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难题

德黑兰战役的影响是双向的,相对而言,美国受到的影响更大。

通过这场战役,美国军方看清了两个事实,一是俄军绝对没有想像的那么强大,二是中国军队即将发动规模更大的战略进攻。

对于前一个事实,早就有美军将领提了出来。

在出兵伊朗之后,美国陆军中将格瑞斯、即伊朗战区美军司令官就向马歇尔提出,不要过分希望俄军有出色的表现,美国应该做好在伊朗单独作战的思想准备,不然在伊朗战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这份报告,引起了马歇尔的重视,直接结果就是,马歇尔为格瑞斯增派了四个师。

可是,却没有引起马歇尔的足够重视,因为增派的也是预备部队,而不是主力部队,且马歇尔没有为格瑞斯谋求美俄联军最高指挥官的位置,让他听命于伊万申科大将,美军得协助俄军作战。

战后,格瑞斯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如果当时他手里的半数部队是主力师,而且是俄军配合美军作战,德黑兰战役的结果将截然不同,至少他会在德黑兰附近留下一支足够强大的作战部队。在回忆录中,格瑞斯认为美俄联军最大的问题,就是伊万申科大将过于急切的想攻入胡齐斯坦省。

显然,格瑞斯忽视了一个问题,即进攻胡齐斯坦省是美国提出的要求。

事实上,在蒋博文发起反击之前,格瑞斯只是提到要加强后方防线,却没有反对向胡齐斯坦省进军。在九月初,即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大打出手的时候,格瑞斯还向伊万申科提交了一份作战计划,由四个美军师打头阵,俄军出动两倍的兵力,争取在九月底之前攻占胡齐斯坦省。只是当时俄军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到位,而且伊万申科得到的也是预备部队,根本没办法执行这个作战计划。

显然,这种推卸责任的事情,已经是美军将领的通病了。

只是,这也给格瑞斯带来了好处,即在总撤退之后,伊万申科背了黑锅,不但被俄罗斯总统亲自下令解除职务,还被移交给了军事法庭,被判处了十多项罪名,最后还是总统特赦让他逃过牢狱之灾。

顶替伊万申科的,就是格瑞斯。

在出任美俄联军总司令之前,格瑞斯晋升为四星上将。

必须承认,格瑞斯除了推卸责任之外,也是一位比较有才能的将领,而且是一位较为善于打防御战的将领。

在他的组织下,美俄联军仅用了一个月就巩固了伊朗西北地区的防线。

事实上,也正是他做出的贡献,才让美俄联军把撤下来的五十万大军派往大陆战场,不然肯定得留在伊朗。

可惜的是,格瑞斯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对手。

受政治因素影响,以及戚凯威不想再节外生枝,蒋博文在十月底就被派往被公认为将领终结地的非洲之角,以陆军上将的身份指挥在该地区作战的东方联军,而他手下的主力部队却是陆战师。

顶替蒋博文的是之前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鲁立毅,当时他已是陆军中将。

在正式出任伊朗战区司令前,鲁立毅也晋升为陆军上将。

有趣的是,鲁立毅在中东战场上的表现,证明他是一名擅长打防御战的将领,与蒋博文几乎完全相反。

这下,在伊朗战场上,双方的最高指挥官都是防御型将领。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双方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把伊朗西北地区变成了不折不扣的防御堡垒。至于进攻,受各种因素影响,双方都比较温和,几次规模有限的进攻,也只有战术目的,没有战略目的。

对美军来说,伊朗战场进入到对垒阶段,肯定不是坏事。

这意味着,能把该战场上的大部分美军抽调出来,用在更加有价值的地方。

只是,哪里更加有价值?

这就关系到美军的第二个认识了,即中国陆军将在哪里发动战略进攻。

所有迹象都表明,大陆战场将是下一个决胜地点,不仅中国陆军主力云集,还有俄军那条千疮百孔的防线。

不可否认,布鲁希洛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军事统帅,没有他,俄罗斯很有可能在二零五三年结束之前就已战败。可惜的是,在这位被西方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最有才华的统帅手里,并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布鲁希洛夫的很多宏伟战略构想都无法变成现实,他不得不在左支右绌之中,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如何维持战线之上,即修补战线上的漏洞。

事实证明,由雄狮率领的羊群,仍然是羊群,而不是狮群。

以“势如累卵”来形容当时俄军在大陆战场上的处境,一点都不过分。

到十月初,中国陆军部署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部队已经达到十六个集团军,其中四个集团军在远东地区扫荡、两个集团军在西伯利亚坐镇,八个集团军已经进驻哈萨克斯坦,还有两个集团军在另外三个中亚国家。更重要的是,在战场后方,中国陆军已经动员了超过二十个集团军的作战部队,而且都是完成了训练的作战部队,其中四个集团军肯定能在年底之前获得主战装备。

也就是说,戚凯威手里有至少二十个集团军可供调动。

针对大陆战场的特殊性,特别是中国陆军全新的进攻战术,戚凯威还单独组建了二十支陆军航空兵联队,为每个集团军加强一支,而一支陆航联队拥有四百架飞机,其中至少有二百四十架战术运输机。

除了空中力量,戚凯威手里至少还有十二支独立炮兵部队。

当时,在独立炮兵的编制上,戚凯威用了以往的方式,即成立独立炮兵旅,只是每个炮兵旅的规模都非常大,编有十二个炮兵营与六个作战支援营,另外还有各类后勤与支援性质的作战部队。

在兵力上,一个独立炮兵旅就有差不多一万人。

在大陆战场上,中国陆军投入的兵力不是一百万,而是差不多一百五十万,另外还有十六个集团军做战略预备队。要知道,这十六个集团军就算不能在年底拿到主战装备,也能拆散了补充给前线作战部队。

与之对垒的俄军,在兵力规模上更加庞大。

根据俄罗斯当局公布的资料,当时俄军在远东动员了四百五十万人、在西伯利亚动员了六百万人、在乌拉尔地区动员了一千二百万人。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在吹牛。

远东战场上,俄军几乎被消灭殆尽,仅存的作战部队也已退到堪察加半岛,兵力绝对不可能超过十万。更重要的是,在如此偏远、荒凉的地方,俄军别说作战,连如何在寒冬中生存下去都是问题。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堪察加半岛上的俄军,只得到了美国提供的有限支援。在冬季到来之后,随着港口冰封,美国没再向俄军提供物资。结果就是,在二零五三年到二零五四年的冬天,大部分俄军官兵都在为生存而努力。为了活下去,俄军甚至组织了专门的狩猎队。

毫无疑问,堪察加半岛上的野生动物倒了大霉。

根据不确切的统计数据,在这个冬天,俄军至少猎杀了一万头棕熊,几乎导致该地区的棕熊灭绝。

至于远东的其他地区,基本上都被中国军队占领了。

十月底,第一六五集团军的一支突击集群还到达了勒拿河河口的萨加斯特尔,向已经冰封的北冰洋打出了几百枚炮弹,宣告中国军队到达北冰洋。当然,这支人数不到两千的部队没有留下来,在十一月初就撤回到了雅库茨克。原因很简单,占领萨加斯特尔根本没有军事意义。根据中国陆军的作战报告,这支部队向北冰洋推进,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检验地面战平台在冰原上的作战能力。当时,中国陆军已经获得了一批“极地型地面战平台”,并且装备了在极地地区作战的部队。

在西伯利亚,俄罗斯确实进行了全民总动员,但是作战部队不会超过一百万。

原因无二,能征召的男性都已征召了,剩下的要么是女性,要么就是未满十六岁的儿童与年过六十的老人。

当时,西伯利亚地区至少有一千多万人向西逃到了乌拉尔地区。

即便在乌拉尔地区,俄军也只大概三百五十万作战部队,另外还有大约三百万作战部队在后方训练。

也就是说,俄军在大陆战场上的总兵力不会超过八百万。

不可否认,从兵力角度看,俄军拥有绝对优势。

可是,残酷的事实已经证明,兵力绝对不是致胜的主要因素,官兵素质、装备性能、士气斗志与指挥官的才能所产生的作用,都超过了兵力。在这四个主要因素中,俄军没有一个有优势。

如此一来,新的问题就出来了。

俄军能够在大陆战场上顶住中国军队的战略进攻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别说马歇尔,甚至连布鲁希洛夫都认为,如果没有来自美国的强有力的支持,俄罗斯将不可避免的在二零五四年上半年战败。只是,布鲁希洛夫没有提到,即便美国出兵,俄罗斯能够坚持到二零五四年底都是个奇迹。也就是说,布鲁希洛夫本人已经非常绝望了。

第26章 重拳出击第109章 未来第57章 收获的季节第58章 潜艇伏击第39章 战祸第78章 广泛动员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15章 遭遇第8章 高歌猛进第24章 裂痕第250章 信心崩溃第11章 打击利器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286章 中美联合体第41章 孤注一掷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14章 战略项目第36章 权衡第41章 求生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75章 预演第29章 相互指责第15章 宣战第38章 狼群第40章 突袭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9章 新战线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10章 装甲主力第159章 盟军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39章 战祸第58章 迈向战争第212章 充分准备第216章 迟来的醒悟第31章 事态恶化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1章 粒子风暴第190章 主动权第29章 血战戈兰高地第80章 援助第192章 选择权第110章 退却第155章 将计就计第14章 宣战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238章 不归路第208章 毁灭之路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105章 新德里战役第256章 取胜的基础第14章 合作与矛盾第18章 坦克战第28章 直升机空战第156章 难题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237章 最后的反击第21章 夺回失地第62章 太阳风暴第88章 十字路口第37章 小国海军第8章 经济账第226章 进攻受阻第159章 大部队渡江第90章 一网打尽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100章 以快取胜第188章 向上帝祈祷第3章 绝不是巧合第88章 十字路口第73章 外交战果第22章 主要与次要第18章 画蛇添足第50章 匿踪突击第22章 备用计划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64章 直接证据第8章 不知进退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9章 血染横滨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108章 因势利导第1章 禁运效果第5章 军事冒险第10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45章 越界第35章 合理搭配第86章 战术侦察第39章 去台湾第228章 导火索
第26章 重拳出击第109章 未来第57章 收获的季节第58章 潜艇伏击第39章 战祸第78章 广泛动员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15章 遭遇第8章 高歌猛进第24章 裂痕第250章 信心崩溃第11章 打击利器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286章 中美联合体第41章 孤注一掷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14章 战略项目第36章 权衡第41章 求生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75章 预演第29章 相互指责第15章 宣战第38章 狼群第40章 突袭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9章 新战线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10章 装甲主力第159章 盟军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39章 战祸第58章 迈向战争第212章 充分准备第216章 迟来的醒悟第31章 事态恶化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1章 粒子风暴第190章 主动权第29章 血战戈兰高地第80章 援助第192章 选择权第110章 退却第155章 将计就计第14章 宣战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238章 不归路第208章 毁灭之路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105章 新德里战役第256章 取胜的基础第14章 合作与矛盾第18章 坦克战第28章 直升机空战第156章 难题第223章 真假难辨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143章 老鸟上阵第237章 最后的反击第21章 夺回失地第62章 太阳风暴第88章 十字路口第37章 小国海军第8章 经济账第226章 进攻受阻第159章 大部队渡江第90章 一网打尽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100章 以快取胜第188章 向上帝祈祷第3章 绝不是巧合第88章 十字路口第73章 外交战果第22章 主要与次要第18章 画蛇添足第50章 匿踪突击第22章 备用计划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64章 直接证据第8章 不知进退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9章 血染横滨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108章 因势利导第1章 禁运效果第5章 军事冒险第10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45章 越界第35章 合理搭配第86章 战术侦察第39章 去台湾第228章 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