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准备进攻

到了八月份,牧浩洋在审议了“金枪鱼”级与“长城”级潜艇的建造方案后,把注意力转到了战场上。

对中国海军来说,潜艇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作战力量。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因为“长城”级的建造工作在年初的时候就已规划好,只是几项关键技术还没成熟,导致建造工作一拖再拖,所以真正的重点是被海军报以厚望的“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

该潜艇项目中,最关键的就是第二代燃料电池。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第二代燃料电池无法按时投产,那么“金枪鱼”级不过是放大一倍的“黄貂鱼”级,在性能上不会有明显提升。只有配备第二代燃料电池,“金枪鱼”级才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潜艇”,及能在远洋独立活动一个月以上,执行以往只有核潜艇能够执行的任务。

只是,在二零五三年中期,谁也不能肯定第二代燃料电池能在几个月后投产。

牧浩洋必须做好两个安排:一是说服戚凯威,让海军优先采购第二代燃料电池,等到产量上来之后,再为地面战平台更换电池模块;二是做好第二手准备,即在第二代燃料电池没能顺利投产的情况下,先为“金枪鱼”级配备第一代燃料电池,使其具备作战能力,后期再更换电池模块。

这也是牧浩洋在审议建造方案后给出的明确指示。

当然,这么做,主要还是确保潜艇的建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不会因为电池的问题受到耽搁。

几个月后,牧浩洋做的这一系列部署就发挥了作用。

当时,国内有八家造船厂能够建造万吨级以下的常规潜艇,此外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海军造船厂、印度的科钦造船厂与维沙卡帕特南造船厂、马来西亚的瓜拉丁加奴造船厂、越南的金兰湾造船厂与泰国的罗勇造船厂都具备建造大型常规潜艇的能力,集团内具备建造潜艇的造船厂多达十四家,船台更是超过了五十座,仅武汉造船厂与芜湖造船厂就各有六座大型潜艇船台。

二零五三年六月底,武汉造船厂与芜湖造船厂率先开始了“金枪鱼”级的建造工作。

事实上,这个时候,战争部还没有批准“金枪鱼”级的建造计划,是海军司令部提前下达了订单。

八月,牧浩洋批准建造方案后,葫芦岛造船厂、威海造船厂、连云港造船厂、福州造船厂、高雄造船厂与北海造船厂也加入进来。因为武汉造船厂与芜湖造船厂率先开工建造的八艘“金枪鱼”级在下水之前停顿了两个月,等待安装第二代燃料电池,所以在二零五三年开工的“金枪鱼”级潜艇全部在二零五四年初开始舾装,并且在二零五四年三月与四月陆续服役。

从时间上看,第一批“金枪鱼”级的建造周期仅为八个月。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速度,因为在和平时期,连小得多的“黄貂鱼”级的建造周期也在三年以上。

只是,这还不是最快的速度。

按照战争部制订的建造方案,在建造第一批潜艇的时候,还得同步培训技术工人,第二批潜艇的建造周期得缩短到六个月,从第四批开始将缩短到四个月。如果一切顺利,到二零五五年底,也就是第四批建成的时候,巴基斯坦的海军造船厂、印度的科钦造船厂、马来西亚的瓜拉丁加努造船厂、越南的金兰湾造船厂与泰国的罗勇造船厂都将开始建造“金枪鱼”级潜艇,只有维沙卡帕特南造船厂没有分到建造任务,主要是是该造船厂承担了维修海军舰艇的任务。

最终,建造“金枪鱼”级的船台将超过四十座。

也就是说,从二零五五年开始,每四个月就有四十多艘“金枪鱼”级建成服役,相当于每年有一百多艘潜艇加入中国海军。

事实上,“金枪鱼”级的建造规模没有这么大,主要是第二代燃料电池问世后,中国海军对“黄貂鱼”级进行了升级改进,提高了“黄貂鱼”级的作战性能、特别是续航力,也就没有停止“黄貂鱼”级的建造工作。到二零五六年,五家境外造船厂就转为对现役的“黄貂鱼”级进行改进。

这么做,主要就是“黄貂鱼”级的建造费用仅相当于“金枪鱼”级的一半,而其任务适应能力相当于“金枪鱼”级的百分之六十,改进后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因此具有更好的效费比。

随着“金枪鱼”级大批量服役,海洋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

在二零五四年十月之前的两年中,中国海军在破交作战中击沉的商船不到五百艘,总载重吨大约三千五百万吨,而在二零五四年十一月到二零五五年五月的半年间,中国海军就击沉了五百五十八艘西方同盟集团的商船,总载重吨达到四千二百万吨,并且在协助舰队作战的时候击沉了一百四十四艘战舰。这些战果,有百分之七十属于“金枪鱼”级,以及改进后的“黄貂鱼”级。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规模的破交作战,是击败西方同盟集团的主要手段之一。

更重要的是,大批量的全电动潜艇服役,极大的改善了中国海运的安全环境,特别是在潜艇加入护航编队之后,船队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而更加安全的海运航线,为中国的战争机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二零五四年,即海军把潜艇编入护航舰队后的第一年,就在印度洋上击沉了十八艘美军潜艇,其中十一艘是被护航潜艇击沉的,还有三艘是护航潜艇与护航战舰的共同战果。

战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全电动潜艇是中国取胜的关键武器之一。

要知道,直到二零五四年底,美国才开始建造全电动潜艇,性能仅相当于“黄貂鱼”级的早期型号,而且这些潜艇要到二零五五年底才能服役,第一批也仅仅只有二十艘,要到二零五六年,美国的全电动潜艇装备量才超过一百艘,而此时中国海军的全电动潜艇已经超过了四百艘。结果就是,在二零五六年之前,美国海军主要依靠昂贵的攻击核潜艇,根本无法在数量上取胜。

残酷的战争已经证明,数量往往比质量更加重要。

事实上,这也正是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最大的不同之处,即在全面战争中,如何生产出足够多的、性能不算落后的武器装备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平常在乎的装备性能,已经成为次要因素。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八月,牧浩洋已经不再关注装备建造的事情了。

大连造船厂已经传来好消息,“恒山”号的修复工作即将完成,预计在八月十五日进行验收测试,月底就能重返海军。

此外,“泰山”级的第二批,即“黄山”号、“庐山”号、“峨眉山”号与“青城山”号已经完成了海试,预计在八月底就能进行海军验收测试,最迟也能在十月份服役,而还在维修的“嵩山”号也预计在十月份归队。

也就是说,到十一月,中国海军就将拥有七艘超级航母。

更重要的是,配套战舰也将在十月份到位,包括十六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与二十艘“威海”级反潜战舰。

事实上,护航战舰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组建航母战斗群的最高标准。

说得直接一点,在组建七支航母战斗群之后,还多出了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与六艘反潜战舰。

除了战舰,征用的商船也改装了五十多艘,其中有十六艘护航航母。

因为“泰山”级航母的建造规模没有扩大,或者说没有像想像的那样扩大,所以海军对八艘护航航母做了特殊改进,各安装了一部电磁弹射器,使其能够搭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与舰载战斗机。

按照牧浩洋的规划,这八艘护航航母将编入登陆舰队,充当“两栖攻击舰”。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登陆舰队能够从护航航母那里得到空中支援,不再需要舰队伴随作战。

这些舰船都能在年底交付海军。

摆在牧浩洋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眼前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以及规模已经达到八支的登陆舰队?

答案很简单:在海洋战场上发动新的攻势。

只是,留给牧浩洋的时间窗口只有几个月。

六月底,美国海军接收了第二批“美国”级航母,航母战斗群的规模恢复到六支。虽然从总体战斗力上看,美国海军处于下风,但是到二零五四年初,美国海军将获得第三批“美国”级航母,而且数量是六艘。可惜的是,中国海军的第三批“泰山”级要到二零五四年底才能交付。

按照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到二零五四年三月,中国海军就将丧失兵力优势。

也就是说,如果牧浩洋打算在海洋战场上发动战略进攻,就得在二零五三年三月之前取得实质性胜利。

问题是,戚凯威正在大陆战场上策划大规模进攻。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冬天不益在俄罗斯发动进攻,但是戚凯威认为,在冬天发动进攻更能达到战略突然性。更重要的是,中**队已经解决了寒带冬季作战服的问题,而且不存在装备使用的问题。如此一来,戚凯威就决定在冬季发动一次进攻,夺取伏尔加河东岸,即里海北部地区,以便在二零五四年开春的时候渡过伏尔加河,向俄罗斯的欧洲腹地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战略进攻。

显然,牧浩洋不能指望陆军了。

第282章 秘密第232章 政治战争第16章 急转直下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7章 机关算尽第1章 关键人物第31章 围攻埃拉特第149章 放弃第190章 主动权第54章 突然袭击第25章 自食其果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6章 转折点第228章 导火索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41章 进退两难第13章 分外事第22章 大决战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4章 各算各的第264章 疯狂的顶点第46章 登岛第87章 地区军备竞赛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81章 同盟集团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32章 金融战争第155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43章 格斗战斗机第22章 备用计划第41章 进退两难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106章 抓住机会第49章 场外因素第69章 休假第96章 回归正位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71章 以进为退第31章 围攻埃拉特第44章 出山第94章 J-20突击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36章 负担第19章 核战争第70章 外交战场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41章 粮食投资第89章 一枚导弹第150章 手忙脚乱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6章 起航第120章 余波第3章 战前会议第131章 扫荡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62章 弹雨第158章 二虎相争第31章 风卷残云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11章 导弹攻击第32章 大梦初醒第78章 两强标准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48章 反潜战第257章 切入点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34章 炮战第127章 雷暴第44章 开战在即第52章 顺手拈来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103章 战场外的问题第27章 动荡的根源第322章 经济动物第106章 地面决战第22章 大决战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180章 归宿第60章 振作第159章 盟军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40章 此消彼涨第21章 点燃导火索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31章 政治变更第87章 积极争取第295章 遗迹第24章 勇敢面对第139章 舰队示威第87章 积极争取第23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77章 针锋相对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83章 试探第225章 陆军上岸第68章 历史时刻第43章 门槛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
第282章 秘密第232章 政治战争第16章 急转直下第130章 大陆政策第7章 机关算尽第1章 关键人物第31章 围攻埃拉特第149章 放弃第190章 主动权第54章 突然袭击第25章 自食其果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6章 转折点第228章 导火索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41章 进退两难第13章 分外事第22章 大决战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4章 各算各的第264章 疯狂的顶点第46章 登岛第87章 地区军备竞赛第24章 人道主义援助第81章 同盟集团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32章 金融战争第155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43章 格斗战斗机第22章 备用计划第41章 进退两难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106章 抓住机会第49章 场外因素第69章 休假第96章 回归正位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71章 以进为退第31章 围攻埃拉特第44章 出山第94章 J-20突击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36章 负担第19章 核战争第70章 外交战场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41章 粮食投资第89章 一枚导弹第150章 手忙脚乱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6章 起航第120章 余波第3章 战前会议第131章 扫荡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62章 弹雨第158章 二虎相争第31章 风卷残云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11章 导弹攻击第32章 大梦初醒第78章 两强标准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48章 反潜战第257章 切入点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34章 炮战第127章 雷暴第44章 开战在即第52章 顺手拈来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103章 战场外的问题第27章 动荡的根源第322章 经济动物第106章 地面决战第22章 大决战第203章 正面强攻第180章 归宿第60章 振作第159章 盟军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40章 此消彼涨第21章 点燃导火索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31章 政治变更第87章 积极争取第295章 遗迹第24章 勇敢面对第139章 舰队示威第87章 积极争取第23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77章 针锋相对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83章 试探第225章 陆军上岸第68章 历史时刻第43章 门槛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