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战略空运

虽然攻打新加坡的决定来得非常仓促,但是并不意味着准备不充分。

要知道,自从菲律宾内战之后,新加坡成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唯一的盟国,也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唯一的立足点。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早在二零四四年,中国总参谋部就根据对印作战需求,制订了一份攻打新加坡的作战方案,并且得到了牧浩洋批准,计划在美国参战之后发动。只是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美国没有参战,这份作战方案也就没有启动,并且降级为军兵种作战方案。二零四七年,陆战队司令部根据新的局势,在该方案的基础上制订了另外一份攻打新加坡的作战方案。只是直到二零五零年,该作战方案还在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之中。

由此可见,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攻打新加坡就是中国陆战队的首要假象任务。

战争爆发后,庞跃龙就启动了编号“二零四七零一”的作战方案,让部署在榆林港的登陆舰队进入了战备状态,并且命令配属南海区舰队的第三陆战师、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在二十四小时内归建。二十二日,马来西亚宣布参战之后,庞跃龙还向马来半岛的马六甲与关丹各派遣了一个陆战营。这两处地点各有一座属于马来西亚的军事基地,之前只驻扎了少量中国军队。

二十六日,庞跃龙向牧浩洋提交了详细的登陆作战计划。

按照他的安排,将投入第三陆战师与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其中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将从关丹南下,抵达柔佛海峡北岸,在柔佛河西岸集结,做出强渡柔佛海峡的样子,迫使新加坡陆军向北集结,第三陆战师则搭乘登陆舰队从关丹出发,首先攻占德光岛,压制新加坡东面的樟宜空军基地,再在新加坡岛东面登陆。时间上,前期部署需要一个星期,整个作战行动将在十天内结束。

审议之后,牧浩洋批准了陆战队的作战方案。

wWW •тtκan •C〇

只是,牧浩洋强调了一点,即尽可能的以和平的方式接管新加坡,只有在所有军事威胁都已失效的情况下,才考虑发动登陆作战行动,但是在进行军事威胁的时候,得同步完成军事部署。

牧浩洋此举的意图很明确,即要获得一个完整可用的新加坡,而不是一座荒岛。

要知道,新加坡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还体现在其完善的航运与航空基础设施上。直到二零四七年,新加坡都是西太平洋地区规模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港口,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码头,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民用机场,其航运与航空的年吞吐能力高达数亿吨。

别的不说,新加坡港就能供数百艘舰船停泊。

没有了这些基础设施,新加坡将变得一文不值。

从军事上讲,只有保全新加坡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港口与机场,新加坡才具有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战略价值,也才能成为中国海军、乃至中国海运在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中转中心。

当然,牧浩洋并不追求完美。

如果不能扭转新加坡为美国服务的局面,牧浩洋宁可要一座荒岛。

要知道,经过中国苦心经营数十年,在东南亚地区有不少港口能够取代新加坡,比如马来西亚的关丹港、越南的金兰湾、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印度尼西亚的宾港与坤甸港。在印度洋方向上,则有南安达曼岛上的浩洋港、缅甸的丹老港、孟加拉国的吉达港、以及斯里兰卡的加勒港。

即便没有新加坡做航运中转中心,中国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上的航运也不会受到影响。

当然,如果有的话,自然再好不过了。

二十七日,陆战队的行动开始了。

当天,登陆舰队就离开了榆林港,随行的还有南海区舰队的几艘战舰,而已经撤到南海的“泰山”号航母战斗群则伴随航行到南沙海域,已经进入南海的“华山”号等三支航母战斗群也将按计划前往西沙海域。

虽然按照牧浩洋的安排,在陆战队攻打新加坡的时候,将由空军提供支援,但是海军的四支航母战斗群也将南下,部署在阿南巴斯群岛以北海域。如果美国舰队出现,海军将在此打第一场反击战。

只是,最先出动的不是陆战队与海军,而是空军。

当天,空军就动用了八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把第三十预备陆战师两个旅的上万名官兵送到了关丹港。

这也是大型电动运输机第一次大规模使用。

效果之好,完全超出了预料。

在第一轮运输中,八十架运输机就运载了一万二千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还运送了将近一万五千吨作战物资。这些运输机到达关丹机场之后,平均每架只用了十分钟就卸下货物与人员,效率是以往任何一种运输机的数倍。更重要的是,这些运输机没有占用太多的机场资源,在卸下货物与人员之后就立即飞走了。要知道,关丹只是一座中等规模城市,其机场只有不到五十个停机位,卸载区也只能容纳十多架大型飞机作业。如果动用以往的大型运输机,每天最多只能接纳一百二十架次。在动用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情况下,每天的接纳能力能够超过四百架次。

二十八日凌晨,运输机群再次出动。

在运输效率已经得到证明的情况下,空军不再畏首畏尾,把八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潜力全部发挥来出来。

在凌晨的运输中,八十架运输机又送来了一万二千名官兵与一万五千吨物资。

当天的另外两次运输中,八十架运输机全部满载起飞,总共运送了四万吨物资,并且在返程的时候运走了一批设备。

要知道,这仅仅只是八十架运输机。

如果关丹机场的规模再大一些,而且没有部署其他飞机,以每天四百架次的效率动用大型电动运输机,一天就能运送十万吨物资。要知道,一个陆战师一天的消耗也就五千吨,作战消耗不会超过五万吨。

也就是说,只需要动用一百三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就能支持一个陆战师作战。

要在以往,至少需要动用四百架战略运输机,而且每天得飞三躺,才能达到同样的运输量。

更重要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空运,给空军造成的负担并不重。

当时,空军只在海南岛的机场部署了四套充电设备,能在十五分钟之内为八十架运输机补充电能。毫无疑问,运输机消耗的电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动用四百架普通运输机飞一千二百架次的话,仅消耗的燃油就多达十万吨,相当于整个运输量了。就算不考虑十万吨燃油的价值,也要考虑由此对后勤系统造成的负担。要知道,向海南岛运送十万吨燃油,而且运到机场,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可以说,大规模战略空运在这个时候现实出了巨大的战争潜力。

到十月三十日,运送到关丹的物资已经达到二十七万吨,其中包括第三十预备陆战师的半数主战装备。

按照这个速度,再过三天,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就将全部部署到位。

虽然走海运,也能在六天内送达,但是需要动用近二十艘大型运输船,而且还得在港口耽搁一到两天。

十一月二日,搭载着第三陆战师的登陆舰队到达关丹港。

因为第三陆战师承担了登陆任务,所以部队没有上岸,只是做了临时休整,并且等待空军部署到位。

当天,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就从关丹出发了。

虽然陆战队更重视预备部队,在和平时期不但保留了师级参谋部,还保留了完整的指挥架构,即所有军官都是现役军人,并且保存了全部主战装备,在战时只需要从预备役军人中征召兵员就能成军,而陆战队有专门的预备役名录,大部分预备役军人都是在过去五年之内退役的军人,如此一来陆战队能够做到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组建预备部队,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之内让部队归建,整个动员时间只有四十八小时,而陆军做类似的动员,至少需要一个星期。但是在装备上,陆战队的做法与陆军一样,即最先进的装备提供给现役部队,预备役的主战装备大多比较落后,有的甚至早就该淘汰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在和平时期,陆战队不可能维持那么多的先进装备。

从编制上看,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就是第三陆战师的预备队。如此一来,第三十预备陆战师的主战装备就是第三陆战师淘汰下来的,比如24式主战坦克,而已经在第三陆战师服役数年的地面战平台根本没有提供给第三十预备陆战师。

受此影响,庞跃龙首先就得考虑后勤保障问题。

要知道,24式主战坦克烧的是油,而不是用电池驱动。

当时,走在最前面的就是第三十预备陆战师的工程部队,他们的任务是在新山,即柔佛巴鲁北面开辟一座能够供大型电动运输机起降的野战机场,并且连上附近的公路与铁路,在沿途建立补给站。

如果第三十预备陆战师配备的是地面战平台,或者出动的是第三陆战师,根本就没有这些问题,因为从丹老通往新山的铁路线就足以运送弹药等消耗物资,不存在运送燃料等物资的问题。

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8章 裁军大会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2章 大获全胜第39章 救援行动第71章 新理论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29章 准备进攻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33章 引流疏导第307章 壁垒第20章 逼婚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225章 陆军上岸第62章 暗涌滚滚第31章 出兵的价格第64章 直接证据第33章 引流疏导第49章 最佳选择第27章 疯狂计划第197章 仅此一回第80章 战术推断第23章 回到总参谋部第13章 分外事第25章 走投无路第190章 主动权第39章 余辉第70章 忙里偷闲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105章 以退为进第185章 海军利器第108章 海下杀手第89章 统一第62章 弄巧成拙第55章 两强相争第55章 最后的坚持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73章 扩军备战第74章 信心十足第90章 一网打尽第94章 再战印度洋第27章 战略目的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103章 战场外的问题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36章 舰队司令第34章 空军出击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39章 出其不意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142章 无关紧要的反击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133章 大胆直言第34章 炮战第42章 四个小时第247章 毁灭性打击第56章 窗户纸第55章 两手准备第131章 扫荡第30章 周旋第72章 对峙第49章 弹道导弹第15章 宣战第12章 战争推动者第85章 矛盾爆发第36章 破例第12章 措手不及第49章 抛开幻想第51章 快节奏空战第30章 战争制造者第52章 大获全胜第67章 外行看热闹第14章 鬼子出动第49章 抛开幻想第11章 不怕死第180章 围点打援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55章 积极外交第245章 舰队的归宿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217章 进军澳洲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60章 陌生的战场第55章 两强相争第89章 统一第8章 扩军浪潮第160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47章 假设第90章 一网打尽第318章 总则第6章 战略篱笆第30章 小事化大第17章 决战之前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56章 快马加鞭第88章 奢望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4章 鬼子出动第37章 小国海军
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8章 裁军大会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2章 大获全胜第39章 救援行动第71章 新理论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29章 准备进攻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33章 引流疏导第307章 壁垒第20章 逼婚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225章 陆军上岸第62章 暗涌滚滚第31章 出兵的价格第64章 直接证据第33章 引流疏导第49章 最佳选择第27章 疯狂计划第197章 仅此一回第80章 战术推断第23章 回到总参谋部第13章 分外事第25章 走投无路第190章 主动权第39章 余辉第70章 忙里偷闲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105章 以退为进第185章 海军利器第108章 海下杀手第89章 统一第62章 弄巧成拙第55章 两强相争第55章 最后的坚持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73章 扩军备战第74章 信心十足第90章 一网打尽第94章 再战印度洋第27章 战略目的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103章 战场外的问题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36章 舰队司令第34章 空军出击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39章 出其不意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142章 无关紧要的反击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133章 大胆直言第34章 炮战第42章 四个小时第247章 毁灭性打击第56章 窗户纸第55章 两手准备第131章 扫荡第30章 周旋第72章 对峙第49章 弹道导弹第15章 宣战第12章 战争推动者第85章 矛盾爆发第36章 破例第12章 措手不及第49章 抛开幻想第51章 快节奏空战第30章 战争制造者第52章 大获全胜第67章 外行看热闹第14章 鬼子出动第49章 抛开幻想第11章 不怕死第180章 围点打援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55章 积极外交第245章 舰队的归宿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217章 进军澳洲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60章 陌生的战场第55章 两强相争第89章 统一第8章 扩军浪潮第160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47章 假设第90章 一网打尽第318章 总则第6章 战略篱笆第30章 小事化大第17章 决战之前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56章 快马加鞭第88章 奢望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4章 鬼子出动第37章 小国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