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科技力量

相对而言,海军的技术革命比陆军来得晚一些。

早在二零四零年,即陆军的地面战平台取得了重大突破之后,就有人提出,应该大批量建造廉价的全电动潜艇,而不是打造全核动力舰队,以此来降低造舰代价,迅速扩充舰队规模。

当时,牧浩洋也确实动心了。

从理论上讲,在得到了海军基地的有效支持之后,只要燃料电池的质能密度能够提高三倍,就能够取代核动力。要知道,除了航母之外,用燃料电池驱动的全电动战舰的造价比核动力战舰低了百分之二十。对海军来说,这就意味着能用相同的投入,多建造四分之一的战舰。

只是,在大战爆发前,谁也不知道能量密度达到每千克一千六百伏安时的燃料电池能在什么时候问世。要知道,在二零五二年初,最先进的燃料电池也只有这个数值的一半,而且还处于实验室生产阶段。直到二零五四年初,第二代燃料电池的生产工艺才成熟,并且在二零五四年四月开始量产。质能密度为每千克一千二百伏安时的第三代燃料电池(部分人将其称为二代半,因为计划中的第三代燃料电池就应该达到一千六百伏安时)还在研制中,预计最快也只能在二零五六年初突破主要技术难题,能在二零五七年实现量产,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如此一来,质能密度达到每千克一千六百伏安时的燃料电池,恐怕在二零五八年都无法量产。

毫无疑问,在大战中,海军还不会急于规划二零五八年之后的事情。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折中方案,或者说是技术补充方案。

最具有影响力的技术补充方案,就是用全电动舰艇取代一部分中型核动力舰艇,并且把这些舰艇编制在航母战斗群中,使其随时能够从核动力战舰那补充电能,从而降低航母战斗群的建造成本。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方案。

二零五三年六月,牧浩洋就批准了代号DF-1型的电动反潜战舰的设计方案,即用燃料电池取代聚变反应堆,把反潜战舰的建造成本降低百分之二十,而这些电动反潜战舰将全部编入航母战斗群。

当时,还有一个代号DD-1的电动大型战舰设计方案,只是被牧浩洋否决了。

实战已经证明,大型综合战舰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而且在航母不够的时候,大型综合战舰往往会单独组成战斗群。更重要的是,在需要大型综合战舰执行的战斗任务,特别是独立作战行动,都以使用大口径电磁炮为主,而聚变核反应堆仍然是提供充足电力供应的基本保证。

在密克罗尼西亚海战中,南下的侦察编队里的四艘大型综合战舰在打击美军舰队时,消耗了相当于五千吨第一代燃料电池储备的电能,而在改为电动战舰时,“黑龙江”级携带的燃料电池不会超过八千吨。也就是说,一场持续几个小时的炮战,就消耗掉了相当于百分之六十的电能。显然,剩下的电能根本不足以让大型综合战舰执行其他任务,甚至不足以使其返回基地。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工程师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一支航母战斗群里,让少数大型综合战舰使用核动力,其他的则由燃料电池供电。

问题是,这套方案也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就是,在作战的时候,如何解决电力传输问题?要知道,就算在过去的战斗中,大型综合战舰在作战的时候,都排成了较为整齐的编队,可是在未来的战斗中,随能保证所有大型综合战舰还能聚在一起?如果需要由电缆供电的话,就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进行战术机动的时候,就不能为进行电力补充。从技术角度来讲,只有解决了电力的无线传输技术难题之后,该方案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事实上,办法不是没有,只是还没有成熟。

当时,微波电力传输技术已经问世,即首先把电能转换成微波,并且以指向的方式进行传输,然后再把微波的电磁场场能转化为电能。问题是,在二零五三年,该技术的转换效率只有百分之一!

从理论上讲,就算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电力输送,并且在承担电力供应的战舰上配备两套核动力系统,微波电力传输的效率至少也要达到百分之十,才能在最为普遍的战术环境下为另外一艘战舰补充电能。

当然,有了成熟的技术,还得有配套的战术。

在战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充当“发电站”的核心战舰。

要知道,在战场上,敌人肯定会攻击核心战舰,从而使其他战舰丧失至关重要的电能供应。事实上,只要核心战舰被敌人击毁,那么编队里的其他战舰的作战能力就会降低,甚至丧失作战能力。

毫无疑问,海军不可能拿主力战舰冒险,更不可能拿舰队冒险。

也正是如此,牧浩洋只批准建造全电动反潜战舰。原因很简单,反潜战舰不承担对地打击任务,也没有配备大口径电磁炮,其最主要的使命就是掩护航母,因此在作战时肯定会伴随航母。如此一来,反潜战舰基本上能在除了作战状态之外的任何时候,从航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电能供应。如果编队里还有大型综合战舰,那么反潜战舰还不需要依靠航母,也就不会对航母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

当然,有了开头,也就有后继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舰队全电动方向发展是历史潮流,缺乏的只是必要的技术,以及新的战术体系。

事实上,这种全电动化的发展方向,最终也彻底改变了海军。

当然,不仅仅是全电动化带来的变化,而是在与另外一项技术结合之后,才使得海军脱胎换骨。

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革命最终“消灭”了海军。

这种至关重要的技术,就是前面提到的“重力场技术”。

大战爆发前,中国已经在重力场技术领域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非常可喜的成果,比如找到了屏蔽重力场的办法。虽然根据战后批露的资料,在大战爆发前,美国的科学家也有类似的发现,即一些在原子层面上进行特殊排列的稀有金属合金,能够削弱重力场。但是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甚至是绝对领先的地位。

事实上,牧浩洋对这种打破了以往所有物理理论的技术也抱有很大的希望。

要知道,如果“重力场技术”具备了实用能力,那么海军将不再是海军,因为海军再也不需要在海面上航行的战舰了。

当然,这也是牧浩洋对技术革命抱有的最终期望。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在二零五二年底,牧浩洋就为陆雯的科研机构提供了近三千亿元的研究经费,并且在二零五三年提高到了八千亿元。在二零五四年的时候,在得到黄瀚林的支持后,牧浩洋还在战争部成立了一个“刑天工程项目组”,先后投入数万亿元,动用了数十万科研人员与工程人员。从规模上讲,“刑天工程”超过了二战时期的“曼哈顿工程”,而且最终影响也远远超过了“曼哈顿工程”,成为历史上,改变人类文明最伟大、也是最显著的军事工程。

只是,在二零五三年中期,别说牧浩洋,连陆雯都看不到丝毫希望。

事实上,在二零五三年,战争部还启动了很多看上去异想天开,却极有创意的军事科研项目。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由空军提出的“空天母舰”项目。该项目的核心内容是,利用聚变核反应堆提供的强大能量,建造一种质量超过五万吨、能够携带一百架战斗机,滞空巡逻数个月的“空天母舰”。

显然,该项目针对的就是海军的航母。

从理论上讲,“空天母舰”不存在技术上不可克服的难题,只是吨位得有所降低,载机数量也得适当降低。最大的问题就是,“空天母舰”的生存能力,即这种在高空飞行的大家伙是否有足够的自卫能力。

有趣的是,作为海军元帅,牧浩洋没有否决这个项目,而是投入了很大的热情。

在二零五五年的时候,该项目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由天才设计师张博领头,首先制造了一艘一万吨级、载机十二架的“空天母舰”,并且被命名为“飞天”号,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工程试飞。

当时,战争部在该项目上已经花掉了近八千亿元的科研经费。

事实上,“飞天”号的性能很不理想,在试飞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并且直接导致“空天母舰”项目转为技术储备。重要的是,科学家做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并且最终在下一个超级军事项目中得到了利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牧浩洋对技术的重视,不但改变了这场战争的结局,还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同样不可否认,牧浩洋能够高度重视技术,除了本身就有较高的学历,还与他那位担任军方首席科技顾问的夫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后来很多人在评价牧浩洋所做出的贡献时,都没有忘记陆雯,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牧浩洋在科技上做出的贡献中,有一大半的功劳属于陆雯。

当然,这些超前的科研项目,在二零五三年中期,最多只是个模糊的概念。

第25章 走投无路第25章 先做准备第43章 薄弱环节第10章 欲盖弥彰第21章 粒子风暴第73章 扩军备战第184章 强攻第219章 做彻底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20章 逼婚第61章 动力革命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60章 超级胡萝卜第96章 部署到位第99章 耐心的艇长第6章 错失先机第26章 战争宣言第20章 别无选择第109章 舰队出征第13章 风起云涌第72章 新岗位第77章 荣誉与耻辱第18章 画蛇添足第143章 双重攻击第53章 再次攻击第132章 临界点第74章 交易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61章 战略打击第129章 重返战场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15章 预判第301章 暴政时代第89章 轮番轰炸第42章 找准目标第62章 头号王牌第188章 向上帝祈祷第1章 关键人物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35章 打扫战场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136章 错失良机第230章 重压之下第70章 内部矛盾第188章 自告奋勇第122章 拖后腿第12章 开战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283章 第一步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35章 合理搭配第36章 小心过头第29章 初显身手第38章 狼群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6章 争取和平第33章 再次出击第17章 从基础做起第77章 微型超级大国第56章 守株待兔第97章 针锋相对第137章 困难重重第58章 海航突击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1章 玩火自焚第69章 外援第70章 分道扬镳第152章 地面战争第156章 难题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97章 战前会议第175章 三板斧第215章 海军优势第196章 以谈备战第29章 初显身手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3章 嘎然而止第57章 战术侦察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120章 多面手第44章 开战在即第55章 积极外交第83章 歪打正着第88章 十字路口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228章 导火索第23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62章 太阳风暴第47章 金蝉脱壳第144章 拿命去赌第86章 全面竞赛第125章 挑战困难第90章 独木难支第56章 快马加鞭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7章 机关算尽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43章 根源第110章 退却
第25章 走投无路第25章 先做准备第43章 薄弱环节第10章 欲盖弥彰第21章 粒子风暴第73章 扩军备战第184章 强攻第219章 做彻底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20章 逼婚第61章 动力革命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60章 超级胡萝卜第96章 部署到位第99章 耐心的艇长第6章 错失先机第26章 战争宣言第20章 别无选择第109章 舰队出征第13章 风起云涌第72章 新岗位第77章 荣誉与耻辱第18章 画蛇添足第143章 双重攻击第53章 再次攻击第132章 临界点第74章 交易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61章 战略打击第129章 重返战场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15章 预判第301章 暴政时代第89章 轮番轰炸第42章 找准目标第62章 头号王牌第188章 向上帝祈祷第1章 关键人物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35章 打扫战场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136章 错失良机第230章 重压之下第70章 内部矛盾第188章 自告奋勇第122章 拖后腿第12章 开战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283章 第一步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35章 合理搭配第36章 小心过头第29章 初显身手第38章 狼群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6章 争取和平第33章 再次出击第17章 从基础做起第77章 微型超级大国第56章 守株待兔第97章 针锋相对第137章 困难重重第58章 海航突击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1章 玩火自焚第69章 外援第70章 分道扬镳第152章 地面战争第156章 难题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97章 战前会议第175章 三板斧第215章 海军优势第196章 以谈备战第29章 初显身手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3章 嘎然而止第57章 战术侦察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120章 多面手第44章 开战在即第55章 积极外交第83章 歪打正着第88章 十字路口第191章 舰队出动第228章 导火索第23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62章 太阳风暴第47章 金蝉脱壳第144章 拿命去赌第86章 全面竞赛第125章 挑战困难第90章 独木难支第56章 快马加鞭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7章 机关算尽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43章 根源第110章 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