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不可避免

在南亚战略上,印度只是美国的一颗棋子。

虽然受全球自然灾害影响,美国已经把战争提上了日程安排,但是在这三年内,美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那些主导美国基本政策的利益集团都深刻认识到,中国已经在战略上获得了决定性优势,而且这个优势足以确保中国在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保持对美优势。

显然,对美国来说,这不是什么好事。

要知道,在战略上哪怕极为微弱的优势,也能左右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战略平衡,并且在具体层面上被放大无数倍。比如,中国在可控聚变核能上掌握的技术优势,在经济层面上就被放大了许多倍,即中国建立的地区经济体比美国建立的地区经济体更加牢固,实际获益也比美国多得多。

根据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在二零四零年做的一次调查,以中国为首的东亚经济体的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美经济体,如果算上南亚、中东等地区,中国经济体的总体规模也超过了美洲经济体。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体的效率比美国经济体高,即能够在人口规模相当的情况下,获得比美国高得多的综合经济实力。只要中国在能源技术上仍然保持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这种情况就不会改变,而且会继续放大,最终在经济上全面超越美国,使美国丧失经济主导权。

这一点,在货币上已经反映了出来。

到二零三八年,全球气候灾难逐渐过去的时候,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接近美元,而到二零四三年,人民币的影响力已经超过美元。当年,全球有七十七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人民币直接贸易协议,而继续使用美元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国家只有七十五个;前者囊括的人口总量在十八亿左右,而后者只有十五亿;从经济规模上看,前七十七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高达三百七十八亿元人民币,而后七十五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一百零三亿美元,约和二百六十多亿元人民币。

这些都表明,美国衰退已经不是预测,而是事实。

在这个大背景下,如果美国不力求改变,而且是决定性的改变,被中国“和平超越”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要想谋求决定性的改变,唯一的办就是战争。

问题是,对美国来说,在经济规模已经不如中国的情况下,贸然与中国开战,结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显然,美国必须想方设的削弱中国。

如此一来,印度就具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正如牧浩洋的判断,美国当局试图通过战略超越式发展,抢在中国之前完成军事技术革命,把军事实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上,在中国没有完成新一轮军事变革之前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以此抢得先机。

暂且不说这套战略是否行得通,至少在实施阶段,印度显得至关重要。

说得简单一点,印度起到的战略牵制作用,能为美国提供数年时间,而美国需要的就是这几年时间。以二零四零年左右的国际局势来看,如果中国盯着美国,即通过进行新一轮军事变革,就得采取相对温和的对印战略,避免中印矛盾激化。原因很简单,在进行军事变革的时候,中国的军事力量肯定会有所降低,或者说军队的作战效率将受到影响,因此中国不大可能在这个时候对印度发动战争。如此一来,只要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帮助印度武装起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就算中国及时完成了军事变革,美国也能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初期迫使中国两线作战、甚至是三线作战,从而掌握战略主动权,一直压着中国打,迫使中国在战败之前向美国妥协,或者在几年之后战败。相反,如果中国在此之前对印宣战,打算首先消除后顾之忧,美国就能获得足够的战略发展时间,并且利用印度削弱中国,同样能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初期掌握主动权。

由此可见,不管中国是否对印度发动战争,美国都能获益。

只是,实际情况与美国当局预料的有所不同。

从二零四零年开始,中国加快了军事变革的速度,特别是牧浩洋出任总参谋长后,中国的军力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美国的估计。别的不说,在二零四零年之后,中国的军费开支与美国旗鼓相当,但是中国的物价比美国的低得多,购买力相对较强,人员津贴开支也比美国低得多,因此可以在装备采购与研发上投入更多的经费,等于中队能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装备换代。

结果很明显:美国的战略优势正在一点一点的丧失。

到了二零四四年,中国的军事变革速度继续加快,军事开支再度超过美国,而且大部分用在了装备采购上。

这个时候,美国当局已经意识到,中国很有可能向印度开战。

更确切一点,中国很有可能在印度完成国防现代化建设之前发动战争,以最小的代价解决后顾之忧。

对美国来说,这绝对是个变数。

选择只有两个:一是直接支持印度,向中国宣战;二是间接支持印度,让中国在这里付出足够大的代价。

根据后来披露的一些消息,在二零四四年初,美国国防部做了评估,认为如果战争在二零四五年爆发,美国直接参战将很难获得足以战胜中国的战略优势,反而会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败下阵来。

原因很简单:美国也没有为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四五年爆发,美国没有任何优势,即便能在战争初期掌握部分主动权,也很难获得决定性胜利,而中国能够凭借更加雄厚的经济、工业等基础实力,在两到三年后扭转战局,而美国则很难在此期间内达到中国的高度,也就必然会输掉战争。

按照美国国防部的评估,只有在二零五零年之后,美国才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问题是,中国会把对印战争拖到二零五零年之后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既然中国已经加快了军事建设步伐,就不会拖延时间,而会尽可能的把对印战争提前。

如此一来,美国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即间接支持印度,把印度变成中国的滑铁卢。

当然,这么说不太确切。准确的讲,应该是让中国在印度付出足够大的代价,使中国的综合实力下降,扩大美国的战略优势。

按照五角大楼的评估,如果对印战争持续一年以上,中国的经济就会受到明显影响,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之内,必须集中力量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并且花费大量社会资源来解决因战争导致的内部矛盾,从而在军备竞赛上输给美国。果真如此的话,到二零五零年左右,美国就能获得决定性的战略优势。

显然,美国的基本政策就是确保印度坚持一年以上。

为此,美国在二零四零年加强了对印军事援助,不但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还提供了全面的人员培训。当时,美国还与印度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即由印度当局出面,动员美籍印度人回国。

在印度外长秘密访问华盛顿的时候,美国的对印政策已经成型。

只是,在军事考量上,美国当局仍然有一个顾虑,即印度的军事实力过于弱小,即便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援助,与中国也不在一个级别上,而这种级别上的差距,根本不可能通过援助得到解决。

说得直接一点,印度很难坚持一年以上。

以十年前的标准,即中国在中日战争期间表现出来的战争潜力,只要中国不谋求攻占印度全境,而是通过军事行动改变印度的政治格局,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实现政权变更,扶持亲华政府,恐怕印度连半年都坚持不了。

显然,如果中国抢到了主动权,印度就将迅速战败。

对此,唯一的选择就是让印度掌握主动权,即在中国还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时,让印度打第一枪。

当然,这一枪必须打准,至少要把这场战争延长半年以上。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早在二零四四年底,美事顾问团就帮助印度制订了一份战争计划,而且建议印度首先突击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基地,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切断中国的战略航线。

显然,这份战争计划没有被印度当局采纳。

原因很简单,就算印度能在海洋战场上取胜,也不可能在地面战场上取胜,中国陆军能以破竹之势打垮印度陆军,攻占新德里,控制恒河平原,占领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对印度造成致命伤害。

印度外长访问华盛顿的时候,美国当局直接提出了这份战争计划。

这次,印度没有选择余地了。

所有情报都表明,中国将在年内向印度开战,而且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因此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将在上半年完成最后阶段的战争准备工作,也就有足够的把握在较短的时间内击败印度。

不管印度怎么选择,战争都会爆发。

既然战争无避免,印度的唯一选择就是尽可能的夺取主动权。

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94章 托管第1章 收假第215章 光复第8章 经济账第15章 轰炸任务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1章 禁运效果第236章 消耗战第236章 消耗战第24章 反击第22章 横扫全球第49章 首轮空战第123章 女性军人第309章 危机与乐观第71章 再上战场第118章 海上巨无霸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85章 科技战争第110章 保守战术第131章 扫荡第287章 警钟第39章 余辉第142章 无关紧要的反击第300章 疯狂的顶点第182章 风云变幻第70章 重击落空第13章 分外事第81章 同盟集团第203章 覆灭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301章 暴政时代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54章 生于忧患第306章 第一步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139章 舰队示威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100章 战略大调整第36章 分外之责第219章 做彻底第184章 失踪的潜艇第51章 快节奏空战第61章 防空作战第151章 经典战术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278章 并不孤单第72章 对峙第204章 小人物第60章 集体智慧第36章 权衡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280章 诞生之地第22章 横扫全球第246章 登陆美国第34章 公众事件第15章 轰炸任务第120章 多面手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102章 反导拦截第77章 分歧第80章 转变第39章 去台湾第193章 单刀直入第6章 错失先机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292章 量子理论第169章 乱战第64章 致命打击第20章 惹是生非第35章 孤注一掷第161章 战术新应用第88章 各让一步第62章 暗涌滚滚第239章 大限将至第2章 厚积薄发第101章 高歌猛进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4章 反击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60章 超级胡萝卜第35章 声东击西第10章 重在过程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47章 第一枪第16章 巢臼第37章 牺牲品第132章 机会第11章 取经第12章 封锁第27章 利诱第71章 再上战场第65章 再次见面第142章 无关紧要的反击
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94章 托管第1章 收假第215章 光复第8章 经济账第15章 轰炸任务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1章 禁运效果第236章 消耗战第236章 消耗战第24章 反击第22章 横扫全球第49章 首轮空战第123章 女性军人第309章 危机与乐观第71章 再上战场第118章 海上巨无霸第294章 经济动物第85章 科技战争第110章 保守战术第131章 扫荡第287章 警钟第39章 余辉第142章 无关紧要的反击第300章 疯狂的顶点第182章 风云变幻第70章 重击落空第13章 分外事第81章 同盟集团第203章 覆灭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301章 暴政时代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54章 生于忧患第306章 第一步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139章 舰队示威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100章 战略大调整第36章 分外之责第219章 做彻底第184章 失踪的潜艇第51章 快节奏空战第61章 防空作战第151章 经典战术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278章 并不孤单第72章 对峙第204章 小人物第60章 集体智慧第36章 权衡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280章 诞生之地第22章 横扫全球第246章 登陆美国第34章 公众事件第15章 轰炸任务第120章 多面手第120章 用我们的方式第102章 反导拦截第77章 分歧第80章 转变第39章 去台湾第193章 单刀直入第6章 错失先机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292章 量子理论第169章 乱战第64章 致命打击第20章 惹是生非第35章 孤注一掷第161章 战术新应用第88章 各让一步第62章 暗涌滚滚第239章 大限将至第2章 厚积薄发第101章 高歌猛进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4章 反击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60章 超级胡萝卜第35章 声东击西第10章 重在过程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47章 第一枪第16章 巢臼第37章 牺牲品第132章 机会第11章 取经第12章 封锁第27章 利诱第71章 再上战场第65章 再次见面第142章 无关紧要的反击