第81章 屏障第67章 错失良机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119章 技术就是力量第69章 休假第206章 有勇有谋第23章 金狗第123章 核潜艇的明天第26章 战略空运第111章 一击得手第40章 积极主动第106章 利益决定一切第6章 错失先机第46章 海军新锐第18章 战争推手第28章 无知者无畏第27章 动荡的根源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17章 新的选择第77章 微型超级大国第82章 十一比八第68章 推波助澜第3章 把握机会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15章 受害者第16章 强渡第6章 愈演愈烈第161章 战术新应用第172章 欲擒故纵第263章 负隅顽抗第56章 守株待兔第45章 无用之举第260章 超级胡萝卜第10章 装甲主力第73章 沉默是金第94章 技术军官第37章 打来的和平第20章 保持沉默第87章 积极争取第21章 一锅端第292章 量子理论第2章 厚积薄发第5章 最终辩论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68章 光速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211章 大包抄第98章 战略轰炸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81章 防空拦截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211章 宣传榜样第75章 积极迎战第189章 一锤定音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256章 取胜的基础第7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第187章 再起狂涛第106章 地面决战第126章 飞行的陆军第7章 突然袭击第96章 瞒天过海第129章 准备进攻第90章 一网打尽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17章 远景第100章 战略大调整第37章 小国海军
第306章 第一步第3章 战前会议第30章 全面对抗第202章 冲刺第117章 防空作战第91章 浮上水面第84章 战略平衡第309章 危机与乐观第17章 紧急出动第9章 做彻底第48章 全身而退第131章 扫荡第52章 突击开始第78章 广泛动员第40章 援助战第25章 走投无路第61章 防空作战第60章 集体智慧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56章 家宴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66章 分工合作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章 演习第76章 新机会第50章 大无畏第71章 以进为退第81章 屏障第67章 错失良机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119章 技术就是力量第69章 休假第206章 有勇有谋第23章 金狗第123章 核潜艇的明天第26章 战略空运第111章 一击得手第40章 积极主动第106章 利益决定一切第6章 错失先机第46章 海军新锐第18章 战争推手第28章 无知者无畏第27章 动荡的根源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17章 新的选择第77章 微型超级大国第82章 十一比八第68章 推波助澜第3章 把握机会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15章 受害者第16章 强渡第6章 愈演愈烈第161章 战术新应用第172章 欲擒故纵第263章 负隅顽抗第56章 守株待兔第45章 无用之举第260章 超级胡萝卜第10章 装甲主力第73章 沉默是金第94章 技术军官第37章 打来的和平第20章 保持沉默第87章 积极争取第21章 一锅端第292章 量子理论第2章 厚积薄发第5章 最终辩论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68章 光速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211章 大包抄第98章 战略轰炸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81章 防空拦截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211章 宣传榜样第75章 积极迎战第189章 一锤定音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256章 取胜的基础第7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第187章 再起狂涛第106章 地面决战第126章 飞行的陆军第7章 突然袭击第96章 瞒天过海第129章 准备进攻第90章 一网打尽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17章 远景第100章 战略大调整第37章 小国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