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是打是和

志愿军的雷霆反击,不但让阿伦丢掉了乌纱帽,还把美国逼到了角落里。

黄峙博还没有回到北京,林德伯格就急不待的签署了解除联军总司令职务的命令,由联军空军司令杜立德中将暂代阿伦。

解除联军总司令的职务,只需要一份文书,扭转战局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几天前,没有任何人会相信,志愿军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彻底颠覆整个东线战场,一举歼灭两个美军陆战师。

谁也无法否认事实,更不能改变事实。

摆在美国当局面前的问题是:是否有必要继续打下去。

几个小时之内,林德伯格在白宫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

虽然主导美国重大国家战略的不是军人,而是文职官员,但是在战争问题上,林德伯格更加重视军人的意见。

收到阿伦放弃第一陆战师的消息后,林德伯格就召开了参联会会议。

作为上将,钱德勒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虽然第一陆战师还没有投降,一些将军也认为第一陆战师不会投降,但是谁也不怀疑第一陆战师的结局。在撤退无望,突围更加无望的情况下,第一陆战师肯定会全军覆灭,而且要不了多久。

从军事上讲,联军在东线战场上已经彻底战败了。

题是,在西线战场上还有希望吗?

钱德勒给出了非常肯定的答复:在第二十四集团军即将入朝的情况下,联军很难在西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有了这个结论,其他问题就好解决得多了。

在东线彻底战败的情况下,又不能在西线发动进攻,联军要想自保,或者说保住已经取得的战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等到志愿军调整过来,肯定会再次发起进攻,而且会以收复平壤为主要目的。

题就在这里,联军能够守住平壤吗?

虽然参会的大部分美军将领都认为,在拥有四个陆军师的情况下,加上韩国即将进行第三阶段战争动员,联军有机会守住平壤,但是在林德伯格让他们表态的时候,没有一名将军敢肯定这个结论。

也就是说,美军将领没有必然的把握。

用钱德勒的话来说,就算联军能够遏制住志愿军的第二次进攻,也无法让志愿军就此放弃进攻。只要平壤还在联军手中,志愿军就不会放下武器,战争就会持续下去,而联军不可能永远确保守住平壤。

关键就是,美国无法承受过于巨大的战争伤亡。

这下,难题交到了林德伯格手上。

作为美军总司令,林德伯格必须做出决定,即是否在局势仍然对联军较为有利的情况下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还是继续打下去,争取更好的结果。

对林德伯格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只是,这场豪赌的风险与收益难成正比。

赌赢了,联军最多打赢第二场战役,遏制住志愿军的进攻势头,却无法彻底瓦解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只会逼迫志愿军发动规模更大的第三次战役。如果考虑到中国的战争决心,甚至有可能迫使中国投入更多军队,增强志愿军的进攻能力。对美国来说,这就意味着在战争结束之前承受更大的伤亡。

赌输了,联军不但会丢掉平壤,还很有可能丢掉整个西线战场。与东线的情况一样,联军在战役失败之后,肯定无法站稳脚跟,甚至得一路退到开城。因为朝鲜西部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没有多少险要,还有着较为完善的铁路与公路系统,所以退却开始后,很有可能演变成溃退。

把全部赌注,或者说美国的命运押在一场战役上,显然不对林德伯格的胃口。

作为一名政治家,林德伯格非常清楚,绝对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军事会议结束后,林德伯格召开了内阁成员会议。

作为cia局长,钱德勒自然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

与将领的乐观相反,文职官员都不是很乐观,其中国务卿斯特劳斯最为独特,一开始就提出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

在很多内阁官员眼里,美国已经输了,或者说离失败不远了。

继续打下去,只会平添伤亡,根本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有趣的是,在是否要打第二场战役的问题上,内阁官员反而更加积极,连斯特劳斯都认为,很有必要在战场上挫败志愿军的锐气。

职官员的这种态度,非常直接的反映出了美国面临的矛盾选择。

在打输了的情况下进行谈判,显然对美国不利,而且很有可能导致美国在谈判桌上输得更惨。只有在打了胜仗,至少在战场上遏制住了志愿军之后,美国才有可能在谈判桌上与中国达成较为理想的停战协议。

题是,打不打,或者说能不能打,并不是由内阁官员的意志决定的。

在打与不打的问题上,美国面临着很多难题。

突出的,莫过于巨大的财政压力。

虽然只打了两个月,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已经为这场战争支付了四千五百亿美元的特别战争开支,而且还要在接下来的半年内,拿出一万二千亿美元,为军队采购武器装备,购买弹药物资,以及支付伤亡官兵的抚恤金。

这些钱,都得由联邦政府掏腰包。

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美国联邦财政来说,支付一万六千五百亿美元的战争开支,绝对是雪上加霜。

虽然在此之前,美国联邦政府已经与联邦储备银行达成协议,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进行战争融资,并且获得了包括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高盛集团在内的多家金融企业的全力支持,连洛马、波音、雷锡恩、诺思罗普等军火巨头也答应联邦政府赊账,但是这些钱最终都还是由联邦政府用税收偿还,而在经济严重不景气的情况下,联邦政府的税收已经大幅度缩水,还得通过减税刺激国内消费。别说在半年内拿出一万二千亿美元,能在未来十年内换清这笔欠账都算不错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白宫金融政策顾问已经提出建议,在未来十年内,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充抵联邦政府债务,避免增税对经济造成影响。

题是,增发货币必须有一个前提: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是无可匹敌的超级大国。

要想具备这个前提,美国只有一个选择:打赢这场战争。

很明显,如果美国打输了,后果将难以设想。

也许在短期内,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会受到挑战。即便中国很强大,也很难在短期内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因为维系美国全球霸权的,绝对不是陆军,而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与空军,而中国很难在短期内打造出一支能够跟美国海军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制海权的强大海军,也就不可能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仅凭强大的陆军,中国最多能够对周边地区产生远超过美国的影响。

题是,美国增发货币也不是短期影响,而是长期影响。

这个影响到底会持续多久,不由战争、也不由国家实力决定,而是由技术决定,即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如同信息技术那样的科技产业革命,让技术推动生产力,消化掉增量发行的货币。

显然,这不是政治家能够决定的问题。

这样一来,如果美国增发货币,又输掉了这场战争,那么在未来数十年之内,都有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无法在其他领域,特别是至关重要的领域投入太多力量,从而被迅速崛起的挑战者超越。

换个角度看,这正是中国积极参与这场战争的关键原因。

在这几十年里,中国不但有充足的时间打造一支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海军,还能在至关重要的领域,比如前沿科技与基础科学上投入更多力量,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最终获得向美国挑战的基础实力。

除了中国,其他野心勃勃的大国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甚至可以说,就连美国的盟国也会借此机会自立门户。比如日本就不会再把美国当成国家安全的主要靠山,而会积极谋求独立的国防能力,获得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军事实力。欧洲也不会甘心当老二,法德两国肯定会借此机会大力推动欧盟一体化进程,为建立一个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努力。

可以想像,走到这一步,美国不但不是唯一的霸主,还要面对多方面挑战。

题是,不这么做,还有别的选择吗?

客观的讲,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在输掉战争之前,以体面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从而避免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只是,要想做出这个选择,除了美国之外,还得看中国的脸色。

美国挑起了战争,却不可能单独结束战争。

只要中国不肯进行停战谈判,美国就不可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

这下,问题回到原点,即如何让中国答应进行停战谈判。

斯特劳斯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在主动提出进行停战谈判的时候,积极为第二次战役做准备,如果中国不打算通过谈判结束战争,联军就得在战场上有所作为,用一场胜利让中国回到谈判桌旁。

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林德伯格召开了军政两界高级官员全体会议。

打是和,都得尽快做出决定。

第90章 突发奇想第233章 蚕食第52章 凶猛打击第48章 关键战报第3章 前沿科技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74章 反击第21章 决战开始第81章 临时调整第167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90章 机遇第45章 越界第68章 南海战略第33章 再次出击第119章 技术就是力量第123章 女性军人第300章 疯狂的顶点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11章 不可否缺第59章 犹豫不决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29章 准备进攻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62章 开战在即第4章 不留活口第10章 装甲主力第44章 蛇困浅滩第58章 新班子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31章 返航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11章 宣传榜样第17章 打与不打第64章 外交胜利第182章 风云变幻第25章 光明磊落第65章 国家意志第187章 再起狂涛第22章 备用计划第42章 开战时机第110章 爱莫能助第139章 豪爽军人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40章 此消彼涨第39章 战祸第45章 深海猛龙第2章 离弦之箭第25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27章 山穷水尽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206章 有勇有谋第36章 舰队司令第247章 毁灭性打击第51章 中东转折点第106章 陆战队热身第4章 战争危机第57章 提前行动第63章 毁灭第264章 疯狂的顶点第7章 直觉第66章 回家第5章 战略方向第258章 金融战略第33章 拉帮结派第96章 部署到位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19章 伏击第73章 余波第274章 觉悟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50章 大漠扬威第45章 突然遭遇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65章 完胜之途第98章 严阵以待第61章 防空作战第136章 夹心饼干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117章 负担得起第98章 战略轰炸第75章 积极迎战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174章 反击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37章 抽丝剥茧第175章 犯糊涂第203章 覆灭第50章 关键技术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146章 最后的错误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24章 勇敢面对第204章 坐失良机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15章 遭遇
第90章 突发奇想第233章 蚕食第52章 凶猛打击第48章 关键战报第3章 前沿科技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74章 反击第21章 决战开始第81章 临时调整第167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90章 机遇第45章 越界第68章 南海战略第33章 再次出击第119章 技术就是力量第123章 女性军人第300章 疯狂的顶点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11章 不可否缺第59章 犹豫不决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29章 准备进攻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62章 开战在即第4章 不留活口第10章 装甲主力第44章 蛇困浅滩第58章 新班子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31章 返航第67章 突然打击第211章 宣传榜样第17章 打与不打第64章 外交胜利第182章 风云变幻第25章 光明磊落第65章 国家意志第187章 再起狂涛第22章 备用计划第42章 开战时机第110章 爱莫能助第139章 豪爽军人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40章 此消彼涨第39章 战祸第45章 深海猛龙第2章 离弦之箭第25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27章 山穷水尽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206章 有勇有谋第36章 舰队司令第247章 毁灭性打击第51章 中东转折点第106章 陆战队热身第4章 战争危机第57章 提前行动第63章 毁灭第264章 疯狂的顶点第7章 直觉第66章 回家第5章 战略方向第258章 金融战略第33章 拉帮结派第96章 部署到位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19章 伏击第73章 余波第274章 觉悟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50章 大漠扬威第45章 突然遭遇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65章 完胜之途第98章 严阵以待第61章 防空作战第136章 夹心饼干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117章 负担得起第98章 战略轰炸第75章 积极迎战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174章 反击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37章 抽丝剥茧第175章 犯糊涂第203章 覆灭第50章 关键技术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146章 最后的错误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24章 勇敢面对第204章 坐失良机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15章 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