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超级航母

相对而言,在这几年中,中国的军力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经济。

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之后,黄峙博按照牧浩洋提交的战略报告,把军事建设重点放到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项目上,特别是战略科研项目,比如“中华项目”,以及针对太阳的探测活动。

虽然在此之后,爆发了中越战争,但是基本国防政策没有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在这几年里,中国的军力建设处于转型时期,国防力量从最基本的武器装备到最高层的指挥结构都受到了影响,在前景仍然不太明朗的情况下,军力建设速度自然有所减慢。

必须承认,这绝对不是坏事。

军事建设与修建高楼大厦没有区别,只有首先打好基础,才能建起摩天大厦。如果基础不够牢固,大楼建得越高,倒塌的风险就越大。显然,军备竞赛,就是建造一座“军事摩天大厦”。

受技术**影响,在这轮军备竞赛中,所有参赛者都得从头做起。

正是如此,美国也在加强基础建设,在新型军事技术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没有把重点放在扩大军队规模上。

说得直接一点,技术**到来,将淘汰所有老式装备。

这就如同冷兵器时代的骑兵不可能对抗热兵器时代的机关枪一样,只有抓住了军事技术**的先机,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取胜。

当然,军事技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最近几年诞生的众多军事技术都没有得到实战检验,因此也就没人知道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威力。

中美是领跑者,同时也是开拓者。

在军事装备发展方向上,都得没有可以借鉴的对象,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结果就是,在技术**已经兴起的情况下,新旧装备体系并存,而且将成为今后数十年内军事力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拿海军来说,新技术产生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但是没有取代所有老式装备。

到二零三二年中期,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五艘航母,即“黄帝”号、“长江”号、“黄河”号、“昆仑山”号与“天山”号,此外还有两艘“昆仑山”级航母正在建造,即“秦岭”号与“太行山”号。

看上去,中国海军的实力远远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

事实上,这是大幅度缩水后的造舰规模。

在对海军装备计划调整之前,“昆仑山”级的第一批就有四艘,即“秦岭”号与“太行山”号应该在第一批建造,在二零三三年底之前服役。第二批也有四艘,在二零三五年之后取代“黄帝”号与“长江”级。按照腾耀辉的规划,在二零三五年之前,还将建造C3级超级航母。

与之相比,现有的舰队规模,明显小了许多。

暂且不说C3级航母在什么时候开工,至少“昆仑山”级的后四艘已经取消。在海军现有的战术体系下,不需要这么多航母,而且在大笔资金用于战略项目之后,也没钱建造这么多航母。

当然,这不等于中国海军不需要航母。

在即将到来的全面战争中,海军肯定需要更多的航母。结果就是,“黄帝”号没有按计划退役,将服役到C3级航母诞生的那一天。此外,“长江”号与“黄河”号在二零三一年底回到造船厂,进行服役之后的第一次全面改进,更换了主要电子设备,增添了数座自卫防御系统。

按照牧浩洋判断,腾耀辉没有放弃打造“大舰队”的理想。

也就是说,在腾耀辉出任总参谋长之后,很有可能把C3项目提前到二零三四年,而且第一批至少建造两艘。

为此,牧浩洋专门查阅了与C3项目有关的文件。

对牧浩洋来说,C3项目并不陌生。

他还在总参谋部负责海军装备建设工作的时候,大概在“黄河”号服役后不久,海军就提出了C3项目。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超前的项目,因为当时C2项目刚刚确定下来,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建造“昆仑山”级航母。

在最初的规划中,C3项目只是C2项目的完善方案。

说得确切一点,C3项目的第一份计划书中,标准排水量被限制在九万吨以内,主要针对C2级存在的问题,以尽可能提高舰载航空兵作战效率为目的。随后,大连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各自提交了设计书。

大连造船厂的设计比较保守,仍然采用传统船型,主要通过调整内部舱室布置、以及重新设计飞行甲板,来提高舰载航空兵出动率。虽然与海军提出的要求相比,过于保守的设计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后期改进空间有限,但是大量采用成熟技术,而且可以利用现有的建造设备,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建造风险。

相对而言,江南造船厂的设计更加具有前瞻性,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在LCS上得到首次应用的三体船型。在尽可能降低排水量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机库与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并且能在不影响舰载战斗机正常起飞的情况下,获得两条降落跑道,解决了舰载战斗机回收的难题。

只是,江南造船厂设计方案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建造风险非常大。

因为C2的建造进展顺利,而且前四艘的建造工作都得到批准,所以牧浩洋在离开总参谋部之前,搁置了C3项目。按照他的规划,要等到第二批C2级开始建造之后,再开始C3级的设计招标工作。

问题是,腾耀辉并没打算让C3一直停留在纸面上。

在牧浩洋离开总参谋部之后不久,腾耀辉就启动了C3项目的招标工作,让大连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重新提交设计书。这次大连造船厂也采用了三体船型,并且率先提出采用功率更大的可控聚变动力系统。

正是如此,C3项目一直拖到二零三一年底才正式上马。

以当时的情况,关键就在动力系统上。

虽然江南造船厂提出了一套备用动力方案,即采用四座核反应堆,达到安装新式武器系统的基本要求,但是安装四座核反应堆的成本非常高,而且会占用更多的内部空间,对航母的舱室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提高舰载航空兵综合作战效率来看,显然无法达到海军提出的要求。

只有采用新式动力系统,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样一来,可控聚变反应堆成了唯一选择。

当然,也可以研制功率更大的裂变反应堆,但是投入成本过高,而且会对后期改进造成不小的麻烦,还不如把资金用在新式动力系统上。

到了二零三二年,可控聚变反应堆的技术已经取得决定性突破。

虽然在所有人看来,可控聚变技术将首先应用在商业领域,而且投资开发相关技术的也是民间资本,但是作为**性的能源技术,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军事应用开发的进度远远超过商用。

一切顺利的话,最迟在二零三五年,军用可控聚变反应堆就能问世。

也正是如此,腾耀辉才会正式起动C3项目,而且在招标书中明确要求,必须采用可控聚变反应堆。

动力系统有了保证之后,C3项目的其他战术指标也相应提高。

比如在排水量方面,海军把标准排水量放宽到了十万吨,如果其他战术指标能够相应提高,还可以再增加五千吨。随着排水量提高,舰载战斗机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到了九十架,且必须全部安置在机库内,飞行甲板上保留三十个系留点,最大载机量最好能够达到一百三十五架。

仅拿舰载机数量来说,就远远超过了C2级航母。

战术标准提高,等于加大了设计与建造难度。

仍然用舰载战斗机数量来说,按照海军的要求,在搭载一百二十架战斗机的时候,出动率不应受到影响,回收效率必须达到最大值的百分之八十;在搭载一百三十五架战斗机的时候,出动率必须达到最大值的百分之八十,回收效率不低于百分之七十;至少能保证在一个波次中出动七十二架战斗机。

如此高的标准,直接排除了所有传统设计方案。

按照牧浩洋掌握的资料,C3级铁定会采用三体船型,至少配制四部弹射器,且拥有两条降落跑道。至于两大造船厂的具体设计方案,还在确定之中,主要是解决技术与战术之间的矛盾。比如在舰岛布局方面,大连造船厂倾向于取消舰岛,而江南造船厂则倾向于在主船体前方设置一座小型舰岛。

一切顺利的话,C3级也只能在二零三三年动工。

从时间上看,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二零三五年的战争,因此这种划时代的航母不在牧浩洋的考虑之内。

真正能用得上的,而且能发挥关键作用的,还是四艘“昆仑山”级航母。

如果说C3级是划时代之作,那么“昆仑山”级就是中国海军追赶对手,并且超越对手的台阶。

可以说,单纯从作战能力上看,“昆仑山”级丝毫不比“福特”级差,可以说是除美国之外,唯一的超级航母。“昆仑山”号建成服役之后,更是成为了中国海军、甚至是中国国力的象征。

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47章 抢先攻击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51章 再接再厉第39章 去台湾第116章 幸运之神第80章 持续性灾难第30章 全面对抗第46章 大战略第65章 明智之举第148章 误打误撞第321章 起源第90章 一网打尽第94章 技术军官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7章 地面战争第13章 周密计划第278章 并不孤单第28章 风驰电掣第36章 负担第21章 粒子风暴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08章 海下杀手第38章 打工皇帝第84章 战略平衡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4章 重大发现第33章 科技战略第34章 盟友第131章 战局逆转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99章 耐心的艇长第241章 主动求变第48章 针锋相对第26章 威逼第71章 新理论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180章 围点打援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06章 抓住机会第47章 抢先攻击第18章 千钧一发第55章 两手准备第22章 还以颜色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134章 真正的敌人第234章 决胜点第25章 走投无路第24章 伏击战第57章 战术侦察第84章 战略平衡第224章 傀儡的觉悟第32章 关键时刻第118章 海上巨无霸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296章 能量假说第296章 能量假说第177章 大兵压境第26章 转折点第35章 声东击西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76章 作战策划第26章 转折点第168章 暴风雪第48章 全身而退第4章 战争危机第8章 倒计时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171章 大规模投降第36章 负担第200章 将错就错第16章 耐心等待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5章 泰山北斗第29章 选将第121章 全电动潜艇第51章 时间点第280章 诞生之地第1章 新岗位第26章 战略空运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99章 妥协第7章 突然袭击第212章 充分准备第73章 沉默是金第81章 防空拦截第46章 海军新锐第146章 时间窗口第51章 精密计划第3章 战前会议第154章 总撤退第72章 对峙第38章 狼群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
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47章 抢先攻击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51章 再接再厉第39章 去台湾第116章 幸运之神第80章 持续性灾难第30章 全面对抗第46章 大战略第65章 明智之举第148章 误打误撞第321章 起源第90章 一网打尽第94章 技术军官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7章 地面战争第13章 周密计划第278章 并不孤单第28章 风驰电掣第36章 负担第21章 粒子风暴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08章 海下杀手第38章 打工皇帝第84章 战略平衡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4章 重大发现第33章 科技战略第34章 盟友第131章 战局逆转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99章 耐心的艇长第241章 主动求变第48章 针锋相对第26章 威逼第71章 新理论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180章 围点打援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06章 抓住机会第47章 抢先攻击第18章 千钧一发第55章 两手准备第22章 还以颜色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134章 真正的敌人第234章 决胜点第25章 走投无路第24章 伏击战第57章 战术侦察第84章 战略平衡第224章 傀儡的觉悟第32章 关键时刻第118章 海上巨无霸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296章 能量假说第296章 能量假说第177章 大兵压境第26章 转折点第35章 声东击西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117章 放手去干第76章 作战策划第26章 转折点第168章 暴风雪第48章 全身而退第4章 战争危机第8章 倒计时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176章 关联因素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171章 大规模投降第36章 负担第200章 将错就错第16章 耐心等待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5章 泰山北斗第29章 选将第121章 全电动潜艇第51章 时间点第280章 诞生之地第1章 新岗位第26章 战略空运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99章 妥协第7章 突然袭击第212章 充分准备第73章 沉默是金第81章 防空拦截第46章 海军新锐第146章 时间窗口第51章 精密计划第3章 战前会议第154章 总撤退第72章 对峙第38章 狼群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