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匿踪突击

如果说J-11C与F-15J的对抗只是前戏,那么F-22A与J-20的对抗就是主戏了。

这场战斗,绝对是现代空战的典范,也是两种现役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第一次正面对抗。

要知道,在T-50的服役时间遥遥无期的情况下,J-20是唯一能向F-22A叫板的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在战场之外,特别是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无数的军事迷与军事家都对这两种战斗机的性能做了对比,甚至对两种战斗机的空战进行了模拟,想以此判断谁才是最先进的战斗机。

只是,真正的王者不存在于纸面上,而是在战场上。

更重要的是,决定现代空战胜负的绝对不是某种先进战斗机,而是制空作战的情报与指挥系统。

说得简单一点,没有以预警机为核心的空战指挥与情报系统,F-22A与J-20再先进也不过是一种性能超群的战斗机,根本不可能在现代空战中战胜得到了预警机支持的对手,更不可能夺得制空权。

事实上,决定这场空战胜败的正是双方的指挥与情报系统。

在战术上,日本空中自卫队并不差劲。

深得美军真传的日本空中自卫队非常清楚,夺取制空权的关键不是击落多少敌机,而是能否打垮敌人的指挥与情报系统,从而瓦解敌人的制空作战系统。因此在战术安排上,日本空中自卫队把重点放到了中国的预警机上。

按照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作战预案,在F-15J缠住中国的制空战斗机时,由F-22A突击中国的预警机。

如果这套战术起效,日本空中自卫队就能一举夺得战场制空权,至少是暂时的制空权。

问题是,这套战术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即日本空中自卫队缺乏对海打击手段,而且不可能在战场爆发后立即攻击东海舰队。要知道,在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作战预案中,从没考虑过对海作战。说得准确一点,是从未考虑过与由六艘防空驱逐舰、四艘多用途护卫舰组成的东海舰队交战。

显然,用F-22A去攻击东海舰队很不现实。

虽然F-22A在美军的调教下,也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能够携带精确制导弹药执行打击任务,作战效率甚至超过了F-35A,但是在攻击海面目标的时候,F-22A的弹舱根本容纳不了重型反舰导弹,只能通过外挂的方式携带反舰导弹。这样一来,F-22A的隐身能力将荡然无存。

没有隐身能力,F-22A不会比第三代战斗机好多少。

因为F-15J是标准的防空战斗机,即便在第三次现代化改进的时候,通过改进火控系统增添了对地打击能力,但是没有像F-15E那样彻底,比如缺乏足够的重载外挂点,也缺乏必要的对海弹药。

严格说来,日本空中自卫队中,只有F-2有足够的对海打击能力。

问题是,当时部署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F-2只有十二架,而且均没有完成战备,也就不可能跟随制空战斗机出动。

即便派出这十二架F-2,也不见得能够威胁到东海舰队。

这个缺点,直接决定了日本空中自卫队采取的战术并非无懈可击。

可以说,当时中国海军采取的战术,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即东海舰队前出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付有可能前来偷袭的F-22A。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就证明了F-22A并非不可发现。

战后,美国公布的一些资料也证明,F-22A的隐身能力并非十全十美,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探测到。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F-22A只是雷达反射信号弱,不是不反射电磁波。

从理论上讲,F-22A是把电磁波反射到八个主要方向上,从而削弱了其他方向上的反射信号。

因此,只要在这八个方向上有雷达接收机,就能截获F-22A反射的信号。

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就是利用这一点,多次探测到了F-22A,并且组织了有效的防空拦截。

只是,当时的技术手段还不够完善。

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支持建立多基址雷达,也就不可能保证随时都能探测到F-22A。

战争结束后,中国军队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参与探测的各部雷达的同步性,即让多部雷达同步工作,从而形成多角度的探测系统。

积极参与此事的不仅有空军,还有陆军与海军。

原因很简单,获取探测隐身飞机的手段,即关系到制空作战,也关系到国土防空与舰队作战。

相对而言,陆军的问题最好解决。

部署在地面的远程警戒雷达都是固定的,而且可以通过有线网络交换数据,很容易做到同步工作。

其次就是海军舰艇。

不管怎么说,战舰上有足够大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设备,而且舰队里的战舰协同行动,距离较近,能够通过高带宽战术数据链交换信息,使雷达同步工作。如果激光定向通信系统研制成功,还能使舰队获得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反隐身目标作战能力,使舰队获得更加强大的防空能力。

在东海舰队中,六艘防空驱逐舰的雷达就在同步工作。

虽然舰队的分布范围不是很广,特别是在防空作战时,编队非常紧密,但是防空驱逐舰位于舰队外围,相隔距离在十五公里到二十公里之间,六艘防空驱逐舰组成的多基址雷达网足以确保在某个方向上探测到F-22A的反射信号。

这个探测距离不会太远,但是足以为制空力量提供数分钟的预警时间。

对于快节奏的空中对抗来说,几分钟就足以决定胜败了。

对日本空中自卫队来说,唯一的优势就是兵力,因为只有八架J-20陪伴在KJ-2000周围,而日本空中自卫队出动了十二架F-22A。

问题是,日本空中自卫队并不知道J-20已经升空作战。

更重要的是,在刚刚结束的首轮交战中,十二架F-15J在还击之前就被击落十一架,在冲绳上空徘徊的E-767仅发现了八架J-11C,并且发现在战场的西南方向上,出现了几个低可探测性目标。

结果就是,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指挥官相信J-20已经参战,而且是击落F-15J的主力。

这个判断,直接影响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战术。

在偷袭KJ-2000的时候,只有四架F-22A突前,八架F-22A留在了钓鱼岛东面,准备迎战J-20。

如果能够悄悄靠近KJ-2000,四架F-22A也足够了。

事实上,只要有一架F-22A逼近KJ-2000,一次射出六枚AIM-120D,就有几乎百分之百的把握击落KJ-2000。

要知道,F-22A的冲刺速度为两马赫,能在一分钟内飞行三十多公里。

也就是说,就算KJ-2000发现了一百五十公里外的F-22A,也只有一分钟规避,而预警机在一分钟内最多飞行十五公里。伴随预警机活动的战斗机至少需要五分钟才能参战,拦截逼近的F-22A,而此时F-22A已经发射了导弹。

用四架F-22A去对付一架KJ-2000,也算日本空中自卫队看得起对手。

只是,这场空战的结果并不像日本空中自卫队指挥官预料的那样。

离KJ-2000还有大概二百五十公里,也就是距离东海舰队一百五十公里的时候,F-22A就暴露了行踪。

当时,“兰州”号上的防空军官并不确定探测到的就是F-22A。

原因很简单,F-15J机群还没被击溃,日本空中自卫队出动了第二个F-15J中队,还无法肯定日本空中自卫队是否出动了执行对海攻击任务的战斗机,所以只能判断东面一百多公里外是几架日本战斗机。

只是,这个结果已经足够了。

通过战术数据链,“兰州”号把探测到的结果实时传输给了KJ-2000,再由预警机分发给执行护航任务的J-20。

大概五点十一分左右,KJ-2000上的防空作战指挥官确定目标性质。

正是F-22A,而且正在向KJ-2000的巡逻空域逼近。

只是,这几架F-22A肯定不清楚KJ-2000的准确位置。

原因无二,E-767与KJ-2000的距离超过六百五十公里,超出了最大探测区域,因此无法探测到KJ-2000。

只是,日本空中自卫队肯定有其他探测手段。

比如,部署在地面的无线电监测电台,以及由美军的EC-135等战略电子侦察机提供的战术情报。

要知道,EC-135与预警机的被动探测距离超过了八百公里。

只不过,电子侦察机只能被动接收预警机发出的电磁波,因此只能大致确定预警机的活动区域,无法准确锁定预警机。

要想偷袭预警机,F-22A必须启动火控雷达。

可以说,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虽然F-22A的火控雷达非常先进,即便日本采购的F-22A使用了低档次产品,对预警机这类大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也超过了三百公里,但是在无法明确知道预警机的行踪、甚至不清楚预警机的巡逻区域的情况下,F-22A也就无法准确掌握启动火控雷达的时机,只能尽早使用火控雷达,从而暴露行踪。

结果,日本飞行员在距离KJ-2000大概两百公里的时候就启动了火控雷达。

这下,再也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了。

KJ-2000一边转向规避,一边安排护航的J-20前去拦截,还同时呼叫舰队提供防空火力支援。

这下,四架F-22A要面对的不是单独活动的预警机,而是由护航战斗机与水面舰队组成的防空屏障。

更重要的是,护航战斗机与水面战舰有将近十分钟的防空拦截时间!

第56章 创新之举第65章 再次见面第51章 整军备战第42章 开战时机第57章 争论第299章 战争动物第14章 合作与矛盾第118章 和解第224章 内耗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146章 最后的错误第122章 新战术思想第117章 防空作战第66章 末端拦截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22章 年关第252章 分赃大会第299章 战争动物第25章 先做准备第187章 陡生变数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212章 充分准备第50章 沉默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6章 第一步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118章 海上巨无霸第41章 进退两难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4章 舰队出港第51章 整军备战第48章 外派第47章 抢先攻击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37章 再接再厉第108章 因势利导第24章 勇敢面对第33章 孤注一掷第139章 舰队示威第26章 理由第3章 大难不死第7章 关联性第180章 归宿第18章 千钧一发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46章 全速北上第89章 轮番轰炸第11章 不可否缺第87章 接敌第202章 冲刺第44章 历史使命第184章 强攻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4章 矫枉过正第2章 完美主义者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39章 救援行动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301章 暴政时代第99章 进退两难第48章 突发奇想第29章 为下一场战争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21章 夺回失地第262章 全民动员第68章 抢任务第27章 地面战争第189章 战术选择第76章 乐观派第233章 蚕食第5章 泰山北斗第63章 误打误撞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章 拉力赛第11章 玩火自焚第74章 回归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62章 太阳风暴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125章 挑战困难第266章 门槛第7章 钢铁鲨鱼第106章 抓住机会第60章 立即反击第41章 进退两难第48章 突发奇想第68章 历史时刻第140章 情报联络员第75章 主战场第46章 海军新锐第24章 裂痕第40章 积极主动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72章 对峙第237章 最后的反击第21章 决战开始
第56章 创新之举第65章 再次见面第51章 整军备战第42章 开战时机第57章 争论第299章 战争动物第14章 合作与矛盾第118章 和解第224章 内耗第11章 不走寻常路第146章 最后的错误第122章 新战术思想第117章 防空作战第66章 末端拦截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22章 年关第252章 分赃大会第299章 战争动物第25章 先做准备第187章 陡生变数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212章 充分准备第50章 沉默第108章 高歌猛进第6章 第一步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118章 海上巨无霸第41章 进退两难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4章 舰队出港第51章 整军备战第48章 外派第47章 抢先攻击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37章 再接再厉第108章 因势利导第24章 勇敢面对第33章 孤注一掷第139章 舰队示威第26章 理由第3章 大难不死第7章 关联性第180章 归宿第18章 千钧一发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46章 全速北上第89章 轮番轰炸第11章 不可否缺第87章 接敌第202章 冲刺第44章 历史使命第184章 强攻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4章 矫枉过正第2章 完美主义者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39章 救援行动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301章 暴政时代第99章 进退两难第48章 突发奇想第29章 为下一场战争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21章 夺回失地第262章 全民动员第68章 抢任务第27章 地面战争第189章 战术选择第76章 乐观派第233章 蚕食第5章 泰山北斗第63章 误打误撞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章 拉力赛第11章 玩火自焚第74章 回归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62章 太阳风暴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125章 挑战困难第266章 门槛第7章 钢铁鲨鱼第106章 抓住机会第60章 立即反击第41章 进退两难第48章 突发奇想第68章 历史时刻第140章 情报联络员第75章 主战场第46章 海军新锐第24章 裂痕第40章 积极主动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72章 对峙第237章 最后的反击第21章 决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