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充分准备

莫斯科会战打响的时候,牧浩洋就开始为攻打澳大利亚做准备。

按照牧浩洋的规划,进军澳大利亚,绝对是一次规模比莫斯科会战还要大,而且大出好几倍的作战行动。

当时,他准备的兵力多达五百万。

这其中,肯定包括由佟少云指挥的太平洋舰队,算上后方港口里的官兵,海军投入的总兵力在七十万左右。

陆战队自然必不可少,庞跃龙准备了二十个陆战师,作战部队就多达四十万,只是其中十二个陆战师还在大陆战场上供魏成龙差遣。另外,庞跃龙还准备了八支登陆舰队,官兵总数超过二十万。按照他的部署,在作战行动的前两个月里,能够动用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八个陆战师,到了第四个月,能够获得十二个新组建的陆战师,而到了第六个月,还将增加二十个陆战师。也就是说,庞跃龙实际上准备了六十个陆战师,只是得分批次投入,陆战队投入的总兵力高达一百四十万。

空军方面,母祁铁已经做出保证,将投入三千架轰炸机与八千架战斗机,只是其中的两千架轰炸机与三千架战斗机得从大陆战场上抽调。另外,空军还将征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与菲律宾的五十八座机场,动用所罗门群岛上的十二座机场,并且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建十座机场。算上部署在机场的地勤人员、警卫部队、防卫部队等等,空军投入的总兵力在一百万以上。

陆军方面,魏成龙也承诺至少提供十个集团军,也就是五十万人。

海运方面,牧浩洋准备征用一千二百艘商船,组建六十支船队,并且专门成立三十支护航舰队,负责向前沿港口,特别是东南亚与所罗门群岛的港口运送作战物资,这些舰船上的官兵人数在五十万以上。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空运力量。

除了魏成龙答应提供的六千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之外,牧浩洋还将动用在二零五四年下半年生产的七千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另外陆战队有四千架战术运输机,而陆军提供的战术运输机则多达一万二千架。也就是说,如果算上海军的战术运输机,当时牧浩洋已经征集了三万架运输机,其中除了大约八千架战术运输机之外,包括一万三千架战略运输机在内的其他运输机都是电动运输机。这些运输机的飞行机组乘员,加上地勤人员、后勤人员等等,总数在九十万左右。

可以说,如此庞大的空运能力,足够支持一直规模达到三百万的地面部队作战了。

当然,这并不表示进攻澳大利亚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如果完全由空运投送作战部队,那么在战争初期,牧浩洋只能动用大型电动运输机,而且支持这些运输机的机场不会超过三十个。更重要的是,这包括了部署战术战斗机的前线机场,因此实际可供大型电动运输机使用的机场在十个左右。如此一来,真正能够投入战斗的大型电动运输机,也就只有一千多架。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在前线开辟野战机场。

所幸的是,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新几内亚岛,而且控制了莫尔兹比港,还完成了南部沿海地区的勘测工作。

在这里,至少可以修建一百多座野战机场,而且每座野战机场到海岸线的距离都不会超过十公里。更重要的是,在新几内亚岛南部沿海地区,有足够多的深水海湾,能够供运输船只锚泊,还能修建简易码头。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

结果就是,十月初,中国陆战队就向新几内亚岛派遣了上万名工程兵,后来增加到了十四万人。

按照牧浩洋的安排,陆战队将在新几内亚岛南部修建五十座野战机场。

以一座野战机场部署五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计算,能够容纳二千五百架,并且保证这些运输机在执行二十次飞行任务之后,才需要返回后方的空军基地进行全面维修,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运输机的效能。

事实上,只要登上了澳洲大陆,问题就简单得多了。

澳洲北部主要是沙漠与戈壁,地势较为平坦,非常便于陆战队就地开辟野战机场,而且美军很难防守。只要在战场上开辟出野战机场,大型电动运输机就能以菲律宾、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机场为根据地,向前线运送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然后再由前沿部署的战术运输机把部队与物资送往各个战场。如果机场数量足够多,甚至能够在前沿部署战斗机,提高空军的作战效率。

当然,这也得有所准备。

在二零五四年初,牧浩洋就让庞跃龙大批量订购野战机场预制件。到二零五四年底,陆战队的仓库里已有差不多两百套了。如果不是陆军也在大陆战场上采用新战术,数量还会多一些。如果以半年为期限,而且加上陆军从大陆战场上撤下来的,可供陆战队使用的野战机场预制件的总量在四百套左右。也就是说,中国陆战队可以以间隔一百五十公里的方式,把野战机场铺满整个澳洲大陆。当然,在实战中,陆战队肯定不会这么做,而是会在主要战场上集中开辟数座、甚至数十座野战机场。

有了做饭的炊具,自然还需要做饭的食材。

在战争物资上,牧浩洋的准备更加充分。到二零五四年底,堆积在中国各大港口与东南亚地区各大港口里的物资,已经超过了十亿吨。当时,仅仅囤积在新加坡的物资,就高达一点四亿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

澳大利亚在战前的人口数量在一亿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澳大利亚人能分到十吨。

当然,这些物资,并非都是作战物资,有很大一部分是工程物资与民用物资,比如大约两亿吨水泥、七千万吨钢材、三千万吨粮食、一千五百万吨燃油。当时,考虑到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缺水,牧浩洋甚至让后勤部门囤积了十亿瓶、大约一百亿升桶装纯净水,还准备了五千万份海水淡化药品。

事实上,物资准备已经过头了。

到最后,中国军队只消耗掉了囤积物资的百分之六十,剩下的,全都用在了后来攻打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中。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强大的战争潜力。

要知道,这十亿吨物资,都是在过去两年内生产的,而且还没有算上已经在战场上消耗掉的近二十亿吨物资。更重要的是,这是在所有中国人没有勒紧裤腰带,也就是没有使民众生活品质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生产出的剩余物资。

对比一下,就能看出中国与美国在战争潜力上的差距了。

当时,美国囤积在澳大利亚的物资不到四亿吨,其中还有大约一亿吨是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生产的。也就是说,从美国运送到澳大利亚的物资只有三亿吨,即便算上之前的作战消耗,也不会超过五亿吨。更重要的是,到二零五四年底,美国国民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战争造成的影响,比如像黄油、鱼类、牛奶等生活物资开始定量供应,部分地区还在夜间进行拉闸限电。

事实上,中美两国的战争生产力的实际差距没有一倍这么大。

根据战后披露的的一些资料,在二零五四年底,中美两国战争生产力的实际差距在百分之二十以内。

导致美军前线物资仅有中国军队一半的主要原因,还是过于漫长的运输线。

仅在二零五四年,美国就损失了近三千艘大型运输船,总载重吨超过十亿吨,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在从美国前往其他国家的途中被击沉的,仅此就损失了七亿吨物资,而生产损失的运输船,又消耗了上亿吨物资。更重要的是,因为运输船损失惨重,美军的海运能力大幅度降低,导致大量原本应该送往战场的物资囤积在美国的港口里面,比如在旧金山与长滩港就囤积了将近三亿吨物资。

导致美军海运不畅的罪魁祸首,就是在二零五四年量产的“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

这种潜艇,在从马里亚纳群岛、或者扶桑出发的情况下,能够在夏威夷群岛以东海面巡逻两个月。如果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发,也能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两个月,从所罗门群岛出发则能活动七十五天。

当年,战果最多的一艘“金枪鱼”级潜艇就击沉了三十二艘美军运输船。

在规模最大的一次伏击战中,十四艘“金枪鱼”级在东太平洋上,同时围攻了两支运输船队,在一个晚上就把七十七艘运输船送到了海底。

面对“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美军基本上无力抵抗。

要到二零五五年下半年,美国海军的“鲨鱼”级电动潜艇大批量服役(这种潜艇在设计的时候就针对“金枪鱼”级,其最突出的性能就是潜航速度达到了惊人的五十节),加上由商船改装的一百多艘护航航母,美军才初步遏制住了中国海军的破交攻势,只是这一局面也只维持了不到一年。随着“长城”级的数量增多,开始执行破交任务,而且充当了破交潜艇群里的首艇,美军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从战略上讲,美国战败的根源,就是运输线过于漫长。

第152章 进攻型将领第230章 重压之下第32章 大梦初醒第314章 大重建第146章 时间窗口第126章 内讧第213章 韩军突围第47章 假设第106章 利益决定一切第241章 统一大业第219章 火线第37章 小国海军第48章 针锋相对第42章 分兵合进第169章 乱战第11章 经济围剿第51章 护身符第5章 铁娘子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12章 开战第124章 风光无限第227章 灭绝第12章 绝命之行第54章 生于忧患第109章 舰队出征第77章 太有主见第33章 白宫的晚餐第32章 分兵拦截第203章 覆灭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236章 亿吨舰队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56章 抽身第270章 投降第193章 单刀直入第295章 遗迹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51章 中东转折点第44章 理想主义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179章 救星第30章 援朝总司令第79章 扑火第45章 面面俱到第164章 全力反扑第18章 左右逢源第76章 新机会第157章 司令部风波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88章 进退维谷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21章 动员第3章 战争导火索第78章 多此一举第16章 准备第66章 回家第40章 丰收时期第11章 导弹攻击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29章 相互指责第13章 周密计划第34章 盟友第159章 盟军第126章 内讧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14章 鬼子出动第212章 竭尽全力第77章 荣誉与耻辱第33章 超级航母第193章 单刀直入第167章 预见性第41章 粮食投资第41章 孤注一掷第65章 完胜之途第58章 死撑第114章 关键情报第302章 觉醒第123章 欧洲联邦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59章 犹豫不决第10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26章 战略空运第189章 一锤定音第62章 开战在即第12章 幕后推手第178章 最后的机会第56章 窗户纸第298章 决裂第39章 机会第33章 科技战略第72章 炮击第37章 刺刀见红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63章 毁灭第32章 针锋相对第28章 直升机空战第115章 舰队会回来第224章 傀儡的觉悟第42章 冬天里的战火第78章 船队的丧钟
第152章 进攻型将领第230章 重压之下第32章 大梦初醒第314章 大重建第146章 时间窗口第126章 内讧第213章 韩军突围第47章 假设第106章 利益决定一切第241章 统一大业第219章 火线第37章 小国海军第48章 针锋相对第42章 分兵合进第169章 乱战第11章 经济围剿第51章 护身符第5章 铁娘子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12章 开战第124章 风光无限第227章 灭绝第12章 绝命之行第54章 生于忧患第109章 舰队出征第77章 太有主见第33章 白宫的晚餐第32章 分兵拦截第203章 覆灭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236章 亿吨舰队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56章 抽身第270章 投降第193章 单刀直入第295章 遗迹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51章 中东转折点第44章 理想主义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179章 救星第30章 援朝总司令第79章 扑火第45章 面面俱到第164章 全力反扑第18章 左右逢源第76章 新机会第157章 司令部风波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88章 进退维谷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21章 动员第3章 战争导火索第78章 多此一举第16章 准备第66章 回家第40章 丰收时期第11章 导弹攻击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29章 相互指责第13章 周密计划第34章 盟友第159章 盟军第126章 内讧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14章 鬼子出动第212章 竭尽全力第77章 荣誉与耻辱第33章 超级航母第193章 单刀直入第167章 预见性第41章 粮食投资第41章 孤注一掷第65章 完胜之途第58章 死撑第114章 关键情报第302章 觉醒第123章 欧洲联邦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59章 犹豫不决第10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26章 战略空运第189章 一锤定音第62章 开战在即第12章 幕后推手第178章 最后的机会第56章 窗户纸第298章 决裂第39章 机会第33章 科技战略第72章 炮击第37章 刺刀见红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63章 毁灭第32章 针锋相对第28章 直升机空战第115章 舰队会回来第224章 傀儡的觉悟第42章 冬天里的战火第78章 船队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